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_陈明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29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_陈明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_陈明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_陈明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陈明华 张边秀 张腾文 初勤儒(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济南,)摘 要:本文运用熵值法基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三大维度测度了 年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水平,采用 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考察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并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借助分位数标准化方法探究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并剖析其内在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农村民生发展整体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且水平较低的省份对水平较高的省份存在“追赶效应”。()农村民生发展的总体不平衡呈下降趋势,区域间不平衡是空间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其中东

2、部与西部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东部区域内不平衡贡献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人民生活不平衡是全国及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为社会发展不平衡;且任意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其对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作用强度。()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水平整体呈下降态势,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水平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社会发展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存在重要影响,人民生活对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影响显著。本文丰富了农村民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为探寻加快实现农村民生高质量协调发展对策提供重要借鉴经验。关键词:农村民生发展;不

3、平衡不充分;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分位数标准化一、引言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农村民生致力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然而,与城市民生相比,农村民生在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层面仍处于弱势地位(叶璐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农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农村民生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中国农村地域辽阔,资源要素禀赋、自然环境与惠农政策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农村民生的趋异化发展逐渐凸显;同时,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基础设

4、施、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依然存在短板,成为束缚农村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促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协同提升路径研究”(编号:)。张边秀为本文通讯作者中国政府网.年政府工作报告,:.DOI:10.13246/ki.iae.20230216.002进共同富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中国农村民生的特殊性,科学构建农村民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确把握各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与规律,揭示各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现状,厘清农村民生发

5、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内在形成机制,力求精准发力,为增进农村民生福祉、加快实现农村高质量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决策支持。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民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日益丰富。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第一,民生发展水平的测度。中国统计学会等()结合 专家打分法构建了省级地区发展与民生发展指数,涵盖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 个重点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等()通过电话和入户调查,从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生活环境 个方面编制了省域民生发展指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等()构建了涵盖民生质量、公共

6、服务、社会管理 个方面的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此外,也有少数学者基于城市视角对民生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例如陈明华等()运用熵值法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 个维度构建了城市民生评价指数。第二,民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从省际或城市视角就民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展开探究。刘华军等()基于省际视角利用 基尼系数测度了中国民生改善的地区差距,发现各地区存在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并呈现西低东高的梯度分布态势。陈明华等()则基于城市视角利用 指数对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发现各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钟业喜等()同样就城市视角进行剖析,运用泰

7、尔指数对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城市民生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均较大,且东部区域内差异“两极分化”严重。第三,民生发展不充分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蒋永穆,),针对民生发展不充分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事实上,已有学者就其他领域的不充分问题展开研究,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例如,许宪春等()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极差标准化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 个领域对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加以量化,揭示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此外,邹克等()运用分位数标准化方法从教育规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 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不充分指数,对中国教育的不充

8、分发展进行了综合测度。已有研究为分析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现有文献大多从省际、城市层面测度民生发展水平,基于农村视角的考察较少。其次,较多文献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囿于该方法主观影响较大,不利于对民生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再次,已有文献主要就民生发展的空间不平衡展开探析,缺乏就不平衡结构来源的考察。最后,关于民生发展不充分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未有学者定量测度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程度,进而无法精准有效地识别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弱项。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农村视角,从多个维度测算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程度并考察其内在形成机制。本文的边际

9、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基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三个维度,运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并测算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以此揭示中国农村民生的发展现状与提升潜力;第二,运用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地理探测器考察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从空间和结构两方面揭示其来源,为推动中国农村民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第三,采用分位数标准化方法构建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及子系统的不充分指数,总结全国及各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特征并明析其内在形成机制,进而精准识别短板弱项,为探寻差别化的区域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提升路径提供政策建议。陈明华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二、研究

10、方法及数据来源(一)农村民生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方法,熵值法根据各项指标数据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值,有效避免了赋权的主观性(等,;等,)。本文运用熵值法对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方法如下:第一步,对指标属性进行判断,划分为正、逆指标,并分别按照()式、()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负向指标:()()()()第二步,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 省份第 项指标的比重。()第三步,计算指标 的熵,熵值的大小反映的是该指标的重要程度,熵值越小,指标数据差异性越大,意味着其在指标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大。()第四步,计算第 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第五

