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pdf

上传人:ai****e 文档编号:47567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 7卷 第 l 2期 建筑结构 2 0 0 7年 l 2月 活性粉末混凝 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 万见明 高 日 ( 北 京交通 大学 土建学 院 1 0 0 0 4 4 ) 提要 目前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裂性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 钢纤维加入后对受拉 区混凝土塑性 变形的影响也未做较为深入的探讨 。为此 ,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 的正截面抗裂计算 模型, 结合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 提出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公式。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正截面抗裂塑性影响系数 Ca l c u l a tin g Me t h o d o f Cr a c k

2、r e s i s t a n t Ca p a dt y o f Re a c ti v e P o wd e r Co n c r e t e B e a ms Wa n J i a n mi n g ,Ga o Ri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j i n g 1 0 0 0 4 4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3、e 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t c a p a c i t y p e r f o r ma n c e of R P C b e a m h a d n t b e e n r e s e a r c h e d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a t p r e s e n t , a n d t h e e ff e c t s o f t h e s t e e l fi b e r a d d e d o n t h e p l a s t i c d e f o r ma t i o n of t h e R P C t e n s

4、 i o n r e g i o n h a d n t b e e n s t u d i e d d e e p l y B a s e d o n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fin i t e e l e me nt a n a l y s i s,t h e mo d e l o f t h e 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t c a p a c i t y of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b e a ms i s s e t up, a n d t h e c

5、 a l c u l a t i n g f o r mu l a a r e p r e s e n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f r o m t h e me t h o d c o i n c i d e we l l wi t h t h o s e f r o m t h e t e s t s Ke ywor ds: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t c a p a c i t y;pl a s t i c i n flu e nc e c o e

6、f fic i e n t 1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材料 性能 活性 粉 末 混 凝 土 (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 简 称 R P C ) 是 2 0 世纪 9 0 年代初由法国开 发出的一种超高强 度 、 高韧性 、 高耐久性 、 体 积稳定性 良好 的新型水 泥基 复合材料 , 由于其组分 中粉末 含量及 活性 的增 加而被 称 为活性粉末混凝土 。R P C的配 制原理是基于最大 密实度理论_ 2 J , 即通过提高组分 的细度与活性 , 使材料 内部 的缺陷( 孔 隙与微 裂缝 ) 减小到最 少 , 以获得 由其 组分材

7、料所决定的最 大承载力及非常好 的耐久性 。其 优 异的力学及物理性 能是普通混凝土甚至高性能混凝 土都无法相 比的。国外研究者通过对 R P C和高强高性 能混凝土( H P C ) 各项 耐久性能指 标进行大 量的对 比试 验 , 得 出了 R P C的总体孔隙率 、 微观孔 隙率 、 渗透性 、 水 分吸收性 、 氯离子扩散性 比 H P C的分别 低 46倍 、 1 0 5 0倍 、 5 0倍 、 7倍 、 2 5倍 J 。 R P C极高 的材料 密 实 度决 定 了 它优 异 的力 学性 能 。以 R P C 2 0 0为 例 , 其 抗 压强度 达 1 7 02 3 0 M P

8、a , 是 H P C的 2 4倍 ; 抗折强度为 3 0 6 0 M P a , 是 H P C的 4 6 倍 ; 掺入纤维后拉压 比可 达 1 4左右 , 弹性模量 为 4 0 6 0 G P a , 断裂 韧性 高达2 0 0 0 04 0 0 0 0 J m 2 , 是 普通 混 凝土的 2 5 0多倍 , 可 与金属铝媲美 | 4 J 。H P C , R P C 2 0 0与 R P C 8 0 0的主要力学特性列 于表 1 L s J 。 R P C的抗 弯强度及延性 比普通 及高性 能混凝 土有 极大 提 高。从 一 个 典 型 的三 分 点 集 中荷 载 作 用 下 R P

9、C 2 0 0 受弯构件的荷载一 变形 ( 图 1 ) 中可见 , 其初裂 强 度约为其极限弯折强度 的 6 0 , 纯 弯段 的弹性极 限拉 两种 R P C与 H P C的 力学特性 对 比 表 1 项 目 R P C 8 0 0 R P C 2 0 0 H P C 抗压强度( N mm ) 4 9 06 8 0 l 7 0 2 3 0 6 0一l o o 抗弯强度( N mm ) 4 51 0 2 2 5 6 0 6一l 0 破坏能量( k J , m 2 ) 1 2 2 O l 5 4 0 0 1 4 杨 氏模量( G P a ) 6 3 7 4 4 0 6 0 3 0 4 0 应变约

