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意义(1921—1949)_胡雪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71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1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意义(1921—1949)_胡雪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意义(1921—1949)_胡雪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意义(1921—1949)_胡雪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 13796/j cnki 1001 5019 2023 01 006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及意义(19211949)胡雪莲,杜贺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共中央正式办报缘起于党的六大,始于创办鼓动性刊物 红旗 与地方性日报 上海报,并于1930 年8 月将二者合并为首份中央机关日报 红旗日报,但不久停刊。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中共中央党媒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渐由以刊为主转向报、刊并重。随着 解放日报 创办和刊物停办,中共中央党媒转为以报为主。从刊到报的转变引致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党管方式发生变化,“

2、党报”概念随之变更,解放日报 改版正是这一进程的结果。这进而引起中共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对象、传播效率、宣传话语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发生变化,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马克思主义传播;解放日报中图分类号:G219 29;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5019(2023)01 0047 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共中央机关报标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话语的演化研究(19211949)”(20BDJO55)作者简介:胡雪莲,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杜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510275)。新民

3、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演变过程。就前一种转变而言,建党初期的中共中央文件多混用报、刊概念,向导 周报、中国共产党党报 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虽名称含有“报”字,但实际均为刊物。到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明确就报纸、杂志分别当如何办做出指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规定期距短于 7 日、开张大于 8 开、版面排式为报纸形式者为报纸,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者为杂志(期刊),报、刊之分野已明。就后一种转变而言,藤田正典发现,在苏区时期,中共党报党刊逐渐从以刊为中心转为以报为中心;叶再生经由统计党报党刊存续时长判定:“(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各级机关和干部重视报

4、纸的宣传远超过刊物与中共早期重视定期刊物的出版已有所不同。”中共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衍生三个问题:这种转变如何展开,引致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何种变化,对意识形态传播有何影响?探索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化藤田正典和叶再生等的论见,更旨在回应两个相关学术问题:一是延安 解放日报 改版的媒介视角。长期以来,学界多从新闻史、思想史视角对改版进行分析。然则,报纸何以成为 解放日报 改版的媒介基础?二是媒介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黄旦主张报刊不仅是一种载体,更是一种交往关系。随着报纸的引入,中共中央党媒形成何种新的交往关系,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何影响?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细致梳理中共中央党媒从74

5、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1941 年 7 月 4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19371949,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年,第 263 页。出版总署关于登记内部期刊的几个问题的解释(1953 年5 月13 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一九五三年),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年,第 305 页。日藤田正典编:中国共産党新聞雑誌研究,東京:経済研究所,1976,35 頁。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 第 4 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年,第 238 239 页。黄旦:报刊是一种交往

6、关系 再谈报纸的“迷思”,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6 期,第 96 页。刊到报之转变过程及所引致之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并探讨这一转变对解放日报改版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一、中共中央的办报缘起与探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中央办报经历了筹议短暂尝试实践诸阶段,逐渐探索出以工人为主要宣传对象的鼓动报模式。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办有 向导 周报、新青年 、前锋 、中国共产党党报 、中国工人,均属刊物,但党内屡有办报之议。1922 年 8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创办远东日报。8 月 29 日,晨报 刊登 远东日报出版预告。但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以党的能力不足、恐不久被封

7、闭、时机尚不成熟为由反对,办报未能付诸实践。1924 年,共产国际为上海民国日报 改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国民党合作打造了一张现代大型中央机关报。但随着民国日报 右转,改组、合作以共产党人退出报纸编委会而告终。“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群众运动风起云涌。早有出版日报打算的中共中央迅速决定创办热血日报,由瞿秋白任编辑。该报于 1925 年 6 月 4 日发刊,延续党刊编写合一和评论为主的思路,同时开设本埠要闻、国内要闻等新闻栏目,在副刊刊载小品、歌谣等通俗稿件,注重增强报纸的鼓动性。报纸“出版十期,销数即达三万,投稿通信与亲来接洽者,日以百计”。因租界查封,报纸于 6 月 27 日停刊。大革命失

