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_刘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85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_刘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_刘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_刘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来自太湖流域农户行为实验的证据刘 余 朱红根(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张利民(南京财经大学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 南京)摘 要:源头分类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思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际,面对经济型政策效果持续性不强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环境、健康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型政策的干预功能。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状况,以太湖流域为案例区,通过开展行为实验,探讨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且技术信息干预效果强于环境信息和健康信息,可见农户对垃圾分类知识的

2、掌握是提高垃圾分类效果的重要前提;对不同垃圾类别而言,信息干预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环境信息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对于有害垃圾,技术信息干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也是信息干预产生显著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各地政府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应当按照“技术信息干预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的优先序进行,但也应结合当地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明确欠缺分类的垃圾类别,因地制宜地选择信息干预内容,同时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营造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高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改善。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干预;分类准确度;行为实验一、引言生态宜居

3、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早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且伴随产生的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杨曙辉等,),尤其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公共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短板问题更为突出(赵慧峰,)。年,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达到了.亿吨,其中生活垃圾约为.亿吨,较 年的.亿吨增长了近七成,农村生活垃圾总量增长迅速。更为关键的是,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中约有 未得到有效处理,给农村人居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诸多政策推动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问题。年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

4、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党 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息干预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选择、绩效评价及治理机制研究”(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模式比较与瞄准机制研究”(编号:),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研究”(编号:)。张利民为本文通讯作者中国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年)(年)DOI:10.13246/ki.jae.20211214.003的十九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社会主体广泛认识

5、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部分。年 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通过实施,农村垃圾治理作为主攻方向之一,成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的重要一环。但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围村”现象依旧严峻,严重污染农村生态环境,威胁居民身体健康(贾亚娟等,)。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农村环境首要污染源(李伯华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运输距离长(李佳等,),因此,源头分类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可行路径选择。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而农户恰是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重要主体。在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及

6、推广中,尽管政府采取了税收、补贴、奖励等经济型干预政策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但此类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有限(等,),加上我国垃圾分类监管偏弱,容易导致政策失灵(沈费伟,)。已有研究普遍发现,我国农村由于宣传媒介和条件不完善,加上农村居民个体认识及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农户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由于垃圾种类繁多,分类符号容易混淆,难以全面系统掌握垃圾分类技术知识,或者掌握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容易遗忘。此外,农户的环境认知水平及环保意识本身就处于较低水平(估海斌等,),且对垃圾治理不完善带来的健康风险信息和认知不准确不完全(等,)。而上述因素也是影响农户环境治理行为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弥

7、补现有经济型干预政策的不足,迫切需要我们重视环境、健康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型的政策干预功能,探寻信息干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可行路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际,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实状况,并分析环境、健康和技术信息干预对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对下一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太湖流域为案例区,基于农户行为实验的开展,分析信息干预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垃圾分类效果的可行路径建议。对比已有研究,本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中使用了随机信息干预实验,提供了信息干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理论分析思路及实证

8、分析结果,并指明了信息干预产生显著影响所需的外部条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一)文献综述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仅是政府鼓励和探索的方向,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从垃圾分类意愿、分类模式选择等角度对垃圾治理展开了深入研究,政府奖励处罚制度、社区规范制度等政策法规因素(叶春辉,;等,;等,;李昊,),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备以及距离远近等基础设施因素(,;刘莹等,),居民个人态度、道德义务和自我认同等内部心理因素(等,;等,),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因素(韩洪云,),以及个体、家庭特征因素(等,;卢秋佳等,),都将对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

9、分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由于垃圾分类效果度量难度大,少有研究直接就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效果展开研究。从现有研究看来,目前关于垃圾分类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层面。等()研究指出,从 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到 年 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仅有约 的居民参与了垃圾分类活动,且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吉崇喆等()基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沈阳的垃圾分类效果进行评估。此外,部分 刘 余等: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学者从政府治理垃圾分类的政策出发,对现行的自发型、强制型、混合型和引导型等模式效果进行了评价(等,;杜春林等,),研究发

