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_李桂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34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_李桂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_李桂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_李桂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1期标,恰恰相反,一切设定和目标都得以它为前提。因此,即生既成、既成即生、生成不息的现实生活实践,既是伦理原则的生长本土,又是伦理原则的原发结伴,故此,完全离开生活实践而去主观设计伦理规范及其创新,都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过,人的生活实践又不是完全自发的,而是意识参与之自觉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其现实的产生活动,又是被思维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人的生活作为被认识和理解的生活,必然是被理想被谋划的生活实践,它会充分表现出人的主体能动精神,也正因此,人类历史才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历史,这种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特征,当然也会体现在伦理文明的谋划与创新

2、上。据此,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也必然有其谋划预成方面。而谋划预成只不过是无数预成可能中的所期可能,其他可能并未就此完全排除,因此,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后续演变发展空间仍非常巨大。在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境下,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就可能不只是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他面对类似问题的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甚至引发、引领的重要价值。(易小明,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责任编辑:李建磊)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李桂梅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

3、代化建设所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伦理文明,其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对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内容体系的研究,可以主要选取经济伦理文明、政治伦理文明、生态伦理文明、社会伦理文明、国际伦理文明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呈现。一、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经济伦理文明“共建共享”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高尚伦理追求,形塑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经济伦理思想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1(215)“共建”突出经济建设各主体的伦理责任,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每位生产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2(363

4、)。“共享”反映分配环节公平正义的要求,强调形成人人享有的分配格局。“共建”“共享”相互依存,只有保障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机会平等,才能增强群际团结,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结果平等。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经济伦理文明,既吸收了西方经济伦理文明中遵守契约、尊重法制、公平诚信等合理的伦理价值,又要求避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两极分化。它坚持公平正义的伦理取向,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旨归,是人类经济伦理文明的新形态,对于世 30DOI:10.15995/ki.llxyj.2023.01.007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界经济伦理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推进实现人民共建共享,要完善

5、共建制度保障,落实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相关建设责任;协调公平与效率,立足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分配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到个人的普遍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伦理文明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吸收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在政治实践中贯彻人民主体的伦理精神,形成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伦理文明。政治伦理文明秉持“民有”“民享”的伦理价值诉求,认为人民是现代新文明的创造者、共享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它高度关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将人民政治的内涵延展为包括人民的协商民主

6、、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努力寻找人民自己参与政治建设的“全过程民主”的实现方式。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人民至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实践飞跃,也是对传统“民本”政治伦理的创新发展,具有内在的文明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伦理文明辩证吸收了西方政治伦理文明中的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精华,又避免了金钱政治、政党冲突等弊端,坚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在事务讨论、决策制定、利益分配等事项上贯彻民主精神,使社会制度和治理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伦理文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

7、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形成了社会伦理文明的丰富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3(22)。中国以部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物质主义膨胀、精神信仰出现危机的经验教训为戒,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关注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通过协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成为社会伦理文明的本质特征和目标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4(3)。形塑与完善社会伦理文明新形态,其基础在于正确理解物质文

8、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重点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现代化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价值取向;完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机制。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文明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文明。它彰显了“天人合一”的整体伦理观、“仁爱自然”的生命伦理观、“用之有节”的生态管理伦理观与“永续利用”的生态消费伦理观。它继承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9、重要内容,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文明,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有着本质区别。西方自然观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对自然 31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1期的过度攫取和损害。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力求增强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共同发展的亲和性,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体现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观与共生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注重发挥生态伦理文明的价值引领功能,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唤

10、醒人们的生态德性与自觉;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全人类生态和谐,向世界贡献生态伦理文明的中国智慧。五、以和平发展为旨归的国际伦理文明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以和平发展为旨归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共同体伦理意识和精神,为建立新型国际伦理提供了新认知和新实践。新型国际伦理文明,是中华传统国际伦理思想的当代实践。它将以人为本、协和万邦、重义轻利、和成天下等传统伦理智慧进行全球性和创新性转化,以共同面对世界治理难题。中国积极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伦理文

11、明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有力地批驳了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的霸权主义国际伦理。中国式现代化,从事实上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理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也促使更多发展中国家选择真正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为人类伦理文明朝着和而不同、多元统一的方向进步贡献智慧。建设完善以和平发展为旨归的国际伦理文明,要进一步把握全球伦理与国际伦理、传统伦理智慧与现代伦理智慧等内部范畴间的动态关系;反对大国主宰的丛林法则,树立协商民主和开放包容的伦理文明典范;积极应对全球性发展难题和世界性价值认同危机,弘扬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理念;关注其他发展

12、中国家需求,为新型国际伦理的广泛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不断实现创造可能。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包含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伦理文明,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联。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经济伦理文明,构成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基础和本源,对其他伦理文明起决定和制约作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伦理文明,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价值指向和政治制度前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伦理文明,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和重要目标指向,既夯实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根基,又引领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文明,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应对环境危机挑战的答案,是其他伦理文明形态健康发展的生

13、态保障。以和平发展为旨归的国际伦理文明,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面向世界的基本伦理方略,向世界传递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哲理意涵。五大伦理文明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经济伦理文明致力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政治伦理文明尊重和彰显人民主体精神,坚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伦理文明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生态伦理文明强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伦理文明向世界倡导和平发展的伦理共识,代表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道德文明愿景。参考文献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 马克思,恩格

14、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32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李桂梅,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责任编辑:李建磊)建构中华伦理建构中华伦理文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靳凤林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一种已然存在的文明新形态,也是一种处于持续建构之中

15、的文明先进形态。而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内容和伦理内核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它既是中国创造的具有实然性的伦理文明新形态,也是处于动态建构之中、具有应然性的伦理文明先进形态。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涉面极广。它不仅要求当代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实践智慧和能力,而且要求当代中华民族具有心系人类、放眼世界的广阔视野和高远境界;既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积累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和伦理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也要在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创新中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前提和观念

16、基础,既是推动传统伦理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促进世界伦理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要求。“伦理文明观”是“对待文明”的伦理理念,即以伦理对待文明。“观”既是“看待”也是“对待”,是观念也是态度,其要义是伦理道德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明史的同一性,它是把握文明、对待文明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从本质属性看,具有多样性、平等性、和谐性;从交往关系看,主张对话交流、互鉴包容、平等共存;从思想阐释看,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务实笃行的实践性、思维模式的科学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要在坚持“五位一体”的现代伦理文明实践

17、的基础上,坚持创造创新、开放交流,实现中华传统伦理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互尊互鉴、兼收并蓄,汲取优秀世界伦理文明成果;从制度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风尚标准等三个维度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的成效评价标准。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选择。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选择的结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选择也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一个国家、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内蕴代表谁的利益、满足谁的需要、实现谁的幸福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选择也是一种伦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伦理选择,其生成和发展、根本原则、本质特征、发展方式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伦理精神,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诸方面的伦理合理性。当前,一些新伦理思潮如“普世价值”、道德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客观上也面临诸多新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