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q zh du peng ci hng to zu细雨中,丁香线条m hu,宛如一幅bi ch xn ci的画作;山沟里,山野老农kng ki付出,与青山共存;木桥前,po xio的洪水,老汉zhn dng ji ti的话语,令人心潮png pi!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渲染(xun)勾勒(l)迂回(y)襟飘带舞(jn)B逶迤(wi)岷山(mn)沉着(zhu)鏖战(o)C赫然(h)蒙古包(mng)蟠桃(pn)脊梁(j)D伽蓝(qi)獾猪(hun)铁锹(qio)摇曳(y)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陡然澄碧刺猬断断续续B陶醉琴键谱
2、写呆头呆脑C慷慨滥用谚语斩钉截铁D悬涯顷听暴露心惊肉跳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偶)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比喻)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D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认识。B“稻、麦、黍、菽、稷”统称“五谷”。C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容这个世界。D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要随时改进自己身上的坏毛病。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熟悉的树木、村
3、庄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B梅葆玖、陈忠实、等大师的离去,使我们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C“你不能出去玩,”爸爸对我说,“你的作业还没做完呢!”D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7按要求写句子。(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句)_(2)老师对我说:“你下课后把作业收一下,送到我的办公室。”(改为转述句)_(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用加点词语写句子)_(4)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桑娜一定要这样做。(改为双重否定句)_(5)七月的天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修改病句)_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意,伯牙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
4、,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锺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_,_。(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请你解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_(3)( ),怜子如何不丈夫,(4)( )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_)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5)( ),乡音无改鬓毛衰。(6)捐躯赴国难,( )。曹植9按课文填空。(1)“_天空中挂着一轮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的_的西瓜,其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这段描写节选自课文_,作者是_。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_。(2)“锺子期死,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_。”这句话出自文言文
5、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_”。(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代诗人_的作品,诗的最后两句话是_,_表达出了作者_的情感。(4)“_,还来就菊花。”“还”的读音是_。(5)写一句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_。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_。(6)穷人的作者是_,他的代表作有许多,如_。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20世
6、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
7、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有机酸等,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收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
8、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10、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A细菌发电B细菌的用途C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D可爱的细菌11、文章第2自然段中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_12、文章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什么?_13、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点?_14、结合全文进行理解,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自然段画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B本文是按
9、时间先后顺序对细菌发电予以说明的。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有细菌参与。D第2自然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液就可以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二泉映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y)。山脚下有一泓(hng)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bng)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cng)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
10、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yng)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河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
11、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湖。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一一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何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15、联系上下文,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月光似水,静影沉
12、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A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B人影绰绰,像玉壁。C形容惠山景致优美,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17、“阿炳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读第4自然段,用“ ”画出表示琴声的语句,再用“”画出表示情怀的语句。18、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加点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阿炳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为师傅的命运担忧。B阿炳感叹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和经历的坎坷。C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补充资料】: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评价二泉映月说:“用断肠之感形容真是太合适了。这首乐曲应该跪下来听。”读了短文
13、,结合资料,我知道征服小泽征尔的是_,是_,是_。20习作。以“温暖”为话题展开进行习作。要求:语言通顺合理,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旗”“醉”“慷”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C解析: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BD读音正确。C“蒙古包”的“蒙”读音为mng;“脊梁”的“脊”读音为j。3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字形的识记与辨析。D、悬涯悬崖顷听倾听4B解析
14、:B【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A中,“金沙水”和“大渡桥”都是名词,“拍”和“横”都是动词,“云崖”和“铁索”都是名词,“暖”和“寒”都是形容词,对仗工整,所以正确。B 比喻句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种事物长得像但却不是同类。B中,将“枪口”当作了人喷出了“满腔怒火”,所以是拟人句,B错误。C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结合“水”和“舔着”可知是拟人句,所以C正确。D 排比是指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
15、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结合三个“我是”可知是排比句,所以D正确。所以选B。5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选项,病因:搭配不当,“丰富”与“认识”不搭配,应在“和提高”的前面加上“我们的生活”。B选项,正确。C选项,病因:两面对一面,应在“能”的后面加上“否”。D选项,病因:搭配不当,“改进”不能与“坏毛病”搭配,应改为“改掉”。6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省略号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例如:A项中的“树木、村庄”,但列举项目和省略号相接的地方,不再出现顿号。B项中“梅葆玖、陈忠实、”后一个顿号应该删除。7 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老
16、师对我说,让我下课后把作业收一下,送到他的办公室。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桑娜不能不要这样做。 七月的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本句缩为: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2)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 改用逗号。改
