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样本.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742015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八连城煤矿 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 八连城煤矿通风科 二〇一二年二月 前 言 一、 概况 八连城煤矿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自治乡, 行政区划隶属珲春市, 生产能力为1.8Mt/a。主要开采19#、 20#、 23#、 26#煤层, 随着矿井西部采区开采, 矿井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 矿井瓦斯涌出量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瓦斯问题已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仅靠通风无法解决回采工作面的瓦斯问题。 针对八连城煤矿瓦斯问题, 为确保矿井安全、 高效生产, 特编制此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经过对邻近层及采空区的瓦斯进行综合抽放, 降低工作面回风流及上隅角中的瓦斯涌出量, 确保矿井安全开采。 二、 任务来源 根据《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第四章 第十八条, 经过对矿井通风瓦斯资料的收集、 现场调研、 实地考察及对矿井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方案比较, 编制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 三、 设计的主要依据 1.八连城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2.八连城煤矿勘探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规范》( MT 5018-96)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AQ 1026-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瓦斯抽放规范》( AQ 1027-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MT/T 5014-96)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215- ) ; 8.《煤矿安全规程》; 9.《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10.八连城煤矿提供的其它地质资料和实测资料。 四、 设计的指导思想 1. 在符合有关规程、 规范及设计标准且满足使用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成本, 节省工程投资; 2. 尽量利用原有的巷道、 已有的土地, 不占用良田, 不增加开拓费用; 3. 设备、 管材选型留有余地, 能满足矿井达到设计能力时的抽放瓦斯量的需求; 4. 采用的工艺技术具有先进性, 且符合矿井实际。 五、 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的具体内容为: 1.八连城煤矿瓦斯赋存情况、 抽放瓦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抽放瓦斯方法的确定、 抽放瓦斯量预计等; 2.瓦斯抽放管网、 抽放瓦斯钻场与钻孔参数设计; 3.抽放瓦斯系统的设备、 仪器、 仪表及附属装置选型及安装设计; 4.矿井抽放瓦斯管理及安全措施; 5.主要设备、 材料; 6.工程投资概算; 目 录 1 井田概况 - 1 - 1.1 交通位置 - 1 - 1.2 自然地理 - 1 - 1.3 井田境界及煤炭储量 - 2 - 1.4 矿井地质与煤层赋存 - 2 - 1.5 矿井生产情况 - 4 - 1.6 矿井通风方式及瓦斯情况 - 6 - 2 矿井煤层瓦斯 - 7 - 2.1煤层瓦斯基础参数 - 7 - 2.2矿井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 7 - 3 瓦斯抽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0 - 3.1 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 - 10 - 3.2 瓦斯抽放的必要性 - 11 - 3.3 瓦斯抽放的可行性 - 13 - 4 矿井抽放瓦斯方案与工艺 - 15 - 4.1 抽放瓦斯方法选择的原则 - 15 - 4.3 矿井抽放瓦斯量预计 - 20 - 4.4 抽放服务年限 - 21 - 4.5 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21 - 5瓦斯抽放管网系统 - 22 - 5.1 抽放瓦斯泵房位置及管网敷设路线 - 22 - 5.2 抽放瓦斯管路选择 - 22 - 5.3瓦斯抽放泵 - 27 - 6 瓦斯抽放泵站 - 30 - 6.1 瓦斯抽放站场地平面布置 - 30 - 6.2 地面瓦斯抽放泵房建筑及环境保护 - 30 - 6.3 瓦斯泵房设备布置 - 31 - 6.4 泵房的供电系统及通讯 - 32 - 6.5 给排水 - 35 - 6.6泵房采暖和通风 - 36 - 7 抽放瓦斯管理 - 37 - 7.1队伍组织 - 37 - 7.2 图纸和技术资料 - 37 - 7.3 管理与规章制度 - 38 - 7.4 常见记录和报表格式 - 38 - 8 安 全 - 42 - 8.1 抽放系统及抽放泵站安全措施 - 42 - 8.2 检测、 监控系统 - 43 - 9 技术经济 - 45 - 9.