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公安局公安业务智能技术系统设计方案三台合一完整
193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目 录
第1章 项目概述 7
第2章 需求分析 8
第3章 总体设计 11
3.1 设计原则 11
3.2 设计依据 12
3.3 总体框架设计 12
第4章 详细设计 17
4.1 设计说明 17
4.2 设计思想 18
4.3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 18
4.3.1 指挥大厅装修设计 19
4.3.2 视频会议室装修 22
4.4 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设计 26
4.4.1 系统概述 26
4.4.2 系统设计原则 26
4.4.3 系统设计 27
4.5 110、122、119三台合一系统设计 30
4.5.1 技术架构设计 30
4.5.2 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30
4.5.3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31
4.5.4 无线通讯调度系统 32
4.5.5 有、无线统一调度实现 33
4.5.6 CTI系统平台 34
4.5.7 交互式语音应答及数字录音系统 43
4.5.8 网络互连系统 48
4.6 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52
4.6.1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52
4.6.2 音响扩音系统设计 53
4.7 新大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55
4.7.1 系统综述 55
4.7.2 设计要点 56
4.7.3 综合布线需求 57
4.7.4 系统设计原则 57
4.7.5 信息点设置 58
4.7.6 系统设计 58
4.8 新大楼安防系统设计 60
4.8.1 设计思想 60
4.8.2 建设目的 60
4.8.3 系统组成 61
4.8.4 设计原则 61
4.8.5 系统设计 62
4.9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65
4.9.1 接地防雷线路设计 65
4.9.2 接地系统设计 66
4.9.3 直流接地 67
4.9.4 交流工作地 68
4.9.5 安全保护地 68
4.9.6 防雷保护接地 69
4.9.7 接地体设计 69
4.9.8 配电防雷设计 70
第5章 主要设备选型 72
5.1 指挥中心装修材料 72
5.2 数字排队调度交换机系统(中兴 ZDX1000) 72
5.2.1 ZXD1000调度交换机特点 73
5.2.2 ZXD1000调度交换机系统容量 76
5.2.3 有线无线调度系统结构 76
5.2.4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 77
5.2.5 CTI系统平台 81
5.2.6 平台特点 83
5.3 接处警系统软件(中兴) 89
5.3.1 语音调度呼出功能 89
5.3.2 文本调度呼出功能 91
5.3.3 多接入号码注册功能 91
5.3.4 呼入接收与话务智能分配功能 91
5.3.5 呼入排队功能 92
5.3.6 调度转移管理 92
5.3.7 监听组功能 92
5.3.8 组呼后加入与强拆功能 93
5.3.9 多方(会议)通话功能 93
5.3.10 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功能 94
5.3.11 信息记录功能 94
5.3.12 调度台座席回呼功能 94
5.3.13 参数设置管理功能 94
5.3.14 与第三方系统的集成功能 95
5.3.15 有线无线系统集成(有线无线合一) 95
5.4 大屏拼接显示系统(深圳彩讯) 96
5.4.1 液晶拼接面板 96
5.4.2 Triolion专业级多屏拼接控制盒 101
5.4.3 窄边拼接LCD单元的性能指标 105
5.4.4 TRIOLION TMC4100-5系列多屏拼接处理器 107
5.5 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华为) 113
5.6 运维监控管理系统(北塔) 123
5.6.1 模块架构图 123
5.6.2 综合监控管理 124
5.6.3 机房环境管理模块: 140
5.6.4 故障管理 145
5.7 安防监控系统产品(海康) 151
5.7.1 前端设备选型及设备功能描述 151
5.7.2 终端设备选型及设备功能描述 152
5.8 防雷接地系统产品(普天) 154
5.9 应用防火墙系统(深信服) 166
5.10 不间断电源UPS(默顿) 172
5.11 网络交换设备(华为) 175
5.12 服务器(DELL) 176
第6章 建设估算 178