8、败前后,中共中央再度提出办报计划。“四一二”事变不久,陈独秀在党的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出版一种党的日报,代表大会以后,我们就开始出版这种报纸。”但随着大革命失败,这一计划未能立即实现。1928 年六七月间,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明确将工作重心移至争取广大工农群众,“此种任务需要党的宣传工作之根本变动而增加对于扩大群众工作的注意”,而“在残酷恐怖阻碍口头宣传与煽动的条件之下,各种形式的刊物宣传(报纸、传单、小册子、宣言等等),便获得极重大的意义了”。这意味着,党刊的主要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广大群众。此时,中共中央办有 中央政治通讯 党的生活 布尔塞维克 三种刊物。前两种为面向党内的通

9、讯教育刊物,宣传功能由 布尔塞维克 承担。该刊物主要内容为中共中央文件、联共(布)重要文章译文、理论文章和长篇政论,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力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艰深的内容及文字很难适应鼓动工农群众的需要。鉴于此,六大提出“扩展群众中间的共产主义影响之基本任务,就是无论如何必须组织每日出版的销行全中国的工农报纸。报纸的文字、内容、价格要十分适合广大群众的能力、程度”,办报一事被提上日程。经过筹备,新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于 1928 年 11 月 12 日出版。红旗 初期以鼓动刊物为目标,专门注意政治事件,每期对一周国内要闻进行评论,但由于缺乏对革命斗争的实际指导价值,被党内同志和

10、工厂群众视为空谈。此后,红旗 确定指导革命斗争的办刊方针,主要登载党的文件,但因鼓动性与实践性不足,而难引起读者兴趣。1929 年中,红旗 明确从刊到报的过渡方向,第 24 期起由书84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远东日报出版预告 ,晨报 1922 年 8 月 29 日,第 2 版。本报启事 ,热血日报 1925 年 6 月 24 日,第 4 版。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27 年4 月29 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61927)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年,第 363

11、页。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1928 年 7 月 10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年,第 822 页、826 页。地方党组织和共产国际均曾向中共中央反映 布尔塞维克 过于深奥,难以看懂。1928 年 2 月起,李维汉对上海各区委、工厂进行巡视,发现该报很少有群众看,纵使本党同志亦只有少数能看的。见 徐海蚌特委致中央的信(1929 年 3 月 2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特委县委文件)一九二六年三月一九三四年六月,1988 年印行,第 221 222 页;与沪西区委书记及组织

12、谈话(1928 年2 月20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二八年二月一九二九年二月,1985 年印行,第6 页;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关于 布尔塞维克 杂志问题给中共中央的信(1929 年3 月6 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8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第90 页。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1928 年 7 月 10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第 826 页。本样式改为报纸开本,由周刊改为三日刊,第 4

13、0 期起确定全国政治机关报的定位,兼顾政治事件分析与工作指导功能,风格稳定下来。尽管 红旗 较 布尔塞维克 更为通俗,但亦难以深入广大工人之中。刊物缺乏工农通讯员,读者以党内同志为主,发行量停留于 2000 余份。自创刊起至 1930 年中,“印刷的数量上并未增加,而所发行的数量,反比以前减少”。最迟于 1929 年初,中共中央便酝酿于 红旗 之外另办小报。3 月 2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小报委员会,由李求实任书记。4 月 17 日,由江苏省委主办、李求实主编的上海报 创刊。该报以一般工人群众能读的通俗小报为定位,常规设 4 版,一版为广告,二版为国内政治消息,三版整版和四版的上半版为

14、工运消息,四版下半版为副刊。报纸出版后深受上海工人欢迎,到 1930 年,日常销量达 3000余份,最高日销量过万份。红旗 称赞 上海报 为上海工人群众的唯一读物、全国最好的地方报。1930 年 8 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旗 与上海报 合并,并调入布尔塞维克 编辑部部分同志,共办 红旗日报。首份中共中央机关日报的创办,引致宣传体系发生系列变化。其一,中共中央党媒功能的转变。红旗 为全国政治机关报,负责分析政治事件与指导全党工作,布尔塞维克 为理论刊物,负责宣传马列主义。两份报刊以刊载长篇政论、理论文章和文件为主,主要读者为党内同志和知识分子。党中央之所以将上海报 纳入,目的之一为借助该报在工人中