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 45 - 9.2 工程投资 - 46 - 9.3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 46 - 10 矿井瓦斯利用 - 48 - 10.1 瓦斯利用的经济、 社会及环境效益 - 48 - 10.2 瓦斯利用的可行性 - 48 - 10.3 瓦斯的民用及工业利用 - 48 - 1 井田概况 1.1 交通位置 八连城井田位于东经130°13′07″5至130°20′37″5, 北纬42°46′15″至42°53′45″, 吉林省珲春市郊区, 距市区5km。 珲春至图们铁路已建成, 但尚未通车, 因此本区对外交通当前主要以公路至图们市, 图们市有铁路与全国各地相通。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1.2 自然地理 1.2.1 地形与地貌特征 八连城井田全部处于珲春河河图们江冲积平原地带, 地面标高一般在+30—+40m。 1.2.2 水文 井田西部有图们江流过, 宽50—100m左右, 河岸为二级阶地, 高10m左右, 局部有修筑了防洪堤, 因此洪水时期对井田影响不大。井田南部有珲春河, 由东向西注入图们江, 河谷最宽达4000m, 因此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1962年沿珲春河两岸修筑了防洪堤, 堤高2.0-3.8m, 可防20年一遇的洪水。 1.2.3 气象与地震 历年最低气温-31℃, 最高气温34℃, 历年平均气温5-6℃; 历年最大降雨量842.6mm, 最小为416.2mm; 年最高蒸发量1535.4mm, 最低为1100.1mm, 冻结期为11月至翌年5月, 冻结深度1.5m; 主要风向为西风及北西风, 一般5-6级。 本区地震活动强度较小, 频率低的弱震区。 1.2.4 电源情况 珲春矿区北部英安斜井附近有珲春发电厂, 现发电能力66万kw。矿区供电系统按总体规划已基本形成, 矿区主电源取自珲春电厂, 备用电源取自石砚一次变, 电压等级60kV。八连城变电所主电源取自珲春电厂, 备用电源取自城西变电所。 1.2.5 水源情况 八连城供水由城西矿加压站引入管线。 1.3 井田境界及煤炭储量 1.3.1 井田境界 八连城煤矿井田位于东经130°13′07″5至130°20′37″5, 北纬42°46′15″至42°53′45″, 吉林省珲春市境内; 珲春煤田河北区的西部。西以图们江为界, 东邻城西立井井田; 北及东北与英安矿井田相接, 南止珲春河防洪堤。南北平均长8km, 东西平均宽4.5km, 面积36km2。 1.3.2 煤炭储量 以7勘探线为界, 以西为普查区, 以东为精查区。普查区地质储量为2937万吨, 其中高级储量67万吨, 精查区工业储量为14430万吨, 其中高级储量4273万吨。可采储量为10030万吨。 1.4 矿井地质与煤层赋存 1.4.1 矿井地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第三系珲春组( E2-3H) , 基底为上侏罗统屯田营组( J3T) 上覆第四系。 现分述如下: 1、 上侏罗纪屯田营组 屯田营组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系, 构成了含煤地层的基底, 井田内95%以上钻孔均见到这套地层。主要有火山碎屑岩、 灰绿色、 暗紫色凝灰岩、 安山岩、 安山集块岩、 凝灰集块岩等组成。 2、 下第三系珲春组 珲春组为井田含煤地层, 根据岩相、 岩性及含煤特征可分为上、 中、 下三段。 上段: 19煤层以上, 以灰~浅灰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为主, 细砂岩次之, 夹有4~5层细腻质纯的褐色泥岩和凝灰岩标志层。本段含有9、 12、 13、 15、 18、 18-2等6个局部可采煤层和20余个薄煤层。13、 17 煤层之上含有动物化石。本段厚度380~800m , 一般厚度450~600m。 中段: 19煤层至28下煤层为中段, 是主要含煤段。以灰、 浅灰色粉砂岩、 细砂岩为主, 中粗砂岩、 泥岩次之。夹有薄层钙质中粗砂岩和凝灰岩示志层。水平波状、 镐状及混浊层理较发育。含有19、 19-1、 19-2、 20、 23、 26等6层主要可采煤层和21、 23-1、 23-2、 26下、 28、 28下等6层局部可采煤层。含丰富植物化石, 20、 21、 28煤层之下含动物化石。本段厚度0~130m。 下段: 28下煤层至基底, 以深灰色粉砂岩、 中粗砂岩为主, 泥岩次之, 局部见有砾岩, 含煤层较多, 但厚度及煤质变化大。含有30上、 30、 30下、 32、 32下、 33、 34 等7层局部可采煤层。本段特点是由上而下颜色逐渐加深, 凝灰物质成分逐渐增多。本段厚度0~280m左右。与屯田营组呈不整合接触。 3、 第四系 全井田被第四系覆盖, 上部为腐植土、 砂质粘土、 亚粘土。中部为砂砾及中、 细砂。底部为砂砾及含砂砾质粘土。厚度7~28m。 1.4.2 地质构造 本区构造比较复杂, 与其东邻城西立井井田的构造特征基本一致。能够看作城西立井井田主体构造向西的延续。以断裂为主, 褶皱宽缓起伏, 略向西平缓倾伏, 地层走向总体为近EW~NEE , 倾角小于15°。 1、 褶皱 本区为一轴向近东西、 向西倾伏的宽缓背斜。背斜轴位于城西立井区的F7~F10之间略向南偏移至F13~F21断层之间。背斜两翼平缓, 并有一次一级波状起伏, 组成一个宽缓复式背斜。 2、 断层 本区断层发育, 以近东西走向断层为主, 伴有北东、 北西向两组断层, 均为正断层。