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人寿IT战略规划项目实施计划
194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中国人寿IT战略规划项目
实施计划
版本号 V3.0
起草人:中国人寿IT规划项目组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
中国惠普大厦(100022)
电话:
传真:
版权说明
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咨询与集成事业部和中国人寿共同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咨询与集成事业部和中国人寿共同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无论经过电子形式或非电子形式。
文档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人寿信息化战略规划
文档版本号:
3.0
文档作者:
中国人寿信息化战略规划项目组
生成日期:
-4-12
文档审核者:
中国人寿信息化战略规划项目组
审核日期:
-4-12
目 录
1 概述 15
1.1 介绍 15
1.2 修订实施计划 15
1.3 参考文件 16
2 总体项目实施计划 16
2.1 项目划分及项目间关系 16
2.1.1 项目清单 16
2.1.2 项目间的依赖关系 19
2.1.3 和现有系统及项目的关系 23
2.2 项目总体进度 23
3 项目管理 26
3.1 组织结构 26
3.2 管理流程 30
3.3 项目实施框架 31
3.4 文档管理 32
4 驾驭变化 33
5 项目实施计划 41
5.1 项目1:IT组织架构重组 41
5.1.1 项目概述 41
5.1.1.1 目标和范围: 41
5.1.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42
5.1.1.3 与当前工作的关系 42
5.1.2 实施策略 43
5.1.2.1 实现途径 43
5.1.2.2 项目阶段 43
5.1.3 资源投入 45
5.1.4 风险及应对策略 45
5.2 项目2: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46
5.2.1 项目概述 46
5.2.1.1 目标和范围: 46
5.2.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46
5.2.2 实施策略 47
5.2.2.1 实现途径 47
5.2.2.2 项目阶段 48
5.2.3 资源投入 49
5.2.4 风险控制及应对策略 50
5.3 项目3:实施数据标准化 50
5.3.1 项目概述 50
5.3.1.1 目标和范围 50
5.3.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51
5.3.2 实施策略 51
5.3.2.1 实现途径 51
5.3.2.2 项目阶段 52
5.3.3 资源投入 53
5.3.4 风险及应对策略 54
5.4 项目4: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55
5.4.1 项目概述 55
5.4.1.1 目标和范围 55
5.4.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57
5.4.2 实施策略 58
5.4.2.1 实现途径 58
5.4.2.2 项目阶段 59
5.4.3 资源投入 60
5.4.4 风险及应对策略 63
5.5 项目5: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 64
5.5.1 项目概述 64
5.5.1.1 目标和范围 64
5.5.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65
5.5.2 实施策略 66
5.5.2.1 实现途径 66
5.5.2.2 项目阶段 67
5.5.3 资源投入 68
5.5.4 风险及应对策略 69
5.6 项目6: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 69
5.6.1 项目概述 69
5.6.1.1 目标和范围 69
5.6.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70
5.6.2 实施策略 70
5.6.2.1 实现途径 70
5.6.2.2 项目阶段 71
5.6.3 资源投入 73
5.6.4 风险及关键应对策略 75
5.7 项目7:实施OA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 75
5.7.1 项目概述 75
5.7.2 项目概述 75
5.7.2.1 目标和范围 75
5.7.2.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76
5.7.2.3 与当前工作的关系 76
5.7.3 实施策略 76
5.7.3.1 实现途径 76
5.7.3.2 项目阶段 77
5.7.4 资源投入 78
5.7.5 风险及应对策略 79
5.8 项目8:实施单证管理系统 79
5.8.1 项目概述 79
5.8.1.1 目标和范围: 79
5.8.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80
5.8.2 实施策略 80
5.8.2.1 实现途径 80
5.8.2.2 项目阶段 80
5.8.3 资源投入 81
5.8.4 风险及应对策略 81
5.9 项目9: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 82
5.9.1 项目概述 82
5.9.1.1 目标和范围: 82
5.9.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83
5.9.2 实施策略 84
5.9.2.1 实现途径 84
5.9.2.2 项目阶段 85
5.9.3 资源投入 89
5.9.4 风险及应对策略 91
5.10 项目10:建立商业智能系统 92
5.10.1 项目概述 92
5.10.1.1 目标和范围: 92
5.10.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92
5.10.2 实施策略 93
5.10.2.1 实现途径 93
5.10.2.2 项目阶段 93
5.10.3 资源投入 96
5.10.4 风险及应对策略 99
5.11 项目11: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 100
5.11.1 项目概述 100
5.11.1.1 目标和范围 100
5.11.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02
5.11.2 实施策略 103
5.11.2.1 实现途径 103
5.11.2.2 项目阶段 104
5.11.3 资源投入 109
5.11.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13
5.12 项目12: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 115
5.12.1 项目概述 115