10、为 3 3 0 X 1 0 m m, 6 0 最终 破 坏 极 限拉 应 变 约 兰 为 7 5 0 0 1 0 m m ( 极 限鲁 状态定义为荷载下降至 要1 0 峰值 的 8 5 所对 应 的 受 壮 。 力 与变 形状 态 ) , 具 有 极 好 的延性储备_ 6 J 。 2 R P C试验梁基本资料 0 2 0 0 40 0 6 0 0 80 0 1 0 001 2 O 01 4 O 0 弯 曲拉应变 ( 1 0 - m m) 图 l R P C 2 0 0的典 型 弯曲性 能曲线 R P C试验梁材料 配合 比见 表 2 , 表中 D J 一 1为新 型 高性能矿物外加剂 , 具有

11、较 高活性 , 能弥补间 断级配 。 研究表明该 材 料替代 部分 8 硅 粉 时 , 拌和 物 的和易 性 良好 , 强度提 高 7 8 。上述 配合 比 R P C的力学 性 能见 表 3 。 试 验梁材料 配合 比( k g m 3 ) 表 2 细 石 英 砂 l 细 钢 高 性 能 水 泥 硅 粉 水 1粗 l中 l细 f 特 细I 纤 维 减 水 剂 7 O 6 l 8 0 1 5 l 8 0 l 6 5 6 j 3 2 8 I l 6 0 l l 7 0 2 4 1 8 0 R P C力学性 能试验 结果 表 3 抗压强度( M P a ) I 抗弯强度( M P a ) I 塌落

12、度 表观密度 杨氏 模量 3 d 2 8 d J 3 d J 2 8 d J( m ( k g m 3 ) ( G P a ) l 6 9 4 1 6 8 6 l 18 4 l 2 0 6 l 12 0 2 4 6 0 4 5 4 93 维普资讯 http:/ 3 混凝土正截面抗裂计算模型 3 1普通混凝 土正截 面抗裂计算模 型 在裂缝即将 出现 的极限状态 下 , 把受拉 区混凝 土 看成是由混 凝土 基体 和钢筋 分别 作用 的两部 分 的组 合 , 根据复合力学理论 , 将其简 化为 以钢筋 为一相 , 混 凝 土为一相的两相材料 l 4 J 。因而总弯矩的计算式 为: M =M +M

13、 ( 1 ) 式 中 M 为混 凝土 基体承 担的 弯矩( 普 通混凝土 忽 略 不计 ) , M 为钢筋承担的弯矩。 根据适筋 梁将要开裂时的平衡条件可建立其正截 面的抗裂计 算公式 , 用塑 性 系数 7 考 虑受 拉 区混凝 土弹塑性发展程 度 , 用弹性应 力 图代替弹塑性应 力 图 的方法便可 建立材 料力学 的抗裂 公式 。对 于 R P C , 由 于其基体属 于活性材料 , 基体 强度大大提高 , 配筋梁钢 筋和基体 的粘结 强度提 高 , 界面粘结 滑移性 能更加优 越 , 加入 的钢纤维对基体 的塑化作用增大 , 提高 了构件 的开裂 和极 限承载力。因而建立 R P C梁

14、抗 裂计算模型 时 , 重点分析推导其塑性影响 系数 7 。 3 2 R P C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模型 和钢纤维混凝土相 同 , 活性粉末 混凝 土梁 即将 开 裂时, 受拉区应 力为曲线形分布 , 抗裂计算 时可简化为 梯形分布l 6 。 。 , 此 时受压 区活性 粉末混 凝土 的应变 还 很小 , 处于弹性 阶段 , 应力分布基本 上为三角形。因此 活性粉末混凝 土梁 的抗裂计算模型如 图 2所示 。图中 A 为受压区面积 , A 为受拉区弹性 部分面积 , A 。 为受 拉 区塑性部分面积 , 为受压 区高度 , 为受 拉 区弹 性部分高度 , 。 为受拉 区塑性部 分高度 , s 为活

