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_齐卫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57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_齐卫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_齐卫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_齐卫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6 卷第 1 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56 No 12023 年 1 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Jan 2023收稿日期:2023 01 0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0ZD014)作者简介:齐卫平(1953),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政党、执政党建设思想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 200062)摘要: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

3、广度和深度拓展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 579(2023)01 0003 08The Mission and Tas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Lead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QI Weiping(School of Marxism,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Abstract:The major discussion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

4、ty of China ofChinese modernization,highlights the adherenc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istory and people choos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the core of leadership for modernization,the logic of modern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deduces the historical mechanism that the Co

5、mmu-nist Party of China domin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untry Shouldering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leading the modernization driv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united and led the peoplein successfully blazing a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ath The CPC has a remarkable practical a

6、d-vantage in leading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Chinesemodernization The CPC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leading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which reflects the adh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arty s century-old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str

7、uggle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we must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chieve creative development by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breadthand dep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Key words: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

8、na;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expanding in breadth and depth在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中,强调党的领导问题占有很重的分量。新时代 10 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创新治国理政实践中,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机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相结合,这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建设走过了 200 多年的历程。这个过程中,不仅现代化认

9、知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样式日益丰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道路 70 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以鲜明的特色打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党的二十大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更高目标的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识,为现代化样式创新提供了认知路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出现、怎样发生以及如何演变都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者称之为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就是说它是不可违逆和难以改变的,凡

10、符合规律的事情就能顺利发展,违背规律的事情必然遭遇失败。现代化在世界上的发生,是由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型生产方式向近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的。因此,早期现代化常被定义为“近代化”“工业化”而混同使用,人们的认知首先从经济现象开始,现代化的历史叙事往往围绕机器、工厂、资本和市场等概念展开。中国社会进入近代社会以 1840 年鸦片战争为标志,笼统地说,现代化在中国的发生也以此为历史起点。但必须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与西方国家的相比不仅存在时间上的落差,而且还与蒙受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下救国救亡运动相联系。“中国百年来之现代化运动,实是一雪耻图强的运动。”1(p9)强调这一点,对认识现代化在中国的

11、发生非常重要。如果时间落差只是顺序先后问题的话,那么,以维系国家、民族生存为目的现代化追求,则构成实践场域的进入差异问题。这就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历程从一开始就与西方现代化不一样的发生逻辑,也注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追求集中于三条路径:一是军事技术的革新,主要表现为从提出“师夷长技”到洋务运动的掀起;二是工业商贸的革新,主要表现为从呼喊“求强自富”到实业救国的努力;三是政治制度的革新,主要表现为从要求君主立宪到建立“中华民国”的实践。这三条循序渐进的路径选择,很明显的特点是试图把西方现代化走过的路在中国重走一遍,但没有一条路径走成功了。原因何在?中

12、国共产党建立后反省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作出过许多分析和结论,毛泽东就对为什么“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2(p1470)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的答案很清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根本不具备搞现代化的条件。从场域看,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呈现截然不同的发生现象。我们注意到,理论研究者一般都把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视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而英国产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这两件相隔 100 多年的事情发生显示一个机理,即生产力变化的经济革命跟在制度变革的政治革命之后。换句话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产业革命扫清了障碍,由此推动的现代化在西方国家成为一

13、场自由、自发、自演的运动,以机器化大生产开路,资本和市场对现代化起着主导性作用。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走模仿西方的路,但却先学了它的“果”而缺乏“因”的基础。虽然 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上演的实际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旧剧,但中国资产阶级却把戏演砸了,一场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现代革命,最终没有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回到了西方现代化发生逻辑的原点,必须首先解决政治革命问题才能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条件。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所以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就因为这是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结出的重大成果。作为引领救亡运动的新组织,在登上历史舞台后就亮出彻底反帝

14、反封建的鲜明旗帜,走上一条与前人迥然不同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也表达了现代化的追求目标: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的病根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列强之剥削操纵以及国内军阀之扰乱,非人民起来以革命的手段,外而反抗列强,内而解除军阀之政权及武装,别的方法都是药不对症,白费力气。”3(p109)毛泽东指出:“没有一个独4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4(p1080)这揭示的正是中国现代化场域的政治背景。近代中国社会演进的实践证明,救亡图存根本就不是经济革命能解决的

15、。现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独立的现代国家建构。救亡图存运动靠自由、自发、自演不可能获得成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始终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原因就在于缺乏抗争的组织性、思想的领导性和行动的整体性。无论是在晚清政府统治、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统治下,陷于一盘散沙局面的中国社会形不成团结奋斗的合力。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过去敢于欺负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各民族不团结。”5(p211)邓小平也说:“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6(p197)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密钥之一就是成功地把中国社会拧成一股绳,