10、现,引导型方式最容易被居民所接受,具体形式可包括居委会动员、经济手段吸引和宣传环保理念(于君博等,),虽然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均能增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能力(徐林等,),但经济奖励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能产生足够的激励作用,且外部激励可能会减弱个体的环保主义认同(等,;等,),因此,通过信息干预,宣传环保理念、加强健康意识、强化技术培训对于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反观现实,目前关于环境、健康及技术等信息干预在垃圾分类研究领域的应用不多,李玮等()就宣传教育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验证了宣传教育在推动垃圾分类行动中的有效性。此外,大量关于信息干预的研究

11、集中在耕地保护、绿色技术采纳及面源污染防治等其他环保行为领域。在环境信息方面,加强环境信息宣传及环境教育对环保行为的采纳有积极影响,但该影响会受到居民对环境认知水平或容忍程度的调节(等,);在健康信息方面,已有研究发现,农户健康危害认知对其采取污染防治行为和保护型耕作措施有重要影响(喻永红等,),例如受到健康信息干预的农户,在受干预前后水稻种植中镉污染治理行为的采纳存在显著差异;在技术信息方面,学者普遍认为技术信息是影响个体环保行为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等,)。葛继红等()研究指出,居民虽然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对其系统认知不足导致实际垃圾分类行为效果不佳。此外,在耕地

12、保护、污染治理等其他环保行为研究领域,技术信息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证明(等,)。基于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尽管针对垃圾治理问题展开了诸多研究,但鲜有研究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展开分析;现有少量相关研究集中于定性层面,未能开展完善的实证分析研究;此外,尚未有研究针对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析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本文将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以期为下一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展开提供支撑建议。(二)理论框架“知信行”理论(理论)将人的任何行为细化为知识的学习、态度的变化和行动的形成三部分,并由此展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研究。该理论最早被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逐步拓宽至环境教育领域,成为环境教育研究中使用

13、最为广泛的理论框架基础之一。基于该理论可知,知识的积累带动态度转变是行为决策的最根本依据,信息干预恰恰是通过宣传教育,将有用的信息、知识传递给被试,从而促成其行为的改变。在垃圾分类信息干预实验中,通过视频和讲解的形式将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健康信息、环境信息和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村居民,以此帮助农村居民获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激发垃圾分类信念,促进形成垃圾分类行为的策略。()早在 世纪 年代就提出,当行动主体认识到其采取某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且在造成不良后果之后感到负有责任时,个体行为规范就会被激活,促使个体采取相关行为。具体而言,在本研究中,向农村居民传递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垃圾缺乏分类带来

14、的环境污染、健康威胁相关信息之后,有利于激发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规范,农户垃圾分类行为决策受到影响,从而促使农村居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之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状况的改善。图 更为清晰地展示了信息干预对农户垃圾分类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假定 和 分别表示垃圾分类行为数量和其他行为数量,从事上述两类行为均需花费一定时间,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为时间预算约束线,凸向原点的曲线为农户无差异曲线,该曲线上所有垃圾分类行为数量和其他行为数量组合给农户带来的效用水平相同。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 X1X2X1X1 X1X2X1X1 ABAC环境信息/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图 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

15、行为的影响机制未加以信息干预前,农户行为决策的均衡出现在 点位置,垃圾分类行为数量为,如若对农户进行环境信息干预或者健康信息干预,农户将充分认识到垃圾缺乏分类产生的环境或健康威胁,农户将更注重或偏好垃圾分类行为,无差异曲线发生改变,新的均衡点将到达 点,垃圾分类行为将增多;如若对农户进行技术信息干预,农户偏好不会发生太大转变,但是农户接受了垃圾分类技术信息后,从事垃圾分类行为所需时间将缩短,表现为时间预算约束线向外旋转,在新的均衡点 处,农户垃圾分类行为也将增多。由此可见,无论是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还是技术信息干预,理论上都将增强农户垃圾分类行为,实现垃圾分类效果改善的目标。此外,由于

