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2-A-物质的组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3899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A-物质的组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2-A-物质的组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A-物质的组成 专题2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A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个3分,共54分) 1、图标所警示的是(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答案】B 【命题立意】危险化学品要在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生活中能够识别这些警示性标志。 【解析】图标画的是火苗的形状,因此表示易燃物质,当心火灾。 【失分警示】图标含义要理解清楚并准确记忆。 2、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解析】O2和O3混合,只含一种元素是混合物。单独的O2或O3就是纯净物,所以A正确。 【失分警示】四个概念定义模糊此题就易出错。 3、下列关于一部分单质和氧化物、酸、碱、盐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硝酸铜 ③食盐 ④硝酸 ⑤盐酸 ⑥硫酸钠 ⑦硫酸 ⑧火碱 ⑨生石灰 ⑩氯气 A.含氧酸盐有①②③⑥ B.①和⑧是同一种物质 C.可以把⑥归类为: D.不能把⑦和⑧归为一类物质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得物质分类把握的准确程度。 【解析】A项,食盐不是含氧酸盐,错误;B项,纯碱是Na2CO3,火碱是NaOH;D项,二者可以归为一类,同属于纯净物、化合物。 【失分警示】⑦和⑧分类时不要一味的强调是酸和碱,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4、下列变化:①导电、②爆炸、③缓慢氧化、④变色、⑤无水硫酸铜吸水、⑥工业制氧气、⑦白磷变成红磷、⑧久置浓HNO3变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④ B.⑥⑧ C.②⑥⑦ D.③⑤⑦⑧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 【解析】导电是物理变化,爆炸得看具体是什么物质发生爆炸,原子弹爆就属于核变化,既不属于物理变化也不属于化学变化。变色得看具体所指,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变色范围内一般是移动电离平衡使有色离子浓度变化而变色,而不是形成配合物,是可逆的。所以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但超过变色范围就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如酚酞与浓NaOH反应生成羧酸钠盐。 【失分警示】爆炸和变色很容易从表面判断称化学变化,要看具体所指。 5、“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 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改变物质的状态是通过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不是天然物质就好,B错。C项中如H有不同离子,也有不同的原子,存在同位素。D中分散系是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类的。 【失分警示】对同位素该你不透彻理解易出错,分散系的划分本质不是依据丁达尔效应 6、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 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答案】A 【命题立意】明确不同分类依据下的分类方法。 【解析】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 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失分警示】分类依据把握不清楚,概念混淆。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类 B.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C.铅笔芯、铅球主要成分都是铅 D.醛类、甲酸酯类、糖类都含有醛基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物质类别的辨别,以及物质成分和结构等知识。 【解析】A项,纯碱属于盐类;C项,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D项,蔗糖、果糖不含醛基。 【失分警示】纯碱易错理解为是碱。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醛基,蔗糖、果糖不含醛基。不要弄混。 8、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用热的纯碱洗涤油污,涉及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及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白磷转化为红磷时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因此上述这些变化均为化学变化;而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是渗析,是物理变化。 【失分警示】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综合分析。 9、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解析】A项,属于蜡烛的不完全燃烧;C项,其中的原料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化学反应;D项,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 【失分警示】错把A项当做物理变化,实际是炭黑不完全燃烧的结果。 10、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物质分类的具体概念的划分 【解析】煤和石油为化石燃料,所以二者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纯碱为Na2CO3,属于盐类,Na2CO3溶液呈碱性,由于CO32-+H2O HCO3-+OH-。 【失分警示】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纯碱不是碱。 11、下列关于一部分单质和氧化物、酸、碱、盐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硝酸铜 ③食盐 ④硝酸 ⑤盐酸 ⑥硫酸钠 ⑦硫酸 ⑧火碱 ⑨生石灰 ⑩氯气 A.含氧酸盐有①②③⑥ B.①和⑧是同一种物质 C.可以把⑥归类为: D.不能把⑦和⑧归为一类物质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得物质分类把握的准确程度。 【解析】A项,食盐不是含氧酸盐,错误;B项,纯碱是Na2CO3,火碱是NaOH;D项,二者可以归为一类,同属于纯净物、化合物。 【失分警示】⑦和⑧分类时不要一味的强调是酸和碱,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物质组成中概念之间的连带关系 【解析】A项,电解质包含于化合物中。B项,碱性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中。C项正确,D项,氧化还原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失分警示】氧化还原反应与放热反应不应属于重叠应属于交叉关系。 1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隐含的化学原理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其中的原理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解析】甘油任意比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B中明矾净水涉及到: Al3+ +3H20→Al(OH)3 + 3H+,化学变化。C涉及料酒和食醋的酯化反应,酯的生成增加香味。 【失分警示】解题关键在于对概念本质的深刻理解,此类题目选项内容范围广,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思维方法。 14、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 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基础知识。 【解析】①显然正确;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正确; ④显然正确;⑤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 ⑥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 ⑦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均属于胶体,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 【失分警示】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不要混淆,否则易错选。物质的俗称要认真记准。 15、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胶体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 【解析】胶体性质中能使胶体聚沉的条件:一是加入电解质溶液;二是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三是加热能等。 【失分警示】明确血液属胶体是关键。另外掌握胶体的性质。 16、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稀土元素矿床,提炼时若使稀土元素(以RE为代表)与铁、锰等分离的方法之一是将处理后矿石的硫酸浸出液里加入粉末,使稀土的硫酸盐转化为沉淀,正确的叙述是   (A)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B)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生成的沉淀属于复盐(D)反应表现出的反应程活性很大 【答案】C 【命题立意】关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信息及动态 【解析】本题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且生成物属于复盐;在碱性溶液里,铁、锰的离子均能转化为沉淀,不利于分离稀土元素;中各离子在反应中没有改变。因此(C)正确 【失分警示】注意审题,明确在碱性溶液里,铁、锰的离子均能转化为沉淀,不利于分离稀土元素;中各离子在反应中没有改变。 17、 【答案】 【命题立意】 【解析】 【失分警示】 (12分)在稀硫酸、小苏打、二氧化碳、铜片、食盐、消石灰、三氧化钨、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为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Fe ②H2SO4 ③CO2 ④Ca(OH)2 ⑤NaHCO3 (2)Fe+H2SO4===FeSO4+H2↑ H2SO4+Ca(OH)2===CaSO4+2H2O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CO2+Ca(OH)2===CaCO3↓+H2O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