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凯高支模方案
5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第三章 模板设计 3
第四章 架体搭设要求 5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6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7
第七章 劳动力计划 8
第八章、模板设计计算书 8
第一节、400×1500 mm梁侧模板计算书 8
第二节、400×1500 mm梁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14
第三节、120厚楼板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21
第四节、300×800 mm梁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29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现场实际勘察情况。
3、我公司的技术力量、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装备及物资储备等情况。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的PKPM应用软件
5、国家和行业现行的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如: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
第二章 工程概况
安凯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工程位于包河区花园大道与天津路交口,建设单位为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美合资安徽华盛国际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施工。
该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地上九层,辅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43.20m,建筑占地面积4102㎡ ,总建筑面积28360㎡,其中实验区面积7848.1㎡,办公区面积13296.5㎡;地下车库面积7214㎡。为二类高层建筑,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各构件砼强度等级
主楼:墙柱:基础顶~+9.60M为C40,+9.60M~22.20 M为C35,22.20 M以上为 C30,梁板均为 C30。辅楼柱:+9.60M以下为C35,+9.60M以上为C30,梁板均为 C30。
针对本工程的功能要求,部分空间大,层高较高,工程体量大,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相关要求,模板支撑高度大于8 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实际情况的主要参数如下:特进行模板专项方案设计,该工程有关模板设计的主要参数如下:
部位
层高m
柱截面mm
框架梁mm
顶板次梁mm
顶(墙)
板厚mm
辅楼一层NVH
实验室
①~⑤×E~G
0.45+5.9+3.7=10.05
(16*29.4=470m2)
700×700等
400×1500等
300×800等
120
辅楼三层、四层
①~⑤×E~G
4.2(16*33.6=538m2)
700×700等
400×1500等
300×800等
120
辅楼报告厅
②~⑥×G~H
7.2~7.8
(15*33.6=504m2)
700×700等
400×1500等
250×700等
120
主楼结构门厅12~15×G~H
0.45+5.1+4.5=10.05
(7.8*24=187m2)
800×800等
300×700等
250×550等
120
主楼钢结构楼梯预留洞口处12~14×H~J
4.2+4.2=8.4(4.3*13.7=59m2)
800×800等
300×800等
200×600等
120
第三章 模板设计
1、模板施工工序:
梁板: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 搭设支架 安装梁模底模(按规范要求起拱) 安装侧模 复核梁模尺寸、位置 板模安装固定 全面验收 报验
2、本工程模板施工采用15厚胶合板、ø48×3.0钢管支撑体系。模板设计说明如下:
部位
截面尺寸
受力杆件设计
备注
梁
侧
模
B×D为
400mm×1500mm,
内龙骨间距250mm,内龙骨采用50×8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竖向间距300+450+45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2mm。
梁
板
钢
管
支
架
B×D为
400mm×1500mm
模板支架:钢管支撑系统,梁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4根计算。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不大于800,步距 h=1.50m。
B×D为
300mm×800mm
不增设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800 ,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不大于800 。
300×700、 250×700等均参照该设计
楼板
120厚
满堂脚手架,木方50×80mm,间距300mm,钢管支撑体系。立杆的纵横距不大于 800,步距 h=1.50m。
3、梁模
支撑按@1500设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
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来确定。
4、楼板模板
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ø48×3.0钢管支柱和龙骨。立杆的纵、横距均不大于0.8m,立杆的步距 h=1.50m。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拉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按构造要求设置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楼板的拼缝应严密,用胶纸拼缝。不得跑浆。楼板模板安装完成后,用沥青油毡或胶纸拼缝。现浇板模板面要保证使板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5、楼梯模板
现浇楼梯模板包括楼梯段、平台梁、平台板等、模板主要设楼梯段梯板底模,踏步侧模、平台梁侧模、底模、平台板底模等。梯段部分模板要严格按楼梯详图配制。楼梯底模采用多层胶合板,梯踏、踢步模采用木模。
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安装楼梯斜梁或楼梯底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外帮侧板应在其内侧放出楼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在现场装订侧板;踏步高度要均匀一致,特别最下一步及最上一步的高度。
第四章 架体搭设要求
1、立杆平面布置
室内梁板柱施工前应先将立杆位置现场放出大样,严格按大样设置立杆和搭设支架,同时立杆的垂直度应用经纬仪检查校正。
2、扣件的拧紧力矩确保达到40~65N.m
3、立杆下垫不小于25~30cm的木跳板或14#槽钢,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4、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建筑物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扫地杆与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
在模板施工中,应在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m左右、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剪刀撑设置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在中间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与水平夹角为45~60度。当建筑物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6、梁板模板支撑架所用杆件和扣件必须为合格的国标产品;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进行控制,直接承受荷载较大的扣件(如梁底横杆与立杆)由专人负责检查严格控制拧紧力矩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立杆搭设必须及时校正,保证立杆的垂直度。
7、所有方木的位置和放置方向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执行。
8、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的要求;
9、立杆的位置要弹线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确保位置准确、齐整;立杆连接采用对接,严禁搭接,相邻接头应错开至少一步架;水平杆的接头也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中设置。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1、一层高支模区域回填土严格按回填土施工方案,分层夯实,120厚碎石垫层,浇筑100 mm厚C15混凝土,四周设排水沟。
2、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立杆落于下层楼板上时,下层模板支架待上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10天后拆除。
3、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4、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5、安装现浇结构的上下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6、模板的拆除
1)、柱模板及梁侧模必须在混凝土浇筑48h后方可拆除。
2)、b≤2.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时方可拆除;2.0<b≤8.0m之间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方可拆除;b>8.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如果上一层的梁板混凝土未施工,则该层的梁板底模拆除后应加支撑回顶。
3)、跨度≤8.0m的梁,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方可拆除;
4)、所有悬挑构件及>8.0m梁均须在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底模。
5)、已经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允许承受计算荷载,施工中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7、混凝土浇筑及安全要求
1)、混凝土应先浇柱,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浇筑梁板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不得过多,也不得将施工机械、材料等堆放在支架处,必须将活荷载控制在2.5KN/㎡以内。同时,不得将混凝土集中堆放在模板支架处,也不得直接冲击到框架梁模板上,能够先将混凝土泵送到屋面处的模板上,再用人工下料到梁内。
3)、考虑到架体的受力均匀性,砼采用汽车泵从两边向中间对称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对大梁等竖向结构不应超过0.5m /h。
8、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9、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中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逐级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值班制度。
2、项目部在安排作业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所有安全交底均应有书面资料和交接人签字,坚持每周一次和每班一次安全交底制。
3、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及2m以上时,要根据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操作人员登高要从安全通道中通行,接头、顶撑立杆等必须牢靠成整体,支架独立梁摸要设立工作台,在没有立足点的情况下必须戴安全带。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4、模板支架在第三步架处设水平防护层,做法:加设水平横杆,满铺竹笆。
5、拆摸应执行拆摸令制度,拆摸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完工前,不得留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模板及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6、雨天作业注意防滑。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照明。
7、电锯等机械设备一定要有防护罩和接地接零,专人上岗操作。
8、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9、剪刀撑的设计: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9m设置。
