收藏 分销(赏)

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模式与路径_谢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77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模式与路径_谢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模式与路径_谢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模式与路径_谢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第 3 期(总第 434 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 3 2023Total No 434doi:10 3969/j issn 1001-8794 2023 03 009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模式与路径谢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东莞 523808)【摘要】在人工智能新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新形态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发生了深刻变革,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双核双螺旋,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与技能、教书与育人、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相融合,通过改变人才

2、培养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内涵与深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诊改水平,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能教善教,激发学生勤学乐学,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和生产服务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词】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3)03-0061-07【收稿日期】2022-05-30【基金项目】2020 年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百万扩招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三课堂 教学模式创新实践”,项目编号为 2020WQNCX205;2021 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岗课赛证

3、融通,学训创一体 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 2021GXJK545【作者简介】谢宾(1988),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双高计划”时代,着力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要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好地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

4、宏观到微观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倒逼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变,需要职业教育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内涵。与此同时,教育已经从传统信息化教育时代迈向智能教育时代,朝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协同化1 及精准化、泛在化方向发展,从教育理念、学习支持、教师赋能到人才培养内涵、培养范式、教学流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技术重塑教育生态、新范式引领学习革命、新需求激发创新能力、新环境呼吁数字素养、新业态服务供给等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2 一、智能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教学变革(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新

5、定位1.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和消费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改变了传统生产流程和服务方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构。同时,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开始转变。尤其在传统行业,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步取代了大部分人力工作,如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客服机器人等,牛津大学教授卡尔等预计未来中国将有 77%的就业岗位被机器替代。在此背景下,传统单一性技能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多岗位技术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16的新定位。以制造业

6、为例,在新经济模式下,传统制造业正在转向服务型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3 在“两业融合”背景下,服务型制造业急需适应多场景,具备多岗位能力,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对生产工艺与流程、设备与工具、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等具有一定的应用、改良、革新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2.基于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人才培养新定位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人才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技能结构等提出全新要求。2021 年,为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对接现代产业体系,使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深化职

7、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教育部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不同层次专业目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19 个专业大类中有 14 个新增或者升级为智能化、数字化相关专业。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升级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会计升级为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升级为数字化酒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数字化改造从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体现了专业发展对接新职业岗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紧跟技术进步的新方向,促使职业教育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与产业需求,提高智能时代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3.适应智能时代的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创造性人才,以激

8、发社会创新能力。4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专注程度、网络素养等,在数字化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中至关重要,亟须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培养学生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学习、生活、思考方式和态度,以及终身自主学习素养、数字胜任力素养、思维心理素养和协同交互素养。5 为了适应智能时代生产、生活的新需要,应该基于智能化技术挖掘经济、产业和劳动力市场权威需求信息,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形成智能时代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模型,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重新定义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向多场景和多岗位的专业综合技能,具备工匠

9、精神,还需要具有在智能时代进行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字素养(见图 1)。(二)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变革前沿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6 智能教育是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起到优化教学流程、促进教育变革、提升育人效果、推进教育发展创新的作用,7 促进教师重新思考教育者的角色。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范式的重构与流程再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范式是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强调学习需求由外驱向内驱回归,强调学习资源、学习途径、

10、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系统性。8 迈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育人理念开始显现,人机协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显著的特征。9 人工智能教师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在混合式学习中,人工智能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资源和指导。智能辅教系统能够完成学生作业的自动化批改,大大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智能时代,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应时而生,要求系统地变革学习环境、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帮助学生超越具体的事实和信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正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提升真实问题解决能力。10 在后疫情时代和终身教育的双重背

11、景下,借助人工智能教育工具和手段,非正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将进一步深入到26教育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向更为主动的学习,出现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人机协同学习等。第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个性化。当前,数字教育资源成指数增长,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趋于完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富媒体、融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资源粒度多级、形式丰富、构成多元。在云计算、V、A、元宇宙等技术的支持下,概念型、抽象型、空间想象、晦涩等难以在教室讲授的知识内容能够以具体的、可感知的体验呈现,将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表现。5G 等技术使资源的获取更加泛在,基于大数据的

