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3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20年)二九年六月目 录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一)取得的成效1(二)存在的问题5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6(一)市场前景分析6(二)竞争力分析7三、发展思路和目标8(一)发展思路8(二)发展目标9四、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10(一)优势区域布局10(二)发展重点11五、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20(一)主推品种20(二)主推技术22六、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23(一)投资概算23(二)效益分析28七、支撑和保障措施30(一)加强组织领导30(二)加大资金投入30(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31(四)强化科技支撑31(五)
2、完善市场体系32(六)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32附表1:33附表234附表336附表438附表5:39附表5续:40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20年)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须品。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由蔬菜大省向蔬菜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效益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数量供应充裕,花色品种丰富,鲜细菜比重增加,品质显著改进。但同时还存在着设施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低、采后处理少、加工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
3、等问题。(一)取得的成效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571万亩,总产量6394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比 增长7.4%和8.7%。设施蔬菜生产也获得较快发展, 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88万亩(折合设施面积39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0万亩、塑料大中棚145万亩、小拱棚187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3%,设施蔬菜总产量 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1%,冬春蔬菜供应紧缺问题得到缓解,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2、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良种转化率达到90%以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南北品种齐备,国内外品种兼有,精细菜、大路
4、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膳食供应。 ,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44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1%。3、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达43个,种植面积1508万亩,总产量3841万吨,分别占全省县(市、区)总数、播种面积和蔬菜总产量的27%、59%和60%。仅种植面积150万亩以上的南阳、商丘、周口、开封、信阳、驻马店6市,蔬菜种植面积就达1632万亩,总产量380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4.5%和61%。同时,蔬菜产业逐步向适宜地区和优势区域集聚。温棚蔬菜主要集中在10
5、6、107、310三条国道沿线及十八个省辖市周围。地方名优特色菜基地和品牌逐步形成,如内黄的夏番茄,开封县的胡萝卜,淮阳、平舆的黄花菜,中牟、杞县的大蒜,淅川的小辣椒等,在全国市场上都有较大影响。泌阳花菇、西峡香菇、卢氏黑木耳、鲁山毛木耳、清丰白灵菇、汤阴白色金针菇、夏邑双孢蘑菇、辉县平菇,其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全国闻名。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蔬菜新品种培育取得突破,西瓜、韭菜、马铃薯、辣椒和大白菜的育种居国内先进水平。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开封市农科所已成为中国西瓜品种选育的主要单位, 平顶山市农科所的韭菜育种代表着中国的较高水平,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马铃薯育种占据中国两季作地区的
6、半壁江山;日光温室结构及其主要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科研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省农科院的大白菜小孢子育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微机全自动管理、棚内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和人工授粉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5、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我省蔬菜质量安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全省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7.7,省会郑州市在农业部的例行监测中蔬菜合格率达到99.8%,并连续5次保持在95%以上,位
