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_李晓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17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_李晓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_李晓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_李晓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31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党建思政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李晓晴(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山西阳泉045000)将“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有机融合,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深刻记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以及重要使命,而且还能够切实感受到热爱中国共产党、人民与国家的深刻含义。最大化促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思政课程教学的视野范围,还能够强化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育资源1。因为思政课程与“四史”教

2、育存在显著的中国特点,并且是我国各个高校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因为对两者有效融合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所以本文通过深度研究分析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效果,阐述其逻辑关联与现实价值。一、“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现阶段在以往高校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只是单一关注重点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试题的讲解工作,并未广泛关注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拓展以及学习技能提高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课程中单一对知识进行勾画与记忆,并未深度理解与分析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与丰富意义2。此种单一固守的教学模式尽管能够帮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与了解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对知识的理解只是

3、停留在“表面”,此种创新度较低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长时间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3。再加之,部分高等院校自身硬件或者软件设备的完善度较低,思想政治课程相关知识的传授,只能单一依靠教师根据课本与资源进行讲解,不能切实对学生给予更多、更丰富思想政治资源(例如“四史”等)。由此缺少多种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技术等)对其进一步辅助与扩充,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只能单一停留在教学课本之中,导致和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基本能力以及根本素质存在差异,未切实结合创新性、创意性内容以及方式的合理使用等一系列不足之处,均会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提

4、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均有所影响。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突出历史逻辑关系,切实将两者连接起来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育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并且存在较高的政治性,性质也相互一致4。就内容而言,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具备较多的契合之处,以及交叉内容,并且内容契合度相对较高。就目标而言,两者之间最终教育目标存在一致性,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学生个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树立良好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及对党、国家的热爱,从而有利于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合在思政课日常

5、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以史育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二)强化思政课育人的重点使命与职责,最大化实现教育价值思政课应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核心内容,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一致的教学效果,可为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提摘 要:对高校学生进行“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十分关键,尤其是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性、合理性以及思想性。现阶段虽然有对“四史”教育尤其以党史为重点的与思政课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多角度地研究与分析,然而对其进行探究的深度仍显不够。为此,本文探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活

6、动的过程,目的在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促使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更好推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关键词:党史;“四史”教育;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2-0031-03收稿日期:2022-07-25修改日期:2022-12-21基金项目:2021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2021JGSZ081)作者简介:李晓晴(1982),女,山西昔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2佳

7、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32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接班人才,有效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育有机融合,进而强化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与育人质量,推动教学目标的

8、顺利实现。三、二者深度融合的现实价值(一)培养合理科学的历史观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从整体而言主要讲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改革等阶段的实践活动,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阶层较为固化以及贫富差异明显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再加之高校学生个人心智还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中,对于部分社会问题可能会产生消极态度(如迷茫等)。为此思政课需要具备更加丰富内容与资料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迷茫,对其进行答疑解惑,使其迈出思想方面的误区。不断强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力度与强度,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多样化意识形态方面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更加坚守党所坚持的路线,不断提高其

9、各方面(如文化与制度等)的自信心,促使其可充分利用好历史思维对现阶段社会形势展开深度研究与探索,使其更好地掌握当前,清楚认知未来发展潮流,明确个人发展方向5。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是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反观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可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以及水平,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脉络以及深度认识到现阶段的历史环境与地位,使其深度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其历史文化视野,培养其浓厚的历史情感,推动其养成合理科学的历史观念。(二)丰富思政课教育形式与含义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各种各样的课程均需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对高

10、校思政课程而言,均需提高此门课程的教育改革的关注度与重视度,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机融入于思政课之中,可不断深化思政课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在时代发展战略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程度与角度均出现显著的改变,对国家大事、时事热点的关注度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国际视野与范围,以至于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方面的需求也明显提高6。通过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机融入于思政课之中,可促使思政课教育内容丰富化、多样化,切实符合高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真实的历史事件存在鲜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通

11、过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关内容以及相关事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在指导学生不断深入真实历史事件中来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认知度与了解度更加高深,通过将历史和理论有机关联,可推动高校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度延伸的同时开阔其思维范围,对思政课创新存在积极作用与影响。(三)深化思政课教育功能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可以进一步扩展与深化思政课教育的功能,将前者有机融合在后者之中,并不是单一告知高校学生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要实践以及主要知识,在此过程中还需特别重视“四史”教育的真实性、政治性。再加之,思政课日常教育活动离不开历史事件,强化“四史”教育可以深度提高思政课程的理论性与学理