12、学习分析技术,细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推荐,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其推荐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充分展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便利性与个性化。第三,服务支持的智能化与完整性。在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用技术进行支持的多样化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起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智能显示、智能评判、智能互动、实时反馈、个性化推荐等技术手段服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在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辅助教师兼顾教学的整体性和个性化,强化了教师的学习过程监控。传统单维或单一模态数据仅能提供部分学习过程信息,11 人工智能为多模态学习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多模

13、态学习分析中,行为、注意、认知、元认知、情感、协作、交互、投入、学习绩效和技能的数据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外数据链相融合的数据生态,12 弥补了传统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与分析的不足。第四,面向个体成长的增值性个性化评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指出,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创新评价工具,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13 人工智能使学习变得数字化、智能化,为教育系统各要素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的帮助、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的持续反馈等,构建了教学评估新生态。增值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保证了较为公平的对比,具有诊断性功

14、能,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14 在智能教育环境中,得益于智能化设备和大数据等技术,学习数据的智能化采集与分析、整体性与个性化的可视化呈现能够帮助教育者开展增值性评价,人工智能驱动的学习分析和评价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二、面向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双核双螺旋,双向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经济产业体系,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入智能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再生产的速度明显加快,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模式和供给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具有适应智能时代的学生核心

15、素养与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核双螺旋,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智能时代,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社会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构建的以职业核心素养、职业核心技能为教育教学内容,“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工程师”在学校、企业等多重教学环境中双向交互流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开展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人才培养要素在科教产创新融合的生态系统中进化演进。15(二)“双核双螺旋”与课程体系“双核双螺旋”是指学生核心素养与核心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呈

16、螺旋上升发展的态势。核心素养与核心技能的“双核”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建设精准对接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引导优质课程建设,优化数字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既要关注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职业核心素质和岗位迁移能力的提升,设置可理解、可操作实施、可量化评估的核心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的学习分为入学、学习、实习和毕业四个阶段,以入学教育/专业认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双创实践与竞赛/服务性学习、职前准备/创业实践等教与学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务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素养;以基于基石课程的专业启蒙、基于柱石课程的项目引导、基于顶石课程的目标引导、顶岗实

17、习与毕业设计等教与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形成学生核心素养与核心技能螺旋上升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以核心素养与核心技能为中心,按照“厚基础、重实践、活模块、求创新”的原则,系统构建素养类、专业类、拓展类“三类”,公共基础课程、36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拓展课程“五层”,校企融合、专创融合、课证融合、思政融合、线上线下混合等“多元”的“三类五层多元”课程体系结构,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设置上,校级核心课程实施分级分类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专业核心课程对接职业岗位群,专业群核心课程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学习,基

18、于 STEAM 理念设计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艺术文化、数字素养等综合素养。提升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教学效果,基于专业群内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通”的特点,根据行业标准与从业规范,打造具有“两性一度”的多样化“金课”,提升专业群核心课程的考核难度,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标准、“X”证书标准对接的精准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科学设置专业交叉课程、企业订单课程、创新班组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专业拓展课程。(三)“双向双主体”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机制当前,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新形态的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缺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应与

19、需求两端之间在人才结构、能力内涵、技术技能等方面的错位是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双主体是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的关键。“双向双主体”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机制是以学校为育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落实“五育并举”,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企业为协同育人主体,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与实践,以培养满足企业生产实践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践提供企业真实项目和真实案例。围绕“学习项目企业项目”的双任务实践,学生和教师实现校、企教学场景之间的双向交互流动。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

