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的调节 低等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应激性 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及人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条件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望梅止渴)第一信号系统直接刺激(人和动物都有) 第二信号系统间接刺激(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实例:吃馒头饱(非条件反射),再看到馒头就饱(条件反射中的第一信号系统),同学给你画了一个馒头你就饱了(第二信号系统)。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个神经元)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 静息
2、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外负内正a+内流外正内负a+外流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与传导方向相同)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动作电位传导方向:双向不定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突触的结构 :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组织液)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比较慢因为递质通过是以扩散的方式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反过来传递。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
3、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也是单向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脑干:与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有关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运动的力量,快慢,方向等)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排尿反射)大脑皮
4、层;高级反射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饿觉,温觉,冷觉)躯体运动中枢,)语言,学习,记忆,思维,言语区:,区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免疫调节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来源:能
5、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抗原(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本质 :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存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其它体液中也含有。(特异性) 抗体: 分类: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功能: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细胞 浆细胞
6、抗体骨髓造血干细胞 淋巴器官胸腺 T细胞 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4.体液免疫抗原吞 噬细 胞(处理)(呈递)T细胞B细胞(识别)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识别别识别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二次免疫) 吞噬细胞5.细胞免疫抗原吞 噬
7、细 胞(处理)(呈递)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感应阶段使靶细胞裂解(二次免疫) 识别抗体与抗原结合(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病毒,麻风杆菌,结合杆菌均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死亡。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实例:如果有较低强的病毒入侵,则首先经过体液免疫,然后再经过细胞免疫,最后再由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把它粘住,后最吞噬细胞消灭。)6,如果
8、免疫系统过于强大也会生病:如过敏和自身免疫病。过敏原理: 刺激 吸咐 过敏原 抗体 细胞 再次 过敏原 释放组织胺 血管通透增强,毛细血管扩张,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 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畅炎)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区别:分布场所不同,作用结果不同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抗原针对所有人,过敏原只针对部分人抗原包括过敏原。4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
9、的异同来 源:都来源于效应B细胞成 分:都是球蛋白分 布: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作用机理:免疫作用的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再次入侵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7、免疫失调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AIDS)-HIV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8,免疫学的应免疫预防: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免疫治疗: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移植器官: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AIDS)HIV病毒,攻击人类的淋巴细胞,最终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丧失,而最后直接死于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病毒存在于:精液,血液,尿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未消毒的品具母婴传染潜伏期:年后得病年内死亡HIV病毒:RNA病毒。突变率高,不易找到药物病毒的增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