5.12.1.1 目标和范围 115
5.12.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16
5.12.2 实施策略 116
5.12.2.1 实现途径 116
5.12.2.2 项目阶段 117
5.12.3 资源投入 119
5.12.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22
5.13 项目13: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应用 123
5.13.1 项目概述 123
5.13.1.1 目标和范围 123
5.13.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23
5.13.2 实施策略 124
5.13.2.1 实现途径 124
5.13.2.2 项目阶段 124
5.13.3 资源投入 125
5.13.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26
5.14 项目14:实施影像系统 128
5.14.1 项目概述 128
5.14.1.1 目标和范围 128
5.14.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29
5.14.2 实施策略 130
5.14.2.1 实现途径 130
5.14.2.2 项目阶段 130
5.14.3 资源投入 132
5.14.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34
5.15 项目15:客户信息中心 135
5.15.1 项目概述 135
5.15.1.1 目标和范围 135
5.15.2 实施策略 136
5.15.2.1 实现途径 136
5.15.2.2 项目阶段 136
5.15.3 资源投入 137
5.15.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38
5.16 项目16:EAI平台的建立 139
5.16.1 项目概述 139
5.16.1.1 目标和范围 139
5.16.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40
5.16.2 实施策略 140
5.16.2.1 实现途径 140
5.16.2.2 项目阶段 140
5.16.3 资源投入 142
5.16.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44
5.17 项目17:核心应用数据质量改进项目 145
5.17.1 项目概述 145
5.17.1.1 目标和范围: 145
5.17.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45
5.17.2 实施策略 146
5.17.2.1 实现途径 146
5.17.2.2 项目阶段 147
5.17.3 资源投入 147
5.17.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47
5.18 项目18:网络 148
5.18.1 项目概述 148
5.18.1.1 目标和范围: 148
5.18.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48
5.18.2 实施策略 149
5.18.2.1 实现途径 149
5.18.2.2 项目阶段 150
5.18.3 资源投入 150
5.18.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51
5.19 项目19:数据中心 152
5.19.1 项目概述 152
5.19.1.1 目标和范围 152
5.19.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54
5.19.2 实施策略 156
5.19.2.1 实现途径 156
5.19.2.2 项目阶段 157
5.19.3 资源投入 160
5.19.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62
5.20 项目20:替换现有财务系统 163
5.20.1 项目概述 163
5.20.1.1 目标和范围: 163
5.20.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63
5.20.2 实施策略 164
5.20.2.1 实现途径 164
5.20.2.2 项目阶段 164
5.20.3 资源投入 166
5.20.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67
5.21 项目21:灾备中心 168
5.21.1 项目概述 168
5.21.1.1 目标和范围: 168
5.21.1.2 前提条件和项目相关性: 168
5.21.1.3 与当前工作的关系 168
5.21.2 实施策略 168
5.21.2.1 实现途径 168
5.21.2.2 项目阶段 170
5.21.3 资源投入 171
5.21.4 风险及应对策略 173
图表目录
图 21项目依赖关系 19
图 31PMO架构图 27
图 41驾驭变化 33
图 51安全策略项目阶段划分 66
图 52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实现途径 84
图 53网络-实施方法 149
图 54网络-项目阶段 150
图 55数据中心项目实施方法 156
图 56业务永续环境实施方法 169
表 21项目清单 17
表 22项目依赖关系描述 22
表 23项目总体进度(表中以两个月为一个时间单位,共60个月) 25
表 41领导者和管理者区别 41
表 51IT组织架构重组-目阶段 44
表 52IT组织架构重组-源投入 45
表 53IT组织架构重组-险及应对策略 45
表 54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阶段 49
表 55项目管理办公室-资源投入 49
表 56项目管理办公室-风险及应对策略 50
表 57实施数据标准化-实施阶段 53
表 58实施数据标准化-资源投入 54
表 59实施数据标准化-风险及应对策略 54
表 510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一期项目阶段 59
表 511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二期项目阶段 60
表 512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一期资源投入 62
表 513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二期资源投入 63
表 514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风险及应对策略 63
表 515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任务分配 65
表 516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实施阶段 67
表 517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资源投入 69
