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静水流深》_刘彦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94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静水流深》_刘彦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静水流深》_刘彦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静水流深》_刘彦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2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静水流深刘彦彤摘 要:“水”乃万物源泉,因其圆融至善的品性和自然艺术特征,引发了人们对“水”的审美追求。音乐领域中,古筝与“水”相融合,赋予了筝乐的艺术美感和灵感,体现了筝与水的独特魅力。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静水流深是现代专业院校教学和演奏的常用曲目,乐曲形象生动地表现各种“水”的形态。通过对该曲的创作与演奏分析,无论是教学或是演奏都能深入挖掘艺术价值,自然流露出音律和情感。关键词:“水”;古筝;静水流深;现代筝曲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刘彦彤(1992-),女,硕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

2、瑰宝,被称为“众乐之王”,不仅因其优美抒情的情调,形成超强的表现力和震撼力,还因其音色婉转、悠扬,对模仿“水”有形与无形的千姿百态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从而引起人们无限的思绪与共鸣。古人常以“水”言志、以“水”抒怀,“水”赋予了人们的思想,引发了对“水”了思考,赋予了“水”鲜活的生命力。静水流深是一首以“水”为题材的现代筝曲,这首作品是想借“水”的品质来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该曲旋律优美,有着丰富的思想意境,意蕴深刻,成功地将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在一起,和声新意,结构紧密,受到了许多筝者们及听众的赞誉。一、“水”在筝曲中的魅力“水”是“生命之泉”,带给了作曲家无限的灵感,创作的源泉

3、,演奏家们通过演奏以“水”为题材的筝曲,释放出内心的情感,使心灵得到净化。“水”之所以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是因为“水”还有着宝贵的品质。“水”具有谦逊品质,“水”虽然是生命之根,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越有修养和内涵之人,越会低调谦逊。“水”具有包容品质,“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和宽恕,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水”具有追求和谐的品质,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由于“水”的存在,可以将万物融合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充满和平。“水”具有非常大的毅力,每一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所谓的滴

4、水穿石,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候,要像“水”一样有毅力,无论如何,要做到坚持。在筝曲远清秋中,琴声模仿淅沥沥的雨声,在舒缓的琴声中充满着忧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每一滴雨声都能滴进演奏者忧伤的心中。在筝曲高山流水中,琴声模仿涓涓细流,潺潺溪水,随着琴声的流淌,渐渐融汇聚集,时而有丁咚作响的山麓清泉,清澈透天,时而有一泄千里的高山瀑布,声震寰宇,述说这伯牙与子期的经典故事。在筝曲海之波澜中,琴声模仿大海,一眼望不到边际,是如此的宽阔,宁静如镜,海面随着微波泛起点点波光,但是海水喜怒无常,汹涌澎湃,狂暴发怒着,咆哮地向海岸扑来,聆听大海的声音,内心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这些筝曲在表现“水

5、”为丰富形态意象的同时,筝曲中不仅融入了现代的高难度技法与创作技巧,也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创作形式,将“水”的独特魅力在筝曲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水”被誉为至善之物,筝乃天籁之音。古筝音域广,音色通透,明亮且浑厚,表现力丰富。由于古筝音色的独特性,可以把“水”的千姿百态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古筝演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结合了多种音乐语言的发展手法以塑造完美的诗化情境,通过丰富的筝曲流淌投射出中国传统中“水”多变的审美意蕴。因此“水”以独特的魅力在筝曲中塑造出不同的意境,彰显中国传统乐器孕育出的独特审美,感受其独特艺术构思所赋予作品的艺术内涵。二、静水流深的创作背景当代作曲家刘畅受到了

6、老子道德经中“静水流深,智者无言”的深厚影响1,将其作为筝曲的创作主线,DOI:10.19340/ki.hhzs.2022.24.02463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融入了“水”清澈透明的意象,于 2010 年创作了这部以“水”为题材的现代古筝独奏曲静水流深。在整体筝曲的创作上尽可能采用简洁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发展,将水的清澄之感呈示出来,展现了一幅安适静谧的山水画面。作品所传达出的是种物我两忘,向往自然以达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与道家的超然物外融为一体。这是一部难得且集中刻画“水”的优秀筝曲,作曲家之所以以“水”为题材创作这部筝曲,其一是因为筝的音色通透,细腻,有着良