15、的影响力,改造 红旗 。红旗日报 创刊后,初期设4 版,一版、四版登载红军新闻、中共文件、联共(布)文件、副刊,与 红旗 相承,二版、三版登载国内外新闻和工运新闻,与上海报 相仿。报纸力图综合全国政治机关报和地方性鼓动报两种定位,兼顾指导全党工作和鼓动工人群众的功能。由于两报定位差异较大,红旗日报 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上海报 主要读者为上海工人,主持红旗日报 创办的李立三坦言:“红旗日报 的内容及语言工人很难看懂给上海党的群众工作造成很大危害。”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则认为报纸“对革命策略的进一步讨论和党的路线的更深刻研究和认识的方面是太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亦批评“党报形成一个单纯的对外的宣传品

16、,失却其对党的工作及群众工作的领导作用”。其二,现代新闻体系的引入与改造。党刊在运作上通常采取“编辑通讯员”模式,设一名主编、数名业务编辑,以编辑工作为主业。上海报 创办后,始引入现代新闻体系。采访方面,报纸初期在上海各区分设一名特派员,负责联系并指导通讯员写稿,但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工人通讯员既多不能鉴别新闻,亦常无暇写稿;二是由于不同工厂的工人通讯员工闲时间相近,负责与其会面录载新闻的特派员常有分身乏术之感。为此,报社在各区另设四名访员,为区宣传委员之一,按日到区接头处集中录载消息?10。发行方面,报纸初期由报贩公开贩售,遭遇报款难以回收、报贩被捕、报纸难以深入各工人区域等难题。江苏省委总行

17、动委员会遂决定自办发行,一方面由报社公开和群众团体接洽,经过工会路线散发;一方面经过党的发行路线,推动支部向群众散发?11。报社还自办发行网,在上海划定若干区,由特派94胡雪莲,杜贺: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及意义(19211949)?10?11问友:过去一百期的 红旗 ,红旗 1930 年 5 月 10 日,第 1 2 版。忠发:党员对党报的责任 ,红旗 1930 年 5 月 10 日,第 1 版。上海报 曾使用 白话日报 小沪报 天声 晨光 沪江日报 等名称,本文统称“上海报”。问友:提高我们党报的作用 ,红旗 1930 年 3 月 26 日,第 2 版。向忠发:我们的任务 ,红旗日报

18、1930 年 8 月 15 日,第 2 版。李立三自述(1940 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李立三百年诞辰纪念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年,第619 页。编者:实话五日刊的任务 ,实话 1930 年 10 月 30 日,第 10 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党报的决议(1931 年 1 月 27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年,第 71 页。求实:本报一年工作之回顾 ,上海报周年纪念册,上海:上海报社,1930 年,第 16 页。江苏省委通告第十九号 关于上海小报发行、采访工作(1929 年 6 月 13 日)

19、、江苏省委总行委通知第十五号 关于区教育委员会及日报访员的决定(1929 年7 月24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二九年六月八月,1984 年印行,第 36 页、219 页。江苏省委总行委通知第十三号 关于日报发行及各种集会参加人数统计问题(1929 年 7 月 24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二九年六月八月,第 216 页。员统筹雇佣专人派送。由此,上海报 形成以采访员、工人通讯员为主的供稿体系和以组织发行、自办发行为主的发行体系,实际运作较为依赖采访员、特派员。为此,1930 年 4 月,李立三批评上海

20、报 不是党报,“由党整个组织来办,由党负责采访发行,如果能够执行这一原则,上海报 现在销一万份是不困难的”。在此前后,江苏省总行委发布 日报采访工作条例 推销 上海报 条例,明确“要使日报真正成为党报”,要求“各区必须将此工作由日报的特派员个人的工作上接受过来,变为整个党的工作,由整个党的组织力量去更扩大地进行”。这是中国共产党较早从采访、发行角度界定“党报”这一概念。红旗日报 基本继承 上海报 的运行模式,并经由党组织向全国传递,由半公开改为公开发行,这使得报纸机关容易暴露。红旗日报 创刊 40 天内,便有 70 余名工作人员及报贩被捕,十余处机关被破坏,“敌人甚至全体总动员,谋一网打尽”。