20、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以职业岗位学徒的身份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一线之中,实现“学生学徒”双身份学习;在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和研发任务等引入学校的同时,教师以技术服务、生产升级等方式参与企业生产工作,为企业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学校聘请企业技师、工程师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实现双向互聘、双导师育人,实现“科教产”融合发展的目标(见图 2)。在“双向双主体”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中,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共同体。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和服务实践,获得了切身的职业体验,能够聚焦职业发展、明确职业定位,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方案设计等,了解企业和产业发展

21、的新需求,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增强了职业教育适应性。企业通过教师的参与,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获得了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了多方共赢。三、智能时代“三融合四转变五提升”人才培养路径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习同时向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延伸,呈现终身学习发展趋势。借助前沿技术进行学习覆盖了学生学习和技能实践的全过程,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对课程内容和形态的多样性、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提出了新要求。为培养具备适应智能时代的核心素养与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需要适46应智能时代教

22、育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如图3 所示,智能时代高职教育“三融合四转变五提升”人才培养,就是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选择权还给学生”的初心,创新和发展“德技并修,五育并举,学生为主,教学相长,个性成才”的职教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素质与技能相融合”“教书与育人相融合”“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传统专业、重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智能化互动性学习与教学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打造智能技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范式、开展智能化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创新教师发展与能力提升机制等措施,系统推进人才培养观念从

23、“知识+技能”向“德技并修”的“核心素质+核心技能”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教学相长”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向智能化技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从结果导向为主向基于多模态的增值性个性化评价转变,通过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提升课程内涵、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提升教学诊断改进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以“三个融合”为人才培养主线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生培养主线上,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要,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与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进龙头企业、典型企业项目资源

24、与生产服务实践,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多形式开展专业实践,引入企业导师作为学生职业引路人,激发学生专业志趣,促进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为了适应智能时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变革,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重构主线上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通道,将教书与育人相融合。通过建立“理念先行、技术赋能、示范引领、团队成长、赛培激励”有效机制,引领教师开展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能力提升;建立师生共同体,承接企业生产研发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为了适应智能时代教育智能化、学生成长个性化、学习评价增值性等特点,应该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为主线,将智能技

25、术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智能显示、V 等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支撑学生自主学习,辅助教师教学,重构教学流程。(二)以“四个转变”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学习驱动型的教育体系是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是学习者应对智能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能力。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性服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全面培养,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需求,依托场馆情境、营造真实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主要途径,16 契合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56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1.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如前所述,前沿技术与传

26、统产业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流程与服务方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专业也面临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智能时代迫切需要具有良好数字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创造性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需要从传统单一技能人才培养向“职业核心素养+专业核心技能”人才培养转变,着重培养具有多场景、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构建“厚基础、重实践、活模块、求创新”的“三类五层多元”课程体系,系统构建学生素养、专业技能和个性发展课程模块,将职业核心素养、专业核心技能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2.转变教与学的地位以学习者为

27、中心的教学范式是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只有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有效学习、教学相长。智能化、数字化工具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和触手可及的优质教学资源,全方位支持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脚手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多模态的学习监测与分析,基于智慧化教学平台的交互,为教师导学、辅学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和实时反馈服务。3.转变课堂课程形态智能时代的学习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将转变为以学习活动和真实任务场景为中心的多元智慧学

28、习环境。借助校企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机制与 5G、V 等前沿技术,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生产服务一线,进入项目实践、虚拟学习空间,走向泛在和混合,以真实的体验学习抽象的知识。基于学习方式(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和学习环境(校园环境、职业环境、虚拟环境等)的变化,依托活页式等新形态教材、优质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平台等学习工具,重构教学流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学生知识内化的主阵地转移到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4.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传统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虽然兼顾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但单维或单一模态数据仅能提供部分学习过程信息,难以完整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在

29、智能学习环境中,基于多模态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够弥补在传统学习环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的不足,实现学习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性评价。针对传统评价方式难以兼顾每个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支持的个人学习档案等工具,开展增值性评价。(三)以“五个提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核心指标。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专业数字化改造的要求与智能时代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需要将新时代核心素养(如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等)、产业新技术、行业新标准等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为培养目标,打通学生向上流动的通道