17、变人称代词: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本句改为:老师对我说,让我下课后把作业收一下,送到他的办公室。(3)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示例:妈妈做的菜既好看又好吃。(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本句改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桑娜不能不要这样做。(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18、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本句搭配不当,改为:七月的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或者:天山的七月是个美丽的季节。8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在黑暗的社会中,四处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 无情未必真豪杰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少小离家老大回 视死忽如归【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全文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9、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出自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对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说的话,这句话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隐含着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国民党反动势力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
20、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4)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
21、”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5)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就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9 深蓝的 金黄的圆月 一望无际 碧绿 少年闰土 鲁迅 好的故事 伯牙破琴绝弦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知音 宋 辛弃疾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对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待到重阳日 hun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列夫托尔斯泰
22、战争与和平【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文言文的理解,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1)“天空中挂着一轮面是海边的沙地”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少年闰土,原句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我们还学习了鲁迅的另一篇课文是好的故事。(2)“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这句话出自伯牙鼓琴。全文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3、译文为: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全文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
24、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表现了词人对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原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由此可得,这里的“还”表示返,来。还:读作“hun”时,释义为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归还;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故这里的“还”读作“hun”。(5
25、)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身的文学积累,写一句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话形容博览群书,把书反复地精读、细读,读透后在写作文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6)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C解析:10、C11、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12、“这样”是指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效率可达40,且能持续数
26、月之久。13、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较低。14、D【解析】10、短文的题目要能反映短文的主要内容。文中“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这一总结性的语句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可知,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采取的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1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从“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
27、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可知,“这样”指的是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根据第三段中的“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可知一是绿色环保,二是成本低。1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正确。从“可以追溯到几年”可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B正确。从“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年。”“现在”可知,本文是
28、按时间先后顺序对细菌发电予以说明的。C正确。从“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可知,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有细菌参与。D不正确。文章第2自然段中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其实不是简单的。B解析:15、B16、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整个过程,以及阿炳苦难的一生,赞扬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17、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湖。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29、,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18、A19、 阿炳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阿炳对命运的抗争 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解析】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静影沉壁: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结合文章内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可知“静影沉壁”在文中的意思是形容惠山景致优美,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1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方法: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
30、旨。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六要素加以概括,就是文章主旨。问题概括法:一篇文章都是再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顺序所写。思考作者要说明的是哪些问题,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主旨。标题追溯法:以内容命名的文章,根据标题阅读就可以获知主旨。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旨。通读全文,利用内容借助法,文章前半部分讲述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整个过程,以及阿炳苦难的一生,后半部分赞扬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1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仔细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结合句子“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31、乐曲进入了高湖。”可知表示琴声的语句。结合句子“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可知表示情怀的语句。18、本题考查分析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可知“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表达了阿炳感叹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和经历的坎坷和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
32、章内容“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这是阿炳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结合文章内容“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可知这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和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就是小泽征尔被二泉映月征服的原因。20范文:温暖我时常问自己:什么是温暖,自己是否得到了温暖。温暖并不难找,他就在我们身边。温暖是实在的,看得见的,甚至是摸得着的,它离我们很近,并不是虚幻。只是,更多
33、的时候,平日里的习经为常,淡化了我们对幸福的感受,父母的关心,老师的呵护的眼神,同学们微笑脸庞,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平常,可有谁知道,那是温暖的源泉,它在我心里缓缓流淌。记得一次,妈妈冒着雨去学校接我,雨淋湿了她全身,妈妈把我搂在里的那一刻, 我的泪水伴着雨水随着我的脸庞慢慢掉下来,这也许是一个平凡的场景,平凡得让我当时不能马上想到“温暖”二字,但那一刻我确定是幸福的。一片成长的天空,一朵朵安静的浮云,一缕白烟是我曾经的幻想, 在蓝蓝的天空下奔跑 过,在安静的浮云下大声歌唱过,在白烟外有过一起跳一起笑。温暖时刻是我们拥有的一刻,那一时时太短了,一秒就过去了,如果,温暖想要长一点的必须要去感受。时间一点点推移,正如母亲的手。夜更静了,窗外的灯光陆续消失,终于抄完了,母亲轻轻地放下,轻轻地走开,我拿起本子,上面秀丽的小字让我眼睛一亮。拿着作业本,我心被感动着,多么伟大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温暖、生活中,正是这些细节,注我在爱中成长,它陪伴我走过了日日夜夜,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结合题干来看要以“温暖”为话题展开进行习作。习作思路: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