16、使几亿、十几亿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实践成为有领导、有组织、有目标的统一行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体现的是民族集体愿望和国家整体意志,而中国共产党则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成为表达民族集体愿望和体现国家整体意志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全部实践,精辟揭示了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7(p65)。这个来自实践、验证事实的重大结论,为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提供了贯穿历史的知识路径。近代政党是民族国家建构的产物,作为组

17、织型的政治集团,政党诞生后就与国家形成互动的内在关系。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成为各国普遍实行的国家体制,虽然存在政治和政党制度性质、形式、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但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由政党执政的政治运行模式。中国共产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诞生,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人民在反复比较、无数考验中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8(p18)这个论述,明确中

18、国式现代化以新中国为起点,形成贯穿 70 多年探索的大背景,为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大历史观的视野。任何实践都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突然发生,有长期探索的历史实践才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毛泽东强调,不讲历史,就没有说服力。就使命担当而言,从习近平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实践主题,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的理论逻辑提升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目标的思想境界。中国共产党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任务,连通了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主题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命题的历史发

19、展脉络,而坚持党的领导则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历史主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民主革命奋斗目标,深度参与到民族独立的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虽然不具有全国的执政地位,但党的领导是客观事实。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盟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

20、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7(p4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为拉开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帷幕做了充分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1954 年毛泽东提出“领导我们事业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5(p350)。“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深刻变革,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5第 1 期齐卫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21、的伟大飞跃”7(p9 14)。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坚强有力的领导彰显了强大的执政能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认同、政治支持和实践遵守。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抉择,深刻反省历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保证,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展现了现代化建设崭新格局。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中,历届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顶住一切内外压力,排除各种思想疑惑的困扰,把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对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一系列论述,提出许多重要思想。邓小平把坚持

22、党的领导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提出必须“更好地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9(p340),“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9(p342)。江泽民指出:“任何削弱、淡化党的领导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10(p112)胡锦涛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1(p74)正是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7(p22)。2012 年党的十八

23、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在治国理政创新实践中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习近平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思考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作出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思想的彻底性。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如“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2(p5 6);“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12(p7);“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12(p1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12(p4

24、4);“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12(p127);“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12(p148);“加强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领导”12(p233);“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12(p245);“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2(p259);“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12(p277);等等。这些重要观点鲜明体现了“党领导一切”的统领作用,全面领导就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角落的领导,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能存在脱离党的领导的盲区,也不允许在坚持党的领导上搞灵活性、变通性、选择性,这是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25、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3(p20)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凝结着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党通过百年不懈奋斗,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优势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一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拓展的显著优势,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得到充分证明。作为现代化后发追

26、赶型国家,我国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为什么能以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前进足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最有说服力的答案就是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这是世界上其他现代化国家所不具有的最大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体现基于自己国情的现代化创造性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加以揭示,突出了统领意义。党的领导同样彰显中国特色,习近平强调“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p57)。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就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打造出来的。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坚持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的实践优势。近代中国先进人士追求6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现代化的努力遭遇失败命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根本原因,但也与找不到正确方向和道路有关。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的发展逻辑,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因方向和道路的正确选择而改变历史命运。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生、演进和创新发展都与方向和道路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方向对了,道路正了,即使在实践探索中遭遇挫折,也不会犯颠覆性的错误;即使在某些时段党和国家事业受到损失,也不会动摇发展的根基。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中

28、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为行动统一奠定思想基础的实践优势。当代中国现代化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整体行动,以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协力奋斗、步调一致为力量支撑。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不仅体现数量含义,更包含现代化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的要求。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就是以现代民主的政治途径和政治方式,动员、组织、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在人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实

29、践基础,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强大力量就源源不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就强劲无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制度提供根本遵循的实践优势。制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文明形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国家和社会制度不同。由于现代化发生最初表现的逻辑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西方国家又长期掌握着现代化话语霸权,形成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制度模式相勾连的假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实践表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4(p123)

3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就以社会主义制度创造出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虽然由于1991 年国家解体而断送了建设现代化的前程,但当时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对于打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现代化的逻辑还是具有历史意义。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沿着体系建构的路径发展,在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领导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突破就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成果,通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壮举,否定了现代化模式定于一尊的刻板思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31、的实践优势。生产力驱动的现代化引起生产关系变革,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但却往往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鲜明地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大命题,体现了思想认识的飞跃。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开放总目标。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形成治国理政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制度体系的长处彰显国家治理的比较优势,成为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亮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

32、国家治理相统一的发展逻辑,确保党的全面领导以制度体系为保证得到落实,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治理优势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辛奋斗的经验结晶。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6(p258)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践,凝练概括了十条历史经验,这“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14(p27)。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同中国现代