21、尤为严重的是,印刷所于 1930 年 9 月和 1931 年 1 月先后两次遭到破坏,报纸一度变成小页传单形式,日发行量由 1930 年 9 月初的万余份降至 10 月的 4000份,再降至 1931 年 2 月的 1000 份。其三,中共中央对报纸领导方式的摸索。与 红旗 相比,红旗日报 不仅在内容上具备较强的地域性,其采访、通讯、发行体系亦严重依赖地方尤其是工会系统的支持。创刊初期,受益于李立三、李求实等在工会系统的声望,报纸运作尚较顺畅。随着形势变化,1930 年 12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撤销李立三的政治局委员和潘问友的 红旗日报 主笔职务。1931 年 1 月,扩大的

22、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王明为首的留苏派掌控全局,决定由留俄学生王稼祥、沈泽民主掌宣传机关。会后,李求实、何孟雄等工会领袖自行集会并被捕,上海工会系统严重受损。这使得报纸失去地方党委和工会系统的支持。王稼祥接手报社工作后,很快发觉无论通讯还是发行,“省委和区委不给我们提供任何帮助”,报纸与工厂、各地区的联系极为薄弱,“很难获取关于工厂里发生的事情的信息”。1931 年2 月14 日起,报纸又由中共中央机关报改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1931 年 3 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将 红旗日报 一分为二:一是红旗周报,由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编,党内秘密发行,内容以党内文件及工作指示为主。二是群众日报,由江

23、苏省委主办,为半公开报纸,内容以新闻尤其是工运消息为主。群众日报 创刊后,销量有所恢复,但随着中共在沪机关连遭破坏,报纸在几度休刊后停办。至此,中共中央党媒重新回到以刊为主的格局。纵观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党媒的主要任务由引领知识分子转向鼓动工人群众,报纸因此而兴。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全国政治机关报和地方性鼓动报两种办报模式,并试图将其合并为全国性机关日报,但因两者在分工、领导方式上的差异而遭遇困难并告罢。尽管如此,党成功探索出以新闻为主要内容、以群众为主要读者的鼓动报模式,并在改造现代新闻体系、中央与地方合管报纸方面积累了经验。二、从以刊为主到报、刊并重自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始,中共中央党媒

24、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渐从以刊为主转向报、刊并重。05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求实:本报一年工作之回顾 ,上海报周年纪念册,第 15 16 页。上海准备五一的工作 立三同志在上海第一次活动分子会报告(1930 年 4 月),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二七年九月一九三四年八月,1987 年印行,第 258 页。江苏省总行委通知第一号 关于日报工作(1930 年 3 月 21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三年一月三月,1985 年印行,第 621 页。江苏省总行委通告第八号 日报采访工作条例

25、(1930 年 4 月 4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三年四月十二月,1985 年印行,第 18 页。江苏省总行委紧急通知 关于拥护 红旗日报 事宜(1930 年 9 月 28 日),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一九三年四月十二月,第 384 页。雷利斯基同王稼祥和沈泽民谈话记录(1931 年 2 月 8 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 10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第 51 页。本报整理报费启事 ,群众日报 1931 年 3 月 24

26、 日,第 1 版。1933 年初,中共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对根据地报刊进行改组。一是将党的建设 实话 合并为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 斗争,二是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 红色中华 改组为党、团、政府与工会合办的机关报。中共中央党媒形成一刊一报格局,引致宣传体系发生系列变化。其一,刊与报分工负责全党性宣传与地方性鼓动。报刊改组前,实话 为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主要刊载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文件、党的领导人的指导性文章,党的建设 由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出版,主要刊载关于全党工作的指示性文章。1933 年 2 月,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指出两刊“均不能按期出版,而且内容方面还有很多缺点,致不能完成党的