7、好的塑造性,它会随着高、中、低三个音域与琴弦左右触弦位置的不同而使得出来的音色各有千秋,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水”的各种姿态。其二是因为变化无穷的“水”,静如平静湖面,波澜不惊,动如磅礴大海,惊涛骇浪,这种极其变化多端的“水”的形态为作曲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产生了创作的动力。其三是因为“水”具有“虚怀若竹,清气若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性格,人的品性就要像“水”一样,要有深广的胸怀和豁达大度的风度和气质。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曲家希望寄意于“水”,表达出人的智慧要像“水”一样,惠及人与万物,波澜不惊,蕴藏大的智慧。三、静水流深的创作手法(一)静水流深的定弦形式从乐曲的创作手

8、法来看,定弦是创作整个乐曲最开始的工作,也是最重要工作。我国的传统古典音乐中最常见的便是五声调式,尤其是古筝这一民族乐器更是频频出现。长久以来,古筝除了以五声调式定弦,还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上清角、变徵、闰、变宫形成六声或七声调式的排列来定弦。但由于古筝 21 弦的限制,在现代筝曲的创作中,若按传统的定弦手法,就难于满足作曲家的创作需求,所以要创作一首富有时代感的现代筝曲,定弦成为作曲家最先考虑的改革创新之处。因为定弦直接决定作品的基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筝乐作品,作曲家要想在古筝一弦一音的 21 根弦内同时满足现代作品丰富而复杂的结构与和声情绪的要求,定弦就成为必须慎重考虑的首要环节。从筝曲

9、静水流深的定弦可以看到整个的变化音中只有降号。如果说升号给人带来的感受像是具有扩张性的澎湃江水,那么降号给人的感觉就更像是沉静轻柔的层层微波。将音降低,更显出水的那种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的精神,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儿洼在哪儿聚,体现了水愈深邃愈安静的气质。整个定弦,具有波浪形状,像是水泛起的波澜,形式从中间紧凑逐渐到两端开阔,感觉使人的心绪犹如水一般至远处,悠悠荡荡,随波逐流。(见谱例 1)谱例 1(二)静水流深的调式分析定弦总的以 E 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展开主题,采用一个完整的七声音阶与两个五声音阶相结合。七声音阶为:C、D、E、F、G、A、B、C,

10、五声音阶分别为:D、E、F、G、B 和 E、F、G、B、C。作曲家巧妙地在七声音阶中包含了两个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定弦设置,由于这两者的结合,在保证了作品风格统一性的同时,既使作品的基调具有西方调性,又使作品具有古筝传统的东方韵味。在定弦中,整个音阶的音程关系从中间二度逐渐扩展到两端四度,这样的定弦在听觉色彩中加大了音域的宽广性和延伸性,可以让听众感受到水波逐流之感。低音区的四个音组成两组三全音,使得听觉上和声紧张度明显增强,更能表现出“水”之浑厚感,而高音区则由四个音组成的两组大二度音程,又使听觉上感受音色的亮度增强,更能凸显出“水”之清澈感。作曲家之所以使用这一特殊的调性,是希望在音响效果上

11、能更为丰富,在作品富于浓郁现代气息的同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为乐曲的创作做好了基础和铺垫。(三)静水流深的织体分析织体是音乐的颜色。在一首作品中,各式各样的音乐元素交织在一起,织体被解释为构成音乐作品基本材料的“音”,是音乐作品中具体组织形式必不可少的部分,64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织体将点、线、面三个层次逐渐扩大的部分作为基点,而这三个部分既独立,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在整个乐曲中,织体的变化使得整个音乐具有强烈的内在张力,使得整个乐段的情绪层层递进、相互辉映,进而不断进行收缩、扩张,可方可圆,可柔可刚,与“水”融为一体,直至将乐段的情绪推至最高点。静水流深中这段采用立柱式的和声织体写法,主要由

12、三个乐句构成。乐曲第一乐句从 42 小节到 45 小节,乐段开始是由稳重的纯五度、纯四度以及小三度、大二度组成的和弦构成,三组和弦的进行中,音之间的距离由宽到窄、由平稳到灵动,内心有一种满满的摇曳之感。第二乐句从刮奏开始,此时的水面像是突然泛起了微风,如拂起的轻丝般飘逸,由平静变得碧波荡漾。右手高音区依旧保持长音的飘荡,与左手低音到中音的音程相互照应,相互对比,使“水”丰富的音乐形态显得更加鲜明立体,再加上左右手音之间前后的交错感,使得这卷丝绸仿佛有了生命的律动。第三乐句54小节起,右手纯五度、纯四度分解音程与左手纯五度和声音程的配合,在延续前一句的下行旋律之后,旋律逐渐走向高音,直到使用 F