30、,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2.提升课程内涵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在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17 以企业真实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学习任务,提高课程内容的适应性、高阶性、创造性和挑战度,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分制为主线,利用“三类五层多元”课程框架,系统构建知识交叉融合、技能叠加融合的专业群模块化复合式课程体系,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激发学生内生动力。3.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水平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智能教育教学交互从传统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辅助、由教师主导的“人机人”的多层次立体化交互,交互水平从浅度交互上升到深度交互,交互渠道

31、更加畅通,方式更加多样,反馈更加及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交互活动,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与方式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教学环境,将学生知识内化与创新应用转移到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利用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4.提升教师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正在重构。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习者,需要进行不断自我学习,探索和应用由新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是领导者,需要具有领导的高度,创造技术赋能学习愿景,倡导公平,提供范本;是数字公民,需要不断创造社会体验,确立数字化学习文化,培养自己和学生的6

32、6数字素养;是合作者,用技术整合学习,与学生、社会、机构和家长合作;是设计者,把握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创建智慧化学习环境;是促进者,帮助学生遴选技术,和学生共同解决真实问题;是分析师,能够反思学习评估反馈并进行沟通指导。18 通过“理念先行、技术赋能、示范引领、团队成长、赛培激励”机制,大力提升教师智能时代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重塑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建活力课堂。5.提升教学诊断改进水平智能化时代使得数据分析、处理及可视化呈现更加全面、快捷、有效。基于多模态的数据统计与学习分析技术全方面监测教学活动,系统构建“专业课程课堂教师学生”五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推进突出“以学

33、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切实受益的教学改革,重视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采取视频监控、课堂即时评价和督导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到课率、参与率、达标率等进行监控与诊断。借助教学管理平台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监测和实时跟踪改进,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预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梁迎丽,刘陈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J 中国电化教育,2018(3):2430 2 4 8 16 关成华,黄荣怀 面向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与社会发展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56 3 国

34、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 (2019-11-15)2022-04-07 http:/www gov cn/xinwen/2019-11/15/content_5452459 htm 5 龙海涛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契机、挑战与路径选择 J 中国考试,2021(11):1018 6 雷朝滋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 中国教育网络,2019(9):78 7 吴永和,刘博文,马晓玲 构筑“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系统 J 远程教育杂志,2017,35(5):2739 9 张优良,尚俊杰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再造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

35、,40(4):3945 10 郭炯,房立 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之道 N 中国教育报,2021-11-24(4)11 EADZE M,LAANPEE M Lesson Observation Data inLearning Analytics Datasets:Observata:Data Driven Ap-proaches in Digital Education C Cha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504508 12 牟智佳 多模态学习分析:学习分析研究新生长点 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5):2732 13 国务院 中共

36、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EB/OL (2020-12-13)2022-04-07 http:/www moe gov cn/jyb _ xxgk/moe _ 1777/moe 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 html 14 辛涛,张文静,李雪燕 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教育学刊,2009(4):4043 15 王志明 从契合到引领:转型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动能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103104 17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18 马欣研,朱益明 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师角色:美国 2

37、017版 教育者标准 的解读J 基础教育,2019,16(2):99107Connotation,Model and Path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ntelligent EraXIE Bin(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Dongguan Polytechnic,Dongguan 523808,China)【Abstract】In the new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new technologies,industries,forms o

38、f business,models and other new eco-nomic forms have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and the innovative and compound talents are urgentlyneeded to adapt to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nd presented new characteristics inthe er

39、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builds the“dual-core double helix,two-way double main body”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on the integration of quality and skills,teaching and education,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talent training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teachers to teach well,stimulate students

40、 to study hard and enjoy learning,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compound technical and skilledtalents who adapt to the society and production services in the era of AI,through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talent training,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evaluation,and enhanc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target specification,the connotation and depth of thecourse,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level【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t era;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model and path(编辑/冀盈)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