16、农村的熟人社会属性,使得在农村地区研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有其特殊性。在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之间或多或少都具备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纽带的联结机制,因而同处于一个社会网络之中。农村居民之间的交往频率越频繁,上述关系联结机制也就越紧密,在不断重复的人际互动之中,同一社会网络中的农村居民将在潜在的互相监督中形成社会行动共识,即社会规范,最终形成互相信任的格局(等,)。在上述情境下,农村居民的集体行动将更为规范高效,尤其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更能得到农村居民的广泛采纳。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正外部性行为,在缺乏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居民行为采纳意愿较低;而垃圾分类投放行为具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和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外部

17、监管难度较大,因此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比例较低。但在形成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一旦推广展开,农村居民在生活垃圾分类这一行为上形成集体行动的概率将显著提高。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形成集体抵制行动的可能,但可能性较低。因此,农村地区居民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往往当地村庄治理也越有效(许源源等,),更有利于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形成集体行动,从而推动当地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改善。三、研究方案设计、变量选择与描述统计(一)研究方案设计 实验方法得益于其可靠性和可控制性的特征(等,),近年来被学者广泛采纳。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可对实验的参与者分组给予特定信息,从而验证其行为是否受到所接受

18、的信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为了验证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本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其中控制组 组,实验组 组,分别用以识别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 刘 余等: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和技术信息干预给垃圾分类效果带来的影响。四组被试在回答完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状况、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状况、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状况、垃圾分类效果测算模块问题之后,实验组一观看环境信息干预视频,实验组二观看健康信息干预视频,实验组三观看技术信息干预视频。每个信息干预视频约为 分钟,通过搜集相关视频资料,并穿插录制 讲解,合并剪辑而成。()环

19、境信息干预视频主要面向农村居民展示当前全球环境污染现况及其严重性,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好处等信息;()健康信息干预视频主要面向农村居民重点宣传当前垃圾污染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各类潜在风险以及垃圾分类给健康带来的好处;()技术信息干预视频主要面向农村居民展示垃圾种类识别、分类方法判断以及如何按照政府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垃圾分类。三组实验组在观看完视频后的较短时间内,继续回答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状况、垃圾分类效果测算模块问题;尽管干预间隔时间较短,为避免调查对象对垃圾分类行为和分类意愿两者概念出现混淆,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不断重申了对垃圾分类行为调查的宗旨,尽可能避免了问卷调查中农户对概念的混淆。按照该实验

20、设计思路,控制实验组接受到特定的环境信息、健康信息或技术信息,以检验农户是否会因此改变垃圾分类行为,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效果的改善。为了确保实验质量,课题组核心成员先行赴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开展预调研,油坊镇作为江苏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设试点,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了解当地经验做法,进一步凝练形成了本研究的干预选项。正式实验开展之前,所有调查员均参加了调查培训,对样本抽取、分组,控制组、实验组确定,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作出了明确说明。上述研究方案能够确保实验顺利展开,紧接着面临的关键问题便是如何衡量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现行垃圾分类准确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实际称重法”和“主观评价法”两种。()

21、、()等学者采用实地跟踪调研方式,对不同实验组的农村居民当天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的数量进行实际称重,并根据数据计算垃圾分类准确率。但是,该方法实际操作难度大,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误差更大,因此,本文借鉴()和徐林等()的研究思路,采用“主观评价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指标体系和题项(见表),调查农户对于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物、布料、厨余、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 种基本生活垃圾的分类频率,并用 评分方法对不同频率予以赋值。同时,考虑到农村居民可能极少甚至不会产生某些垃圾,故增设“没有产生过上述垃圾”选项,赋值为。对采集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度。此外,“主观评价法”的采