11、步,计算第 项指标的权重。()第六步,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 与其权重按照()式合成农村民生发展指数。()(二)不平衡的研究方法.基尼系数及其分 解 方 法。()提出基于子群为单位的分解方法,将总体基尼系数()分解为区域内差异贡献()、区域间差异贡献()和超变密度贡献(),能够有效解决数据间交叉重叠问题以及空间差异来源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空间不平衡进行分析。基尼系数定义为()式:k k ()k()()k ()()()k ()()k ()()()其中,为地区划分个数;()为()地区内任意省份的农村民生发展水平;为农村民生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省份个数,()

12、为第()个地区包含的省份个数;表示 地区的基尼系数;,;表示 和 区域间基尼系数;表示、地区间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作为探测空间分异性、挖掘背后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可用于识别影响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驱动因子重要程度。为更切实诊断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动因,本文利用地理探测器对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子探测公式如()式所示:()其中,值表示各因素对农村民生发展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取值范围为,;为自变量的分区,和 分别代表研究区域的总样本数以及分区 的样本量;和 分别表示研究区域整体和分区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的总离散方差

13、。(三)不充分的研究方法 分位数标准化方法标准化常用的方法是极差标准化,该方法存在受极端值影响的问题,而分位数标准化则剔除了极端值的影响,意味着达到一定的水平便可认为是充分发展(邹克等,)。在本文中,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是指当前各省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相对于同时期最优省份状态存在的发展不足和短板。因此,通常采用实际发展水平与目标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来衡量不充分程度。按照该思路,本文运用分位数标准化方法对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以及三个子系统不充分指数进行测算,具体测算方法如下:第一步,对指标体系数据进行分位数标准化,如()式、()式所示,标准化后的值为,其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发展越充分;表示 省份

14、第 个指标第 年的指标值,为原始指标值的 分位数,为原始指标值的 分位数。正向指标:,|()负向指标:,|()第 二 步,对 标 准 化 值 进 行 逆 向 处 理,如()式:()第三步,基于熵值法赋予各指标权重。第四步,计算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指数,如()式。三个子系统指标数值的含义相同。()(四)数据来源及区域划分本文选取 年中国 个省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部分指标年度数据,构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指数,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对于个别指标数据的

15、缺失,采用插值法进行填补。在对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进行测度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四大板块”划分标准,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 (一)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的理论基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所谓民生,主要指民众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权益保护状况等,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任栋等,;乔榛等,),最终落脚点是要实现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谢伏瞻,陈明华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四大板块”发展战略作出明确论述,“十四五”规划又突出强调了“四大板块”,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16、、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为此,本文基于这一划分进行考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个省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个省份)。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民生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精神文化等方面。就农村民生而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造高品质人民生活、推进高质

17、量社会发展、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为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增色赋能”。因此,考虑到构建农村民生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本文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基于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的编制方案(宁吉喆,)以及陈明华等()的研究,同时借鉴现有关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三个维度选取了 项指标用于测度农村民生发展水平。(二)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的构建及主要指标说明.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是改善农村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人民生活的衡量,本文遴选了收入水平、消费水平

18、和生活质量三方面的指标。选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收入水平(吕承超等,)。选用“农民恩格尔系数”衡量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反映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夏英等,)。生活质量从住宅、道路、供水以及通讯等方面出发,采用“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村庄道路面积”“农村供水普及率”和“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测度,反映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及农村居民生活的切实需要(闫周府等,),旨在全力营造高品质居住环境。.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的重要部分(许宪春等,)。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动民生福祉跃上新台阶。对于社会发展的衡量,本文确定了公共服务、

19、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的指标。“人均财政涉农支出”作为农村发展的血液供给和基础保障,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石磊等,)。选取“每百人拥有乡镇文化站藏书”“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衡量文化教育,反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丰富程度以及农村教育师资水平(闫周府等,),体现了农村软环境竞争力。卫生健康通过“每万人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衡量,体现农村医疗资源丰富程度。社会保障通过“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衡量,旨在改善和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和“安全阀”(萧子扬,)。.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农村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民

20、生导向,接续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和迫切需求(许宪春等,;黄祖辉等,)。但是,现阶段高消耗、高污染项目的盲目发展致使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使得绿色发展在农村民生发展中日益得到重视(崔瑜等,)。因此,本文遴选资源消耗、环境治理两方面指标,资源消耗用“万元农业增加值电力消耗”“万元农业增加值耗水量”衡量,反映电力节能降耗程度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绿化覆盖率”“塑料薄膜使用强度”和“农药投入强度”四个指标测度环境治理,凸显了农村生活宜居品质的舒适度和生态环境的整洁度(邹秀清等,)。(三)中国农村民

