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_高钰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63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_高钰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_高钰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_高钰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发展研究2022.24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就社会发展而言,乡村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也是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后方。1就文化传承而言,乡村是文化之根,具有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有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在社会心理空间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固本之策。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乡村教育一方面是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又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助推利器和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并以教育优势间接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目前,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义务教育、2职业教育3和高等教育4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规

2、划和设计,而对幼儿教育的探讨较少。作为乡村教育的起点、难点和痛点,理清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既能重新认识和思考乡村幼教的潜在价值,也能在全局视野下谋划和发展幼儿教育,为乡村振兴释放潜力动能。一、可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幼儿教育的职能所在,也是百姓的民心所向,先行区自发实践探索形成的本土经验,又为幼儿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提供了参考借鉴。因此,理论适切、实践可行和政策期待成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一)理论适切性: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教育的奠基性、家园社的密切配合使幼儿教育在服务乡村社会建设

3、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首先,幼儿教育培养人才“事半功倍”。0-6岁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在培养幼儿习惯、品性、人格等方面有着巨大价值。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对该阶段幼儿好奇心、探究欲、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的开发和培育,将使其受益终生。而发展具有连续性,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高钰霞王海英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而教育是振兴乡村的战略支撑。作为乡村教育的起点、难点和痛点,幼儿教育有动力也有能力成为反哺乡村社会的一股新兴力量。从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实践探索和政策引领上看,幼儿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应当有所作

4、为。通过培养“新农人”实现“智志双扶”助力人才振兴、倡导“新乡风”复兴乡村文化、凝聚“新合力”推动乡村组织焕发新生机,幼儿教育可以大有作为。为使其落地落实,要调动实践主体扎根乡村的积极性,探索幼儿教育与乡村互融的新模式,释放乡村潜力动能,通过“在乡村”、“融乡村”、“建乡村”等不断深入社会行动,扬长幼儿教育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关键词:幼儿教育;乡村振兴;乡村幼儿园高钰霞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专题 学前教育发展-70DOI:10.14121/ki.1008-3855.2022.24.005是基础教育的开端,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工程,也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准公共产品

5、,5乡村幼教对于乡村的人才振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其次,幼儿教育从“根”上阻断代际贫困。随着2020年底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我国已进入相对贫困的治理新阶段,贫困内涵已从生存型的绝对贫困转变为发展型的相对贫困。发展型贫困以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精神(动力)贫困为主要实践表征。6党的十八大以来,幼儿教育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中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资源总量快速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7总体实现幼有所育,基本阻断了权利贫困。幼儿教育对儿童心性品质、认知发展、语言表达、美感启蒙、身体素质的培养不仅为他们增值赋能,更帮助他们摆脱了能力贫困,而由此带来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又进一步激发儿童个体的内生动

6、力,为其精神脱贫提供助益。因此,幼儿教育从起点扶贫扶智,通过教育扭转乡村人口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劣势地位,8是缓解乡村人口相对贫困的重要抓手。最后,幼儿教育既释放劳动力,也改善乡村关系生态。乡村幼教是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它与医疗、养老、社保等共同形成吸引在外务工人口返乡的“磁石”。与此同时,乡村幼儿园的教育能够缓解父母的育儿压力,方便幼儿父母特别是女性发挥“她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不过幼儿园教育并不能覆盖幼儿教育,0-3岁的幼儿教育多依托家庭开展。与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同,乡村的院落房屋相互挨着,邻里间带着孩子串门谈天是常有的事情,幼

7、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为村庄共同养育孩童的见证。家长的一言一行、邻里的交谈互动都在无形中深刻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可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共同努力。综上,乡村幼教的“民间养育性”9构筑起村民的精神共同体,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公共意识,在改善乡村关系生态、教化乡风民俗方面具有辐射作用。(二)现实可行性:幼儿教育反哺乡村的实践探索当前,以乡村幼教撬动乡村发展,已经成为反哺乡村建设的一股新兴力量。一些先行区的乡村幼教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他们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了许多较为成熟的地方性经验,都颇具推广意义,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落实提供了实践路径。譬如“村-园”共治