22、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干预时期短带来的问题。“主观评价法”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指标综合体现了被调查者的主观认知和实际行为,是介于上述两者的中间概念;在信息干预后,被调查者在对其垃圾分类频率进行主观评价时,存在将实际行为中的分类频率向主观意愿中的分类频率靠拢的倾向,这也使得本文能够对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的农户垃圾分类效果进行观察,并验证信息干预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改善状况。关于实验地点选择,综合考虑农村生活垃圾现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推行优先度,拟将太湖流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取样范围。主要原因在于:()凸显区域发展差序格局。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浙两省,

23、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泊面积.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这些不仅可呈现出区域之间的差异,也凸显出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序格局,包括与本研究相关的农村生活垃圾状况及分类的差异,使调查资料更具有研究价值,由此得出的结论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太湖流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垃圾污染日益严峻,为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这为本文信息干预实验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更充裕的政策实施空间及实验样本。据此,本 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 文将苏州吴江、无锡

24、宜兴和常州武进确定为实验开展地,每个市(区)随机抽选 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选 个村庄,确保每个市(区)有 个村庄随机分配为控制组和三个实验组,每个村庄随机抽选 位农户,最终在 个市(区)确定了 个农户参与本实验。表 垃圾分类效果测算指标选取序号测算指标取值当您家产生废纸垃圾时(如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您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塑料垃圾时(如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不含快递包装纸)、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您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玻璃垃圾时(如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暖瓶等),您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金属物垃圾时(如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您

25、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布料垃圾时(如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您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厨余垃圾时(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您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有害垃圾时(如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您家的分类频率当您家产生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其他垃圾时(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等),您家的分类频率从不收集;不怎么收集;偶尔收集;经常收集;总是收集;没有产生过上述垃圾表 样本分布情况(个)时期控制组小计吴江宜兴武进实验组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小

26、计吴江宜兴武进小计吴江宜兴武进小计吴江宜兴武进合计干预前干预后(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的政策效果评估方法 模型。该模型最早由 提出,等()指出在自然实验中,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均来自受到某项具体政策影响与否的特定群体而非随机,模型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性差异,精准识别出政策实施前后的差异,进一步拓展了该方法的应用场景。本文采用的基准研究模型设定如下:c ()其中,为第 个农村居民 时期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基于前文所述的 个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所得);表示信息干预情景;表示数据调查期数,由于本文仅包含两期数据,即干预前和干预后,故无需再设置实验组识别变量;交互项 为信息干预情景与时

27、间期数的交互项,其系数 可以反映信息干预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带来的净效应;为控制变量,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以及反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状况和农户认知状况的变量;表示个体不随时 刘 余等: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间改变的固定特征;为随机误差项。(三)变量选择与描述统计根据已有研究,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农户个体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在意他人看法以及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五个变量,其中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农户对纸箱、卫生纸、电池、废旧金属锅铲、苹果皮、灯泡、灰尘泥土七类垃圾的所属类别的判别准确度来测算。一般而言,

28、女性较男性更为细心,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农户,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度更高,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在意他人看法的农户存在声誉诉求,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农户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是否有 周岁以上老人、是否有党员、在家居住时长以及家庭总收入五个变量。一般而言,家中常住人口越多、居住时间越长,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大,分类越困难,垃圾分类准确度更低;而有 周岁以上老人、有党员以及收入更高的家庭,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社区特征,主要由邻里互相帮助频率衡量。一般而言,邻里互相帮忙越频繁,社区环境越融洽,村庄治理也更有效,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村庄垃圾分类实施状况,主

29、要包括是否有保洁员协助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频率以及有无垃圾分类相关村规民约三个变量。一般而言,有保洁员协助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越频繁、有相关村规民约会促使垃圾分类准确度提高。()农户垃圾分类认知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是否有必要两个变量。一般而言,认为越有责任保护环境和越有必要开展分类的农户垃圾分类准确度越高。对上述变量做出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 所示。信息干预后的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较信息干预前提高了.;.的样本接受环境信息干预,.的样本接受健康信息干预,.的样本接受技术信息干预,剩余.的样本为控制组,未接受信息干预;被试中男性占比.,平均年龄.岁,平均受教育水