7、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部、省级检测中心10个,市级检测中心18个,县级质检站13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检测室215个。强化了对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检测,检测频次和品种明显增多,检测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6、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增强。 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7.8%,而蔬菜产值(806亿元)却占整个农业产值的近31.4%,为粮食作物产值的82.8%。每亩露地蔬菜收益一般在1000 元,比一般大田作物多58倍,每亩设施蔬菜效益一般可达500010000元以上,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15到20倍。 全省蔬菜纯收入约540亿元,对全省农
8、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为67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54.2元的15%,蔬菜种植已成为全省种植业中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存在的问题1、单产水平较低。 我省蔬菜单产2487公斤/亩,仅居全国第10位,为河北省的65.8%、山东省的77.7%。设施蔬菜面积比例小,仅占全省蔬菜面积的23%,而近邻的河北、山东两省已达40%以上,冬春季蔬菜自给率不足50%;蔬菜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少,相当一部分县(市、区)没专门从事蔬菜专业的人员,良种良法不配套,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不够,重品种轻栽培问题突出。2、品种结构不合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较大,仅萝卜
9、、白菜就占总播种面积的近17%,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所占比例不足50%,耐贮运及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少,质量和规模优势不明显,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后,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3、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对蔬菜采后处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省蔬菜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缺乏,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不足5%;与蔬菜冷链物流相适应的金融结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严重
10、滞后。4、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小、档次低;产地批发市场少,发育不平衡,部分蔬菜生产大县缺乏基本的市场设施,多是地头、马路市场;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流通效率不高;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5、产业化程度低。当前,我省蔬菜出售多为“原”字号产品,蔬菜的年加工量仅占蔬菜总产量2%左右,在加工蔬菜中,大多是低水平腌渍加工和脱水加工,加工产品单一,精深加工比例低。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各环节的
11、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仍占很大比例,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1.国内市场前景分析。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人口增长需求。预计到 中国将新增人口6000多万,按每天人均消费0.5公斤蔬菜计算,将增加蔬菜消费1096万吨。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广大农村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当前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出于营养保健需要,
12、人们的膳食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2.国际市场前景分析。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进入本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自给率下降,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省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省蔬菜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采后处理设施和技术的改进,我省蔬菜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蔬菜出口空间较大。(二)竞争力分析1.国际竞争力分析蔬菜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价格便宜,蔬菜生
13、产成本相对较低,我省蔬菜价格一般为发达国家的1/101/5,成本和价格优势明显;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我省又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2.国内竞争力分析(1)资源优势。我省在蔬菜发展上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我省地处南北过度带,适于多种蔬菜作物生长,境内既有平原,又有山区,蔬菜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气候优势。我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条件好,降水适中,无霜期较长。1978年就被全国保护地专家认为最适宜发展保护地栽培的地区,具有发展露地蔬菜和温棚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199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早春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2) 区位优势。我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京珠、连霍等高速公路