21、生发展水平的测度.各省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表 汇报了 年各省份的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和发展增速,并分别采用各省份观测期内的均值和年均增长率表示。本文通过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和发展增速排名来反映各省份的民生发展状况。按照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将各省均分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三组;根据农村民生发展增长速度将各省均分为“高速度”“中速度”“低速度”三组。若某省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和发展增速的分组级别是一致的,则认为该省份在农村民生发展过程中兼顾了发展水平和速度;若分组级别不一致,则认为该省份的农村民生存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同步的现象。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22、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八个更”指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表 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性质人民生活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向农民恩格尔系数()逆向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正向人均村庄道路面积(平方米 人)正向农村供水普及率()正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部)正向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人均财政涉农支出(元)正向每百人拥有乡镇文化站藏书(册)正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正向每万人拥有乡

23、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正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元 人)正向生态建设资源消耗环境治理万元农业增加值电力消耗(千瓦时 万元)逆向万元农业增加值耗水量(立方米 万元)逆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正向农村绿化覆盖率()正向塑料薄膜使用强度(吨 公顷)逆向农药投入强度(吨 公顷)逆向 可以看出,重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河北属于中水平中速度类型,表明这些省份在农村民生发展过程中虽兼顾了发展水平与增速的问题,但还需进一步改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低水平低速度类型,说明该省份在农村民生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剩余省份在农村民生发展过程中,发展水平提高和发展速度增加存在不同步现象。其中,江苏、福建、河南属于

24、高水平中速度类型,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海南、内蒙古自治区属于中水平高速度类型,说明这些省份在农村民生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兼顾了发展水平和增速。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广东、湖北属于高水平低速度类型,安徽、辽宁、贵州、四川、青海、甘肃属于低水平高速度类型,可见,农村民生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和较低的省份在增速方面呈现完全相反的分布状态。由此可以推测,农村民生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对农村民生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可能存在“追赶效应”。表 各省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情况省份 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农村民生发展增速()分组省份 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农村民生发展增速()分组北京市.高水平低速度江西省.中水平高速度上海市

25、.高水平低速度海南省.中水平高速度江苏省.高水平中速度云南省.中水平中速度天津市.高水平低速度河北省.中水平中速度浙江省.高水平低速度内蒙古自治区.中水平高速度山东省.高水平低速度安徽省.低水平高速度福建省.高水平中速度湖南省.低水平中速度广东省.高水平低速度吉林省.低水平中速度湖北省.高水平低速度辽宁省.低水平高速度河南省.高水平中速度陕西省.低水平中速度山西省.中水平低速度贵州省.低水平高速度重庆市.中水平中速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水平低速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水平高速度四川省.低水平高速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水平中速度青海省.低水平高速度黑龙江省.中水平低速度甘肃省.低水平高速度均值.陈明华

26、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 .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测度。图 反映了 年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均值演变态势。从全国层面来看,总体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均值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说明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趋势向好。从地区层面来看,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走势基本相同,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最高,为.,东部地区年均增长率最低,为.。然而,各区域间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区域,均值介于.,说明东部地区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其次为中部地

27、区,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均值介于.,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东北和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且相对较低,但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略大于东北地区,特别是自 年后,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速度加快,说明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农村民生发展指数年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图 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四、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及形成机制 由于中国农村地域辽阔,资源要素禀赋、自然环境与惠农政策等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

28、征,因此,本文关于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考察主要是基于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空间不平衡展开的,既包括四大区域之间农村民生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也包括每个区域内部省际之间农村民生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本文将运用 基尼系数对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进行测度与分解,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就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成因进行解释。(一)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状况分析.总体不平衡。如图 所示,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总体不平衡水平介于.,均值为.。其中 年不平衡水平为.,年出现轻微上升,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年达到.,年均递减率为.,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民生朝着

29、日益均衡的方向发展。.区域内不平衡。图 反映了 年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内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演变态势。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均值最高,为.;其次是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均值为.;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均值较小,分别为.、.。由此可见,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不平衡一般包括区域之间的空间不平衡或指标之间的结构不平衡,本文主要考察前者衡问题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从演变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变化趋势与总体的基本相似,年均递减率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呈波动下降态势,年均递减率分别为.、.、.