27、机关报的领导作用”,决定创办斗争。斗争 采用报纸样式,每周发行,但开本、内容与刊物无异,介于报与刊之间。斗争 以“真正党的领导的机关报”为定位,主要刊载中共中央文件及指示、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领导人的文章,是中共中央指导全党工作的重要工具。改组后的 红色中华,则主要承担以新闻报道动员群众参与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功能。改组前,红色中华 的主要内容为国内外新闻、苏区及红军新闻、苏维埃文件,主要功能为组织苏区群众参加苏维埃政权、指导各级苏维埃实际工作、揭破反动政治派别的阴谋、介绍各地工农革命运动及红军消息。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张闻天及其秘书杨尚昆亲自参与报纸改版,确定“成为苏维埃运动的(指)南针,并加强

28、其在战争动员中的领导作用”的办报目标,将报纸由以国内外新闻为主调整为以苏区新闻尤其是鼓动性新闻为主,由不定期刊先后改为 3 日刊、2 日刊。报纸新闻性增强,更注重面向苏区群众进行鼓动。其二,中共中央党媒形成适应根据地特点的新闻生产体系。红色中华 改组前,报社仅四五个人,组稿、写稿、校对一肩挑,苏区新闻由中央政府各部门和红军各部队提供,国际国内消息抄录自白区报纸。随着报纸由不定期刊改为 3 日刊、内容转向以苏区鼓动性新闻为主,原有的运行模式不敷需要。改组后,中共中央抽调新闻干部进入报社,设立红色中华 编辑委员会;责成省与县一级的党、团、政府、工会及各军区政治部各选定一人担任报纸通讯员,组建起一支

29、超过 400 人的通讯员队伍;开设新闻台,负责抄收中央社、塔斯社的稿件,报社兴盛时工作人员达 12 人。由此,报社形成以通讯员、抄录和电台为主要稿源,以编辑为主业的运作模式。相比以记者为主要稿源、追求独家新闻、以采访为主业、内部高度分工的现代新闻体系,红色中华 报仍保留较强的刊物特征。1933 年 8 月,曾任 红色中华 主笔的李一氓指出,报社同志极少参与新闻工作,仍偏于刊物工作,“在更发展的形势下,红色中华 变成日刊了的时候,还是一个总编辑兼内勤记者兼外勤记者吗?”张闻天批评报纸多是空洞、浮面的记载,主要原因是报社只是被动等待通讯员稿件,“而这些通讯员是依照他们自己的志愿来写他们的新闻的”,

30、提议设立专职采访员。尽管存在不足,这一模式使得党依靠极少数人力,办起一张发行量超 4 万份、辐射中央苏区的大报。其三,形成党政群团合办报纸的管理方式。不同于斗争 由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直接管理,改组后的 红色中华 在名义上同时受党、团、政府与工会领导。党中央之所以如此改组,主要是为了动员各方组织力量,建设报纸通讯与发行网络。实际运作中,报社仍主要受苏维埃政府领导,主编多由苏维埃15胡雪莲,杜贺: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及意义(19211949)党报委员会的通知 ,斗争 1933 年第 1 期,第 1 页。党报启事 ,斗争 1933 年第 2 期,第 12 页。发刊词 ,红色中华 1931 年

31、12 月 11 日,第 1 版。特别通知 关于红色中华的通讯员问题 ,红色中华 1933 年 2 月 4 日,第 4 版。任质斌:回忆红中社,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回忆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年,第 14 页。李一氓:模糊的荧屏:李一氓回忆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 140 141 页。韩进回忆,报社最兴旺时,“除了编委会五人之外,管通讯来稿的一人,校对一人,发行一人,文书一人,以及几个机关行政工作人员。当时没有专职的记者,报上刊出的 记者,实际上就是编委会的成员”。见韩进 我党在根据地的第一个通讯社,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回忆录,第 19 页。氓:论目前 红中 的

32、任务 ,红色中华 1933 年 8 月 10 日,第 4 版。张闻天:关于我们的报纸(1933 年12 月1 日),张闻天选集编辑组编:张闻天文集 第1 卷,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 426 页。政府任命,日常业务由 5 人编委会自行处理,具有较强的“社报”特征。以故,1933 年 12 月,张闻天批评报社与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联结,上级对其不领导、不利用,仅提供需刊载的文件。瞿秋白指出,报纸内容只有“苏维埃建设”,而无“党的建设”,“所反映的党部在一切政策和群众之中的领导作用是非常之模糊的”。长征开始后,斗争 编辑部随军出发,红色中华 在苏区继续出版,从侧面证明中共中央党媒尚以