15、性粉 末混凝 土应力达到轴拉初裂 强度时 的应变 , 为活性 粉末混凝土 的抗弯初裂拉应变 。根据计算模型建立力 e 图 2 矩形截面正截面抗裂计算模型 9 4 妇 = 图 3 T型截面正截面抗裂计 算模型 与力矩的平衡关系 , 经推导可得 S =S +( 1一 ) ( h ) A 。+d E r A ( h 0一X c )( 2 ) = )+ d E r A ( h 0一 ) ( 3 ) 7 r m = = + 5 p + W ,o 【 丽 啊J ( 4 ) M =f r ; W ( 5 ) 式中: 7 为活性 粉 末混凝 土 截面抵 抗 矩 塑性影 响 系 数 ; S , S 和 s 分别

16、是 A 。 , A 和 A 对 中性轴 的面 积 矩 ; , 和 , 分别 是 A 。和 A 对 中性轴 的惯 性矩 ; = 。 ( h ) , 即截 面受 拉区 中塑性 化高度 与整个受 拉 区高度 的比值 , 定 义为活性粉 末混凝 土的截 面受拉 塑 性化 系数 ; a 为纵向钢筋弹性模量 和活性粉末混凝 土 弹性模量的 比值 ; W 为将纵向钢筋 面积折算 为活性 粉 末混凝土 面积后 的折 算截 面对受 拉边 缘 的弹性 抵抗 矩 ; M 为梁截面初裂弯矩 ; W 为梁截 面对受拉区边缘 的弹塑性抵抗矩 ; 为 R P C的初裂抗 拉强度 。 4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初裂抗拉强度 在混凝

17、 土中加入钢纤 维 , 提 高 了混凝 土 的抗 拉强 度和极限拉应变 , 改善了构件 的延性 , 这 已为大量 的试 验研究所证 实。因此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强度 的取值 将对活性 粉末混凝土梁的抗裂计算有较大的影响。 复合力学理论 基础上 的综 合系数 法提 出 7 , 对于 无筋 R P C梁抗裂计算有 : M = M +Mr f ( 6 ) 考虑受拉 区混凝 土弹塑性发展 程度 , 用材 料力学 原理 建立抗裂公式 , 则 M 的计算式为 : M = 7 rm W o ( 7 ) 式 中 为 R P C基体的抗拉强度。 试验表明 , R P C混凝 土弯 曲试件 的破坏是 受拉 区 钢纤

18、维的拔出 , 而不是拉断。因此 , R P C达到极 限抗弯 强度时 , 每单位 面积上钢纤维承受 的极限应力为 1 1 : r f=2 f 7 【 ( 8 ) 式中 f 为纤维含量特征参数 , r为纤维 与基体间 的平 均粘结力 。 考虑到裂缝 即将出现时 , 大部分纤维被逐渐拔出 , 其阻裂作用并没有 达到极 限, 这 时每单 位面积上钢 纤 维 承受 的拉应力 f r f , 因而可取 f =K a I f , 其 中 是 小 于 1 的参数 , 则 M 的计算式为 : Mr f=b h 1 a Z ( 9 ) 维普资讯 http:/ 式中 b为梁宽 , h 为正裂 缝发展 高度 , z

19、为 钢纤维 合 力 矩 。 综合式( 6 )( 9 ) 得初裂抗 弯强度 的关 系式为 : , : y + K r ; t ( 1 0 ) 根据复合力学理论 和纤维 间距理论 , 采用与文 7 中相 同的计算模 式 , 用大量 试验数 据对综 合系数进 行 回归 分析 , 来确定最终 的计算公式 , 即 = ( 1+a f f ) ( 1 1 ) 式中 。 为钢纤 维对 活性 粉末 混凝 土抗裂 强度 的增强 系数 , 由纤维本身 特性决定 。其取 值采 用实测 数据进 行回归 分析 , 并 和 钢纤 维 混 凝 土 的相 关 试 验 研究 结 果 8 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基体强