30、。可以看出,四大区域内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现象正逐渐减弱。00.050.100.150.20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基尼系数年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图 全国及四大区域内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趋势 .区域间不平衡。图 刻画了区域间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及其演变态势。整体来看,四大区域间的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弱,各区域间农村民生发展趋于协调。区域间不平衡现象较强的是东西、东东北 和 东中 部 地 区 之 间,均 值 分 别 为.、.、.,其中,东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区域间不平衡水平最高;东西、东东北、东中部地区间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年均递减率分别为.、.、

31、.;区域间不平衡现象较弱的是中西、西东北和中东北地区之间,不平衡水平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均值分别为.、.、.,其中,中东北地区间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最低;中西、西东北和中东北地区间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水平呈现下降态势,年均递减率分别为.、.、.。00.050.100.150.200.25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基尼系数年份东中东西东东北中西中东北西东北图 各区域间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趋势 (二)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形成机制.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空间来源。进一步地,本文通过 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探究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空间来源,具体结果如表 所示。

32、样本考察期内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率最大,均值为.,在波动中略有下降,年均递减率为 陈明华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区域内不平衡的贡献率为.,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年均增长率为.。超变密度的平均贡献率最小,为.,表明区域间样本的交叉重叠问题对农村民生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区域间不平衡是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空间来源。因此,要着重从缩小区域间不平衡的角度出发,促进中国农村民生协调健康发展。图 反映了区域内不平衡对总体不平衡贡献的演变态势。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对总体农村民生发 展 不 平 衡 水 平 的 贡 献 率 最 大,均 值 为.,东 北 地 区 的

33、 贡 献 率 最 小,均 值 仅 为.;从变动趋势来看,西部地区贡献率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年均增长率为.,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贡献率在波动中略有下降,年均递减率分别为.、.、.。图 反映了区域间不平衡对总体不平衡贡献的演变态势,东西部地区之间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对总体不平衡的贡献率始终最大,均值为.,中东北、西东北地区之间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率较小,均值分别为.、.;从变化趋势来看,东东北、中东北地区间的贡献率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东中、东西、中西和西东北地区间的贡献率在波动中略有下降,年均递减率分别.、.、.、.。综合来看,解决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缩小东

34、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农村之间的民生发展不平衡,打破各地区农村之间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壁垒,同时还需着重降低东部地区内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表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空间不平衡来源及贡献率()年份区域内贡献率区域间贡献率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总和东中东西东东北中西中东北西东北总和超变密度贡献率.均值.年均增长.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来源。为揭示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不平衡对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驱动作用及其交互影响,本文借助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方法展开进一步分析。()单因素驱动力。表 报告了各驱动因素的决定力 值和显著性水平。全样本下,人民生活不平衡是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

35、的主要驱动因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素,其作用强度为.,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解决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村居民生活的分化态势。通过图 可以清晰地发现各区域内部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最强驱动因素均是人民生活不平衡,但其作用强度最小的驱动因素不同,中部地区为生态建设不平衡,西部和东北地区则为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首要驱动力为社会发展不平衡,而最小驱动力为生态建设不平衡。0246810121416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010203040

36、50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 年份东中东西东东北中西中东北西东北(a)区域内(b)区域间贡献率(%)贡献率(%)图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区域内及区域间不平衡贡献的变化趋势表 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地区决定力 显著性水平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全国 统计量.值.东部 统计量.值.中部 统计量.值.西部 统计量.值.东北 统计量.值.00.20.40.60.81.0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区域影响程度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图 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驱动因素作用强度 陈明华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 图 刻画了各

37、驱动因素对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影响程度的动态演变过程。从作用强度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人民生活不平衡对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程度稳居较高水平,而生态建设不平衡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演变趋势来看,人民生活不平衡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小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递减率为.,说明人民生活不平衡与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一致性程度持续弱化;生态建设不平衡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并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年均递减率为.;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并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250.350.450.550.650.750.85200620082

38、0102012201420162018影响程度年份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图 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驱动因素作用强度的逐年演变过程 ()各因素交互驱动作用。图 显示了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驱动因素交互探测结果。可以看出,任意两个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其对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作用强度,即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为非线性加强或双因子加强。然而,各地区中每个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 值有所不同。全样本下,社会发展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 值均在.以上,说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全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四大区域视角,东部和中部地区任意两个因素交互作用的 值均在.以上;西部地区人民生活和社

39、会发展的综合作用是该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驱动因素,作用强度高达.;东北地区社会发展同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值均在.以上,这意味着社会发展与其他因素的融合发展将有效缓解该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五、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状况及形成机制 为了深入剖析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状况及内在形成机制,本文将通过分位数标准化方法测算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及各子系统不充分指数。(一)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状况分析图 显示了 年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从全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农村民生发展的不