第1章 项目概述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县级城市建设、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各种警情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中的警情,特别是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火灾、频繁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都给公安通信指挥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防范和打击犯罪,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xxxxxxx公安局拟在新建的业务技术楼内建设一套先进、高效的110指挥系统,”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综合建设由二个部分组成: 110指挥中心建设、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三台合一”通信指挥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公安系统指挥能力、工作效率和对社会提供救助服务的水平以及满足指挥调度实战的需要
自 公安部实施”三台合一”以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当前,在全国需要”三台合一”的2134个县市级公安机关中,已有近1700个县市级公安机关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三台合一”,约占总数的79%。各地110报警服务台加强社会服务联动,在抢险救灾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承担了城市应急的主要任务,达到了”集中接警、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预期目的。
建立三台合一综合指挥中心的目标是建立一台对外、统一接警、统一调度、一级处警的综合接处警模式。其益处:一是不断适应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促进城市管理进一步有序和强化。二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履行政府及其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精简人员,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而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四是为今后城市接处警指挥中心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2章 需求分析
xxxxxxx需建立三台合一综合指挥中心,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根据建设要求和需求,总体描述如下:
1、xxxxxxx日接警量为100-500,按照公安部 下发的<县、市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技术规范>要求,按照2类城市标准建设。
2、满足110、122、119三台合一要求,用固话、手机、短信都能够实现报警,支持移动、联通、电信、铁通的电话报警。当前互联网接警不考虑,互联网接警由网安处完成。
3、满足接单后能够将报警信息手动推送到xxxxxxx现有的警务综合管理平台,利用现有的警务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报警单下单,反馈。
4、处警调度系统利用接警台进行一键处警,利用现有公安电话虚拟网以及现有350M模拟集群系统进行指挥调度处警。
5、指挥中心独立成网,需与公安专网安全隔离,采用类似应用防火墙设备,能够有效的确保应用的安全。指挥中心与警务综合管理平台经过公安专网连接。
6、对指挥中心进行整体装修,当前建筑面积预计250平米左右,功能区域分为三大区域,一是显示区:安装大屏拼接,电视墙系统,二是综合管理区:包括大屏管理台,接警台;三是指挥区:包括指挥席、会议台。指挥中心层高3米左右,装修包括吊顶、灯光、供电、墙面、静电地板、指挥区吸音墙、指挥中心会议桌,布线等等。具体尺寸见图纸。
7、在指挥中心安装显示系统,包括2X2的55寸液晶拼接墙,以及左右各3X3的32寸液晶电视的综合显示系统,在顶部安装30CM的电子条幅。在制作电视墙框架时,需要考虑地面承重。显示系统的信号源考虑不少于100路的平安城市监控图像的接入,本地实现对4块屏的拼接,能够实现漫游等多种要求,图像拼接卡具有不少于4路VGA,16路视频输入,采用无边拼接技术。100路视频图像接入采用数据信号,需要采用IP数字矩阵。18个液晶监视器需具备视频端子输入,能够经过视频矩阵切换图像,并具备在拼接墙上多幅、单幅显示的能力。
8、大屏监控台和接警台初步按照二排设计,前排为监控台,后排为接警台,监控台设计为4个工位与接警台等长,单屏显示,其中大屏控制台配置电脑一套,安装拼接卡等多种设备,监控台和接警台下预留各种线槽位以及安装设备的标准19寸设备格。
9、接警电脑按照4个席位设计,考虑一机双屏,对内存和显卡要求较高。
10、指挥中心综合布线需整体考虑。
11、指挥中心部署一套视频会议系统,与xxxxxxx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连接,作为xxxxxxx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分会场,只需要考虑一套视频会议终端,当前xxxxxxx市公安局指挥系统MCU为宝利通设备。