33、刊为主。长征结束后,一刊一报复办,后分别改名 解放 新中华报。1939 年初,中共中央将新中华报 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决定新华社脱离报社,兴办一批中央级刊物,党媒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党中央之所以于此时调整党媒,与 1938 年底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有关。鉴于武汉、广州失守后,国民党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六中全会决定加强党外宣传,注意“向全中国人民说话”。此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全国性报刊主要有 新华日报 、群众 周刊、解放 周刊,前两种受战事影响,筹备离汉迁渝,解放 属理论刊物,宣传作用有限,六中全会遂号召兴办报刊以广泛开展宣传鼓动,延安掀起兴办报刊的热潮。在报刊兴办热潮中

34、,中共中央党媒形成以一报一刊一社为主、多种刊物并存的格局。一报一刊一社指改革后的 新中华报 、解放 周刊和新华社,均受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为中央党媒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延安还办有党内性质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共产党人、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学术类刊物中国文化、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机关刊物 中国妇女、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国工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机关刊物中国文艺 等 7 种中央级刊物。这引致中共中央党媒运作及管理方式再度发生变化。其一,报、刊以全国性宣传为主要任务,功能趋同。新中华报 改革前夕,中共中央

35、宣传委员会委员徐冰说“以前是地方性的,现在要在政治上变为全国性了”,指出了主要变化。1939 年 2 月 7 日,新中华报 “刷新第一号”阐明内容变化:“今后与过去的主要不同点,将表现在代表中共中央政策主张等社论专论之增多,将表现在国内国外重要新闻的增加,将表现在对全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业绩更广泛的表扬。”强调报纸全国性之增强。改革之后,报纸由 5 日刊变为 3 日刊,在全国范围发行,内容从以边区新闻和抗战新闻为主转为以抗战新闻和国内外新闻为主,主要定位从面向陕甘宁边区群众进行鼓动,转为注重面向全国群众开展宣传。此时兴办的中央级刊物亦着重面向全国群众开展宣传。中国文化 中国青年 中国妇女 中国工人

36、 中国文艺 均罕见地以“中国”命名,在全国公开发行,分别以面向全国学术界、青年、妇女、工人、热爱文艺的群众进行宣传为己任。八路军军政杂志 在发刊词中声明任务之一为以八路军经验供给抗战人民与友军,亦注重全国性宣传。这意味着在党媒调整后,报与刊均以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全国群众为主要任务。其二,通讯社独立并组织化,报社仍以编辑为主业。1939 年之前,新中华报 与新华社为一个机构。1939 年初,党中央决定将报、社分拆。此后,新华社设立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在边区及各根据地建立通讯网、分社,成为一个具有独立采编部门、通讯网、分社组织、印刷部门并承担党中央耳25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37、023 年第 1 期先后担任 红色中华(苏区版)负责人的 6 人中,除杨尚昆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宣传干事外,其余 5 人均隶属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其中,周以栗任苏维埃政府内务人民委员,沙可夫、瞿秋白任教育人民委员,李一氓任职于国家保卫局,王观澜任红色中华报社业务主编。张闻天:关于我们的报纸(1933 年 12 月 1 日),张闻天选集编辑组编:张闻天文集 第 1 卷,第 427 页。瞿秋白:关于 红色中华 报的意见(1933 年 8 月 7 日),瞿秋白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564 565 页。洛甫: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1938 年 10 月 15 日在六中

38、全会上的报告提纲),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 11 册(一九三六一九三八),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第 710 页。本报召集延安文化界座谈会记录 ,新中华报 1939 年 2 月 16 日,第 4 版。新中华报改革的意义 ,新中华报 1939 年 2 月 7 日,第 1 版。毛泽东:发刊词 ,八路军军政杂志 1939 年创刊号,第 1 页。目喉舌功能的机构。新中华报社则主要负责接收通讯社、通讯员稿件并加以编辑,仍以编辑为主业,工作人员虽有记者、编辑之分,但“一有采访任务,总是全体出动”。其三,党对报社从间接领导改为直接领导。改革之前,新中华报 和新华社主要受陕甘宁边区