14、和京广、陇海、京九、宁西四大铁路在我省境内纵横穿越,我省蔬菜具有明显的北调南补,西出东进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3)基础优势。我省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基础较好,耕地面积较大,农田水利条件较完备,农田环境保护较好,具有发展蔬菜的优越生产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蔬菜生产比较效益高,对农民增收作用大,带动就业能力强,对蔬菜生产驱动作用突出,蔬菜发展潜力大。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经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设施、改进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品种
15、与区域布局,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二)发展目标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省蔬菜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实现由蔬菜生产大省向蔬菜强省的跨越。1、到 ,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600万亩,总产量7500万吨以上,初级产品产值900亿元以上;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5%(贡献额850元);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50万亩(折合设施面积500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30%,设施蔬菜产量达到3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比例
16、由 的31%提高到40%;精深加工率达到5%以上。2、到 ,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650万亩,总产量8000万吨以上,初级产品产值1050亿元以上;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8%(贡献额1260元);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975万亩(折合设施面积650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37%,设施蔬菜产量达到4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50%;精深加工率达到7%以上。3、到202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总产量1亿吨以上,初级产品产值1400亿元以上;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20%(贡献额 );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350万亩(折合设施面积900万亩),占全省蔬菜
17、种植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设施蔬菜产量达到6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6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10%以上。(见附表1)四、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一)优势区域布局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已初步形成的优势区域内,选择35个蔬菜种植大县(市、区),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选择6个县(市)发展越夏蔬菜生产,选择200个乡镇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选择20个县(市)发展食用菌生产,经过重点建设,抓大带小,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设施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 豫西越夏菜基地(二)发展重点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四大致系”。五大基地包括:设施蔬菜基地、地方名优特色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豫西山区越
18、夏蔬菜基地、出口加工蔬菜基地;四大致系包括:市场体系、冷链物流体系、蔬菜精深加工体系、技术支撑体系。1、基地建设(1)设施蔬菜基地区域布局:以106、107、310等交通干线及重点省辖市周围为重点,形成三条白色走廊和十八个银环。其中,豫南以发展塑料大棚为主,豫北以发展日光温室为主,豫东和豫中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并重。重点扶持35个优势县(市、区):中牟县、新野县、扶沟县、宁陵县、临颖县、荥阳市、新郑市、尉氏县、通许县、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民权县、柘城县、太康县、西华县、商水县、襄城县、叶县、郾城区、濮阳县、南乐县、博爱县、武陟县、内黄县、安阳县、滑县、汤阴县、方城县、平桥区、汝南县、卫辉市、
19、牧野区、偃师市、济源市。建设内容及规模:到2020年,基地县蔬菜设施面积发展到900万亩(折合设施面积600万亩,新建35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70万亩、塑料大棚130万亩),占全省67%以上。分阶段建设任务: - ,基地县新建蔬菜设施10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0万亩、大棚40万亩); - ,基地县新建蔬菜设施100万亩(其中温室20万亩、大棚40万亩):到2020年,基地县新建蔬菜设施150万亩(其中温室30万亩、大棚50万亩)。(2)地方名优特色菜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西瓜、小辣椒、胡萝卜、大葱、洋葱、芦笋、山药、莲藕、黄花菜等地方名优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内容及规模:到