20、度极 高 , 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 面得到强化 , 钢纤维在硅灰 的 帮助下与基体粘结更牢靠 , 更好地发挥 了增强 、 增 韧与 阻裂的作用 , 从而可 以推知 a 会略大于钢纤维 混凝 土 抗弯强度 的增强 系数 a =0 4 7, 对于 圆直型 钢纤维 的 活性粉末混凝土可近似取 a f =0 5 。 由式( 1 1 ) 求得试验梁抗拉 强度实测值 与计算 值见 表 4 。由表可见 , 二者符合较好 。 5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 对于活性粉末 混凝土矩 形截 面受弯 构件 , 当给定 截面尺寸 bh, 纵 向钢筋 面积 A 和钢 筋与活性 粉末 混凝土的弹性 模量 比 a E r

21、 时, 求得 , , , , s , s 。和 s 以后 , 代入式( 1 ) 可得 +p l +p 2=0 ( 1 2 ) 式 中 擘 = 由式( 3 ) 可得 : 【 i_li =_ + _ 6 ( 1 一 ) ( 一 。 ) + b + ) 对 T型截 面梁 同理可求得 : : 4 b x +( b ;一6 ) +1 2 ( b ;一6 ) 珥( 。一0 5 h ; ) +4 b ( 1 一 ) ( h 。 ) 1 2 ( 1 一 ) ( h ) + E r A ( h 0 一 。 ) ( 1 一 ) ( h ) + ( 2一 ) ( h 。 ) 2 ( 1 4 ) 由式( 1 2 )(

22、 1 4 ) 可 以看出 , 在 给定截 面尺 寸和 配筋 的 情况下 , 结合实测开裂弯矩 值 , 令初始 =0 5 , 用此二 式进行迭 代计 算 , 逐 步逼 近真 值 , 计 算过 程 比较繁 琐 , 编制 了计算程序 , 程序框 图如 图 4所示 。 由本文和文 9 的试验数 据 , 进行 程序 运算 , 得 到 图 4 y 的迭代计算框图 R P C矩形截面梁的塑性 区高度约 为整个受拉 区高度 的 0 6 0 7 倍 , R P C T形截 面梁 截 面拉 区塑性 区高 度值 介 于 0 7 5 0 8 6 之间 , 都 明显 高于普 通钢筋混凝 土梁 的 0 4 8 左右 ,

23、表明 R P C纤维混凝土的存在大大增加 了 受拉 区的塑化程度 , 同时 R P C梁 的 值还 随着纵 向配 筋率 的提高而 呈逐渐增 大 的趋 势。计 算结果 还表 明, R P C 梁在 即将开裂 时 , 中性 轴 的高度 比普通钢 筋混凝 土梁有所升高 , 即开裂前 的受压 区高度 有所减 小 , 减小 幅度约为粱高的 1 0 左右 。R P C矩形 截面梁在 即 将 开裂 时的受压 区高度 约为梁高 的 0 4 2 0 4 5 倍 , 活性粉末混凝土 T 形截 面梁则 约为梁高的 0 3 3 0 3 7 倍 , 分别小 于普通 钢 筋混凝 土 粱 的 0 5倍 和 0 4 6倍。

24、在确定了 和 后 , 经过计算得到 R P C矩形截面梁的 抵抗矩塑性影 响系数 7 为 1 61 9 , T形截面梁 的则 为 1 9 3 3 , 远 远大 于普 通混凝 土 0 4 5左 右 , 并且 随 纵 向配筋率 10的增加而提 高 , 当 l0从 0增 至 0 3 时 , y 值增 长 了 1 0 6 , 当 l 0由 0增 至 2 5 时 , 7 值 则 提高了 7 1 , 这主要是 由于配筋量增加使 得钢筋 对周 围活性粉末混凝 土 的塑化作 用增 大 , 间接 地提高 了活 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 能力 。 fi r m 值除了受纵 向配筋率 p的影响较大外 , 从理论 上分析

25、, 它应与钢纤 维混凝 土的塑性 影响 系数 有着相 同的影 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l , 比如 随截 面高度的增大 而减小 , 这是 由于截面高度增 大, 截面应变梯度就会减 小 , 受拉区塑化能力因此减弱 ; 其次还会受到材料塑性 性能 的影响 , 塑性性能越好 7 值 也会越高 , 对于活性 粉末混凝土而言 , 则钢纤维体 积含量 的大小便会对 7 值产生一定 的影 响。 6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简化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 ,受拉 区塑化区高度可偏安 全 地取为受拉区高度的 0 6 倍 , 即取 = 0 6 , 受压 区高度 近似 取 为截面 高度 的 0 4 5倍 , 即 =0 4