表 518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风险及应对策略 69
表 519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一期项目阶段 72
表 520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二期项目阶段 73
表 521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资源投入 75
表 522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风险及应对策略 75
表 523实施OA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项目阶段 78
表 524实施OA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资源投入 78
表 525实施OA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风险及应对策略 79
表 526实施单证管理系统-项目阶段 81
表 527实施单证管理系统-资源投入 81
表 528实施单证管理系统-风险及应对策略 82
表 529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一期项目阶段 87
表 530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二期项目阶段 88
表 531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三期项目阶段 89
表 532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资源投入 91
表 533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风险及应对策略 91
表 534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一期项目阶段 94
表 535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二期项目阶段 95
表 536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三期项目阶段 96
表 537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一期资源投入 97
表 538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二期资源投入 98
表 539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三期人员投入 99
表 540建立商业智能系统-风险及应对策略 99
表 541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一期项目阶段 106
表 542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二期项目阶段 107
表 543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三期项目阶段 109
表 544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一期资源投入 111
表 545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二期资源投入 112
表 546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三期资源投入 113
表 547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风险及应对策略 114
表 548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一期项目阶段 118
表 549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二期项目阶段 119
表 550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一期资源投入 120
表 551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二期资源投入 122
表 552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风险及应对策略 122
表 553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应用-项目阶段 125
表 554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应用-资源投入 126
表 555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应用-风险及应对策略 127
表 556实施影像系统-一期项目阶段 131
表 557实施影像系统-二期项目阶段 132
表 558实施影像系统-一期资源投入 133
表 559实施影像系统-二期资源投入 134
表 560实施影像系统-风险及应对策略 134
表 561客户信息中心-项目阶段 137
表 562客户信息中心-资源投入 138
表 563客户信息中心-风险及应对策略 139
表 564EAI平台的建立-第一期项目阶段 141
表 565EAI平台的建立-第一期项目阶段 142
表 566EAI平台的建立-第一期资源投入 143
表 567EAI平台的建立-第二期资源投入 144
表 568EAI平台的建立-风险及应对策略 145
表 569核心应用数据质量改进-项目阶段 147
表 570核心应用数据质量改进-风险及应对策略 147
表 571网络-资源投入 151
表 572网络-风险及应对策略 152
表 573数据中心-一期项目阶段 159
表 574数据中心-二期项目阶段 160
表 575数据中心-一期资源投入 161
表 576数据中心-二期资源投入 162
表 577数据中心-风险及应对策略 163
表 578替换现有财务系统-一期项目阶段 166
表 579替换现有财务系统-资源投入 167
表 580替换现有财务系统-风险及应对策略 167
表 581灾备中心-一期实施阶段 170
表 582灾备中心-二期实施阶段 171
表 583灾备中心-一期资源投入 172
表 584灾备中心-二期资源投入 173
表 585灾备中心-风险及应对策略 173
1 概述
1.1 介绍
根据第二阶段的规划结果,我们总共规划了21个项目。在与公司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全部21个项目的优先级和实施时间表(见章节2.2)。为确保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制定每个项目的实施计划,包括:
· 项目概述
· 前提条件和项目的相关性
· 实施策略
· 资源投入以及投资估计
(2) 制定总体的项目管理体系和变更管理计划,保障实施计划的成功实施;
目的是使中国人寿对整个IT规划的实施计划有个更清晰完整的了解。
1.2 修订实施计划