12、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要求稳定,满足指挥中心相关设备互联需要,支持可网管功能,考虑核心交换设备的安全、稳定,考虑采用两台三层千兆交换机实现热备。
13、办公楼综合布线初步按照一个办公室一个语音点、二个数据点进行考虑,每个楼层设置配线间,采用当前主流6类布线,主干语音采取大对数敷设。数据主干采用双绞线连接。预计有330个办公区域。
14、楼层网络交换机采取千兆智能型交换机,不少于24口,办公网核心交换机采用三层千兆电口交换机,端口数量不少于16个,办公网以公安专网为主,需要考虑办公网与公安专网的安全接入。
15、大楼安防监控按照每层三个摄像机考虑,大楼共9层。指挥中心入口考虑一个摄像机,室外监控考虑4个方位各一台摄像机,大门入口考虑一台摄像机。室外摄像机考虑防雷保护,所有的安防系统集中供电。录像时间不低于15天。
16、指挥中心防雷接地系统独立建设,不与大楼防雷共用,接地电阻低于1欧姆,室外防雷低于10欧姆。
17、指挥中心UPS供电系统独立使用,保障除大屏显示设备外的其它设备用电,不间断供电不少于8小时。
第3章 总体设计
3.1 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
系统的先进性不但体现在材料﹑设备的软硬件方面,还应体现在先进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上。因此,建设时应考虑系统向未来更高﹑更新技术的平滑过渡。
成熟性
系统及产品应经过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有较多工程使用的经验,保证系统能顺利的投入运行并产生经济效益。
开放性
为适应未来技术和业务的发展,系统应采用开放型的网络结构和开放性的通信协议及符合开放性要求的设备。
扩展性
应充分考虑本建筑使用功能的可能扩展及经营业务的可能变化,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可能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求本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各子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经济性
在确保实现建设目标,达到建设目的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及系统的运行成本,争取最高的性能价格比。
安全可靠性
安全可靠性包括建筑环境、设备、数据等内容,也包括系统运行、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包括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的供应﹑系统与设备的冗余度等。
3.2 设计依据
Ø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Ø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Ø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Ø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方法>GA/T70-94
Ø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Ø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标准>GB12663-90
Ø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89
Ø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 -94
Ø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
Ø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
Ø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Ø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131-
Ø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132-
Ø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57-
Ø ITU-T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Ø ITU-T H.323:基于IP包交换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
Ø ITU-T G.703:数字系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Ø 其它国家规定的与本系统相关的人身安全,消防法规、条例。
Ø 上述标准如有更新版本,以最新版的要求为准。
3.3 总体框架设计
略
第4章 详细设计
4.1 设计说明
略
4.2 设计思想