26、5 h , 由此 可建立活性粉末混凝土粱正截面抗裂 的简化计算模 型 如图 5所示 , 由该 简化计算 模型可 得活性粉 末混凝 土 梁弹塑性抵抗 矩 W 7 的近似计算公式 : 。 = 0 2 8 1 b h +0 7 2 7 a A h ( 1 5 ) 7 : W 。 10 ( 1 6 ) 9 5 维普资讯 http:/ M = ) , W 。= ) , ( 1+a f A f ) Wr0 ( 1 7 ) 7 结论及建议 0 图 5正 截 面 抗裂 简化 计 算 模 型 同样对于活性 粉末混凝 土 T形 截面梁 , 也 可偏于 安全地近似 取 l=0 8 , =0 4 h, 来 进行抗 裂

27、简 化计 算。根据式 ( 1 7 ) 对试验 梁的正截 面抗 裂弯矩进行 了计 算 , 计算结果 以及 与实测 值 的对 比见表 4 。对于 矩形 截面 , 实测值与计 算值之 比的平均值 为 1 0 0 7 , 均 方差 为 0 0 1 4 , 变异 系数 为 0 0 1 4 ; 对于 T形截 面 , 实测值 与 计算值之 比的平均值为 1 0 6 0 , 均方差为 0 1 8 2 , 变异 系 数为 0 1 7 2 , 这说明上述简化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 较好 。按照此模 型 可计 算得 到, 矩 形截 面活性粉末 混 凝土梁 ) , =1 6 51 7 5 , T形截 面活性粉末混凝

28、土梁 ) , =1 9 2 9 , 随着纵 向配筋率 f0的增长 , ) , 值 逐渐 增大。为了便于实际工程 中活性粉末混凝 土梁的设计 计算 , 建议可偏于安全地统一取 : 矩形截 面 ) , =1 6 5 , T形截面 ) , =1 9 。y 值确定后便可依据式( 1 7 ) 进行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裂计算 。 活性 粉末混 凝土抗拉 强度 和正截面 抗裂弯 矩 表 4 粱 截面 纵向 ( N m m ) 正 截面 抗 裂 弯 矩 【N m 号 形 式 配 筋 实 测 理论 有 限 元 , , n 剪 跨 M M , , r l 比 实测 有 限 元 理 论 M M 率 ( l厂

29、 r , r 甜 : M L 2 矩形 0 4 2 8 2 4 2 0 0 4 0 9 6 l 0 加 0 9 7 5 3 5 l 4 8 9 6 4 8 5 9 4 8 8 2 1 0 0 3 0 9 9 5 L 4 矩形 0 4 0 2 4 2 0 0 4 l 4 2 0 9 印 0 9 8 6 2 5 o 4 9 7 3 4 9 7 0 4 8 8 2 1 0 1 9 l 0 1 8 L - 6 矩形 0 3 l 4 1 3 6 4 3 6 7 4 2 7 4 0 9 4 7 0 9 7 9 l 5 o 5 0 2 3 5 0 2 6 5 o 7 8 0 9 8 9 0 9 9 0 L

30、8 矩 形 0 5 5 4 4 o l 4 4 9 7 4 5 6 7 0 9 7 9 1 0 1 6 3 5 1 5 3 2 1 5 3 3 7 5 2 2 9 1 0 1 8 1 o 2 1 l T 形 0 6 6 4 9 6 4 7 8 6 6 9 8 l 0 2 6 I 0 3 4 3 5 l 7 8 8 6 7 5 4 8 7 5 3 3 l o 4 9 1 O 0 2 T 形 0 6 3 I7 6 4 7 8 6 6 9 8 0 9 7 5 1 0 3 4 2 5 o 7 9 9 5 7 8 8 6 7 5 3 3 I 0 6 l I o 4 7 L 5 T 形 2 5 o 9 9