近东西向走向断层( 主干断层) 发生在复式背斜之上, 由一系列倾向相反近似平行背斜轴的断层, 如F7、 F52、 F13、 F58、 F55、 F21等断层, 构成与背斜轴向近平行的地堑和地垒及伴有阶状断层, 为本区主要构造形迹和特征。 区内探煤钻孔172个, 共发现126个断点首采区地震勘探发现115个断点, 经综合研究分析, 组成53条落差大于15m以上的断层。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有6条, 即: F7、 F81、 F68、 F13、 F22、 F88, 落差大于50m的断层有13条, 其余断层均小于50m。 3、 火成岩 本区火成岩仅在7线74—22号孔、 6线784号孔和5线504号孔见到辉绿岩岩脉, 大致呈东西向分布, 并顺层侵入于23号—26号煤层之间, 侵吞部分煤层和使煤层受到强烈的烘烤现象, 煤的变质程度显著增加。 1.4.3 煤层及煤质 ⑴ 煤层 ① 煤层可采性 本井田可采煤层极不稳定, 5个主要可采煤层可采性指数为0.5或接近0.5 ②煤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位于第三系珲春组( E2-3H) 。共有煤层25层, 全区有5个主要可采煤层, 为19#、 19-1#、 20#、 23#、 26#煤层, 属大部分可采煤层; 有20个局部可采煤层或小局部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厚度、 结构及间距等见表1-1。 ③ 煤质特征 本区所有煤层均为长焰煤, 空气干燥基原煤水分平均为14.5%; 原煤干燥基灰分平均31.78%, 原煤干燥基弹筒发热量平均4774卡/克、 主要可采层平均4830卡/克。 1.5 矿井生产情况 1.5.1 矿井生产现状 八连城煤矿于1992年开工建设, 1994年5月八连城立井建设停工, 10月恢复建设, 1月正式投产,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 服务年限为74a, 现核定生产能力为1.8M/a。 表1-1 可采煤层厚度、 结构、 间距表 编号 厚 度( m) 间 距( m) 计量面积( km2) 结 构 ( 分层) 可采程度 两极值 一般 两极值 一般 9 0-1.59 0.5-1.0 104-190 120-150 3.0 1-2 局部可采 12 0-1.35 0.5-0.9 1.28 1-2 局部可采 11-26 15-20 13 0-1.30 0.5-0.9 4.76 1-2 局部可采 20-68 30-45 15 0-1.25 0.4-0.8 2.70 1-2 局部可采 38-53 40-50 18 0-1.85 0.4-0.9 0.83 1 局部可采 2-17 5-10 18-2 0-1.40 0.5-1.0 1.73 1-2 局部可采 3-18 5-12 19 0.2-3.70 0.8-1.5 26.66 1-3 大部可采 1-19 5-10 19-1 0-2.37 0.5-1.0 10.70 1-2 局部可采 1-12 4-10 19-2 0-2.50 0.6-1.2 21.30 1-2 大部可采 3-22 5-12 20 0.2-2.46 1.0-1.5 19.57 1-3 大部可采 1-14 5-10 21 0-1.34 0.4-0.8 10.13 1-2 局部可采 2-29 5-20 23 0-2.94 0.8-1.5 20.60 1-3 大部可采 0.5-18 4-10 23-1 0-1.86 0.5-0.9 4.93 1-2 局部可采 0.5-4.5 1-2 23-2 0-1.95 0.5-1.0 4.77 1-2 局部可采 3.5-28 7-15 26 0-2.65 0.6-1.5 17.98 1-4 大部可采 0.5-13 2-7 26下 0-1.88 0.5-1.0 6.81 1-2 局部可采 1.5-18 4-14 28 0-1.68 0.6-1.0 9.42 1-3 局部可采 1-9.0 2-5 28下 0-2.31 0.5-0.8 2.22 1-4 局部可采 8-34 10-20 30上 0-2.07 0.5-0.9 1.98 1-3 局部可采 0.4-10 1-4 30 0-1.65 0.4-0.8 2.80 1-3 局部可采 4-24 8-15 30下 0-2.35 0.4-1.4 3.30 1-3 局部可采 6-29 10-20 32 0-2.18 0.4-1.0 4.44 1-3 局部可采 0.5-13 4-8 32下 0-1.80 0.3-0.8 1.43 1-3 局部可采 5-30 10-20 33 0-1.78 0.4-1.5 1.77 1-4 局部可采 12-27 15-20 34 0-3.20 0.3-1.6 1.60 1-5 局部可采 1.5.2 井田开拓方式、 采区划分及采煤方法 ⑴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立井单水平开采, 现有两个主井、 一个副井、 一个专用回风井。主井为提煤井兼回风井, 新主井为提煤井兼入风井, 副井为辅助提升井兼入风井, 西风井为专用回风井。单一水平标高为-420m。 ⑵ 采区划分、 采区储量及开采顺序 全井田把精查区7.2km的南北长分为北、 中、 南三个区, F13断层以北为北部区; F23断层以南为南部区; F13到F23断层之间为中部区, 其中5个主要的可采煤层公布在中部采区。 全井共划分8个采区, 采区宽度一般1500-2500m, 长度为700-1300m。 采区开采顺序按自近向远; 在采区内回采工作面实行”跳采”。 ⑶ 采煤方法 采用单一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采用综掘和炮掘, 工字钢支护。 1.6 矿井通风方式及瓦斯情况 本矿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 副井、 新主井入风, 主井、 西风井排风。 