8、的浙江安吉幼教模式。“安吉游戏”以生态生活生命的园本课程、取法自然的玩教具和“儿童是游戏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成为中国幼教的一张名片。而乡村幼教的发展也让村民重新认识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0在村庄的支持下,乡村幼教在村务管理中“大展身手”,为突发事件的善款筹集提供了网络资源,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搭建起沟通平台。此外,接送幼儿的时段也成为村民们的谈心时间,既增加了乡村的凝聚力,也改善了乡村的精神风貌。而村庄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也让村民们有目共睹,在增加村两委公信力的同时,为乡村后续公益事业的发展夯实了信任基础。11又如“小手拉大手”的河南川中幼儿园实践模式。不同于沟通家园合作的家长学校、纯粹

9、的农业技术学校,河南川中以幼儿园为中心设立的附属社区大学(以下简称“社大”)是一所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通过开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社大”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水平,在为幼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同时,也让乡村的留守者看到了生活的乐趣,将教育功能从幼儿教育延伸到成人教育。与此同时,部分“社大”的组织者幼儿园教师,已被任命为15个村的村委会副主任,他们将“社大模式”传播到周边的其他村庄,12为复兴乡村人口做出了独特贡献。13再如,贵州铜仁山村园以“资源中心”连结“村”与“民”。“资源中心”是贵州铜仁针对山村园“一园一班一师”现状,解决其课程资源匮乏、教师无同伴互助、难以

10、开展教研等问题而设计的新方案。随着“资源中心”的逐渐完善,一些幼儿家长和社会人士也主动加入,或捐赠玩教具和绘本书,或作为“人力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山村园也会不定期邀请“资源中心”里的“民间智囊团”来园介绍消防、环保、交通安全等生活常识。14可以说,“资源中心”打通了“村”与“园”,连结起“园”与“民”,让幼儿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乡村幼教的发展中,也让乡村幼教嵌入进乡村人口的生活里。此外,作为主要以解决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入园难”问题的“一村一幼”项目在保障乡村3-6岁幼儿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1就近接受幼儿教育的同时,也化解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语言障碍,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

11、展,以教育帮助民族地区摆脱了贫困积累困境,为当地人才培养工作贡献了教育力量。15(三)政策迫切性:教育振兴乡村的时代呼唤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有319.10 万人,其中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为 52.20 万人,这些教师是乡村幼教的托举者,也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乡村幼教发展的中流砥柱,除了教书育人,乡村幼儿园教师在传播乡村优秀文化、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贡献乡村治理智慧中肩负使命。教育部等六部门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强调,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

12、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教育部印发的 2022 年工作要点 更是明确提出,“将乡村教育融入乡村建设之中,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这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二、应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乡村幼教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复兴文化的引擎,是联通组织的枢纽,其以智志双扶、引领乡风、汇智聚力为乡村的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注入活力,并以释放劳动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以支持村务宣传工作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从而实现全方位助力乡村五大振兴。其中,培养新农人、倡导新乡风、凝聚新合力是乡村幼教撬动乡村振兴的三个关键支点。(

13、一)强民扶智:培养新农人振兴乡村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梯次推进。具体来说,乡村振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现今第一步已经踏稳,乡村振兴战略将朝着2035年和2050年的目标继续前进,而当下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孩子,无疑是未来实现乡村强富美的主力军,幼儿教育关乎乡村社会的未来。这批建设乡村的强力军将是“爱乡村、知乡情、懂乡民”的新农人,他们对自己的生存境遇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有对乡土生活强烈的情感共鸣,也

