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古典诗歌意蕴解读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国古典诗歌意蕴解读诗歌是中国文化长廊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诗庄、词媚、曲谐”,“诗言志来词言情”,解读诗歌意蕴无疑是领略中国文化内涵和魅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多年来备受命题者青睐的热点题型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诗家名篇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拟从三个方面作以归纳:一. 自然:1 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之情世间万物皆为自然之子,歌颂自然,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和喜爱之情便成为历咏不衰的诗歌主题之一。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拥有灵性、慧眼,去捕捉常人难以发现
2、的诗意,借助细致入微的刻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韩愈借对初生春草的刻画,表达自己对春天来临、生意盎然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也是“早春”题材惯常表达的主题,因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暮春时节,常使人发出好景不常在的惋叹,惜春、伤春之情是主格调,但本质上还是源自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也有诗人托物抒怀,借春花凋零表达美人迟暮的失意之慨。 再如: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初冬时节一般不为人关注,但一向旷达的苏轼却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致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的初冬时节!结合诗题,不难发现,本诗是将写景、咏物、赞人融为
3、一体,在礼赞自然的同时,又赞美了刘景文的品格、节操,运思可谓巧妙。 2.忘情山水、天人合一之致古代文士尊崇“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但仕途凶险,未必尽如人意,于是得志时崇儒,积极建树功业,失意时向佛,求得自我开解,为生命减压。如陶渊明饮酒、张志和渔歌子再如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里,松风、山月都似有了灵性,能解人意。可谓情景相生、意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 王维的青溪中所绘意境亦是如此。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自己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的境界,并有意借青溪为自己写照,心境、物境融合为一,
4、已臻绘景诗之至境。 3.借景抒情、感时伤怀之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又言“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确如此,创作中,物象往往被涂染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如杜甫春望中,花能溅泪,鸟亦惊心。花鸟本为无情之物,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忧国伤时的经典意象。再如2010年四川卷【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作者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结合注释背景可知,百花与风日都具有了象征意义,而不仅限于伤春、惜春之情。故此,本事情感可作如下解读
5、:既有对自然界“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中“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4.托物言志、秉持高洁之旨或出于避祸保身的现实需求,或源自婉曲达意的审美意旨,诗歌的表达往往追求含蓄蕴藉,言在此而意在彼,甚或达到一语双关乃至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在中国文人诗画中,梅、兰、竹、菊是吟咏、涂染不尽的永恒意象,诗如:苏轼绿竹韵、王安石北陂杏花、陆游卜算子咏梅、郑思肖菊、郑板桥竹石等。再如2010年山东卷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怅恨使心伤。(1) 诗中“清朝饮醴泉
6、,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诗中显然以“凤凰”自况,找到相关词句,便可由凤凰的特征对应到人的品质,如“醴泉”象征品质纯洁,“栖山冈”代表心志高洁、不随流俗,“高鸣”、“延颈”表现其志向高远。故应答作:高洁、志向远大。(2)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托物言志不难把握,关键是分析感情。诗中“凤凰”志向高远却“羽翼摧藏”、“去昆仑西”、“处非位”可知其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独栖山冈,见其孤独苦闷,真是怎一个“恨”字了得,这样,可作如下归纳: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作者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
7、伤情怀。二. 人生:1. 惜别怀远、儿女情长的真挚情感“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之痛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因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多少痴情儿女不得不望穿秋水、痛断肝肠,也使得诗苑中平添了几许凄清而温馨的色彩。如:杜甫月夜、月夜忆舍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2010年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即为赠别之作,且运用了“对写法”。在此毋庸赘述。2. 思恋故乡、故国的游子、赤子情怀故乡是每个人精神血脉的根源,思乡是诗中永恒的主题。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岑参逢入京使皆为名篇。即便如李煜般的亡国之君,在沦
8、为阶下囚之后仍心系故国,魂牵梦萦,如虞美人春花秋月、望江南多少恨等。再如:2010年天津卷峡口送友人、送蜀客、2010年新课标卷雨雪曲所表达的意旨均与思乡有关。3. 盛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乱世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激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尽管征戍艰苦,战事频仍,但将士们依然斗志昂扬,誓死卫国。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以豪放的笔调,借出猎一事抒发了爱国豪情和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再如2010年上海卷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那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化用了陶渊明饮酒中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反用其意,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后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等。再如2010年山东卷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如前所述。4.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对于士大夫而言,才得其用往往只是一种理想,更多的时候却是怀瑾握瑜而不得赏识,哪怕是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对此,他们只能悲叹命运不公。如:陈子昂感遇、登幽州台歌,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贾岛剑客等。 2010年北京卷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即表达了对小人当道、君子不遇的现实的愤激和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再如2010年