Ø 系统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在长远规划,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分期建设,逐步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稳定可靠、信息畅通、指挥灵活、反应快速,并具有较高辅助决策水平的一流指挥调度系统。
Ø 本设计坚持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电信虚拟网、350M无线集群系统、公安信息网等现有资源。
Ø 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着统一性、先进性、可拓展性、实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的原则,投资最小、风险最低、周期最短。
Ø 扩大系统规模,完善各类相关系统,集成有线无线通讯、网上调度、数据库技术、GIS/GPS、网络录音技术等多种技术应用。
Ø 提供科学、先进、规范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综合性平台。
按照上述系统设计思想,整个系统从应用逻辑上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业务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基础设施层是系统实现的基础,业务支撑层是系统实现的核心,业务应用层是系统实现的目标。系统维护管理和系统安全防范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基础设施层包括所有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通信手段的网络:数据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主机及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基础设施层为处警接入、指挥调度以及信息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通信手段。
业务支撑层包括系统的多个业务平台,为系统业务实现的核心。数据交换平台,各个相关的业务平台高度集成,共同为指挥中心的业务实现提供支撑。业务支撑层为系统本次项目建设的内容,其中软件平台是建设的重点,为CTI业务、系统集成和系统维护管理提供重要手段,体现”软件平台为核心”、”系统集成为手段”的设计思想。
4.3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
为满足指挥中心系统运行的需要以及满足指挥中心现场办公人员的使用需要,需要对指挥中心进行装修,为达到指挥中心的装修要求,场地现场描述如下:
现场示意图如下:
指挥中心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指挥大厅,一个是视频会议室,指挥大厅预计176.88平米,视频会议室预计74平米。
4.3.1 指挥大厅装修设计
装饰设计原则
指挥中心装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环境的要求,以减少整个系统对人员的健康、工作效率、设备性能的影响。
具体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洁净度、照度、噪音、振动、电磁场、静电、有害气体、微生物等。
指挥中心装饰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高级抹灰的要求。
2、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指挥中心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敷设高度为300mm。
3、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四壁及地面均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4、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如吊顶以上及作为敷设管线用时,其四壁应抹灰,楼板底面应清理干净;当吊顶以上空间为静压箱时,则顶部和四壁均应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涂料,其管道的饰面,亦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5、室内装饰应选用不起尘、易清洁的材料。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装饰材料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易除尘。
6、指挥中心观察窗、管线穿墙等的接缝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7、指挥中心室内色调应淡雅柔和。
装饰设计
机房高度
指挥中心室内层高为约3米,根据显示大屏高度,设计静电地板高度为200mm、吊顶高度300mm、室内净高为2500mm。
吊顶装饰