14、有对乡村问题深刻的反思精神,他们带着对改造乡土社会的迫切诉求,投身进服务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而如何从小培养他们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如何引发幼儿对乡村生活的关切,如何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的问题意识,等等,是培养新农人启蒙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幼儿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着力点。幼儿教育没有固定的学材教材,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为幼儿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开拓了施展空间。乡村青山绿水、稻田麦地、瓜果累累,处处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乡村的民风民俗、特色美食、非遗手艺也都展现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借助这些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乡村幼教能够带领幼儿全方位感受乡土魅力,帮助幼儿加深对

15、乡村的认识,拉近乡村与幼儿生活之间的距离,播种下乡村振兴的火种。而以乡村生活实际问题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能帮助幼儿在收获认知发展、合作技能、动手能力的同时,在“知情意行”上对乡村形成较为系统的感知,并初步感受到改造乡村,解决乡村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可见,乡村幼教既“功在当下”又“利于长远”,能为后续教育阶段培养新农人奠定良好基础。(二)复兴文化:倡导新乡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增加,乡村学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出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考虑,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16使许多乡村中小学在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中撤离了乡村。乡村幼儿园因其

16、受教育对象年龄小,不便整合而被保留下来,成为乡村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的文化引擎。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幼儿教育之于乡村文化的保存、传承和更新的意涵愈加凸显。首先,乡村幼教弘扬乡村文化自信。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视角的影响,在城市文化和工业文明的视域中,城市被认为是“富裕”和“文明”的空间代表,乡村则被看作是“贫穷”和“野蛮”的同义词,17乡村文化更是成为“落后”的象征,不断遭受贬损,日益失去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因其具有选择、保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2存、传递、更新文化的功能,成为复兴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基“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18幼儿教育可在

17、活动内容、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中融入乡土元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充满乡土气息的教育氛围,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豪感,并以园所自身为乡村文化的展台,宣传乡土文化、传播优秀民俗、弘扬文化自信。其次,乡村幼教更新乡村文化图式。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在物质和科技层面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观念上还存在滞后和延迟,特别是文化堕距带来的乡民价值观错位与迷失。因此复兴乡村文化,不能一味蜷缩进乡村传统文化中固步自封,而是必须与时俱进,将现代性的城市文明融入乡村传统文化,在文化的碰撞、交融、调适中萃取乡村传统文化的精华,构建以理性规则为价值导向的现代乡村文明,实现乡村文化图式的更新与创造

18、。乡村幼儿园是乡村正式的教育机构,也是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和相关法规的窗口,因此对于乡村幼儿园教师来说,可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开展理论政策的宣讲活动,为村民带去新鲜的理念和思想。最后,乡村幼教重塑乡土文化生态。随着乡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村民的日常闲暇爆炸式增加,19“三个月农忙,八个月农闲,还有一个月要过年”成为村民的生活常态,随之产生的文化失调和精神空虚也成为乡村发展中的新问题。而作为乡村的文化引擎,乡村幼儿园可以借助主题课程、家园活动、“村-园”活动来主导或参与到村史村志的编纂、民风民约的建设、村歌“村晚”的创编、农趣农耕的开发、家教家风的培育中,传承乡土文化,融通城乡文明,充实

19、村民农闲生活,推动乡村闲暇教育的发展,使村民看到生活的乐趣与希望,也让乡村充满活力与生机。(三)联通内外:凝聚新合力乡村幼教的发展需要乡村基层组织的鼎立支持,也需要乡村社区的协调配合,更需要每个幼儿家庭的合力共育。通过保持常态联系和紧密合作,乡村幼儿园可以与其他组织部门加深彼此了解,找到利益契合点,最终形成共同体意识,在协作中相互成就。展而言之,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妇代会等村庄基层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编织联通内外的关系网络,为乡村幼教,特别是乡村幼儿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而作为村庄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构成,乡村幼儿园是家庭、社区、政府的联结枢纽,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乡村治理搭建信息共享

