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摘 要 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现象以及在其影响下所进行的精神功能和行为的一门学科,而教育心理学即是把心理学研究成果及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上,通过教师的智慧,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受教育,它对于当今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教育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然而,教育心理学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关 键 词 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27-0189-01教育心理学具有
2、交叉性的显著特点,融合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围绕着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展开研究。它于1920年由国外引入国内,借鉴掌握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并且针对我国教育现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良,在教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之后,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作为一项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相关对策在当前应用现状下显得尤为重要。一、教育心理学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研究成果内容杂乱,无系统性总结目前我国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书刊、论文以及教材可以看出,其研究成果内容较为繁复、杂乱。因此,为了能
3、够细致且又结合实际的分析问题,作者收集了几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本,并且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归纳,其书本内容涵盖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品德心理、知识技能学习、求异求同思维、个性发展、自我认知及教育等,这些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心理学,比如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等,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庞大,杂乱交叉。过于庞大、杂乱的研究内容,导致研究体系缺少核心点,凌乱且缺乏整体性,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规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有很大关系,它是以学校教与学的过程中各种心理现状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心理状况各有不同,沟通交往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对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研
4、究结果也就不能一概而论、简单总结,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要达到完善的阶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二)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式过于陈旧我国教育心理学始于国外技术引进,最初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大部分是借鉴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定量研究方法,更注重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对我国实际教育状况了解尚浅,形成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方法,另外,研究手段和方法不够新颖,研究人员大都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缺少推陈出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显得过于陈旧和单一。(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度不高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目前的应用现状是注重理论讲解与学习,缺乏与实际条件的结合应用,理论研究者对我国目前教育现状
5、了解程度不够,也就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另外,受到研究人员素养和科研水平的限制,他们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分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做到让实际问题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因此也难从实践总结为具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最终导致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度不高。二、针对教育心理学问题的对策分析(一)冲破束缚,创新研究方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确值得我国借鉴,然而在具体引入到国内时,应根据我国实情具体分析,保留有效成果的同时研究适合我国教育的新方法;另外,研究方法不能一味推崇陈旧的方式,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创思维,借助新时代的技术成果,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二)优化理论内容体系教育心
6、理学研究对象虽然具有复杂性,然而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对人的各种心理状况的研究,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高尚的人,人即是一个整体,因此研究要围绕整体展开,原有内容体系要以整体为研究方向进行优化改善。(三)加强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脱离实际教育现状的心理学研究也就脱离了学科创立的初衷。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要贯穿到实践应用当中,总结理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在教育过程中收集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相应的特征采用正确的心理学教学方法。根据近些年的应用成果来看,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坚持“以人为本”,更注重从学生和教师的内心心理活动着手分析教学方式。教育心理学为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果,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应该积极面对,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以实现教育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最终推动我国教育进步。参考文献:1邢飞儿.新时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现代交际,2018(7):115-116.2关亚玮.关于教育心理学特点及发展策略的新看法J.中华少年,2018(7):124.3蒋丽明.我国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中华少年,2016(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