20、2020年,在全省建设600万亩名优特色蔬菜基地,涉及39个县(市、区)、重点扶持200个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优势乡镇(见附表2)。重点完善田间道路、沟渠桥函、排灌设备等基础设施。(3)食用菌基地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360万吨,总产值达170亿元。区域布局:依据全省食用菌生产现状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可划分为豫北太行山东部白灵菇、白色金针菇和夏香菇,豫北太行山南部平菇、白灵菇和夏香菇,豫西伏牛山区黑木耳、香菇和猴头菇,豫东陇海铁路沿线双孢菇、草菇和姬松茸,豫东黄泛区腹地平菇、鸡腿菇、毛木耳,南阳盆地香菇、黑木耳和天麻,豫中毛木耳、香菇、鸡腿菇和平菇,豫南香菇、黑木耳8个优势产
21、区。重点扶持20个优势县(市、区):西峡县、卢氏县、泌阳县、辉县市、太康县、获嘉县、浉河区、鲁山县、汤阴县、清丰县、夏邑县、安阳县、博爱县、灵宝市、虞城县、永城县、荥阳市、西华县、武陟县、修武县。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在20个重点基地县每县各建设1个100亩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日生产能力30吨的鲜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和日加工能力50吨的鲜菇加工龙头企业。配套建设5个食用菌试验站,10个省级菌种厂,1个菌种质量检测中心。分阶段建设任务: - ,各建设8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和鲜菇加工龙头企业,配套建设2个食用菌试验站,5个省级菌种厂和1个菌种质量检测中心; - ,各
22、建设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和鲜菇加工龙头企业,配套建设3个食用菌试验站,5个省级菌种厂。(4)豫西山区越夏蔬菜基地该区域海拔较高,山地小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凉爽,雨水不多,适合发展越夏蔬菜。主要包括洛阳、三门峡2个省辖市。重点扶持6个优势县(市):灵宝市、陕县、卢氏县、洛宁县、新安县、渑池县。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到2020年,基地县(市)越夏蔬菜面积发展到10万亩,占全省80%以上。重点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分阶段建设任务: - 建设3万亩; - 建设3万亩; -2020年建设4万亩。(5)出口加工蔬菜基地到2020年,以中牟县、杞县为重点建设60万亩脱
23、水大蒜出口加工基地;以淮阳县、平舆县为重点建设6万亩黄花菜出口加工基地;以淅川县、邓州市为重点建设50万亩小辣椒出口加工基地;以长葛县、灵宝市、惠济区、梁园区、睢阳区为重点建设10万亩芦芛出口加工基地;以尉氏县、惠济区、中牟县、偃城区为重点建设10万亩供港叶菜出口加工基地;以新野县、滑县、汤阴县、杞县、柘城县、梁园区为重点建设脱水及腌渍蔬菜出口加工基地20万亩。2、市场体系建设重点突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兼顾省级中心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加快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建设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公共营销服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主要依托优势产业带、重点基地县(市)和出口加工基地。
24、到2020年,全省共改扩建10个省级中心蔬菜批发市场,新选建10个、改扩建50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见附表3、附表4)。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场地道路硬化、水电设施配套、交易棚厅搭建、储藏保鲜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备等;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市场局域网络和批发市场之间的信息网络;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测。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快速检测仪器的配置;物流配送中心。3、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到2020年,在规划重点基地县和蔬菜批发市场,选建50个蔬菜蔬菜采后处理及配送示范中心,每个中心配套建设5000吨冷藏周转库1个、100吨的预冷库1座、5吨可移动的真空预冷库1个、冷藏保温车5台等。分阶段
25、建设任务: - ,选建10个蔬菜采后处理及配送示范中心,同时加快蔬菜冷链物流体系的示范推广及相关配套技术研发。 - ,选建20个蔬菜采后处理加工中心。同时进一步促进采后蔬菜商品化处理及相关技术培训、应用及推广,建立从产地采收到终端销售较为完整的冷链系统。 -2020年,再选建20个蔬菜采后处理加工中心。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使我省蔬菜冷链体系更加完善。4、蔬菜精深加工体系建设(1)速冻蔬菜:主要发展西兰花、青刀豆、毛豆、蚕豆、菠菜加工等。 - 新建速冻蔬菜加工能力7万吨; - 新建速冻蔬菜加工能力8万吨; -2020年新建速冻蔬菜加工能力15万吨。(2)鲜切蔬
26、菜:主要发展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什锦盆菜加工等。 - 新建鲜切蔬菜加工能力15万吨; - 新建鲜切蔬菜加工能力15万吨; -2020年新建鲜切蔬菜加工能力40万吨。(3)脱水蔬菜:主要发展香菇、木耳、小辣椒、胡萝卜、洋葱、甘蓝加工等。 - 新建脱水蔬菜加工能力10万吨; - 新建脱水蔬菜加工能力10万吨; -2020年新建脱水蔬菜加工能力30万吨。(4)罐藏蔬菜制品:主要发展双胞菇、金针菇、白灵菇、芦芛、苤兰、芥菜、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加工等。 - 新建罐藏蔬菜制品加工能力20万吨; - 新建罐藏蔬菜制品加工能力20万吨; -2020年新建罐藏蔬菜制品加工能力40万吨。(5)蔬菜