30、平为初中毕业,对周围人看法基本无所谓,现阶段能够对.的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判断;对于单个农户家庭,平均常住人口数量为.人,且.的家庭有 周岁以上的老人,.的家庭有党员,几乎全年都居住在本村,平均家庭年收入约为 万元;在社区特征方面,邻里互助频率介于一般和比较多之间,邻里关系较为融洽;在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背景下,被试所在村庄平均一到两个月会开展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且有保洁员协助垃圾分类;关于农户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信息干预提高了农户对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的认知,以及开展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认知。图 展示了不同信息干预前后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的箱型图。可以看出,信息干预后,农户生活垃圾分

31、类准确度得分的中位数、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均得到了提升,表明信息干预可能是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可行措施之一,然则具体影响仍有待实证分析的展开。四、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影响分析运用 统计软件对 个有效样本的两期数据进行 模型估计,为了区分信息干预对不同类别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进行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如表、表 所示。(一)总体效应评估可以看出,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和时期的交叉项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不同类型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系数大小看来,环境信

32、息干预能够将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提高.,健康信息能够提高.,技术信息能够提高.,表明技术信息干预对提高垃圾分类准确度产生的效果最为显著,环境信息次之,健康信息干预 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 效果最弱。这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垃圾分类技术信息的缺失。回顾样本农户的个体特征,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被试平均年龄接近 岁,平均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其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技术信息获取渠道较为有限,因此垃圾分类技术信息的宣传普及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首要任务。环境信息干预和健康信息干预主要是通过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意愿,进而对垃圾分类准确度产生影响,在这两者

33、之间,环境信息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生活垃圾缺乏有效治理,导致了村庄水体污染,抑或焚烧垃圾产生空气污染,直接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信息干预更能引起农户重视,产生的效果也更为显著。表 变量描述统计分析变量定义及赋值均值标准差被解释变量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熵值法(具体指标选取见表)干预前.干预后.信息干预是否接受环境信息干预是,否.是否接受健康信息干预是,否.是否接受技术信息干预是,否.农户个体特征 性别男,女.年龄周岁.受教育年限年.是否在意他人看法完全不在意,比较不在意,无所谓,比较在意,非常在意.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均值法.农户家庭特征 家庭常住人口人.是否有 周岁以上老人是,否

34、.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是,否.在家居住时长月.家庭总收入万元.社区特征邻里互相帮助频率非常少,比较少,一般,比较多,非常多.村庄垃圾分类实施状况是否有保洁员协助垃圾分类无,几乎碰不到,很少碰到,经常碰到,总有.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频率无,一年一次,半年一次,三月一次,一月一次,一月不止一次.有无垃圾分类相关村规民约无,比较少,一般,比较多,非常多.农户认知状况是否有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完全没有 ,没有 ,无所谓 ,有 ,非常有干预前.干预后.垃圾分类是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有必要,一般,没必要,非常没必要干预前.干预后.刘 余等: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干预前干预后00.20.4

35、0.60.81.0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干预前干预后00.20.40.60.81.0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干预前干预后00.20.40.60.81.0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图 不同信息干预下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关于农户个体特征,仅在接受环境信息干预的组别中,农户年龄和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对垃圾分类准确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关于农户家庭特征,有 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垃圾分类准确度更低,与预期相反,这可能是由于老人是家庭垃圾分类的主要实施者,其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导致垃圾分类准确度降低。在接受环境信息干预的组别中,有党员的家庭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在接受技术信息干预的组别中,在家居住时

36、间越长,垃圾分类准确度越低。关于社区特征、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状况和认知状况,所得结果均与预期相符。(二)信息干预对不同类别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影响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干预,本文进一步分析信息干预对不同类别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影响。对于可回收垃圾,环境信息、健康信息和技术信息干预均能显著提高垃圾分类准确度,通过信息干预,农户能够认识到可回收垃圾的潜在用途,参与垃圾分类意愿高涨,分类准确度得到提升。对于厨余垃圾,农户基本能够准确判断特定垃圾是否属于厨余,且由于厨余垃圾的可降解性,对农户产生的健康威胁不大,厨余垃圾缺乏分类主要是会产生异味、滋生蚊虫等环境问题,因此仅环境信息干预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于有害垃

