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新规解读.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43185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新规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新规解读    精细管理贷款流向严防贷款挪用风险——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新规解读     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新管理办法强化了贷款的全流程管理和用途管理,以促进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     支付方式细化管理 大小银行一视同仁     《办法》意在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强化贷款支付和贷款用途管理,在操作层面上做出了量化要求,规定在固定资产贷款中,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原则要求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直接将贷款金额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的一种信贷支付方式。这种方式免去了借款人支付的繁琐过程,也避免了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的现象。据了解,这种支付方式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较广泛运用,国内一些银行在业务实践中也已有所应用。     《办法》强化了贷款的全流程管理,要求贷款人内部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将贷款过程管理中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并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此外,《办法》还要求贷款人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规定通过建立健全贷款发放与支付的管理,依法加强贷款用途管理,堵塞信贷管理环节的漏洞,增加挪用贷款的操作成本,从而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据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办法》事实上是以客户为标尺,确定贷款支付管理的最低标准。此标准对不同规模的银行要求相同。除规定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支付标准外,还规定了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条款,具有很大的灵活空间,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风险管理的实际和特征,制订相关的管理细则。     贷款门槛不提高 规范流程控风险     对于即将出台的新规,借款人最关心的是贷款难度是否较以前有所提高。银监会负责人表示,由于没有改变授信条件、期限、利率等要求,只是从贷款支付环节,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贷款用途管理,因此企业获得贷款门槛并未提高。并且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贷款支付管理上还有较强的灵活性。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确定支付标准和方式时,综合考虑了大中小企业的特点、承受能力等因素,已由部分银行进行了实际业务测算。结果表明,该标准能够保证保障贷款的及时有效支付,还能够降低企业利息支出,节约企业的财务成本。     有关专家认为,对商业银行来说,从量上看可能会增加某些业务操作环节的成本,但实际上由于贷款质量的提高,贷款损失的减少,总体上还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益。     此外,考虑到《办法》实施涉及到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的相关调整,《办法》出台后将会给银行业金融机构6个月的过渡期,主要是对现有的流程、管理系统进行改进与完善,以适应贷款支付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的需要。     出台长期制度安排 立法规范风险管理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办法》的出台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国内外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践中的良好做法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规定。同时,《办法》也是对以往和现行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与完善,是一项银行业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近年来,我国金融资产显著增长,信贷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银监会人士表示,《办法》的制定是基于长期因素考虑的。银监会倡导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     有关专家认为,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保障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从而保障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中去,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避免贷款“空转”现象。     据了解,近两年来,银监会就贷款业务制订了一揽子监管法规,以推动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精细化水平。在《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同时,《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也正在制订过程中。     1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加强固定资产贷款审慎经营管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经营行为提出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就在欧、美等国银行业依旧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我国银行业上演了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的罕有历史:自去年11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我国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1.2倍。     这些资金究竟有多少进入到了实体经济?其对保增长具有怎样的支撑作用?万亿元资金的背后或又深藏哪些隐忧?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2009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增幅比上年末高5.44个百分点。     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8%。     4月份新增贷款急剧减少。昨天央行公布的4月份信贷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贷款5918亿元,较3月份少增了1.3万亿(3月份新增贷款1.89万亿),环比大幅下降68.7%。这也是今年以来单月新增信贷首次低于1万亿元。不过,专家称目前信贷增长数据较健康。      “4月份信贷增速虽明显放缓,但它属于信贷增长的正常回归。”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一季度是新开工项目的集中释放期和银行信贷的集中投放期,信贷会创出天量,从4月份开始,信贷增长将有所回落。      央行11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5918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95%,增幅比上月末高0.47个百分点。 ---------------------------------------------------------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