39、政府领导。改革之后,一报一刊一社均受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但具体管理方式有别。解放 由张闻天亲自担任主编,中央宣传部(后改为中央宣传教育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刊物选题和内容。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社的党务和行政关系挂靠在中央统战部,受部长王明领导。尽管党对报社改为直接领导,报社仍未能与党中央意志息息相通。报社负责人向仲华自述,由于对报纸应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组织者认识不足,“故报纸的政策性是不强的,在工作中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更关键的是,报社由于受王明领导,不得不贯彻其办报路线与方针。报纸常规版面顺序为抗战新闻国际、国内新闻边区新闻,呈现明显的“以外为主”倾向。1939 年 2 月,毛泽东为报

40、纸题词“多想”,被报社中人解读为“要独立思考,要善于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综观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党媒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但分工与书写发生变化:一是刊与报从分工负责全党性宣传与地方性鼓动,转为共同承担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全国群众之任务;二是尽管于长征时期中断,中共中央机关报总体上从不定期刊向日报方向发展,新闻属性日益增强。其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以通讯员和通讯社为主要稿源、以编辑为主业、党管发行的办报模式。党对报社从经由政府间接领导转为直接领导,但也遇到党中央意志难以直达报社基层与报纸书写的难题。三、停刊办报与报纸中心模式的形成1941 年初,中共中央再度对党媒进行整顿,大批刊物停办,报社与通讯社

41、从分到合。报刊整顿的第一步是停办中央部委刊物。1941 年 3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文要求 中国青年 中国妇女 中国工人 中国文艺 暂时停刊 4 个月,并责成中央出版发行部准备条件使刊物 4 个月后能复刊,责成各刊物负责人向有关同志进行停刊解释工作。党中央专门强调需向有关同志解释,显示此事非同寻常。4 个月后,4 份刊物均未复刊,而是就此停刊。从各刊最后一期看,3 月 5 日的中国青年、3 月 8 日的 中国工人均言暂别两月,3 月 8 日的中国妇女 还刊载了论出版专门妇女刊物问题 一文,中国文艺 仅出第一期,第二期稿子已备好。这显示刊物对停办并无充分准备。第二步是集中资源出版 解放日报。

42、1941 年 5 月,中共中央决定将 新中华报 今日新闻 合并,出版 解放日报。为集中力量办报,新华社由杨家岭迁至解放日报社所在的清凉山,由博古为首的解放日报社编委会统一管理。此后,解放 共产党人 八路军军政杂志 中国文化 相继停办,中共中央机关报刊仅剩 解放日报,这对党媒运作及管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一)中共中央党媒功能之转变。报刊整顿前,中共中央党媒以一报一刊一社为主,多种刊物并存,兼具刊载文件、理论宣传、指导工作、发表政论、刊载新闻之功能。解放日报 创办后,中共中央指明报纸使命为“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规定“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 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包含在

43、日报上发表的党与政府的公开文件)应成为每个干部学习时事与策略35胡雪莲,杜贺:中共中央党媒从刊到报的转变及意义(19211949)王揖:延安 新中华报 简史 ,新闻研究资料 1987 年第 2 期,第 32 页。向仲华自传 ,向仲华 编辑委员会编:向仲华,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44 145 页。缪海棱:延安初期记者生活片断,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 年印行,第 24 页。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刊物问题的决定(1941 年 3 月 26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第 96 页

44、。编者致读者 ,中国青年 1941 年第 3 卷第 5 期,第 52 页。本刊启事 ,中国工人 1941 年第 13 期,第 17 页。周俊:论出版专门妇女刊物问题 ,中国妇女 1941 年第 2 卷第 10 期,第 40 页。发刊词 ,解放日报 1941 年 5 月 16 日,第 1 版。中共中央关于出版 解放日报 等问题的通知(1941 年 5 月 15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上卷,第 97 页。的必需材料”,赋予报纸指导整风的任务,将党内通讯、党员教育、鼓动群众、对外宣传四种功能集于一报。这引致中共中央党媒书写发生三种显著变化。一是确立以新闻为主的