在地质勘探阶段没有进行过煤层瓦斯含量测定, 1998年- 瓦斯绝对涌出量( 最大) 为8.45m3/min, 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1月投产以来,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呈增大的趋势,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8.56m3/min。 2 矿井煤层瓦斯 2.1煤层瓦斯基础参数 煤层瓦斯赋存基础参数是矿井瓦斯防治和瓦斯抽放设计的依据, 煤层瓦斯赋存基础参数主要包括: 煤层原始瓦斯压力、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及衰减系数、 煤层透气性系数等。煤科总院沈阳研究院承担的”八连城煤矿抽放瓦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展期间, 对本矿的瓦斯基础参数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如下。 2.1.1 煤层瓦斯压力 19#煤层的瓦斯压力在0.9~1.4MPa之间; 20#煤层的瓦斯压力在1.55MPa; 26#煤层的瓦斯压力在1.61~2.34MPa之间。 2.1.2 煤层瓦斯含量 19#煤层的瓦斯含量在6.2~8.18m3/t之间; 20#煤层的瓦斯含量在0.7~6.04m3/t; 26#煤层的瓦斯含量在5.08~6.02m3/t之间。 2.1.3 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及衰减系数 19#煤层的百米钻孔初始自然瓦斯涌出量在1.42×10-3~2.201×10-3m3/min之间, 钻孔自然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在0.0182~0.0235d-1之间; 煤层的百米钻孔初始自然瓦斯涌出量2740.1×10-3m3/min之间, 钻孔自然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在0.019d-1之间. 2.1.4 煤层透气性系数 19#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在0.107~2.356m2/MPa2.d之间; 20#煤层的透气性系数为0.336m2/MPa2.d; 26#煤层的透气性系数为0.229~1.192m2/MPa2.d之间。 2.2矿井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矿井瓦斯储量应为矿井可采煤层的瓦斯储量、 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不可采煤层及围岩瓦斯储量之和。瓦斯储量的大小标志着瓦斯资源多少, 同时亦是衡量有无开发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可按下式计算: Wk=Wl十W2十W3 式中: Wk—矿井瓦斯储量, Mm3; Wl—可采煤层的瓦斯储量, Mm3; Ali—矿井可采煤层i的地质储量, Mt; X1i—矿井可采煤层i的瓦斯含量, m3/t; W2—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瓦斯的各不可采煤层的总瓦斯储量, ( Mm3) A2i—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不可采煤层的地质储量, Mt; X2i—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不可采煤层的瓦斯含量, m3/t; W3—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围岩瓦斯储量, Mm3,按下式计算: W3=K(W1十W2) K—围岩瓦斯储量系数, 取K=0.15。 矿井可开发瓦斯量( 或称可抽放量) 是指在既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下, 按照当前的抽放技术水平所能抽出的最大瓦斯量。它反映着矿井瓦斯资源的开发程度, 与其抽放工艺技术和抽放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采用下式计算: Wkc=ηk·Wk 式中: Wkc—矿井可抽瓦斯量, Mm3; ηk—矿井瓦斯抽放率, 按照中国当前的技术水平; Wk—矿井瓦斯储量 Mm3; 按上式计算得出煤层的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计算结果见表2-1所示。 从表2-1能够看出, 本矿的瓦斯资源相当丰富, 这就为矿井的瓦斯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条件, 同时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矿的瓦斯资源相当丰富, 其瓦斯储量和可抽量分别为167394.8Mm3和50218.43Mm3, 这就为矿井的瓦斯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条件, 同时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表2-1 八连城煤矿瓦斯储量及可抽量计算结果汇总表 煤层 工业储量 (10kt) 可采储量 (10kt) 瓦斯含量 (m3/t) 瓦斯储量 (10km3) 可采煤炭瓦斯储量 (10km3) 抽放率 ( %) 可开发瓦斯量(10km3) 9 262.3 182.3 8.18 2146 1491 30 