任何一个实施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都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而面临调整。本文定义的实施计划预计历时五年完成,其间政策、市场、业务需求、技术手段的变化可能超出现在的预料,为确保本实施计划保持对整个迁移过程的高层指导作用,必须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建议每半年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实施计划作出调整:
· 项目执行情况;
· 用户反馈意见;
· 公司新的业务发展计划;
· 业务部门需求的变化;
· 项目投资的调整;
·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参考文件
<未来IT架构规划报告>
<高端设计报告>
2 总体项目实施计划
2.1 项目划分及项目间关系
为达成IT规划第二阶段所设定的未来目标,我们设定了21个项目,这些项目中有些需要经过采购来借助外部供应商完成,有些则是中国人寿内部的项目或工作。
2.1.1 项目清单
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1
IT 组织架构重组
2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3
实施数据标准化
4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5
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
6
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
7
实施OA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
8
实施单证管理系统
9
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
10
建立商业智能系统
11
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
12
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
13
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应用
14
实施影像系统
15
客户信息中心
16
EAI平台的建立
17
核心应用数据质量改进项目
18
网络
19
数据中心
20
替换现有财务系统
21
灾备中心
表 21项目清单
总体上,这些项目能够分为以下几类:
· 提升IT自身管理能力
- P01:IT组织架构重组
- P02:建立PMO
- P03:数据标准化
- P05:安全策略
- P09:IT服务管理
- P17:数据质量改进
· 实现适应性的IT架构
- P18:网络
- P19:数据中心
- P21:容灾中心
- P16:企业应用集成
· 实现核心的业务支持能力
- P11:核心业务应用
- P12:销售支持和管理
- P14:实施影像系统
- P08:单证管理系统
· 实现管理与决策支持
- P13:精算和风险管理
- P20:财务系统
- P10: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
- P07:办公自动化
· 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 P06:全国客户服务系统
- P15:客户信息中心
- P04:电子商务平台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客户关系管理(CRM)功能的支持,由于CRM系统包括了从客户信息整合、客户接触渠道、客户体验、客户行为分析等多种应用,从技术上也涉及了WEB、呼叫中心、数据集市等多个系统,如果将CRM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实施,那么该项目要涉及到门户、呼叫中心、数据仓库等多种技术,实施难度大大增大,因此,为降低整个CRM系统实施的复杂度,我们从技术层面出发来做项目划分,将整个CRM系统分割到各个技术相关的项目中去实施:
· 客户信息中心项目实施客户信息的整合,它是诸如呼叫中心、B2C门户等客户服务渠道的数据基础;
· 销售管理和支持应用系统项目中实现对销售人员进行客户服务的支持;
· 商业智能项目中实施分析型的CRM系统,进行客户特征、行为和价值的分析;
· 电子商务项目实施基于WEB的客户服务支持;
· 全国客户服务系统项目实施基于呼叫中心的客户服务支持。
2.1.2 项目间的依赖关系
图 21项目依赖关系
如图所示,这21个项目间的主要相关性描述为:
项目编号与名称
项目相关性
P1. IT 组织架构重组
· IT组织架构重组是由总公司IT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协调完成,项目管理办公室不参与P1的建设
· IT组织架构重组(P1)对IT组织和人员角色的定义是IT服务管理项目(P9)实施的前提
P2. 建立PMO
· 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P2)是除了进行IT组织架构重组(P1)以外的所有项目的基础
P3. 实施数据标准化
· 数据标准化(P3)需要使用核心应用(P11)所规划的数据模型
· 数据标准化(P3)是商业智能系统的第二期-分析型CRM(P10)的前提
· 数据质量提升(P17)依赖于数据标准化框架的建立(P3)
P4.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 办公自动化建设(P7)需要使用电子商务框架(P4)中建立的门户框架
P5. 制定和实施IT安全策略
· 安全策略的建设(P5)决定了数据中心(P19)中相应安全设备的配置
P6. 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
· 实施全国客户服务系统(P6)使用企业应用集成项目(P16)所建成的平台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P7. 实施OA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
· 办公自动化建设(P7)需要使用电子商务框架(P4)中建立的门户框架
· 运营层的系统项目包括办公自动化(P7)使用企业应用集成项目(P16)所建成的平台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P8. 建立单证管理系统
· 单证管理(P8)能够单独实施
· 单证管理(P8)使用EAI平台项目(P16)所建成的应用集成平台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P9. 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
· IT组织架构重组(P1)对IT组织和人员角色的定义是IT服务管理项目(P9)实施的前提
· 在数据中心(P19)建立之前需要保证IT服务管理(P9)完成,以保证运维流程的标准化和质量
P10. 建立商业智能系统
· 精算与风险管理(P13)依靠商业智能(P10)中所建立的ETL工具
· 数据标准化(P3)是商业智能系统的第二期-分析型CRM(P10)的前提