27、汁及蔬菜饮料:主要发展胡萝卜、芹菜、菠菜、番茄、黄瓜加工等。 - 新建蔬菜汁饮料加工能力3万吨; - 新建蔬菜汁饮料加工能力3万吨; -2020年新建蔬菜汁饮料加工能力10万吨。(6) 蔬菜脆片和蔬菜薄片:主要发展胡萝卜、马铃薯、苦瓜、豆角、香菇加工等。 - 新建蔬菜脆片和蔬菜薄片加工能力5万吨; - 新建加工能力5万吨; -2020年新建加工能力10万吨。(7)大蒜油和大蒜素: - 分别新建大蒜油、大蒜素加工能力50吨、10吨; - 分别新建大蒜油、大蒜素加工能力50吨、10吨; -2020年分别新建大蒜油、大蒜素加工能力100吨、20吨。(8)食用菌多糖提取:主要发展以香菇多糖提取为主等。
28、5、技术支撑体系建设(1)新品种选育、引进及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实验室、育种基地建设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蔬菜重点实验室和育种基地各5个。其中 - 各建设2个, - 各建设2个, -2020年各建设1个。主要任务:开展蔬菜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评价与保存利用;重要农业性状遗传规律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建立大白菜、西瓜等蔬菜分子遗传图谱与核心种质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创立新种质,重点加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人工诱变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创立50-100份高抗主要病虫害、耐热、耐低温弱光、耐抽苔、耐重茬的大白菜、辣椒、西瓜、黄瓜、甘蓝等蔬菜新种质;分子标记等育种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选育大白菜、甘
29、蓝、辣椒、萝卜、韭菜等蔬菜雄性不育系20-30个;选育黄瓜、甜瓜等蔬菜雌性系、单性花系10-15个;选育蔬菜优良新品种,到 ,育成蔬菜新品种30-50个,到2020年育成蔬菜新品种80-100个。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食用菌4个省级蔬菜新品种展示中心,市级蔬菜新品种展示中心10个。每个中心种植展示品种数量500-800个,集中展示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示范和推广。其中 - 建设4个, - 建设4个, -2020年建设6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立主要蔬菜良种繁育基地30个,年生产良种能力200万公斤。其中 - 建设10
30、个, - 建设10个, -2020年建设10个。种子精选、包装及仓储设施建设在蔬菜新品种繁育和经营单位建立蔬菜良种精选、包装生产线和仓储等设施10座,促进种子的丸粒化生产,年良种供应能力达到5万公斤。其中 - 建设3座, - 建设3座, -2020年建设4座。(2)工厂化育苗按照有利于光、热、土地、生物质等资源高效利用,优良品种推广,商品苗运销,产业内部节本增效,技术示范、推广、辐射等基本原则,实施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实现全省工厂化育苗网络布局。育苗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建立省级育苗研发中心1个,主要承担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试验平台任务,在设施结构类型
31、、环境控制设备、苗期发育调控等方面为全省提供技术成果和示范。 前建成。育苗示范区建设:依托农业推广机构,在规划设施蔬菜基地县(市)选建4个育苗示范区,为全省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提供样板。蔬菜商品苗生产达到中等规模水平。其中 - 建设2个, - 建设2个。育苗工厂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规划设施蔬菜基地县(市)中选建40个育苗工厂,应用育苗技术及设施成果,生产优质商品苗供应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其中 建设10个, 建设10个, 2020年建设20个。(3)设施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建立河南省设施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开展设施蔬菜产业相关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主要任务:温棚结构优
32、化设计,加强设施标准化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嫁接改造传统设施,提高设施的采光、吸热、保温性能;设施小气候环境的精确控制技术与优化技术;设施土壤栽培、基质栽培、水培关键技术;设施蔬菜低能耗、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设施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技术研究;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设施土壤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及广大菜农的技术培训。(4)蔬菜贮藏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设和改造蔬菜贮藏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蔬菜贮藏保鲜、加工相关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主要任务:研究确定主要蔬菜
33、种类的适宜采收指标,制订蔬菜的采收操作规程;研究相关蔬菜差压预冷技术措施,制订相关蔬菜预冷技术操作规程;研究主要叶菜类蔬菜真空预冷技术及相关技术参数,制订操作技术规程;蔬菜功能性包装膜研究;蔬菜采后防腐保鲜与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蔬菜加工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现代蔬菜加工新工艺、关键新技术研究;蔬菜加工机械装备与包装研究;蔬菜加工的快速检测和无损伤检测技术研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五、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一)主推品种1、番茄:适合露地栽培的抗病毒病、早熟、大果型品种;适合棚室栽培的耐低温、耐弱光、抗叶霉病、抗根结线虫、耐贮运型品种;扩大推广樱桃番茄品种。2、黄瓜:适合露地栽培的抗