20、平台,建构资源互通桥梁,疏通纵向横向渠道,丰富社会内外部关系,创造互惠合作机会。20与此同时,幼儿教育也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方性社会公益设施和区域性社会教育。21乡村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家长参与性活动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创造了乡村社区成员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村庄成员的融合,重塑了村民的家园意识,并通过营造“类家庭”的物理空间和心理氛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而与乡村社区的合作也使乡村幼儿园从封闭走向开放,把隔代教养问题的忧虑转为优势,发挥了服务“一老一小”的辐射作用,并通过“加盟”乡村社区教育,实现了乡村幼儿园正规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互补充,支持家园社协同育人理念落地落实,同时转变养

21、老服务模式,推广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使乡村广大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为。22另外,幼儿教育在提供育儿支持的同时也在实现“育家长”。幼儿园工作规程 对幼儿园的任务做了明确规定,除了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外,也要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作为专业的合作者,乡村幼儿园通过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课堂等丰富多样的家园合作形式,引导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找回教育自信,让他们“心有余且力也足”,为培养未来建设乡村的先锋队与家长形成合力。三、何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落点幼

22、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行动,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在乡村、融乡村、建乡村”来不断深入,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实践主体的积极性,探索乡村幼教与乡村社会融合的实践模式,找到激发乡村活力的突破点,发挥幼儿教育的优势。(一)在乡村:筑巢引凤留住实践主体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师,他们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和乡村治理的智囊团,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助力。23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3幼儿家长既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社区教育的群众力量,也是支持乡村发展最广大的群体。让这两类实践主体“在乡村”,是幼教振兴乡村的关键所在。对教师而言,提升岗位吸引

23、力,激活发展内生力,是留住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切入点。具体来说,需要在吸引、激励、培养乡村幼儿园教师三个方面出实招、下功夫。首先,在吸引人才上,政府可通过加大公办园核编补充力度,逐步增加乡村幼儿园教师编制数量;完善“五险一金”保障措施,在民办园建立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提高工资收入水平,落实同工同酬待遇。同时强化“越是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给予乡村幼儿园教师差异化经济补偿,并为乡村幼儿园教师住房提供支持,努力实现乡村教师在学校有周转宿舍、在县城有稳定住房,解决好年轻教师的婚恋生育、赡养老人、子女入学等问题,让教师安心从教。其次,在激励人才上,乡村社会要共同为乡村幼儿园教师营造尊重、信

24、任、协作的工作氛围,增强其职业上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生活中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为其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教师消极的情感劳动。24县级教育部门可联合其他部门因时因地创新乡村振兴的教师奖励机制,探索乡村幼儿园教师地方参与度与工资晋升挂钩的相关政策,25强化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公共意识、乡土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乡村振兴和激发乡村幼儿园教师内生动力的良性互动,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最后,在培养人才上,要发挥师范院校职前培养的主体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补充乡土课程,在教育实习实践中与乡村幼儿园加强园校合作,培育热心幼儿教育事业的潜在人才;同时通过定向培养,留住真正“懂乡村、爱乡村、爱幼教”的乡

25、村幼儿园准教师,逐步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乡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此外,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幼儿园教师开展职后培训。通过对口支援、集团化办园、走教送教等方式,引导城市园教师向乡村流动,并在城市园专设岗位,接受乡村幼儿园教师交流学习。要乘数字乡村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东风,推动“互联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云服务资源,多渠道支持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与终身发展。对家长而言,让他们“愿意返”、“待得住”是留住幼儿家长的着力点。有研究显示,能否获得满意的幼儿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影响其迁移流动的重要因素,乡村幼教供给不足或供给有效性较低均可能进