40、充分程度较高,均值为.,样本考察期内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年均递减率为.,表明农村民生发展仍存在较多的短板弱项,束缚着农村活力的释放,应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聚焦服务和改善民生福祉。基于四大区域视角,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 程 度 明 显 低 于 其 他 三 个 区 域,均 值 为.;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程度最高,均值为.,说明该地区在农村民生领域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短板,应继续强化举措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引导资源实现跨区域、跨群体合理流动,助推农村民生的充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分发展。从变化趋势来看,样本考察期内各区

41、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走势基本相同,均呈现稳步下降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年均递减率依次为.、.、.、.,这表明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趋势向好,正逐渐补齐短板。(a)全国(b)东部(c)中部(d)西部(e)东北X10.8060.9110.7090.8130.9160.8520.8950.8710.6250.7980.9400.6140.8930.8580.6660.7820.9710.7320.9260.9040.7570.9330.9170.6250.9180.9440.8720.9390.9570.732X2X3X1X2X3X1X2X3X1X2X3X1X2X3X1X2X3X1X2X3

42、X1X2X3X1X2X3X1X2X3注:、分别代表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不平衡图 全国及四大区域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全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地,本文通过对各子系统不充分指数测算,探究全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形成机制。如图 所示,社会发展不充分指数最大,均值为.,意味着社会发展不充分对全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影响较大;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最小,均值为.,这说明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农村居民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提质升级,通过建立环境治理和保护体系,从环境污染源头到环境治理再到环境保护全方位实现农村绿色发展。从演变趋势来看,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均呈现波动

43、下降趋势,年均递减率分别为.、.、.,这表明依托于中国相继推出的一系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重大政策举措,农村在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力绿色发展等方面收效显著。(三)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形成机制为探析中国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的形成机制,以识别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本文借助雷达图(见图)展示东、中、西以及东北地区内各子系统不充分发展的特征。根据图(),从东部地区各子系统不充分指数的数值大小来看,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均值为.,社会发展不充分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均值为.;从变化趋势来看,除人民生活不充分指数外,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均呈现向内收敛,其中,人

44、民生活不充分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降幅最大,年均递减率为.。根 陈明华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据图(),中部地区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远低于其他两大子系统,均值为.,社会发展不充分指数最大,均值为.;从变化趋势来看,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均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年均递减率依次为.、.、.。根据图(),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最小,均值为.,社会发展不充分指数最大,均值为.;从演变趋势来看,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充分指数呈现较快的下降态势,年均递减率依次为.、.,而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演变态势较为平稳,年均递减率为.。根据图()

45、,东北地区生态建设不充分指数最小,均值为.,人民生活不充分指数最大,均值为.;从变化趋势来看,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不充分指数有较明显的向内收敛,年均递减率依次为.、.,人民生活不充分指数波动幅度较 小 且 处 于 下 降 态 势,年 均 递 减 率 均 为.。可以看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主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意味着该类地区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主要受人民生活的影响,说明该地区的农村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增收受阻等问题。354045505560657075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

46、合指数年份总体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图 全国及四大区域内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变化趋势354045505560657075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不充分指数年份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图 全国各子系统不充分指数的变化趋势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02040608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0204060801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02

47、04060801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02040608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a)东部(b)中部 (c)西部(d)东北 图 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子系统特征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三大维度,运用 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中国农村民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

48、法测算了 年全国 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等)的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借助 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并从空间和结构两方面揭示其来源,运用分位数标准化方法测度了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并深入剖析其内在形成机制,精准有效识别短板弱项,为中国农村民生事业的协调推进提供重要借鉴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样本期间,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东部地区的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农村民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农村民生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对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存在“追赶效应”。第二,基于不平衡视角,农村民生发展的总体不平衡呈下降趋

49、势。在空间不平衡来源方面,区域间不平衡是中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空间来源,其中东部与西部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各区域内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东部区域内不平衡,其贡献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在结构不平衡来源方面,人民生活不平衡是全国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各维度不平衡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人民生活不平衡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首要驱动因素,而生态建设不平衡则对全国、东部和中部 陈明华等:中国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机制及对策地区的驱动作用较弱,社会发展不平衡对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程度

50、较小;任意两个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其对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作用强度。第三,基于不充分视角,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综合指数走势基本相同,在观测期内均呈现稳步下降的态势,其中东部地区的不充分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区域,西部地区的不充分程度最高。此外,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主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主要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二)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中国农村民生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征,统筹农村民生发展、重点突破薄弱环节、避免过度极化现象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提升和区域协调的网络型面状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