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扬_刘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63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扬_刘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扬_刘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扬_刘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6 史韵文廊史韵文廊株洲市渌口区在六千年历史长河中依次形成了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形态丰富且自成一体的地域文化样貌,渌口区地域文化在当地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渌口区在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和挖掘应用中取得了保护有效、管理科学、利用灵活的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系统整理与深度挖掘、传播手段单一、大众接受效果不佳的问题与不足。对此,渌口区应坚持统筹规划、保护和开发并重、传承与弘扬同步的原则,通过紧贴株洲炎帝文化背景、深挖地域文化精神内核、系统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等措施,助推渌口区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承载着区域的历

2、史记忆与风俗传统。株洲市渌口区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地段,2018 年 6 月 19 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后设立,管辖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拥有充裕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建设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保护、挖掘、利用渌口区文化资源,传承并弘扬渌口区地域文化至关重要。目前有株洲县地域文化一书聚焦于渌口区地域文化研究,但仅对该区地域文化做了基本梳理,没有系统研究开发利用问题。其他研究成果多散见于 株洲县志 株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株洲文明史略等综合性文献中。渌口区地域文化缺乏系统整理与深入挖掘,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渌口区隶属于株洲市,除行政标志外,更具文化意蕴,渌口区深受株洲炎帝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3、。因此,笔者紧贴炎帝神农福地这个区域背景,爬梳整理渌口区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以更好地传承并弘扬渌口区地域文化,推动株洲市渌口区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发展概述株洲市渌口区管辖渌口镇、南洲镇、古岳峰镇、龙船镇、淦田镇、龙门镇、朱亭镇、龙潭镇等 8个小镇,在 6000 多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依次形成了原始文化、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该区地域文化具有形态丰富、自成脉络、浑然一体的基本特质,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原始文化。原始文化是文化发展之根脉,研究某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必然要对其文化、文明发展之源头进行考证梳理。考古发现,位于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

4、扬 刘莎 罗洋187史韵文廊渌口区仙井乡的磨山文化遗址属于大溪文化遗址,可追溯至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磨山遗址证明,早在 6000 多年前,县境有发达的农业和制陶业。”磨山遗址所承载的原始农业对渌口区农耕文化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此外,相传渌口区境内曾留下舜帝南巡的足迹,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之鼻祖,文化体系以孝德为核心,舜帝南巡无疑为当时的渌口区带来了文明的光芒,也给该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远古时代的磨山遗址和舜帝南巡都是渌口区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肇启了渌口区地域文明,为当地日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精神家园的建设奠定了原始基础。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株洲市渌口区境内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5、、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后汉书马援列传载:“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徵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株洲县志亦说:“马援南征时,往返途经县境,曾在渌口及昭陵滩等处屯宿。后人为纪其事,将马援在渌口屯兵之处取名伏波岭。”马援以马革裹尸之坚定信念征战,为伏波岭留下了英勇忠义的民族气节。渌口区的名胜古迹也为历代文人骚客所歌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如唐代诗人张叔卿的 空灵岸、刘长卿的 石围峰 花石潭、杜甫的 过津口 次空灵岸 宿花石戍次晚州,宋代范成大的湘江洲尾快风挂帆、乐雷发的昭陵渡马伏波庙、彭鹤宾的登伏波岭,清代丁德皋的登空灵岸、释惟虚的空灵岸

6、、释敬安的登空灵岩和杜工部、彭玉麟的咏空灵岸等,这些传唱不已的诗篇既为渌口区做了有力的宣传推介,又将该地历史文化遗迹化作灵跃跳动的文学作品,为渌口区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朱熹与张栻同游衡岳,途经朱亭,应当地之请,结亭开讲,后人称讲学之地为“朱停”,后亦称“朱亭”,一代名儒朱熹的讲学授道加深了渌口区朱亭镇的文化传统,成为古代游学传道的重要印记。除本土文化外,渌口区地域文化还积极吸收外来佛教文化,佛教于南北朝传入县境后,被当地广为接受,先后兴建了空灵寺、开利寺、庆霞寺、佛兴寺等修行圣地,佛教文化早已成为渌口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为渌口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

7、的精神场域,这也充分体现了渌口区地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汉将马援的家国情怀、精美绝伦的诗文名作、朱熹讲学的历史佳话和香火兴旺的佛殿寺庙,都以各自独特的精神面貌丰富了渌口区传统文化的内涵意蕴,使渌口区地域文化具有更为厚实的文化积淀,成为一方辽阔的精神家园。鲜活生动的红色文化。近代以来,渌口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足迹。梳理基本史实可知,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到渌口考察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该地发生过农军袭击姚家坝火车站、李品仙部、残梅起义等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和一些游击队曾在此奋力抗击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强渡渌口,1949 年 8 月 9 日渌口得以解放。这些