吊顶均选用”欧陆”铝合金微孔板,规格:600*600mm、厚度1.0 mm。安装高度: mm,室内净高2500mm。
按照GB50174-93规定进行设计。采用高档铝合金微孔吸音板(浅色调,方型材料)为保证指挥中心的清洁度,吊顶以上空间、顶部和四壁均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防尘漆,因吊顶以上作为空调的回风箱,在吊顶顶部敷设保温层,吊顶内管道的饰面,使用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天花板作防尘处理。
墙面装饰
墙面安装轻钢龙骨石膏板基层”上海吉祥”铝塑板饰面;内墙、柱安装不锈钢踢脚(H=80mm);在所有与外界连接的墙体的缝隙区(天花、上或地板下)管线槽接口处均以水泥沙浆堵塞,以防止虫、鼠进入。
地面装饰
地面铺设”汇丽”全钢无边防静电活动地板,规格:600×600mm,安装高度为200mm-300mm。地板采用可调整金属支架,专业风口地板,专业通信接口、电源地板(隐蔽式)。
活动地板下的空间铺设联结各种设备的各种电源、数据、信号管线。
活动地板下的地面找平,四壁水泥沙浆抹灰并涂刷防尘漆。全刚静电地板材料平整、耐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精明空调系统的静压箱,四壁及地面均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地板下做防鼠咬密封处理,所有强、弱电主干线缆均需密闭铺设在镀锌桥架内。线缆固定线槽、线架和安全的接地系统。
机房门窗
指挥中心设单独出入口,视频会议室也设单独出入口,安装1.5M×2.1M外开防盗门,安装指纹门禁系统。
所有出入门的开启方向应向外,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
所有防盗门加装闭门器。
装修特点
体现特点——营造高科技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人性化设计理念。
布局明了——考虑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及其它附属设备的布局,便于管理。
格调淡雅——恰当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淡雅、明净、柔和、协调的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利于健康——在材料选用方面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无毒、易清洗的材料。
4.3.2 视频会议室装修
1、布局要求:
背景墙采用均匀的浅颜色,一般多采用米色或灰色,不宜使用画幅,禁止使用强烈对比的混乱色彩。
房间的其它三面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均应与背景墙的颜色相匹配,忌用黑或鲜艳色彩的饱和色,一般采用浅蓝色、浅灰色等。每面墙都不适宜用复杂的图案或挂复杂的画幅,窗户挂双层(厚、薄)布窗帘。
会议桌:会议桌布置采用排式。会议桌颜色采用浅色。
会议室大小:扣除摄像机取景距离,将摄像机和与会者之间的距离增加2英尺(0.6米),按1.5平方米/座安排座位。天花板高度应大于3M。
影响画面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会场内的景物和颜色。会议室内总体布置应体现简洁、宁静的格调,和摄像机正正确背景墙面应具有均匀的颜色,不宜采用复杂的图案、壁画等装饰品。房间其它三面墙壁、桌布、地板、天花板等均应与天幕颜色相匹配,宜采用浅色调。
2、灯光及光源要求:
由于视频会议的召开时间具有随机性,上午与下午的自然光源照度与色温均不一样,因此室内使用人工光源而避免自然光。会场的窗户使用厚实窗帘遮挡,光源选择接近日光的三基色灯,避免使用热光源。会议室内人物照度和文件及图表区域的照度应满足规范和标准。应注意调节会议室的光线,使之更柔和,亮度更均匀。会议室灯光设计与光线要求如下:
照度:
灯光照度是视频会议室的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由于电视会议召开时间具有随机性,故室内应用人工冷光源,避免自然光。会议室的门窗需用深色窗帘遮挡。光源对人眼视觉无不良影响。选择三基色灯(色温3000-3500K)较为适宜。照度要求规定如下:
A)为了确保逼真的图像色调及摄像机的自平衡,规定照射在与会者脸部的光是均匀的,照度应不低于500lux。监视器、投影电视附近的照度为50-80lux,应避免直射光。
B)灯光的方向比灯光的强度更为重要,为灯光安装漫射透镜,能够使光照充分漫射,使与会者脸上有均匀光照。
安装位置要求:
三基色灯一般安装在会议室天花板上,要在天花板上安装L型框架,灯管安装在L型框架拐角处,使灯光不直接照射到物体及与会者,而依靠天花板对灯光的反射、散射照亮会议室。
除了上述两点,为了达到更好效果,还需注意:
A)避免阳光直射到物体、背景及镜头上,这会导致刺眼的强对比情况。
B)光线弱时建议采用辅助灯光,但要避免直射。
C)使用辅助灯光,建议使用日光型冷光灯。禁止使用彩灯,避免使用频闪光源。
D)避免从顶部或窗外来的顶光、侧光直接照射,此种照射会直接导致阴影。
E)建议使用间接光源或从平整的墙体反射的较为柔和的光线。
f) 建议安装漫射透镜,避免灯光直射造成的面部阴影,同时使得面部光泽柔和更加便于成像。
G)主席台要增加辅助光源。
H)灯光控制应实现分级控制。
会议桌的选择
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视频会议室的桌椅进行合理布置,并适当选择桌面颜色。