13、 商音为扩展,与乐曲引子遥相呼应,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就像与大地相依,与自然融合,极具中国传统之美感,正是作者内心所期待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四)静水流深的节奏分析节奏是音乐的形象。随着人们对乐曲听觉上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对音高旋律的追求和控制,转而运用复杂而充满新意趣味的节奏来体现作品的构思和表现作品的魅力。作曲家对节奏表现力深度探究,传统的、规整性的节奏和不同形式下无规则节奏的综合运用,对整个音乐的律动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节奏的多样化,可以营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水”的形态,能够使乐曲更赋张力,从而达到节奏所独有的意想不到的音响效果和震撼力。这段是静水流深中的片段,在节奏律动上有很大的突破

14、,从乐曲 35 小节开始,由之前平稳的 6/4 拍转为更加活跃的 6/8 拍,对整个乐曲的情绪起到很强的推动力。此段速度上也变为更快,再加上三连音节奏的律动,像是突然激起的水花,使整个音乐的情绪变得富有生机,音乐情绪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在 3/8 拍转为 6/8 拍的同时出现刮奏,音乐的情绪犹如一阵清风拂过湖面,恢复到了一如既往的宁静。随之 39 小节以 6/8拍典型节奏型的出现,左手音程正好与 6/8 拍每一拍的节奏重音相吻合,波光粼粼的湖面再次呈现出来。乐段最后结束于自由节奏,而实际上节奏律动是由松变紧,再由紧变松,犹如湖面上逐渐消失的波澜。四、静水流深中“水”的演奏要点分析(一)幽深意

15、境的演奏处理乐曲的开头,由一个煞音引入,需要瞬间把听众带入深邃空虚,潭水深千尺的意境之中。在弹奏这个部分的时候,小指由于有着独特浑厚的音色,所以将左手小指与右手托指的刮弦相配合,身体放松,深呼吸,控制弦位,增加音乐的张力,把各个部位的力量和气息结合起来,将气息落在音上,从而演奏出赋有弹性、深沉且张力十足的音色。接着是几个连续上行的和弦演奏,将深邃之感演奏得更为透彻。在空寂的气氛中慢慢沁入刮奏,犹如细细流水缓慢地流淌着,刮奏力度慢慢逐渐加强,不断重复变化中渐渐带入了滑音,旋律内容层层递进,逐渐加深,此时需要注意力度变化的掌控,用心去体会这种细微的层次变化,将听众带入水平如镜、静寂幽深的意境之中。

16、句尾以煞音结束,与开头对应,使音乐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对乐曲的内在张力起到很好的推动效果,瞬即感受到了看似一股灵动清流却极力想要迸发出奔腾不息的无限能量与生命力,但是余音袅绕,细细品味又回到了深不可测的平静水面,此乃静水流深引子部分。(二)和声轮奏的演奏要点乐曲的 101 小节到 105 小节此段落以“E”为持续音,将主题隐藏在纵向的和声中,横向强调了水的流动感,此起彼伏。和声轮奏,需注意到双手音色的干净与平衡,由于和声轮奏在不断交替时需要达到长音的效果,所以演奏时音色上会出现杂音增多、音量左右不平衡等问题。想要解决杂音增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演奏时演奏者要有极好的控制力,力点集中于指尖,在快速交替

17、的过程中,义甲不能在琴弦震动时先贴弦再弹奏,而要在弦与弦之间的震动幅度外做好准备再果断触弦弹奏,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多余的杂音。对于音量左右不平衡的问题,正常情况下,右手的力度通常都比左手的力度强,如若正常弹奏,都很容易右强左弱,所以我们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有意识的增强左手的力度,同时稍微控制右手的力度,这样就能够达到左右力度均衡,解决音量左右不平衡的问题。另外,通过演奏和声轮奏而营造音乐旋律的流动性与虚实结合的意境之美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表现朦胧美时,要双手要选择在琴弦中间的位置演奏,指65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甲入弦稍浅,力度依旧需要落在指尖,这样就可以达到弱

18、而不虚的效果;在表现旋律清晰时,双手要分别移动到琴弦左右两边的位置演奏,指甲入弦稍深。和声轮奏的旋律隐伏在左右手的托指中,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持音乐线条的平稳性,营造出“片状”的效果,根据乐句做渐强渐弱的处理,从而达到此起彼伏波光粼粼的效果,切勿做出突强突弱的处理方式。(三)音块的演奏要点从乐曲 135 小节开始,这个段落是音块最集中展现的部分。音块的数量由多依次减少,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力度由弱逐渐加强,表现“水”以渐进的层叠形式,飞流直下。大量的音块写作是作曲家留给演奏者自由发挥的部分,也是演奏者最能充分展示二度创作才能的段落,所有的音块都只是写出了大概的音域,所以技巧上也是难点之一。随着速度