12、性,对其去伪存真提供帮助,通过使用历史研究措施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此外,在提高党史方面的教育后,将历史唯物主义纵向分析方式使用在思政课教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之中,明显突出此门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属性。同时由于党史内容较为丰富、多样,在强化党史教育时还可清楚讲解有关历史事件,通过使用有关教学素材来辩证分析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性、合理性。四、深度融合的有机立足点(一)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理论有机联系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机融入于思政课程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党史教育和思政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相互结合的基础原则。在详细讲述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

13、党史方面的知识与资料,教师需切实结合党史内容,将思政理论知识切实投入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与教学氛围之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础理论知识的说服性、真实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知度与理解度。就学生个人而言,还可提高思政课日常教学活动的有趣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此门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思政课自身实践性、理论性均较为突出,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过程中,学生通常情况下会因为授课内容过于乏味而出现负性学习心理(如抵触感与排斥感等),不利于促使学科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反观在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合更多党史内容,将生动化、形象化的真实历史事件与思政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可以促使比较乏味与枯燥的思政课基础

14、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高教学环境的活跃度与灵活性。此外,根据有关党史内容来帮助高校学生更加深度了解思政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理论精髓内容,帮助其掌握理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有机联合,可以深度发掘有关理论所蕴含的党史文化底蕴。(二)“四史”教育和现实状况的有效贯通思政课教育应该立足于实践性,利用日常生活来33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33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党建思政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机融合于思政课教学过程

15、中,需丰富党史内容,还需加强党史和现实情况之间的贯通点与融合点,进一步突出学科教学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教师应该将党史教育和现实状况有效贯通,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新思想、新思维与新理论的环节中掌握其深刻含蕴与历史动脉。其次,学习党史可以起到“明智”的作用,深度强化党史教育对于诱导高校学生不断进取、深刻掌握时代发展精髓与主流趋势,以及主动贯彻与践行国家精神等方面均具备积极影响。此外,将“四史”教育和现实状况之间有效贯通,教师需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力度与强度,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思政课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内化与践行,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成分,并且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将有关理论知识

16、逐渐演变为自身行为举止。再加之,思政课教师还需根据学生之间个体特征与实际状况,对其实施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时代发展背景下,需求层次也不断发展,为此,高校在对学生提供优质化、规范化教学活动中,应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深度融合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对此门学科的教师也提出更多、更高水平的要求。就学校而言,还应该定时定期对教师开展“四史”教育培训活动,使其立场更加坚定与科学,切实把握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三)“四史”教育与政治保持高度一致政治和历史不“分家”。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过程中,还应该始终保持教育和政治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有关理论知识的说

17、服力、真实性。确保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统一性,可以更好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价值观,使其切实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与信念,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生进一步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与中国共产党相关原则。此外,“四史”教育和政治保持高度的一致,可以引导高校学生深刻感受到在党领导下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变化,提升其对中国共产党与民族的认同感,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需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与思想政治素养水平,达到符合高校学生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深度理解有关理论知识时,主动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有关内容的学习活动,以及掌握和吃透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内容和“四史”关键论述

18、等内容,确保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政治保持高度的一致。(四)转变思政课教学措施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机融合在思政课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需切实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最大化应用新的教学途径与新的教学系统,通过利用教师主要讲授以及高校学生主动阅读党史内容等方式相互结合下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不断扩大党史与思政课的辐射范围,不但能够通过思政课教学来强化学生思维活动,还能够提高两者的融合度。在此基础上,还能采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等教育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合于思政课。建立健全对应“四史”教育模拟仿真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以及教育资源库,在教育平台

19、(线上)上主动分享与公布教育内容,在线下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采取面授形式讲解相关内容,还能够实施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互关联,对高校学生给予多样化、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与教育模式,充分提高高校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教师能够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在思政课开展之前安排课前预习作业,还能够主动引导其参与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活动(如学党史、讲党史以及演绎党史等形式的活动)等。通过及时有效地转变思政课教学措施与教学方式,提高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两者之间的融合度,促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化、生动化,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

20、能动性。五、结语综上所述,由于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性质存在一致性、内容的高度契合以及目标的相同,通过将两者有机联合在一起可以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实现历史课程和思政课程两者相互衔接。就高校学生而言,强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帮助其树立合理科学的“三观”与历史观,切实转变思政课教育内容与教学模式,还能够不断拓宽思政课程教育水平与教育功能。在具体思政课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始终坚守“四史”和思政理论有机结合、保持政治的高度一致,充分利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梳理清楚政治与“四史”之间的关联性,推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有机结合

21、,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参考文献:1郭巍巍“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度融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6):69-70+752杨彬,刘小龙高校思政课实施党史教育的历史演进及经验启示J探求,2022(1):22-283李妙婷“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大陆桥视野,2020(10):110-1114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24-295张青党史教育有效融入“概论”课教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70-736张莉,王路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五维逻辑进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91-97(责任编辑:张咏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