会议室的音响效果
装修设计施工必须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声学装修”,并达到下面各项要求,电声工程才能保证好的音质。为达到好的扩声音质,搞好声学装修是先决条件。
建筑声学指标要求(声学装修要求)
A、背景噪声≤NR35 。
B、隔声、隔振措施 。
会议室内应有良好的隔声隔振措施,隔声隔振指标按GB3096-8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执行。
C、建筑声学指标 。
会议室内建筑门窗、吊顶、玻璃、座椅、装饰物等设施不得有共振现象,厅内不得出现回声、颤动回声、房间驻波和声聚焦等缺陷,声场扩散均匀。为避免视频会议室的回音干扰,保证良好的声绝缘与吸声效果,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面、天花板及墙壁,进出门的隔音和消音处理。硬质材料的地板和天花板会引起声音的反射,因此,会议室中应增加地毯和其它吸音材料。天花板可采用鱼鳞状设计,使灯光照明更加柔和,有效的减少声音反射。
视频会议室环境要求
会议室温度一般定为18-25摄氏度的温度,60%-80%湿度,室内必须加装低噪音空调,保证视频会议设备稳定运行。会议室要求空气新鲜,每人每时换气量不小于18 M3 。会议室的环境噪声级要求40dB(A),以形成良好的开会环境。
视频会议室内电源线路要求
要求视频会议室的空调﹑视频会议系统﹑灯光由三套供电系统组成。其中,视频会议系统应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UPS)。UPS供电系统按照双回路电源系统设计,在全负荷工作时能保证4个小时的在线工作时间,同时,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强电线路必和弱电线路必须分离。
视频会议室内设备接口
会议室装修时须充分考虑接口的类型、数量、位置等问题,一般视频终端设备与显示设备摆放在同侧,视频终端设备在上端靠角度位置,附近必须预留音频接口、电源接口和RJ45网络接口;显示设备在下端中间靠近视频设备,附近必须预留电源接口和视频接口,领导座位下面必须预留麦克风的接口,采用翻盖式面板,以达到美观的效果。设备所要接口都采取提前铺设方式,在墙面做成接口形式,尽量利用设备本身来遮挡不显露出明线,以免影响美观。
4.4 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设计
4.4.1 系统概述
根据建设目标、使用要求和物理环境情况,设计DID LCD拼墙系统(Digital Intelligence Display,数字专业屏幕显示器)。本系统将国际最卓越的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DID LCD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集中控制技术等的应用集合为一体,使整套系统成为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最先进的液晶大屏幕显示系统。
4.4.2 系统设计原则
先进性原则
采用的系统是当前世界显示技术中最先进的、开放的系统。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世界大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水平。
实用性原则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
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经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4.4.3 系统设计
LCD拼接系统组成
一套LCD拼接显示系统由横向2行,纵向2列组成,全部采用彩讯专业数字窄边LCD屏体为基础的拼接单元组成,拼接成大屏幕显示墙,并配以拼接控制子系统。
(1)LCD拼接墙显示面净尺寸:
55” 单屏尺寸: 1215.3mm×686.1mm
LCD拼墙墙体全屏尺寸为:1215.3mm X 2(宽) X 686.1mm X 2 (高) =2430.6 * 1372.2
(2)多屏拼接控制器
(3)大屏幕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4)RGB矩阵 (可选)
系统逻辑图:
LCD拼接系统工作原理
简单的图像拼接功能,能够经过内置的数据盒实现,加上与之结合的控制应用软件,能够在不选择处理器的情况下,完成基本的图像显示功能。这样就更有利于操控显示系统,和设备维护。
对于视频信号,多路接入VIDEO矩阵,多路VIDEO监控信号输入到大屏幕拼接控制器,进行显示控制处理,单元屏幕显示和大屏幕的任意开窗口显示,实现VIDEO信号的显示、全屏等操作。此方案按4路设计.
对于计算机的显示信号,多路接入的VGA矩阵,多路输入到处理器,进行显示控制处理,单元屏幕显示和大屏幕的任意开窗口显示。此方案按2路设计。
所有信号均可实现超高分辨率大画面的显示。保证计算机/视频等6路信号同时上大屏幕,所有信号支持任意缩放、漫游、叠加。
大屏拼接系统的控制
整个系统的控制操作经过控制主机完成,直接对在LCD单元、计算机矩阵切换器、视频矩阵切换器等设备实现控制。