19、和力度的不断加快、加强,可以根据乐句的起伏变化,调整乐句之间的呼吸感,从长的乐句细分为短的乐句,长的乐句呼吸变得缓慢,短的乐句呼吸变得急促。由于音块为四音叠置的和弦,音域广且跨度大,所以在不失旋律线条的情况下需要适当调节音块与音块之间的间隔距离,还有音块自身的音程距离。整体音块呈递减式来表现,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充分准备,尤其注意放松手腕,不断地增强音块的强度和凝聚力,使得演奏气氛强烈,直接激起内心的澎湃。需要注意的是稳定手掌,用小臂带动手指,在大跳的音块之间快速移动,在对音有足够的把握性和掌控力的同时,不能把音演奏得过于沉重而失去了音色的弹性和跳跃性。(四)刮奏的演奏要点刮奏是表达“水”最形象的

20、技巧方式。这段旋律出现大量的刮奏,表达出水雄浑澎湃的姿态,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在演奏刮奏时,需要注意义甲的触弦角度,义甲与琴面的角度需大于 90 度,小关节立起,将力点集中在指尖,达到弱而不虚,强而不燥的音色从而使音乐的表现收缩自如,随着音乐旋律色彩以及强弱的不断变化,刮奏在琴面的位置与义甲入弦的深浅也有所不同。在乐曲的 142 小节,音乐情绪已经很激动,此时的刮奏需要将气息带入,力度为特强,义甲入弦稍深,双手托指与抹指交替,保持弧形的刮奏形式,让义甲能够做到正面触弦,分别在琴码左右的位置演奏刮奏,达到水流湍急的雄伟场面。在乐曲的 147 小节,犹如浩浩荡荡的流水流向了低处,此时的情绪变得柔和静

21、谧,刮奏力度稍弱,在琴码右边的中间位置,将微弱的气息渐渐带入刮奏当中,用左右手的托指与抹指交替刮奏,这样可以使刮奏的音色弱而不虚,飘逸而浑厚,充分地表现潺潺流水的特性。(五)泛音与实音的结合从乐曲 156 小节开始是整首乐曲的结尾部分,这段描绘的是飘渺意境,需要把握好泛音与实音的虚实结合。此段分为两个乐句,整个旋律上,泛音与实音相互交替,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由于这段旋律中的泛音属于双音泛音,所以在演奏这类泛音时,左手通常需要用托指的侧面露出的肉指与小指共同捂弦,而右手需要注意突出托指泛音的主旋律,抹指稍弱,并且注意音色的把控,义甲慢触弦,力度加强,用小关节带动出泛音通透且质朴的音色,使泛音的余音

22、得到最大的延续。泛音旋律还需要具有流动性,突出自由空灵的意境,所以在演奏中要注意气息的带动,调整和把控和气息,需要将气息慢慢融入音乐的旋律之中,再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调整呼吸。而在实音的演奏过程中,第一乐句中的实音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音的跳动而失去旋律由强渐弱的律动感,犹如水面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第二乐句中的实音需要注意的是小撮音色空灵和纯净,如同水面中波光点点的光。泛音与实音在音色上形成对比,虚实相融,感觉人既沉浸在安逸静谧的景致中又仿佛置身于云雾袅绕之中。结 语静水流深想要传达的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性格特点,锋芒不露的精神世界,即使胸中千万丘壑,也从不张扬。这就像智者如水一般,常常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却蕴藏着大智慧,充满非凡的气度和修养,从不夸耀自己的品德。静水流深中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人们的品德,虽然看似平平常常,波澜不惊,但却博大精深,惠及万物。常言之水言志,水能涤荡自己,洁净他人,有容污纳垢的海量,流遍各处,没有私心,不与万物相争,此所谓胸怀气度。希望通过对以“水”为题材的静水流深的分析,让演奏此类作品的筝者能有“水”一样的胸怀气度,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丰富自己的演奏情感,容纳自然界万物,用自己的“身体”产生万物,孕育自然,理解一切,宽容一切。参考文献1丁洋.筝曲 静水流深 的音乐形态与创意 J.肇庆学院报,2017,(03):52-56+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