26、一步加剧人口的外流。26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全国各地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施以大力支持,这些政策为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提供了就业岗位和薪酬保障,使幼儿家长在家门口“赚钱养家”成为可能,而此时政府可以“乘势而上”,以发放教育津贴、开办家长学校、购买托育服务等配套政策打好“组合牌”,充分发挥返乡惠农政策与教育支持政策“1+12”的聚合效应,吸引孩子的父母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与此同时,乡村也要完善基础建设,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二)融乡村:“村-园”互促实现共生共荣乡村幼儿园是承载乡村幼教的组织机构,也是幼儿教育振兴乡村的主阵地。乡村幼儿园要将

27、自己的发展嵌入乡村的整体规划,融进村民的日常生活,浸润乡土气息,建构起乡村幼教与乡村互融互促的“共生关系”。首先,将乡村幼教融入乡村的时间里。农业是乡村的核心产业,丰收时节村民们忙于农务,时常会出现无暇照料年幼儿童的情况,这时乡村幼儿园可根据村庄农忙时间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息时间和假期安排,配合乡村农业生产时间,减轻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投入工作。除了当下的共时向度,乡村的历史时间也不容忽视。乡村的老人是乡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记录者和讲述者,乡村的历史变迁都藏在老人们的皱纹里。乡村幼教可以以乡村老人的生活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聆听老人讲述“村庄过去的故事”,了解村史村志,加深幼儿

28、与教师对村庄的乡土认同,在情感深处融入乡村。其次,将乡村幼教融入乡村的空间中。建筑是一个地方历史的缩影、文化的载体,无声地展示着当地的气质、性格和底蕴。目前,一些乡村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仍以城市幼儿园为蓝本,与乡村的环境生态格格不入。要想融入乡村,需要从建筑设计入手,在符合幼儿园建筑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将乡村幼儿园的布局、取材、构造设计融进乡村的湖草林田,以园所本身展现乡土美学和童真童趣。与此同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4设,改善乡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和教师工作环境,帮助教师融入乡村生活,为奔波于乡村幼儿园与城市家庭的“候鸟型”教师增加

29、职业幸福感。27此外,幼儿教育还可以探索托育服务供给模式的方式,加深与乡村的融合度。譬如幼儿教育以租用或借用乡村社区场地,支持普惠性托育园入村,为实现0-6岁乡村学龄儿童托育、保育、教育服务全覆盖提供“在地化”的可能条件。最后,将乡村幼教融入乡村的治理内。作为乡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幼儿教育融入乡村的“自治、法治、德治”具有天然契合性。其一,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依靠、发动、团结群众力量,发挥公众参与“人多力量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共同商议,激发村民的主体感、价值感、尊严感以及治理的参与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其二,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依法依规办事,2022年是家庭教育宣传推广周元年,“送法

30、进万家”推进 家庭教育促进法 入户到人,确保监护人履行依法育儿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撬动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杠杆。其三,提升乡村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营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在为幼儿教育发展构建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发挥道德治理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创新人事制度,探索园长兼任村委员会委员的新模式,扩大幼儿教育能动主体的话语权,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并召开联席会议将乡村幼教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还可效仿安吉经验,将幼儿教育发展纳入乡村建设的考核指标中,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三)建乡村:扬长发展激发乡村活力乡村

31、要振兴必须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维习惯,从“物”和“人”两方面释放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幼儿教育在挖掘乡村资源和激发人的主体性上均有作为空间。一方面,课程是幼儿教育有效运作的载体,也是盘活乡村资源的契机。扎根乡土的园本课程拆除了乡村幼儿园的高墙,让乡村走进幼儿教育,也让幼儿教育走近乡村。借助课程,幼儿教育能将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融进主题活动内容,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彰显乡村的资源性优势。如山东日照的乡村幼儿园通过建设乡土资源库、生成主题课程、打造专题工作坊等方式深挖乡土资源,以幼儿教育课程创新激活乡土资源价值。28在此基础上,如能获得媒体宣传报道的加持,借助“社会声誉”扩大影响力,

