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景观小品设计(理论)教案
系 部: 艺术设计系
任课教师:
教师职称: 助教
授课对象: 14级园林技术
课程学时: 42学时
学年学期: 15-16学年第二学期
第 1 次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概述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小品的概念及特点;园林景观小品的功能及类型。
教学方法、手段:
利用投影展示一些景观小品设计图片,结合理论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的对这门课程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园林景观小品的特征、功能及类型
教学难点:园林景观小品的功能及类型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正常进行
一、 课前导入
通过景观小品设计图片导入专业领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教学主要内容:
㈠ 景观小品的概念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室内外空间中一切具有美感的、为环境所需、能满足人们某种日常行为而设置的人为小品构筑物就是景观小品,如一樘通透的花窗、一组精美的隔断、一块新颖的展览牌、一盏灵巧的园灯、一座构思独特的雕塑,乃至小憩的坐椅、湖边的汀步等。
㈡ 景观小品的特点
1.景观小品属于构筑物,多由简单的工程材料组成,内部空间较小,不能形成供人活动的内部空间,不利于游人使用。如栏杆是为了维护安全可以依靠,坐凳是为了休闲可以坐下,垃圾箱是为了便于管理可以投放,指示牌是为了导游可以观看。
2.景观小品十分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呼应,可以作为主题要素出现,也可以作为次要要素出现,但必须满足区域内造景的需求,主要起着点明主题和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某园林中的一处雕塑小品,充分结合周边环境,将草坪引入雕塑的表面,绿色的草和红色的雕塑互相映衬,整个画面显得非常协调柔和。
3.体量小,造型灵活,艺术性很强。
4.色彩丰富,造型一般比较简洁明快,布局灵活多变。
㈢ 景观小品的功能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点景
2.休憩
3.装饰
4.组织游览路线
景观小品在园林景观中虽然不是主角,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景观小品在园林中主要有可观赏性和组景作用,及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明确的变化标志;更重要的是景观小品可渲染气氛,合理地将小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使环境更具感染力。
㈣ 景观小品的类型
园林景观小品的内容非常丰富,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1.休息型园林小品
供休息用的园林小品,要求既有使用功能,同时又有优美的造型,如园椅、园凳、园桌。
2. 服务性园林小品
主要为游人在游园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服务,如导游牌、标志牌、园灯、饮水器等。
3. 管理性园林小品
主要用于园林管理,方便对园林的维护以及保护游人安全,如废物箱、鸟舍、鸟浴等,各种洞门、栏杆等。
4. 装饰性园林小品
在园林中以美观生动的造型出现,主要起着点景、配景等装饰性作用的园林小品,如景窗、花格、花池、花钵、瓶饰、日晷、园林雕塑小品等。
5. 儿童游乐设施
在园林中,主要以儿童服务为对象,为满足儿童游玩所需的设施,如滑梯、攀爬架、跷跷板、弹簧蹦床、小城堡等。
三、 练习
1. 景观小品的特点
2. 景观小品的功能
3. 景观小品的类型
25分钟
10分钟
第 2 次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景观小品设计基础知识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景观小品设计的要点、了解景观小品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入口、大门的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手段:
利用电脑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并结合理论讲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景观小品设计的要点、景观小品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入口、大门的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入口、大门的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正常进行
一、 课前导入
通过设计成果案例图片导入专业领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教学主要内容:
㈠ 景观小品设计的目的
在环境设计中,效果好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生活环境变得舒适,给人以美的感受。随着环境类型的变化,空间的不同,人们文化层次的不同,生活条件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景观小品设计的目 的也会有差别。
在满足设计目的的同时,设计结果必然会对人视觉、情感、人文等精神方面发生影响,所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是景观小品设计目的之一。
㈡ 景观小品设计的要点
景观小品虽然不像植物那样在园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们具有特殊的优势,形态长存,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恰当地运用景观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还能对园林环境做有益补充。景观小品的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1.巧于立意