对于LCD拼接大屏幕系统,在此设计中经过大屏幕管理软件控制软件的API接口能够进行集中控制的二次开发,从而,对整套系统进行集中控制,此软件采用为全中文的操作界面,用户经过这一套软件,在控制台上使用键盘和鼠标就能够对用户的网络信息、RGB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全部控制,同时此软件还能够完成对用户现场RGB矩阵切换器、视频矩阵切换器信号切换的控制。此套软件能够安装在用户网络系统上的任意一台终端上,也能够同时安装在多台终端上经过设置优先级的高低实现多用户对大屏幕墙系统的操作控制,满足多用户操作大屏幕墙的需求。由于此软件是Triolion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软件提供相应的二次开发,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4.5 110、122、119三台合一系统设计
4.5.1 技术架构设计
系统技术架构建立在一个闭环反馈的基础上,经过运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实现公安指挥中心的建设任务。
4.5.2 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要考虑如下方面:
(1) 系统的先进性,应尽可能采用国内、国际上最新的技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根据公安指挥中心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本系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档次,从而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2) 系统的规范性,系统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应该具有开放性。
(3) 系统的高安全性,本系统保密性强,要考虑采用物理隔离方案,及各种网络反入侵技术。
(4) 系统的高可靠性,经过线路冗余,设备冗余等技术实现。
(5) 系统的经济性。
4.5.3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应体现在整体框架的建立,关键机制的设计,和设计模式的选择。
因为本系统是典型的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因此在整体框架建立方面要考虑如下设计需求:
l 公共集成平台的建立。
l 各子系统相正确独立性和绝正确关联性。
l 各子系统设计风格的一致性。
l 数据库的建模分析的整体性。
软件体系结构图
4.5.4 无线通讯调度系统
无线通讯调度是应急联动指挥的主要手段之一,整个系统须充分考虑紧急事务处理、社会联动指挥和承担各类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确保无线通信畅通无阻,实现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的工作目标。
当前市公安局已建有一套覆盖的350MHz集群通信系统,并实现多基站的联网。指挥中心的350兆集群调度台应能实现与市局350兆集群系统应用单位的语音通话及部分数据通讯。
接处警指挥中心有、无线通信网络将以接处警排队调度机为核心,和公安350兆系统紧密集成。使得处警员在处警过程中,在处警台的有线、无线调度界面统一进行指挥调度。
4.5.5 有、无线统一调度实现
4.5.5.1 总体说明
本系统提供无线语音通道,排队调度及数字话机为有线语音通道,无线调度服务器与350M集群系统和指挥调度局域网连接,经过坐席控制器实现有线、无线调度的合一,实现调度话音的控制。
每个座席终端的PTT控制采用硬件脚踏PTT开关,控制通话信道机的发射。
4.5.5.2 指挥调度台系统结构及功能
在本系统实现中由于集群调度与有线调度、110、122、119受理等多个系统共享座席平台和语音终端,因此要在各系统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实现无线调度系统本身具有的功能:
² 110、122、119指挥调度系统经过TCP连接,连接到本系统提供的集成端口上,与本系统交换控制与调度信息,具体通信与控制协议,将根据系统功能专门定制;
² ZXD1000调度机提供不含信令的纯话音的E1接口,采用半固定连接方式,与无线集群系统连接,实现集群系统调度语音连接;
² 经过CTI控制命令,连接指定的中继端口和指定座席电话,形成两方或多方通话;
² 经过CTI控制命令,对挂机状态下的指定座席电话震铃,在座席电话摘机后,连接指定的中继端口和指定座席电话,形成通话;
² 经过CTI控制命令,释放指定座席电话对指定中继端口的占用;
² 经过CTI控制命令,实现通话在座席之间的转移;
² 经过CTI控制命令,实现一座席电话对另一指定通话的监听、插入功能;
² 数字录音系统在座席进行无线调度通话时,自动进行跟踪录音。
4.5.6 CTI系统平台
n 略
4.5.6.1 平台应用
直接座席呼叫路由
报警电话进来以后,由CTI直接将话务分配到接警座席,达到系统集中接警的目的。
自动报警
固定点报警、旅店业报警、车辆GPS报警等专业报警信号进来以后,由CTI根据数据库里已存的上述报警系统的基本信息将话务自动分配到对应的处警席位上进行处理。
三方会议
对于消防火警事件和医疗急救事件,接警席在判明事件基本性质后,以三方通话的方式,立即接通相应的处警席位,由专业的处警员受理事件。
座席联动请求