37、圾,农户均能认识到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威胁,因此环境信息干预和健康信息干预并不能产生显著影响,考虑到现阶段农户仅对电池、农药包装等部分常见有害垃圾较为熟悉,对灯泡、油漆、药品等部分有害垃圾的所属类别尚不能做出明确判断,因此通过技术信息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有害垃圾分类准确度。对于其他垃圾,三种信息干预均能有效提高其分类准确度。(三)稳健性检验为了对表 中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本文改变垃圾分类准确度测算方法,由熵值法改为均值法,得出新的垃圾分类准确度得分,重新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表 所示。环境信息、健康信息和技术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准确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技术信息干预所产生的的效应依旧大于环境信息和健

38、康信息,与表 所示结果保持一致,故可判断本文所得结论具有稳健性。(四)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本文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比较实证分析结果的变化。传统的 回归本质上是均值回归,而分位数回归不仅可以度量回归变量在分布中心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度量其在分布上尾和下尾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引入垃圾分类准确度条件分布的 分位数、分位数和 分位数,观察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信息干预和健康信息干预仅在 分位数上显著,且该影响系数均略大于对垃圾分类准确度平均数的影响(系数估计值分别为.和.),说明环境信息和健康信息干预主要是对垃圾分类准确度处于中间阶层的农户有效;技术信息干预则仅在 分位数上显著,表明

39、技术信息干预主要对垃圾分类准确度水平较高的农户群体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 表 实证分析结果变量 垃圾分类准确度 垃圾分类准确度 垃圾分类准确度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在意他人看法.(.)(.)(.)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家庭常住人口数.(.)(.)(.)是否有 周岁以上老人.(.)(.)(.)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在家居住时长.(.)(.)(.)家

40、庭总收入.(.)(.)(.)邻里互相帮助频率.(.)(.)(.)是否有保洁员协助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频率.(.)(.)(.)是否有垃圾分类相关村规民约.(.)(.)(.)您认为有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吗.(.)(.)(.)您觉得垃圾分类是否有必要.(.)(.)(.)常数项.(.)(.)(.)样本数.注:为 变量的缩写;括号内为标准差;、表示在、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刘 余等: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表 不同垃圾类别实证分析结果 变量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可回收垃圾分类准确度.(.)(.)(.)厨余垃圾分类准确度.(.)(.)(.)有害垃圾

41、分类准确度.(.)(.)(.)其他垃圾分类准确度.(.)(.)(.)农户个体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农户家庭特征控制控制控制社区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实施状况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认知状况控制控制控制表 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准确度影响结果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变量 垃圾分类准确度(均值法)垃圾分类准确度(均值法)垃圾分类准确度(均值法)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农户个体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农户家庭特征控制控制控制社区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实施状况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认知状况控制控制控制表 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准确度影响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变量垃圾分类准确度(熵值法)环境信息干预.(

42、.)(.)(.)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农户个体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农户家庭特征控制控制控制社区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实施状况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认知状况控制控制控制 注:括号内为 值(五)异质性分析基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技术信息干预对提高垃圾分类准确度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进一步区分不同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水平,考察信息干预的有效性。据此思路,将被试农户按 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 照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从低到高排序,分为三组样本,进一步分析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表 不同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水平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 变量低掌握程度中掌握程度高掌

43、握程度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农户个体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农户家庭特征控制控制控制社区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实施状况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认知状况控制控制控制由表 可以看出,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组别农户,无论是开展何种信息干预,均不能对垃圾分类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居中组别农户,仅技术信息干预能够对垃圾分类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较高组别农户,三种信息干预均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可见,信息干预对提高垃圾分类效果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农户具有一定垃圾分类知识的基础之上,如若农户缺乏对垃圾分类