45、书写方式。刊物以刊载长篇政论、理论文章、指导性文章、文件为主,报纸以登载新闻和时评为主。相较 3 日刊的 新中华报 ,解放日报 为日报,新闻属性益鲜明。报纸出版后,除一版登载一篇社论、末版登载副刊、不时登载政论文章外,其余稿件基本为新闻。1942 年 7 月 18 日,解放日报 刊发社论,指出“报纸既不是书籍也不是杂志,它的生命主要就寄托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和通讯上面”,进一步强调少登载些知识分子的议论,多书写新闻和通讯。随着停刊办报和解放日报 创办,通过新闻书写指导工作、鼓动群众、对外宣传,成为中共中央党媒的主要书写方式。二是形成面向广大群众的书写导向。中共中央停刊办报的目的之一便是借助报纸的影

46、响力联系群众。1942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 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的主要功能在于联系群众:“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解放日报 创办后,毛泽东为报纸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在改版过程中,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群众办报”的理念,要求新闻工作者以群众为师,学习群众的语言、生活,以加强报纸和群众的联系。经由从刊到报的转换,中共中央党媒完成从主要引导知识精英,到重在影响广大群众的转变。三是担负统一宣传口径的功能。解放日报 研究专家王敬认为,各地报道不时偏离甚至违反中央方针政策,以故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创办大型日报以统一全党宣传口径。这一观点亦可从胡

47、乔木、黎辛等多位报人回忆中得到印证。解放日报 创办后,始终处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紧密领导之下,成为党中央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中共中央规定一切政策经过 解放日报 与新华社宣达,这不仅结束了此前中共中央党媒声出多元的局面,亦使得报纸担负了指导各地舆论、统一全党宣传口径的功能。(二)报社组织方式之转变。随着报纸中心地位的确立,中共中央将宣传资源集中于解放日报,引致报社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一是报社高度组织化。中共中央将新华社统归解放日报社编委会管理,陆续从新华社通讯科、马列学院、解放 周刊及其他有关单位抽调适合做报纸工作的人员,解放日报社逐渐形成中央党报委员会编委会编辑部、经理部采访通讯科、材料室、校对科

48、、编办、总务科、会计科、发行科、广告科一线采编、通讯、发行、印刷、行政人员的组织架构,从手工作坊式转为高度分工的组织形态。二是全党参与办报。针对中共中央机关报此前存在的通讯员新闻素养不足、报社难以对通讯员进行有效管理、缺乏职业记者等问题,中共中央着力建设组织化的通讯社,在陕甘宁边区设立职业记者,在各根据地建立分社,构成专业化的新闻供给网络;对西北局、各级通讯员的供稿任务做出规定,在陕甘宁边区密密层层地组织起通讯网络,设立刊物及专栏开展通讯员教育,以全党力量保障通讯工作。由此,中国共产党成功对党刊和现代新闻体系进行改造,形成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色的党报组织形式,并影响至今。(三)党管媒体方式和“

49、党报”概念之转变。黄旦提出,解放日报 改版前之所以属于不完全党报,在于其时党报是“党组织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尚属思想和原则,经由改版,这一思想和原则化为日常规范和具体管理措施,“党报 组织的喉舌由此紧紧扎根在了党组织身上”。事实上,党报原则的规45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1941 年 12 月 1 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 13 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第 245 页。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 ,解放日报 1942 年 7 月 18 日,第 1 版。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1942

50、 年 3 月 16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上卷,第126 页。毛泽东:为 解放日报 “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刊题词(1942 年 3 月 8 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年,第 108 页。王敬主编:延安 解放日报 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年,第 5 6 页。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446 页;黎辛:博古,党的新闻事业奠基人,黎辛、朱鸿召主编:博古,39 岁的辉煌与悲壮,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年,第 235 页。王敬主编:延安 解放日报 史,第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