在需要其它警种和单位协助时,由处警席位直接向相关席位发起联动请求(电话转接),并同时将警情信息发给本警种班长席和值班主任席。班长席或值班主任席能够对联动事件的处理进行协调和监督,并可在必要时接管指挥。
分级处警
由本指挥中心处警席直接将报警电话经过CTI转到分指挥中心远程处警席位上处理,由分中心处警席位完成调警、跟踪、处理、回复反馈、结案等处警全过程,并将处警完成信息提示联动中心相应处警席位,同时自动在中心数据库记录存档。
班长席监控
由各警种的班长席经过CTI完成对各警种处警席位的监听、插话、强拆,来帮助报警用户迅速处理警情。
相互转接
IVR与接处警席对用户的咨询电话经过CTI相互转接。当用户来电是想咨询一些基本常识和法律法规时,接处警席将电话转至IVR进行自动语音应答,之后,当用户听了不明白的地方,又想转接处席继续咨询,这时,接处席打开系统提供的知识库应答用户。
接处警席状态控制
接处警席能够经过CTI对自己的状态进行控制。包括登录、登出、就绪、示忙/闲等。
4.5.7 交互式语音应答及数字录音系统
4.5.7.1 交互式语音应答(IVR)
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是呼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自动语音提示,引导用户选择服务内容和输入电话事务所需的数据,并接受用户在电话拨号键盘输入的信息,实现对计算机数据库等信息资料的交互式访问。IVR能够取代或减少话务员的操作,达到提高效率、节约人力、实现24小时服务的目的。同时也可方便用户,减少用户等候时间,降低电话转接次数。
其主要功能有:
n 提供语音导航;
n 提供语音中心功能,实现座席实时录音、放音和语音广播等;
n 支持DTMF的接收和发送;
n 支持文语转换(TTS);
n 支持中文、图形传真;
n 支持文本自动转传真(TTF);
n 支持主动发送:按拟定任务向用户拨电话或发传真;
n 支持请求发送;用户拨入电话请求播放录音或接收传真;
n 支持成组广播发送传真:能够向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多份传真;
n 支持选择性请求发送:用户能够按索引选择接收传真队列中某一份或几份传真,也可要求重发部分或全部;
n 支持10页纸以上传真收发;
n 支持交互式公安业务查询,将有关公安业务放进去,IVR可听取报警电话录音。
4.5.7.2 数字录音系统
录音系统在此方案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成为每个呼叫事件的依据,而且也能够经过回放录音文件考核接警席和处警席。录音系统能够对联动系统内各个业务的有线和无线语音通话进行录音,与接处警系统紧密配合,提供全面的录音、存储、查询、提取和管理录音数据的功能。
系统说明
本录音系统支持不同厂家的CTI、交换机,支持多种智能的录音启动方法,包括摘机、音调启动录音和轻触式(话音)启动等。硬盘缓冲区倒入后备存储介质时不需要人工干预,提供可靠的存储容量显示与告警。
系统提供了座席质检功能,领导能够经过回放录音评定每个接处警员的业务表现,处理警情是否恰当等,同时录音系统还具有直观的控制操作界面,实时显示每个通道的工作状态,如录音通道的启/停状态、放音通道的呼入、拨号、放音和停止等状态。提供灵活的查询工具和方便的重放控制功能。利用拨入、拨出的电话号码,开始通话时间,结束通话时间,接处警人员姓名或编号,事件种类等查询条件,提供离线查询,回放,剪接,暂停,复原,快速播放等功能。
录音系统结构结构示意图
系统建议采用后台并线录音方式,即:服务器经过在配线架上并连座席数字分机和无线电台的音频线,完成音频数据的采集。
数字录音对象
数字录音系统对应急联动指挥调度过程中的有线电话和无线调度通话进行录音(32路),录音信息集中存储系统专用服务器中,存储时间为三年,期间能够灵活的方式对录音进行查询、回放,并进行录音系统的各种管理工作。
1、有线电话
接处警指挥中心指挥大厅和首长指挥室共连同其它办公指挥模拟电话等。
2、无线调度台
数字录音系统需要对无线调度系统进行实时录音。
录音存储
存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如符合CCITT标准的ADPCM编码。既要求较少地占用存储空间,又要求存储的录音信噪比高、音质好,语音清晰不失真。
系统提供按业务类型、工位号码和时间增量备份的功能。录音文件暂存在录音服务器中,经过一个可设定的时间,系统经过备份的方式自动将录音文件的统一转存在网络存储系统中。
系统提供的录音台支持多个物理硬盘或多个硬盘分区,能按照系统设置的要求,自动顺序地存储录音信息。系统能检测可用备份磁盘的存在,必要时给出更换磁盘的提示;能识别录音服务器硬盘上暂存的信息是否已经备份,不会重复备份。
录音存储期为三年,采取先进先出、以新替旧的方式更新存储内容。
采用先进的数据库优化、容错机制和网络流量控制技术,对海量数据能够快速定位和查找,灵活地进行查询和统计,并能够打印输出查询结果。
设备配置
录音系统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块化设计。鉴于应急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是最重要的指标)、安全性、容量大、集中式组网等的工作特点,基于满足性能和成本核算两方面考虑,我们建议:
(1) 在正常录音容量情况下,录音服务器与IVR服务器可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控制整个系统的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