31、 7 3 8 9 9 5 8 7 9 7 1 1 0 9 0 9 7 8 3 5 I l 2 4 7 7 l 0 7 5 9 10 4 6 0 1 1 9 l 0 2 9 7 T 形 2 5 o 8 8 4 9 8 9 9 5 8 7 9 7 0 9 8 4 0 9 7 8 3 5 l 9 7 9 4 l 0 7 5 9 l 0 4 6 0 0 9 3 6 1 0 2 9 采用等效原则法 , 将 R P C梁正截 面抗 裂计算和极 限承载力计算 中复杂的弹塑性 问题简化为弹性体 的材 料力学问题 , 将抗 裂计算集 中在对 正截 面抵抗 矩塑性 影响系数的确定 问题上 。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

32、( 1 ) R P C梁在 即将开裂 时截 面受拉 区的塑性程 度 要高于普通钢筋 混凝土 梁的 , 即受拉 区塑化部 分高度 占整个受拉 区高度 的 比例 l约 为普 通钢筋 混凝 土梁 的 1 3倍左右 。 ( 2 ) 按此模 型可计算得 到 , 矩形 截面 R P C粱 ) , = 1 6 51 7 5 , T形截面 R P C梁 ) , =1 92 9 , 随着纵向 配筋率 f 0 的增长 , ) , 值逐 渐增大。为 了便于工程 R P C 梁的设计计算 , 建议 可偏 于安全统一 取 : 矩形截 面 ) , =1 6 5 , T形截面 ) , =1 9 。 参 考 文 献 1 P

33、I E R R E R I C H A R D, M A R C E L C H E Y R E Z Y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e s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f J 1 9 9 5 , 2 5 ( 7 ) : 1 5 0 1 1 5 l 1 2 MA R C E L C H E Y R E Z YS t r u c t u r a l a p p l ic a t i o n s o f R P C J C

34、o n c r e t e , 1 9 9 9 , ( 1 ) : 2 0 - 2 3 , 3 E R I C D A L L AI R E ,P I E R R E C L A U D E A I T C I N, M O H A M E D L A C H E M I H i g h p e rf o r m a n c e p o w d e r J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1 9 9 8 ( 1 ) : 4 9 5 1 4 林小松 , 杨果林 钢 纤维高 强与超高强 混凝土 M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2 5 D U G A

35、T J ,R O U X N, B E R N I E R G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s J Ma t e ri a l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s , 1 9 9 6 , 2 9 ( 5 ) : 2 3 3 - 2 4 0 6 徐有邻 , 周氐 混凝 土结构设 计规范理解 与应用 M 北京 :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0 2 7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 与施工规程 ( C E C S 3 8 : 9 2 )

36、 S 北京 :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 9 9 2 8 黄承逵 , 赵国藩 钢纤维混凝土设计 强度的确定 方法 C 钢纤 维混凝土研究报告集 大连理工大学 , 1 9 9 0 9 白泓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 弯性 能研究 D 北京 交通大学 , 2 0 0 4 1 O 高丹盈 钢纤维混凝 土及其配筋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 D 大 连理工大学 ,1 9 8 9 1 1 D J 汉南特 纤维 水泥与纤维混凝 土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 出 版社 ,1 9 8 6 0 6 C G 0 1 蒸压轻质砂 加气混凝土( A A C ) 砌块和板材结构构造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图集适用于新建 、 改建和扩建的

37、工业与民用建筑 的围护 图集 由砌块结 构 构造 和板 材结 构构 造两 大部 分组成 。 结构 , 包括外墙 和屋 面两大构件 , 可用 于非抗震设 计及抗 震 两部分分别有说明 , 并且系统地介绍 了外 墙和屋面 与混凝土 设 防烈度小于或等于 8 度 的地 区。 结构 的连接构造 、 与钢结 构 的连接 构造 、 以及砌 块和板材作 由于节能和环保已成为我国国策 , 在我国 日益受到重视 , 为内隔墙 的构造要求。图集还列举 了主要连接件 , 以及 配套 粘土砖也在许多地 区被 禁止使用。作 为围护结构 的材料 , 蒸 材料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 可供设 计 、 施工 、 监理等行 业选 用与 压加气混凝土集 围护和保 温于一 体, 属 于环保 型墙体材料 。 参考 。 当砌块砌体采用薄层砌筑时 , 更加提 高了墙体的承载 能力 和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李晓明) 保温性能。 96 维普资讯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