32、29改变公众对乡村幼教的传统认知,又能为增值乡村资源,吸引更多外部资源投入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借助“参与-反馈”机制,幼儿教育能够点燃村民的主体意识。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把乡村教育融入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农民参与的乡村教育推进机制,办好以学生为本的乡村教育。30“参与-反馈”机制是乡村振兴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行动逻辑,其运行结构是:个体先做出某一行为,群体对个体的该行为给予反馈,该反馈又决定了个体对自身行为的价值认定,进而影响个体接下来的行为选择。31相比城市,乡村具有产村一体、产居融合的特征,这为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带来便利条件。幼儿家长

33、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参与到幼儿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中。幼儿家长通过与教师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交流反思,在“做中学”里了解育儿知识、习得育儿技能,获得积极正向的育儿体验。而活动中与幼儿开展亲密互动,建立情感连结,又能帮助幼儿家长更新自我在乡村幼教的价值定位,产生“被需要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树立教育自信,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由此产生的“涟漪效应”也能“以点带面”推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的其他公共事务,在“参与-反馈”中将自我个体与乡土社会建立起有机联系,增强村庄的凝聚力,重建村庄原本的公共精神,修复集体参与的乡土社会运行逻辑,强化并发展乡村社会生活秩序,建设村庄共同体,激活

34、乡村自我维持和发展能力,让乡村焕发活力与生机。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我国 新乡土幼教体系 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2BSH080)的阶段性成果。王海英系本文通讯作者。(责任编辑南钢)参考文献1温铁军,王茜,罗加铃.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与生态化转型J.开放时代,2021(01):169-184+8-9.2金志峰,庞丽娟,杨小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现实问题与路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5The Advantages,Missions and Pathway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

35、n to Assist Rural VitalizationGao Yuxia&Wang Haiying(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Abstract: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vitalization is a major task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education is the strategic support for Rural

36、 Revitalization.As the starting point,difficulty and pain point of rural education,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the power and ability to become a new force that feeds back the rural society.From the perspectiveof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policy guidance of early childhoo

37、d education in serving the society,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should make a differenc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By cultivating“new farmers”to achieve“wisdom andambition”to help the revitalization of talents,advocating“new rural style”to revive rural culture,condensing“new joint forces”topromote rural o

38、rganizations to glow with new vitality,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an do a lot.In order to implement it,we should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ractice subjects to take root in the countryside,explore a new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he countryside,release the potentia

39、l kinetic energy of the countryside,and continue to deepen socialaction through“in the countryside”,“integrating the countryside”and“building the countryside”,so as to develop the advantages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nabl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

40、on,rural vitalization,rural kindergarten2019(05):5-12.3杨顺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关键任务与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01):47-52.4于东超.高等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诠释J.中国高等教育,2021(22):53-55.5美詹姆斯 J.赫克曼,艾伦 B.克鲁格.美国的不平等:人力资本政策的角色M.奚秀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24.6胡志平.基本公共服务、脱贫内生动力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J.求索,2021(06):146-15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EO/OL

41、.(2022-4-26)2022-7-8.http:/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41.21张燕.我国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7(05):17-19.22侯怀银,原左晔.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社区教育的新发展J.终身教育研究,2022,33(02):10-16.23周晔,徐好好.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应为与可为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0(01):10-19.24沈伟,王娟,孙天慈.逆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身份建构中的情感劳动与教育情怀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Z2):54-62.25高钰霞,王海英.振兴乡村幼教须抓住“人”的要素N

42、.中国教育报,2022-4-3(1).26胡马琳,蔡迎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学前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4):71-77.27程良宏,陈伟.迁徙与守望:“候鸟型”乡村教师现象审思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Z2):63-70.28高丙成.把自然资源巧妙融入学前教育N.中国教育报,2022-3-30(2).29高原.“社会声誉”视角下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创新基于富文乡中心小学的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06):31-38.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筹做好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EO/OL.(2021-12-23)2022-7-8.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