10、全国卷刘孝绰的咏素蝶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尾联中涉及情感的词语“幸”、“依”和“芳华”、“嘉树”的象征义,把握咏物诗由物及人、遗貌取神的特点,参考注释中提供的背景资料,可作如下概括: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5. 归隐林泉、超脱凡俗的情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11、兼济天下,“仕”与“隐”是文人生存的两方沃土、两个层面。有的士大夫甚至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亦“仕”亦“隐”,如王维。而真正的纯粹的隐者,当属以“梅妻鹤子”著称于世的林逋,他的山园小梅苏在了梅花超凡脱俗的形象,表达了他所崇尚的高洁品格。而“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也成了咏梅的专利。其他如裴迪送崔九、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均表达了归隐之志。再如2010年福建卷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本诗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其间也寄寓了诗人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6. 随缘自
12、足、旷达自适的情怀“外道内儒”是许多文人的生命常态,当遭遇困厄之时,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寻,但他们面容淡定,不动声色,于随遇而安、随缘自足中达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苏轼、杜甫、王安石、陆游可谓其中典型的代表。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成为砥砺人生的警句,杜甫在流亡到浣花溪畔筑起草堂后以江村等诗,表达暂得宽馀后的喜悦满足之情。如2010年湖南卷 陆游词好事近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任”所表达的旷达自适情怀即可作答:下
13、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再如2010年浙江卷 王安石定林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有“好音”?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景语皆情语”、“境由心造”,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三. 国家1. 忠君存兴,爱国忧国历代仁人志士,无论际遇如何,其忠君爱国的情怀始终不渝。如屈原离骚、国殇,杜甫的“三吏”、“三别”、自京
14、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皆为代表性作品。来看2010年安徽卷 杜甫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寂寞是因为孤独,更是因为年老多病,无路请缨,壮心即壮志,爱国之情、济世之心、杀敌之愿,均无法实现,“惊”是因为强敌入侵朝中无人,一派乱象,欲杀敌而豪情顿起,但又无法力挽狂澜的惊悸之情。可作答如下: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
15、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反差。 再来看2010江西卷 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子规”即杜鹃,叫声凄凉,诗中借以寄托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和诗中友人将归而自己难有归期的信息,不难作答: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
16、国之愁。2. 针砭时弊,关注民生大凡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都关注时政,并以各种艺术形式加以表现。诗中代表作品如:诗经中的伐檀、硕鼠,李绅悯农,杜甫“三吏”、“三别”,皮日休橡媪叹,杜荀鹤山中寡妇,曹邺官仓鼠等。 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本诗直斥时弊,表达对盘剥百姓的“硕鼠”的切齿痛恨,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3. 借古讽今,咏史怀古借古人或前朝之事影射现实,达到鉴戒的功效,也可增强作品的厚重感,许多诗文采用了这种艺术手法,咏史怀古时更成为诗苑中独具风神的一家。如戎昱的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
17、年骨,谁为辅佐臣。自安史乱后,唐王朝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严重。朝廷却一味苟安求和,边境各族人民深受其害。诗人借汉言唐,对朝廷执行的和亲政策,痛加针砭,言辞激切。此类诗作如李益的汴河曲、李商隐的贾生、罗隐的西施、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4. 感叹今昔,物是人非世事多变,人生无常,让人感慨万千,也使得文学作品有了更丰富、更耐人寻味的意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早期作品多记录宫廷生活,价值不太高,亡国后的多部作品则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因为其思想性更强。从九五至尊的峰巅跌入阶下囚的谷底,政治生命的终结换取了艺术生命的辉煌。繁华不再、追悔莫及、愁
18、肠百结成了作品的主旋律。至今,我们仍替后主惋叹,心折于他的清词丽句:“胭脂泪,相留醉。几十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易安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南渡后,感于国破家亡、身世飘零,写下了著名的武陵春风住尘香,发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真情告白。而生逢宋元之交的蒋捷则以简洁的笔触,在虞美人听雨五十六字的篇幅中,用三幅“听雨图”概括了一生的沉浮变迁、悲欢离合,可谓经典之作。诗作如下: 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以上举例只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惯常表达的情感的简单归类,情感
19、世界的微妙、丰富使得这种分类难免挂一漏万,而且有的作品表达的情感不是凝滞的、平面的,而是流动的、立体的,甚至是富有哲理内涵的。如苏轼诗八月七日出入赣过惶恐滩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苏轼年近花甲而被贬岭南,途经惶恐滩时写下此诗,失意孤臣偏又途经惶恐滩,不能说没有惶恐之念,但可贵的是苏子一向达观豪放,能主动化解人生困境。结尾处便以诙谐之语表达了对奸佞们的蔑视,情感表达真实生动,展现了一代文豪的气度和手笔。再如2010年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3) 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可联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理解此诗的情感变化,作答如下: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解读诗歌意蕴是领悟诗作精髓的重要环节,通过语言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分类把握,相信,我们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