P11. 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
· 核心应用系统(P11)的建设对于数据中心(P19)和网络(P18)的设计起决定性作用
· 核心应用系统(P11)使用EAI平台建设项目(P16)所建成的平台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 影像系统(P14)能够先开发使用,不过核心业务系统(P11)需要与其进行有效的集成
· 数据标准化(P3)需要使用核心应用(P11)所规划的数据模型
· 数据质量改进(P17)是核心应用系统(P11)进入生产的前提
P12. 实施销售支持与管理应用
· 销售管理与支持(P12)使用EAI平台建设项目(P16)所建成的平台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P13. 实施精算与风险管理应用
· 精算与风险管理(P13)依靠商业智能(P10)中所建立的ETL工具
P14. 实施影像系统
· 影像系统(P14)能够先开发使用,不过核心业务系统(P11)需要与其进行有效的集成
P15. 客户信息中心
· 客户信息中心(P15)依靠商业智能(P10)中所建立的ETL工具
P16. EAI平台建立
· 运营层的系统项目包括办公自动化(P7),全国客户服务系统(P6),单证管理(P8),保险核心应用(P11),财务系统(P20)销售管理与支持(P12)使用EAI平台建立项目(P16)所建成的平台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P17. 核心应用数据质量改进项目
· 数据质量改进(P17)依赖于数据标准化框架的建立(P3),而且是核心应用系统(P11)进入生产的前提
P18. 网络
· 核心应用系统(P11)的建设对于数据中心(P19)和网络(P18)的设计起决定性作用
P19. 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P9)的建设是其它集中运行应用系统开发和生产的基础
· 核心应用系统(P11)的建设对于数据中心(P19)和网络(P18)的设计起决定性作用
· 在数据中心(P19)建立之前需要保证IT服务管理(P9)完成,以保证运维流程的标准化和质量
· 安全策略的建设(P5)决定了数据中心(P19)中相应安全设备的配置
P20. 替换现有财务系统
· 财务系统(P20)使用EAI建设项目(P16)所建成的平台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相互集成和共享
P21. 灾备中心
· 在核心业务系统(P11)在数据中心(P19)中运行时开始建立灾备中心(P21)
表 22项目依赖关系描述
2.1.3 和现有系统及项目的关系
· 总体框架类的项目:对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要在标准和规范建立后,逐步纳入到新的框架中,例如PMO要逐步对所有的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所有的新建系统要符合标准化、安全、IT服务管理等框架中制定的规范;
· 核心价值链支持类的项目:这一类项目所涉及的系统,都会有一套老的应用系统正在运行,而且有些系统也正在进行升级工作(如CBPS8.0),因此,对这一类项目,要采取旧系统的运行和升级与新系统开发并行的方式,在新系统开发测试完成后,逐步替换掉旧系统;而且,在新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诸如旧系统数据质量改进等准备工作;
· 业务支持功能增强类:这一类项目虽然对中国人寿的基本业务运营不构成太大影响,可是有些是中国人寿为加快发展所急需的功能,如电子商务、商业智能等,对这一类项目,我们建议采取如下策略:首先经过一些‘速赢(quick win)’项目满足最迫切的需求,如商业智能一期(报表)、电子商务平台框架等,然后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逐步丰富和完善,最终达到总体目标;
· 基础设施类:基础设施类的建设,是系统部署的基础,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投资较大、周期较长的过程,我们建议中国人寿在过渡时期采取在现有设施上改造利用的方式,满足系统部署的要求。例如:在现有条件满足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现有的人寿大厦三层机房等来部署商业智能一期、电子商务框架等应用系统,待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后,再迁移到新的数据中心。
2.2 项目总体进度
下表为21个项目的计划实施时间表,所有的21个项目将在5年内完成,其中的一些项目由于项目内容的分割或者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可能会被分成二到三期来完成,实际的实施中,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还会根据预算、供应商选择等原因,将项目进行更小的粒度划分。
项目名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1
IT 组织架构重组
2
建立PMO
3
数据标准化
建立框架
由专职标准化小组负责的数据标准制定工作 ――――>
4
电子商务
一期
二期
5
IT安全策略
6
全国客服系统
一期
二期
7
办公自动化
8
单证管理
9
IT服务管理
一期
二期
三期
10
商业智能
一期
二期
三期
11
保险核心应用
一期
二期
三期
12
销售管理与支持
一期
二期
13
精算与风险管理
14
建立影像系统
15
客户信息系统
16
EAI平台
一期
二期
17
数据质量改进
18
网络
19
数据中心
一期
二期
20
财务系统
一期
二期
21
容灾中心
一期
二期
表 23项目总体进度(表中以两个月为一个时间单位,共60个月)
3 项目管理
为配合业务发展的需要,今后几年中IT系统建设任务非常重大。例如,在所有的项目中,开发新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是规模最大和最复杂的,与其它应用系统都有联系,是公司内部处于中心地位的应用系统。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 有多个焦点;
· 要在多个子项目间协调;
· 项目由公司最高层领导发起并直接过问;
· 涉及几乎所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部门;
· 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含量高;
· 项目实施工具、方法、流程都很复杂。
针对这样的高风险的项目,必须经过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才能在规定预算和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本章节的目的是对中国人寿的IT项目管理体系提出初步的建议和参考,具体的设计和标准制定需要在实施时确定。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项目管理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