447 12 127.4 88.5 8.18 1042 724 30 217 13 206.2 143.3 8.18 1687 1172 30 352 15 8.18 18 70.5 49 8.18 577 401 30 120 18-2 27.2 18.9 8.18 222 155 30 46 19 2349.5 1632.9 8.18 19219 13357 30 4007 19-1 949.1 659.6 8.18 7764 5396 30 1619 19-2 1036.7 720.5 8.18 8480 5894 30 1768 20 1934.7 1344.6 6.04 11686 8121 30 2436 21 314.5 218.6 6.04 1900 1320 30 396 23 1822.1 1266.4 6.26 11406 7928 30 2378 23-1 514.1 357.3 6.26 3218 2237 30 671 23-2 176.1 122.4 6.26 1102 766 30 230 26 1453.9 1010.5 6.26 9101 6326 30 1898 26下 596.8 414.8 6.26 3736 2597 30 779 28 565.6 393.1 6.26 3541 2461 30 738 28下 276.6 192.2 6.26 1732 1203 30 361 30上 207.2 144 6.26 1297 901 30 270 30 242 168.2 6.26 1515 1053 30 316 30下 323 224.5 6.26 2022 1405 30 422 32 411.7 286.1 6.26 2577 1791 30 537 32下 145.2 100.9 6.26 909 632 30 189 33 197.5 137.3 6.26 1236 859 30 258 34 220.4 153.2 6.26 1380 959 30 288 小计 14430.3 9785.4   99494 69149   20745 岩层     9949 6915   2074 合计     109444 76064   17610 3 瓦斯抽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的任务是确定新矿井、 新水平、 新采区投产时瓦斯涌出量的大小, 为矿井和采区提供通风及瓦斯管理方面的基础数据, 它是矿井通风设计、 瓦斯抽放和瓦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参数。在《八连城煤矿抽放瓦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中, 沈阳研究院使用分源预测法, 对八连城煤矿各主采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结果如下: 回采工作面: 19#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11.62~16.84m3/t, 20#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17.42m3/t; 26#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19.77m3/t。 煤层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预计见表3-1~3-3。 表3-1 19#煤层不同产量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 单位: ( m3/min) 产量( t)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瓦斯涌出量 1.17 2.34 3.51 4.68 5.85 7.02 8.19 9.36 10.53 11.69 产量( t)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瓦斯涌出量 12.86 14.03 15.20 16.37 17.54 18.71 19.88 21.05 22.22 23.39 产量( t)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瓦斯涌出量 24.56 25.73 26.90 28.07 29.24 30.41 31.58 32.74 33.91 35.08 表3-2 20#煤层不同产量下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预计 单位: m3/min 产量/t/d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瓦斯涌出量 1.21 2.42 3.63 4.84 6.05 7.26 8.47 9.68 10.89 12.10 产量/t/d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瓦斯涌出量 13.31 14.52 15.73 16.94 18.15 19.36 20.57 21.78 22.98 24.19 产量/t/d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瓦斯涌出量 25.40 26.61 27.82 29.03 30.24 31.45 32.66 33.87 35.08 36.29 表3-3 26#煤层不同产量下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 m3/min 产量/t/d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瓦斯涌出量 1.37 2.75 4.12 5.49 6.86 8.24 