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工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国家已经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调整规划),对于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快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纺织工业仍然面临较多的问题,需要在客观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解决。一、纺织工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一)市场需求制约难以迅速化解纺织工业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对市场特别是出市场的依存度较大。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市场需求萎缩。纺织业国内市场很难像钢铁、汽车行业那样较为直接地受到投资或补贴的拉动;国际市场需求在全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幅度萎缩。调整振兴规划短期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纺织企业实现“软着陆”,让部分仍
2、有竞争力的企业渡过暂时的困难,但短期之内难以闯在需求,不能迅速化解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其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长远发展方面。从国际市场看,提高出退税等减负政策,可以使出企业能够在现有成本上承接国外订单,形成一定利润空间,但国外市场需求很难创造,并且退税利润部分要补贴给国外客户。从国内市场看,农村市场开拓难度较大。首先,国内经济增长和外贸出的双下降,使农民通过非农产业增加收入的来源减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从根本上制约农民的消费。其次,纺织服装用品与家电不同,我国多数农村已存在相对集中的服装市场,要想仿效“家电下乡”实施“纺织品下乡”以启动农村内需市场,作用较难显现。加之纺织品种类繁杂,“补贴下乡”在具
3、体操作上难度很大。(二)提高创新能力是长期的过程首先,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长期的技术积累、专业人才的集合、试验条件的保障、相关的各种技术配套等。增强纺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既要相应的科技研发投入、大量的先进科技人才,更需要良好的创新制度、机制和环境,以及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这在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对于我国更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其次,资金投入面临一定的困难。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讲,目前能做到的就是为了生存而坚持,还谈不上为了实现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纺织产业转型的需要研发设计、企业投入资金和生产周期,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会面临资金和新技术投入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是风险。
4、这些都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带来直接制约。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通过使用专项资金对纺织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事实上,这笔资金规模相对有限,难以迅速发挥作用,政策的短期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迅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是落实调整振兴规划面临的深层次难题。(三)企业组织结构影响产业升级调整振兴规划特别提出,要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扶持力度,但由于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政策执行上仍有待细化。我国纺织工业99.4%为中小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负债率高,企业的信用、融资、扩张能力不高。对于纺织企业“谁来贷款”、“怎么担保”的问题仍然有待破解。因此,虽然调整振兴规划中规定了给予纺织企业融
5、资支持、减轻负担和不合理收费、鼓励并购重组等手段和方法,但在具体执行上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纺织企业大多为县、乡一级企业,往往是基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较少不合理收费牵扯到地方利益。因此,并购重组阻力较大。调整振兴规划中关于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并购重组等措施的落实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程。(四)外贸转向内销面临困难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后,纺织行业原来主要从事外销的企业转向国内市场,这是一种必然选择,对于部分企业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上讲,外贸产品内销面临新的问题。一是国内市场容量难以迅速扩大。我国纺织品出额占纺织业产值的30%左右,如果越来越多的出企业转向内销,有限的国内市
6、场显然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产能,从而加重产品过剩,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二是企业应变能力需要提高。做出加工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面临转型困难。外贸出产品定价相对较高,转向国内市场后面临消费者接受能力的问题。代工去哦也对于国内市场也不够熟悉,企业的营销网络一时难以迅速建立起来,缺少销售渠道。面对国内市场,企业的产品结构、相关配套、生产流程等都需要重新组织、调整,这有一个过程。考虑到相对连锁经营不了解,渠道拓展的经验不足,做品牌的风险比接订单要高得多,之前是做外贸代料加工的企业,现在做自己的品牌、开门店都比较谨慎。三是自主品牌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的风险是以前外贸贴牌企业不曾遇到的,同时,需要投入
7、大量资金进行运作和策划。二、积极认识纺织工业发展环境(一)我国纺织工业前景广阔我国纺织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短期经济周期的阵痛,从长期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我国13亿人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我国自身纺织产业来满足。同时,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和产业用纺织品都有较大的拓展空间。27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人均消费量为14.6公斤,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为3040公斤。我国“衣着用、家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纤维消费比重与发达国家的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产业用纤维只占15%,日本、欧洲、北美国家则都达到35%40%。二是我国中近期内仍将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从地区差距来看,28年,我