44、知识的了解,无论开展何种信息干预都是徒劳,即便是技术信息干预也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有当农户具有较高的垃圾分类知识水平,信息干预的效果才会较为显著,且依旧表现为技术信息干预效果强于环境信息干预效果,强于健康信息干预效果。表 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邻里互相帮助频率衡量的社区互助水平对垃圾分类准确度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进一步按照社区邻里互助水平的高低开展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低互助水平下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准确度不存在显著影响,仅在高互助水平下三种信息干预方能显著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村庄内部邻里之间互助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了社区氛围优劣,也是村庄治理水平高低的一种体现,村庄治理水

45、平越高,社区环境更为和谐,公共事务治理将更有效。表 不同社区互助水平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 变量低互助水平中互助水平高互助水平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技术信息干预.(.)(.)(.)农户个体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农户家庭特征控制控制控制社区特征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实施状况控制控制控制垃圾分类认知状况控制控制控制五、结论与政策含义(一)结论 基于 理论,通过开展随机信息干预实验,利用 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 刘 余等:信息干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吗 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信息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其

46、中技术信息干预效果强于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效果最弱,进一步以均值法测算垃圾分类效果得到的结果也较为稳健。()信息干预对不同类别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不同,且不同信息干预的有效性也存在差异。对于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环境信息、健康信息和技术信息干预效果均较为显著;对于厨余垃圾,仅环境信息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有害垃圾,仅技术信息干预效果显著。()信息干预的有效性也依赖于以社区互助水平为代表的村庄治理水平。在社区互助水平较低、往往治理水平也较低的村庄,即便给予信息干预也不会对垃圾分类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只有在治理水平较高的村庄,信息干预方能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农户对垃圾分类

47、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认知状况对垃圾分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农民年龄、家中是否有 岁以上老人、家中是否有党员、在家居住时长、家庭年收入、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频率以及是否有垃圾分类相关的村规民约在特定的信息干预环境下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有显著影响。(二)政策含义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应的政策含义如下。第一,开展信息干预,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的环境信息、健康信息和技术信息,有利于提高公众认知水平,改善垃圾分类效果;且在信息干预的推广开展过程中,应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相关技术信息的科普宣传,此后逐步展开环境信息和健康信息的科普宣传。第二,各地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突

48、出问题,即何种垃圾分类效果较差,以此决定信息干预的优先序。第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动不能仅仅落脚在农户层面,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的营造能够使信息干预对垃圾分类效果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各地应率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营造互助和谐的社区新风尚。本文研究的总体结论与()、李玮等()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了不同信息干预内容对垃圾分类准确度的影响强弱,并分析了信息干预对改善不同类别垃圾分类效果的具体影响。但是,由于本文实验仅开展了两期,且间隔时间较短,故只能观测到信息干预带来的短期效果,无法对中长期效应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缺憾。参考文献.,.,.,.,.

49、,():.,.:.,():.,.,.,():.,.,.,.,.,.,():.,.:,.,:.,.,():.,.,.,():.,.,:.,农业技术经济 年第 期.,.,.,.,.:.,():.,.,():.,.:.,():.,.,.,():.,.:,.,():.,.?.,():.,.,.:.,():.,.,():.,.,.,.:,.,():.,.:.,:.,.,.,.,.:.,:.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行政论坛,():.葛继红,周曙东,朱红根,殷广德.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行为研究 以配方施肥技术为例.农业技术经济,():.韩洪云,张志坚,朋

50、文欢.社会资本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估海斌,党国英.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为例.湖北农业科学,():.吉崇喆,鞠晓丹.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进展效果评价.环境卫生工程,():.贾亚娟,赵敏娟.环境关心和制度信任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的影响.资源科学,():.李伯华,窦银娣,刘沛林.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红安县个案为例.农业经济问题,():.李 昊.农业环境污染跨学科治理:冲突与化解.农业经济问题,():.李佳,胡子君,房建恩.分散式农村垃圾治理研究 以美国分散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