34、病、优质、适采期长品种;适合棚室栽培的耐低温、耐弱光、抗霜霉病、白粉病品种;扩大推广水果黄瓜品种。3、辣椒: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耐低温、耐弱光、坐果率高、商品性好,丰产型品种;适合秋延后栽培的抗逆性强、耐低温、抗病、高产、耐贮运的品种;适合春夏栽培的耐热、抗病、商品性好、适合加工的朝天椒类型品种;扩大推广水果甜椒、杭椒品种。4、茄子:适合春季露地栽培的抗疫病、耐高温品种;适合越冬栽培的抗枯萎病、耐低温品种;扩大推广线茄品种。5、甘蓝:适合露地越冬栽培的耐抽苔、耐裂球、圆球形品种;适合加工的叶色深、耐热、抗病品种;扩大推广紫、绿甘蓝品种。6、萝卜:适合春、夏栽培的耐抽苔、不易糠心、抗逆性强品种;适
35、合秋季栽培的产量高、抗病、耐贮藏品种;扩大推广水果型品种。7、大白菜:适合春、夏栽培的早熟、优质、抗病品种;适合秋季栽培的抗病、高产、耐贮运品种;扩大推广娃娃菜、彩白菜品种。8、马铃薯:适合中原二季作的早熟、优质、商品性好的脱毒品种;扩大推广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9、花椰菜:适合越冬栽培的耐低温、商品性好、采收期集中、适合外销的品种;扩大推广秋早熟品种。10、大葱:适合冬贮的葱白长、产量高、耐贮运品种;适合越冬栽培的耐抽苔品种;扩大推广香葱及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11、胡萝卜:适合秋季栽培的高产、耐贮运三红品种;扩大推广春栽、耐抽苔、三红品种及出口加工的专用型品种。12、豇豆:适合春季早熟栽培的豆
36、荚长、耐早衰、丰产、优质型品种。13、菜豆:适合早春保护地栽培的早熟、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14、西瓜:适合春夏栽培的耐重茬、糖度高、耐贮运、高产品种;扩大推广特早熟小型品种及早熟无籽型品种。15、大蒜:适合加工的品种及苔、瓣兼用品种。16、食用菌:早熟中温型双孢菇、广温型香菇、耐低温型金针菇和珍稀型品种。(二)主推技术1、新型棚室结构和建造技术2、工厂化育苗技术3、棚室连作障碍防控技术4、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5、蔬菜节水灌溉技术6、蔬菜无土栽培技术7、微生物肥料应用技术8、猪沼菜生态模式化栽培技术9、菌、菜套种生态栽培技术10、瓜、菜、粮间作套种技术11、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12、有机蔬
37、菜生产技术13、观光蔬菜栽培技术14、蔬菜、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15、蔬菜保鲜和储运技术16、设施蔬菜小型机械化技术六、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一)投资概算五大基地、四大致系共需投资882.0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16.1 亿元, - 投资33.59亿元, - 投资37.89亿元, -2020年投资44.62亿元(见附表5)。1、基地建设投资五大基地共需投资782.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98.5亿元, - 投资30.09亿元, - 投资31.79亿元, -2020年投资36.62亿元。(1)设施基地投资到2020年,基地县新建日光温室70万亩、大棚130万亩, 每亩日光温室造价8万元、塑料大棚1.
38、5万元,总需投入755亿元。财政投入10%,共需投入75.5亿元。其中, - 24亿元; - 24亿元; -2020年投资27.5亿元。(2)特色蔬菜基地投资到2020年,600万亩特色基地共需投资18亿元。其中, - 投资5亿元; - 投资6亿元; -2020年投资7亿元。(3)食用菌基地投资到 ,基地共需投资9.4亿元。其中,每个100亩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需投资500万元,20个共需投资1亿元;每个日生产能力30吨的鲜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需投资1000万元,20个共需投资2亿元;每个日加工能力50吨的鲜菇加工龙头企业需投资3000万元,20个共需投资6亿元;每个食用菌试验站需投资2
39、00万元,5个共需投资1000万元;每个省级菌种厂需投资200万元,10个共需投资 万元;1个菌种质量检测中心需投资1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0%,共需投入4.7亿元。 - 需投资1亿元; - 需投资1.7亿元; -2020年需投资2亿元。(4)豫西山区越夏蔬菜基地到2020年,10万亩越夏蔬菜基地共需投资3000万元。其中, - 需投资900万元; - 需投资900万元; -2020年需投资1200万元。2、市场体系建设投资到2020年,该项共需投资6亿元。其中,改扩建10家省级中心蔬菜批发市场,需投资1.5亿元;新建10家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需投资1亿元;改扩建50家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需投
40、资3.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共需投入3亿元, - 投资5000万元, - 投资1亿元, - 投资1.5亿元。3、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投资到2020年,50个蔬菜采后处理中心共需投资7亿元。每个蔬菜采后处理中心需投资1400万元。其中,5000吨冷藏周转库需投资900万元,100吨的预冷库需投资140万元、5吨可移动的真空预冷库需投资60万元、冷藏保温车需投资100万元,分级包装机械及其它电子商务相关配套需投资2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5%,共需投入1.75亿元。 - 投资0.5亿元; - 投资0.6亿元; -2020年投资0.65亿元。 4、精深加工体系建设投资到2020年,该项共需投资
41、75.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0%即7.58亿元。 - 投资1.5亿元, - 投资2.5亿元, -2020年投资3.58亿元。(1)速冻蔬菜按加工能力1万吨投资3000万元,建30万吨需投资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0.9亿元。(2)鲜切蔬菜按加工能力1万吨投资1000万元,建70万吨需投资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0.7亿元。(3)脱水蔬菜按加工能力1万吨投资5000万元,建50万吨需投资2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5亿元。(4) 罐藏蔬菜制品按加工能力1万吨投资1000万元,建80万吨需投资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0.8亿元。(5)蔬菜汁及蔬菜饮料按加工能力1万吨投资5000万元,建16万吨需投资8