8、国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均GDP是最落后的西部地区的约2.5倍;从城乡差距来看,全国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约3.3倍。而我国仍然拥有7.3亿的农村人,远高于5.7亿的城镇人。这表明,纺织品低端消费与高端消费的多元化市场将长期存在,从而为不同类型、规模的纺织企业支出发展发祥和定位空间。三是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但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纺织品产业的根本地位没有降低,甚至较以前有所提高;纺织品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的总体方向并未改变,高科技产业用纺织品需求不断提高。四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仍将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价格在出中成为非常敏感的因素。目前,国际市场高档
9、名牌产品的消费比重大幅下降,而大众化产品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在消费结构向低端产品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具有一定优势,可凭借质优价廉物美的产品在销售额增长方面取得成效,分得更大国际市场份额。(二)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当前,对于纺织工业的困难要给予全面的认识,要善于发现积极因素,从挑战中看到机遇。一是在当前市场需求不振、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更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纺织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使行业的集中度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全行业的规范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很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倒闭,给保留下来的纺织企业创造了机遇,这些企业可借机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从
10、而有利于企业转型和提高效率。三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面临困境,有利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兼并、重组,争取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收购国外企业后,可以获得品牌、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技术、工艺、市场销售渠道的快速衔接,实现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国内的情况亦同,目前兼并重组对象的资产相对便宜,有利于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三、对策措施建议(一)针对需求确定发展方向从长远看,未来国际市场消费者将越来越注重对纺织服装产品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艺术品位的追求,且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国内市场上,开拓农村市场势必使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需求过大
11、。2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上,而农村却不足2元,相当于城镇的1/5如果农村的衣着消费能够达到城镇的水平,纺织业销售总量将增长2倍。从城市市场看,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后,城镇消费者的服装品牌意识将增强,部分消费群体进入追求时尚和个性需求的高消费阶段。根据国内外消费市场变化趋势,我国纺织工业制造的产品发展方向仍然是双向的,一是物美价廉,一是高档华贵。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已经具备实力的企业向产业化分工的高端发展;另一部分企业横向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和开拓内销市场。根据这一总体方向,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应以“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作为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的思路,保证既有内销,
12、又有外销,既有高档产品,又有中低端产品。(二)积极开发、生产高新产品根据国家发布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未来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要使用产品需求高端化、多元化、差异化的方向,扩大生产高加工度、高附值的产品;常规产品应对着眼于消费需求的变化,非常规产品着眼于特色化和个性化。一是棉纺织业不宜再新增常规纺纱锭,有能力的企业要考虑提高平均纱支数,重点发展棉纺高支、精梳、无接头纱和特种纱线,以及无梭布生产,进一步开发高支高密服装面料及家纺产品、高档色织提花产品。二是化纤纺织业大力发展差别化纤维,包括功能性纤维、特种纤维等,提高化纤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毛纺织企业围绕“纤维应用多元化
13、、生产工业先进化、产品功能多样化”,发展生态环保、高支细薄、防皱免熨、防油防水防静电等高档面料。化纤及其制品行业加强化纤仿真纤维的开发研究、重点开发功能性、差别化、复合型及高科技新型纤维,提高功能性纤维在纺织品应用中的比重。适应产业用纺织布的需求,突出开发生产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纤维。(三)加快研制开发新产品在当前行业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创建自主品牌,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针对拉动内需政策,开拓农村市场产品。特别要注意开发农村传统产品和农民消费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后所需的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侧重于材料、设计、花色等方面的创新。二是寻找相对成熟的技术或产品加强研发投入,开发最
14、终产品。这种资金相对投入较小、风险较小、逆势而上进行产品研发的做法,是危机时期可以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三是以战略眼光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重大的研发项目往往需要在几个方向同时并进,进行筛选,以加速新产品研发进程。四是探索纺织品应用可发展的新领域。在未知领域中研发纺织新产品,则是另类“闯新”。“闯新”有更大的风险,需要更多的投入,也会有更大的回报。(四)提升纵向价值链分工地位资料分析表明,在整个纺织生产销售过程中,效益分配的比例大约是:营销效益占5060%,品牌效益占2030%,生产加工费用占1020%。从全球价值链分析,发达国家处于价值链的两端,而我国则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因此,应努力使产业重
15、心逐步向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品牌和营销环节转移。研发设计环节。首先,要加大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使重点纺织加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次,要加快面料等产品的创新,包括适合高档服装以及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要求的原料及面料新功能的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向市场提供新品种、新花色。最后,加快ERP (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控制等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生产环节。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积极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染整、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品牌和营销环节。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应拉长一般贸易中的国内增值链,从品牌开发、设计、推广、精加工以及打造全球供应链、开拓国际营销网络等方面,获取多层次、更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