9.61 10.98 12.36 13.73 产量/t/d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瓦斯涌出量 15.10 16.48 17.85 19.22 20.59 21.97 23.4 24.71 26.09 27.46 产量/t/d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瓦斯涌出量 28.83 30.20 31.58 32.95 34.32 35.70 37.07 38.44 39.81 41.19 掘进工作面: 19#煤层煤巷综掘工作面的推进度为450m/月计算, 19#煤层煤巷综掘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2 m3/min, 20#煤层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度为250m/月计算, 20煤层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92m3/min。26#煤层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度为200m/月计算, 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2 m3/min。 3.2 瓦斯抽放的必要性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矿井, 必须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系统: ( 1) 一个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 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采用通风方法解决不合理的。 ( 2)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以下条件的: ① 大于或等于40m3/min; ② 年产量1.0~1.5Mt的矿井, 大于30m3/min; ③ 年产量0.6~1.0Mt的矿井, 大于25m3/min; ④ 年产量0.4~0.6Mt的矿井, 大于20m3/min; ⑤ 年产量小于或等于0.4Mt的矿井, 大于15m3/min。 ( 3) 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八连城煤矿瓦斯抽放的必要性。 3.2.1 从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来看瓦斯抽放的必要性 从八连城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来看, 开采19#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6.84m3/t, 产量 t/d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3.39m3/min, 综掘工作面月进尺450m/月时, 其绝对瓦斯涌出量1.72m3/min; 20#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7.42m3/t, 产量 t/d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4.19m3/min, 综掘工作面月进尺250m/月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1.92m3/min, ; 26#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9.77m3/t, 产量 t/d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7.46m3/min, 综掘工作面月进尺200m/月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2m3/mi。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已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5m3/min的界限。因此对本矿来说, 为彻底有效地解决瓦斯问题, 保证矿井的高效、 安全生产, 进行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是非常必要的。 3.2.2 从矿井通风能力来看瓦斯抽放的必要性 采掘工作面是否有必要进行瓦斯抽放的判断标准是: 采掘工作面最大供风量小于稀释瓦斯所需要的风量, 即当瓦斯涌量大于通风所能解决的瓦斯涌出量时就应当抽放瓦斯, 其抽放瓦斯的必要性指标一般以下式表示: 式中: -工作面允许的最大风速, 4m/s; -工作面最小通风断面, 5.49m2; -允许风流中的瓦斯浓度1%, 这里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取0.8%; -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取1.5。 按前面计算结果, 19#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6.84m3/t, 产量 t/d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3.39m3/min, ; 20#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7.42m3/t, 产量 t/d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4.19m3/min, ; 26#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9.77m3/t, 产量 t/d时, 绝对瓦斯涌出量27.46m3/min。 