4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0.8亿元。(6)蔬菜脆片和蔬菜薄片按加工能力1万吨投资8000万元,建20万吨需投资16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6亿元。(7)大蒜油和大蒜素的提取大蒜油和大蒜素按加工能力1吨分别投资20万元和600万,建200吨大蒜油和40吨大蒜素共需投资2.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0.28亿元。5、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投资该项共需投资10.5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共需投入5.27亿元。 - 投资1亿元, - 投资2亿元, -2020年投资2.27亿元。(1)新品种选育、引进及繁育体系建设投资该项共计投资3.4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即1.745亿元。 - 投资0.5亿元, - 投
43、资0.5亿元, -2020年投资0.745亿元。蔬菜重点实验室和育种基地建设每个重点实验室需投资500万元,每个育种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元,共需投资75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750万元。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每个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需要投资600万元,共需投资84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200万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每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需要投资300万元,共需投资9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500万元。种子精选、包装及仓储设施建设每座种子精选、包装及仓储设施建设需要投资1000万元,共需投资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00万元。(2)工厂化育苗投资每座育苗工厂占地3公顷,需投资1500万元,45个育苗
44、工厂共需投资6.7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375亿元。(3)设施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设施蔬菜工程技术中心需要投资 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4)蔬菜贮藏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蔬菜贮藏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需要投资1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00万元。 (二)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经过该规划的实施,将使我省蔬菜生产的基础条件更加稳固,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省蔬菜产业年产值可达2075亿元,纯收入约1300亿元。(1)蔬菜初级产品效益:到2020年,全省35个重点基地县(市、区)新建设施面积35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70万亩、塑
45、料大棚130万亩。日光温室每亩年产值2万元,计140亿元;塑料大棚每亩年产值1.0万元,计130亿元;600万亩地方名优特色蔬菜基地每亩年产值4000元,计240亿元。带动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到2020年发展到2700万亩,总产值达1400亿元以上,较 的806亿元增加594亿元,全年蔬菜纯收入约950亿元,较 的540亿元增加410亿元。由此能够看出,仅2020年全省蔬菜初级产品一年的纯收益就大于规划期内总投入,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蔬菜流通业效益:规划到2020年全省蔬菜总产量达1亿吨以上,按85%进入市场经营,每吨增加产值约500元,流通业约增加产值425亿元,纯收益约70亿元。(3)贮
46、藏保鲜效益:按保鲜量10%计算,每年保鲜1000万吨,每吨保鲜增值500元,约增加产值50亿元,纯收益约10亿元。(4)蔬菜加工效益:按加工能力10计算,每年加工蔬菜1000万吨,每吨增值 元,约增加产值200亿元,纯收益约270亿元。2、社会效益经过该规划的实施,可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改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节约耕地。到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50万亩(折合设施面积900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仅此可实现节地450万亩。(2)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蔬菜生产环节可吸纳900万农村劳动力;加工、流通环节可提供约500万个就业岗位,整个蔬菜产业可提供约1400万个就业岗位。(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蔬菜产业的发展,将带动运输业、服务业、塑料工业、包装行业等相关产业发展。(4)改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蔬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反季节蔬菜产量达到70%以上,蔬菜品种花色多样,能极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显著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5)提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