10、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11、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要求。
12、框架柱混凝土应先施工,模板承重架应与框架柱连接,增强稳定性。
13、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14、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15、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16、环保与文明施工
夜间22:00~6:00 之间现场停止模板加工和其它模板作业。现场模板加工垃圾及时清理,并存放进指定垃圾站。做到工完场清。整个模板堆放场地与施工现场要达到整齐有序、干净无污染、低噪声、低扬尘、低能耗的整体效果。
第七章 劳动力计划
本工程施工期间设专职安全员1人,兼职安全员2人,木工25人,架子工20人。
第八章、模板设计计算书
第一节、400×1500 mm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400mm,高度1500mm,两侧楼板厚度120mm。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内龙骨间距250mm,内龙骨采用50×8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按2.8计算)。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竖向间距300+450+45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2mm。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模板组装示意图
二、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
取6.667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5.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0.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5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4.34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34.350=30.915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4.000=3.600kN/m2。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连续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1.39m。
荷载计算值 q = 1.2×30.915×1.390+1.40×3.600×1.390=58.572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52.13cm3;
截面惯性矩 I = 39.09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5.857kN N2=16.107kN N3=16.107kN N4=5.857kN
最大弯矩 M = 0.366kN.m ; 最大变形 V = 0.485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366×1000×1000/52125=7.02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48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一般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1.2×0.25×30.92+1.4×0.25×3.60=10.534kN/m
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0.25×30.92=7.729kN/m
内龙骨按照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计算简图
内龙骨弯矩图(kN.m)
内龙骨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内龙骨变形计算受力图
内龙骨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200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5.040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052mm
内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53.33cm3;
截面惯性矩 I = 213.33cm4;
(1)内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00×106/53333.3=3.75N/mm2
内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内龙骨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522/(2×50×80)=0.94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内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内龙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052mm
内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450.0/250,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441kN.m
最大变形 vmax=0.120mm
最大支座力 Qmax=10.836kN
抗弯计算强度 f=0.441×106/8982.0=49.10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六、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2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0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76.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12.92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0.836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第二节、400×1500 mm梁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
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6m,梁截面 B×D=400mm×15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0m,步距 h=1.50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50×80mm,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梁两侧立杆间距 1.20m。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4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载2.00kN/m2。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6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1.50+0.50)+1.40×2.00=49.300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1.50+0.7×1.40×2.00=53.597kN/m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按48×2.8计算。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1.500×0.400=15.3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400×(2×1.500+0.400)/0.400=1.7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0.000+2.000)×0.400×0.400=0.320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35×15.300+1.35×1.700)=20.655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0.320=0.282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15.00cm3;
截面惯性矩 I = 11.25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080kN N2=3.192kN
N3=3.192kN N4=1.080kN
最大弯矩 M = 0.039kN.m 最大变形 V = 0.054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39×1000×1000/15000=2.6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5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33.3/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3.192/0.400=7.979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7.98×0.40×0.40=0.128kN.m
最大剪力 Q=0.6×0.400×7.979=1.915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7.979=3.511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53.33cm3; 截面惯性矩 I = 213.33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28×106/53333.3=2.39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经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6.233kN/m
最大变形 v =0.677×6.233×400.04/(100×9000.00×2133333.5)=0.056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069kN.m 最大变形 vmax=0.045mm
最大支座力 Qmax=4.131kN
抗弯计算强度 f=0.069×106/4248.0=16.19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33.3/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578kN.m 最大变形 vmax=0.926mm
最大支座力 Qmax=8.881kN
抗弯计算强度 f=0.578×106/4248.0=136.14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88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采用双扣件满足要求!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8.881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0.9×1.35×0.124×8.550=1.288kN
N = 8.881+1.288=10.169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3.974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248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1.50m;
l0 —— 计算长度,取1.500+2×0.300=2.100m;
—— 由长细比,为2100/16.0=131 <150 满足要求!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391;
经计算得到=10169/(0.391×397)=65.410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200×1.200×0.240=0.058kN/m2
h —— 步距,1.50m;
la ——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2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8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058×1.200×1.500×1.500/10=0.018kN.m;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8.881+0.9×1.2×1.060+0.9×0.9×1.4×0.018/0.800=10.194kN
经计算得到=10194/(0.391×397)+18000/4248=69.723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