景观小品不仅要有形式美,还要有深刻的内涵。
2.造型新颖
景观小品具有浓厚的工艺美术特点,所以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
3.人工与自然融于一体
作为装饰小品,人工雕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而将人工与自然融于一体,则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
4.体量合适
10分钟
10分钟
景观小品一般在体量上力求精巧,不可喧宾夺主,失去分寸,如园林灯具,在大型广场中,可设置巨型灯具,以起到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庭院、林荫曲径旁,则只适合放置小型园灯,不但体量要小,而且造型要更加精致。另外喷泉、花台的大小,均应根据其所处的空间大小确定其体量。
5.功能与技术相符
景观小品除满足艺术造型美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如园林栏杆的高度,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又如园林坐凳,应符合游人休息的尺度要求,园墙则应根据围护要求来确定其高度及其他技术要求。
6.地域民族风格浓厚
景观小品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其形式应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尤其是在旅游城市,建设新的园林景观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㈢ 景观小品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
景观小品设计不仅是一个空间环境的创造,更是一个艺术品的创新。一个好的景观小品必须具备良好的构思、独特的风格,在设计构思过程中,既要考虑使用的功能性、经济性、艺术性和坚固性,还要考虑创新和特色。
设计师在进行小品设计之前,要按照设计任务书,踏勘现场,了解整个环境的性质和主题,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整体构思,拟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建议,然后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人员安排的依据,并在预定额范围内,建成一个让投资者、使用者满意的作品。为了确保景观小品设计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程序,根据设计规律,从整体到局部,具体阶段是:
① 先与投资方、业主接触,了解设计目的。
② 针对性的收集一些设计资料。
③ 构思、画草图,与同事讨论。
④ 确定初步方案和技术设计,与业主进行讨论。
⑤ 制作施工图和详图。
㈣ 园林的入口、大门
1.园林入口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园林入口景观是园林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其实用功能、建筑功能和造型上的美学功能,给人以对所在之处的第一印象,可引起人们视觉停留和反复观瞻,是整个空间的肇始和开端,是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连结点,是人流的必经通道,它与道路、广场、街区
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对空间领域的界定与导入,其形象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整个空间环境的感受和把握。
其次,看似简单的园林入口景观不仅完成实际的使用功能,而且揭示了某种文化内涵,表达了深层次的象征和意味,是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时代的象征。现代园林入口景观逐渐被视觉形象所代替,强调的是感情、心理上的传承或转折。除了一般的功能要求外,完全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地域感、场所感的要求,同时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若使用得法,有点睛之妙。
现代的园林入口景观规模大小不一,大规模的占地可多达几十公顷,小规模的可作几米,从小巧别致的景园门到气势雄伟的标志性大门,形式多种多样。其组成因素也非常复杂,有建筑的景观,绿化的景观,环境小品的景观等等,其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可成为组织空间的一个积极因素,在园林设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构成要素。进行园林入口的景观设计,改善城市面貌是我们园林景观设计师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
2.进行具体设计时要因地制宜
园林入口景观是各类园林中突出、醒目的面貌,由于各类园林的性质不同,其入口的形象、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如自然风景区,城市小游园和城市公园的大门就迥然不同,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 既要满足其使用功能又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建筑、植物互相配合,互相渗透。首先,由于总体布局直接影响到入口景观的使用和形象,所以设计中必须考虑入口景观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考虑道路交通、人流、车流、疏散等多方面因素,将入口景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3.园林入口景观设计实例
长春市胜利公园大门设计方案简介