33、化建设经验是相通的,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7第 1 期齐卫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第一,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百年奋斗具有首要地位的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的九个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居于首位;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居于首位,突出了根本遵循的意义。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搞现代化,有没有一个高度权威的领导核心是关键。推进现代化全面地、协调地发展和处理好现代化发展方方面面的关系,集中统一

34、领导是关键。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5(p306),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6(p125)。坚定不移走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由之路,是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要求,也是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定。第二,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取向。党的百年奋斗“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上,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揭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5、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概括“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本质要求,都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7(p66),人民也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伟业的最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沿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正确轨道不断向前推进。第三,以坚持独立自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能独立就只能仰人鼻息,不能自主就只能任人摆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倍受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痛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独立自主的保证。“独立自主是中

36、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7(p67)中国有着 5000 多年文明史、人口规模达 14 亿多人,不可能有什么人告诉在这样一个国家怎样搞现代化,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各国现代化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汲取,但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第四,以坚持中国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定力。党的百年奋斗扭转和改变中国命运取决于两条道路的抉择:一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条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的创造发明。走通前一条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

37、胜利,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政治条件。开创后一条道路摆脱了僵化思想的束缚,闯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天地。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前进定力的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就是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化,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才能创造出现代化特色的中国化。第五,以坚持胸怀天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普遍性体现各国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现时代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更加凸显现代化把世界连成一体。党的二十大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辩证原理,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8(p18)的含义,揭示“走和平发展道路

38、”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概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显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面向。把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联系,表明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大地进行的现代化不仅基于自身发展进步的要求,而且也是为造福世界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中国贡献。第六,以坚持开拓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事业,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什么是现代化、怎样搞现代化、如何创新现代化,世人的认识发展不断丰富着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坚持开拓创新,构建起认知现代化新的知识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达到了先进水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

39、族来说,创新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性收获。党团结人民奋力开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坚持开拓创新为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党和人民也将在不断开拓创新中收获更多更大的成果。8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五、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8(p21)习近平要求全党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牢牢掌握我国发展主动权

40、”,“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17。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号角已经吹响,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是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目标指向。第一,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凝心铸魂,为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实践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的一次次伟大飞跃指导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41、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孕育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时代新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

42、大意义。第二,必须加强百年大党的革命性锻造,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两个“永远在路上”相统一,以建设强大政党为目标,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8(p52),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8(p53)。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坚持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勇于自我革命是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制胜法宝,两个“永远在路上”的宣示,表达了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中

43、国式现代化事业是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要求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牢记“三个务必”,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创新实践中淬炼党性,在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世界最强政党的担当和作为。第三,必须走好团结奋斗的必由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起 14 亿多人民和 56 个民族共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凝聚力体现团结,战斗力来自团结,创造力迸发于团结。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中走过了一百年的路,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必然呈现大团结的全面性景象。新征程是充满光荣

44、和梦想的远征,也是披荆斩棘、上下求索的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巩固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是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的必然要求。第四,必须统揽“两个大局”,主动应变识变求变,充分发挥好在我们这边的“时”和“势”,把握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方式展开为特点深度演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为趋势向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走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两个大

45、局”的逻辑关系意味着我国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把有利于我们这边的“时”与“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实现中国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业赢得世界的认同和尊重。第五,必须提高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在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党的二十大号召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意味9第 1 期齐卫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着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式现代化挂上了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历史

46、实践中,“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8(p22),表现了命运不为别人掌控的高度自觉。当今世界面临风险挑战的严峻程度是空前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日益增多的新情况赋予风险社会以新的内涵。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伴随着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受任何干扰的影响。第六,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把打造特色与遵循规律相统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意义。以西方国家为发端的现代化,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因而形成规律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

47、行现代化建设坚持打造中国特色,并非代表中国式现代化违背现代化普遍规律而另行其事。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5(p825)这就把特色打造与规律遵循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符合现代化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准确地说,中国式现代化闯新路而不蹈旧路,是另辟蹊径而不是另搞一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了党和人民的历史自信,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不断增强历史主动。“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18(p197)历史大势驱动世界各国都把现代化作为追求目标,增强历史主动,在遵循现代化

48、发展规律中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体现。结束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p2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交上了一份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优异答卷,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再出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满足历史要求和人民期待需要拿出的又一份答卷。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参考文献:1 罗荣渠,牛大勇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毛泽东选集

49、(第 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册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文集(第 6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 江泽民文选(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0、11 胡锦涛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 习近平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5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7 习近平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J 求是,2023(1):4 14 18 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郭荣华)01江西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