8、峥嵘不易的革命活动共同汇聚成一幅可歌可泣的近代红色革命画卷,熔铸成鲜活生动的渌口区红色文化。此外,英勇无畏革命先烈们的革命奉献精神更是渌口区红色文化之魂,是真正的精神丰碑,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杨得志上将的艰苦奋斗、舍家卫国、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渌口人民,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奋进。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现状21 世纪以来,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于 2021 年 2 月 2 日印发株洲市渌口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该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对渌口区地域文化资源动态、系统、全

9、面的整理。二是,地域文化资源得到有力保护与科学管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按不同级别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区按不同区域整理开发。三是,地域文化资源创新利用突出,如朱亭古镇民宿的建设;龙门镇合理利用古塔群、谭公殿等文化遗产,融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历史遗迹于一体来建设龙门 3A 级景区;渌口博物馆开设红色研学讲堂不定期举办红色革命文化宣讲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但是,渌口区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也存在明显不足。首先,该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整理,各类文化遗产多以散点呈现,未形成文化资源片,联动性较差。其次,渌口区188 史韵文廊地域文化利用多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挖掘,大众在接受渌口区地域文化时难以

10、生动体悟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最后,该地地域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未能积极利用全媒体时代各种传播媒介,传播手段较为单一,宣传效果不佳,使渌口区地域文化“走出去”的脚步变缓。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扬策略在渌口区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的现有基础上,我们应针对其痛点与不足,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性策略。对于渌口区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不破坏原有形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创新开发。紧贴株洲炎帝文化背景,进一步融入株洲市文化建设体系。炎帝文化作为株洲城市的文化名片,已为大众广泛接受,具有广阔的社会影响力。渌口区隶属株洲市,除政治、经济层面的关系

11、外,在文化层面更有深刻关联。渌口区在整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融入株洲市文化建设体系中,找准自我定位,积极响应市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号召,既要保有本地文化特质,也要适应市区文化建设的时代新貌,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渌口区可以与株洲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文旅活动,共建科研基地,共同建设部分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渌口区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真正实现文脉传承。文化传承的难点在于对其精神内核的准确把握,有学者认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既要注意开发利用的广度,更要注意开发利用的深度。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有价值的部分,要依靠学者和学术队伍。”深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12、,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神内核,都需要专家学者的把关审定。面对渌口区数千年的文化长流,如磨山遗址的历史年代考证、杜甫诗文时间地点的确定、朱熹讲学的文化意义等问题,这些单靠部分机构的管理是远不够的,还需聘请一批学术专家,以确保文化传承的权威性和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建立起学者与大众双向交流的平台,使大众亲切感受渌口区地域文化,自然地接受并传播该区地域文化。系统整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渌口区文化资源群,发展文旅事业。渌口区在全面清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可以绘制相关文化遗产分布图,打破分散局面,将各类文化遗迹有机组合起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积极打造文化资源群。首

13、先,渌口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级别把八个小镇上的文化资源整理出来,再分别按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模块进行串联,完善各区域间的交通建设,根据地理位置制定文化旅游路线。此外,渌口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湘江第一洲晚洲、凤凰山、龙潭水库等,渌口区可以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融合起来,打造“赏景+学习+休闲”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运营模式,使游客在渌口区进行沉浸式体验,生动了解渌口区地域文化。把握全媒体传播特征,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渌口区地域文化。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该文件明确列出专栏“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入全媒体时代。渌口区应利用多

14、种传播媒体推广地域文化,开通线上线下多条宣传渠道。在线下传统传播体系中,渌口区可以进一步将渌口区地域文化的相关资料融入纸质书刊、公交站台、休闲广场之中,制作富含地域文化要素的文创产品。在线上新媒体传播体系中,渌口区可以在微信视频号“渌口融媒”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相关小程序、公众号及 App,全方位扩大宣传面。最后,渌口区还可以把线下传播媒介与线上传播媒介结合起来,在线下传统媒介中适当嵌入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媒体,真正实现渌口区地域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者简介:刘莎,硕士,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本文为湖南炎帝文化研究与传播社科普及中心课题“炎帝福祉视域下株洲市渌口区地域文化传承及弘扬研究以磨山文化遗址、朱亭镇、杨得志故居为例”(项目编号:YDA20220006)。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