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均大于通风所能稀释瓦斯量, 通风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要求, 不能保证工作面回风和上隅角瓦斯不超限。如工作面增加供风量, 会造成风速超标, 工作面煤尘太大, 将对工作面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同时随着工作面风量的增大, 会导致工作面上下隅角风压增大, 采空区漏风量增加, 严重可造成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因此, 从工作面通风能力看矿井已具备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必要条件。 3.2.3 从资源和环保的角度来看瓦斯抽放的必要性 瓦斯是一种优质的能源, 将抽出的瓦斯加以利用, 能够变害为宝, 不但改进能源结构, 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前面计算我矿煤层瓦斯储量和可抽量分别为1094.44Mm3和760.64Mm3, 这说明矿井的瓦斯资源比较丰富, 为瓦斯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 总之, 无论是从矿井当前的瓦斯涌出现状、 矿井通风能力, 还是从资源和环保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进行瓦斯抽放, 特别是进入深部煤炭开采, 瓦斯问题将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 提前进行瓦斯抽放工作, 对我矿安全生产很有必要。 3.3 瓦斯抽放的可行性 3.3.1 本煤层瓦斯抽放的可行性 本煤层瓦斯抽放的可行性是指煤层在天然透气性条件下进行预抽的可行性。一般来说, 其衡量指标有两个: 一为煤层的透气性系数( λ) ; 二为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 ) 。 据上述指标将煤层预抽瓦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见表3-2。 八连城煤矿本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评价结果见表3-3。 表3-2 煤层预抽瓦斯难易程度分类表 指标 难易程度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 (d-1) 煤层透气性系数 λ(m2/MPa2·d) 容易抽放 能够抽放 较难抽放 <0.003 0.003~0.05 >0.05 >10 10~0.1 <0.1 表3-3 八连城煤矿本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评价结果表 煤层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 (d-1) 煤层透气性系数 λ(m2/MPa2·d) 煤层抽放难 易程度 19 0.0182~0.0357 0.107~2.356 能够抽放 20 0.019 0.336 能够抽放 26 —— 0.229~0.336 能够抽放 从表3-3能够看出, 我矿19、 20和26煤层属于能够抽放煤层, 具备本煤层瓦斯抽放的可行性。 3.3.2 邻近层、 采空区瓦斯抽放的可行性 根据19、 20和26煤层的赋存与开采条件分析, 开采19煤层时, 其上邻近层有18#、 18-2#煤层, 其下邻近层有19-1#、 19-2#、 20#、 21#、 23#、 26#煤层均处于其开采影响范围内, 18#、 18-2#煤层绝大部分的卸压瓦斯涌入19#煤层的采空区和工作面; 19-1#、 19-2#、 20#、 21#、 23#煤层也由于其采动影响, 有相当数量的瓦斯涌入19#煤层的采空区和工作面。 由于八连城煤矿属煤层群开采, 煤层赋存不稳定, 19煤层有部分地区不可采, 在此区域内, 若回采20煤层时, 其上邻近层有19、 19-1、 19-2煤层, 下邻近层有21、 23、 23-1、 23-2煤层全部处在卸压范围内, 其上、 下邻近层的卸压瓦斯将涌向开采煤层。 分析八连城煤矿煤层赋存, 不论是开采23煤层还是开采26煤层, 其上、 下均有卸压邻近层存在, 邻近层和围岩卸压瓦斯均涌向开采层。 若能在开采煤层上部邻近层适当位置煤层内掘一条内错高位抽放瓦斯巷并密闭抽放, 既能够直接抽放邻近层涌出的卸压瓦斯, 也能够经过裂隙抽放工作面采空区内高冒拱内的瓦斯; 或在开采煤层回风巷开掘钻场向上邻近层打上向钻孔直接抽放上邻近层的卸压瓦斯和开采层切眼前方煤体的卸压瓦斯, 后期抽放采空区内高冒拱内的瓦斯。 综上所述, 我矿19、 20和26煤层属于煤层群开采, 工作面瓦斯大部分来源于邻近层和围岩, 为减少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减轻矿井通风负担, 保证工作面正常开采, 进行邻近层及采空区瓦斯抽放是必要的。因此, 在我矿建立抽放瓦斯系统进行瓦斯抽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 矿井抽放瓦斯方案与工艺 4.1 抽放瓦斯方法选择的原则 抽放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