①长春市胜利公园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长春市胜利公园历史悠久,最初成为“西公园”。始建于191 5年,其建园工程设计者是日本人, “自泽保美”。整个公园预留111公顷,但当时实施部分只为原计划的三分之一。“9.18” 事变后,随着伪满都建设计划的实施, “西公园“的部分用地编入新市区,公园面积缩小,形成现在的规模,1938年,根据“满铁”提议将“西公园”改成为“儿玉”公园。1946年7月, 国民党占据长春后,“儿玉” 公园改称“中山公园“ 。1949年3月31日,中山公园正式改名为“胜利公园”。如今的长春市胜利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长春市中心繁华地带。距长春市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咫尺之遥,是长春市重要的开放式公园之一。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胜利公园作为长春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景观迎接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了能充分体现胜利公园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地完善其各项功能,发挥其景观性、生态性、人文性、历史性的巨大潜能,适应现代都市人的文化品位、审美观点、生态环境、休闲理念的需求,与现代都市日益追求的绿色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谐统一, 更好地为春城人民服务,其主入口设计已成为我院重要的设计任务。
②长春市胜利公园大门的设计构思
长春市胜利公园大门位于靠人民大街西侧的主入口广场上,北邻嫩江路,南靠团结路,其作用是分隔空间、组景和便于管理。此公园是现代的综合性公园,又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所以在广场主体建筑部分,其墙体采用厚重粗犷的文化石与细腻的宝石蓝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方式。以产生虚与实的对比。主体建筑总高4.2M,总建筑面积68m ,其中包括收票室、售票室、值班室、游客服务中心。整个主体建筑风格端庄、典雅而又不落入俗套。在主体建筑的左侧配以高、矮搭配长短错落的标志墙,此墙体总长1 5m,总高3.3m,其材质采用橘黄色文化石与白色凸凹不平的石材相结合,墙体上镶嵌黑色醒目的标题大宇:长春市胜利公园。在主门与侧门之间设计了景观隔断墙,其材质与标志墙相协调。此隔断由两组矮墙组成,用5Omm粗的黑色栏杆串起,下面是贴橘黄色文化石的树池,里面种植整齐的绿篱。此景观隔断轻快、简洁,既起到分割大小门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造型景点。此大门主门宽2Om,侧门宽2_4m,在大门的周边设有围墙栏杆与种植池相叠合,造型与主体相协调,既能起到阻隔人流的作用,又能满足分隔空间的功能。从平面布局来看,此公园大门由出入口、内外广场组成,从物质功能上作为人流停留、缓冲及交通集散等用,从精神需要上作为人们对空间园林美的欣赏。
4.园林入口景观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园林入口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①位置的选择:园林入口景观的位置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要与城市道路取得良好关系,要有方便的交通,
应考虑公共汽车路线与站点的位置,以及主要人流量的来往方向。
②总体布局:园林入口景观的总体布局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和形象,所以设计中必须考虑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③艺术形象:园林入口景观是人们游赏园林的第一个景物,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设计时,其艺术形象应体现园林的规模、性质、风格等,使其主题与环境相结合,达到和谐统综上所述,园林入口景观是园林空间序列的开端,是园林空间交响曲中的序曲,也是游览导游的起点,因此,在设计上应有园林特色,通过空间不同大小的对比,空问开合、曲折的变化,方向的转折,明暗的交替等,相互衬托与对比, 将入口空间层层展开,成为园林空间的序曲,更好地衬托出园林主体空间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体现一定的园林景观效果,并恰当地表现出园林的主题与特性。
5.园林大门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园林大门作为园林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是各类园林中突出醒目的建筑,可作为一个园林的标志。园林大门是一个新天地的入口,是空间转换的过渡地带,是联系园内外的枢纽,是园内景观和空间序列的起始,能够反映公园特色。对穿行空间的强化。根据大门联系的两空间的性质(如居住区与城市之间),以及对穿行的主体、穿行的方式、穿行的整度等方面的分析,在大门前设置相应的缓部和引导空间,比如像入口广场,并进行恰当的空间划分,营造动静皆宜的空间环境。对过渡空间的强化。根据大门所处的具体城市的环境,使大门前的空间具有双向围合性质。运用一些景观构筑物,如雕塑、活动花池等,营造内外空间的自然衔接。对防御空间的现代表达。现代的大门空间从过去封闭、狭窄的特征向开放、通透以及人性尺度的特质去转变。如今的大门多数使用智能化门禁系统起到防御作用。
6.园林大门设计注意事项
①要考虑园林的总体规划布局
②要考虑城市的规划
③要考虑周围环境情况
④要考虑物资的运输
三、 练习
1. 景观小品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2. 设计一个公园的入口或者大门口,并绘制出相关的草图。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第 3次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景观小品的种类及应用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小品的分类、园林建筑的特点、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架构小品——亭与廊的特点、分类、材质以及建造位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手段:
利用投影展示一些景观小品设计图片,结合理论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的对这门课程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架构小品——亭、廊
教学难点:架构小品——亭、廊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正常进行
一、 课前导入
通过景观小品设计图片导入专业领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教学主要内容:
景观小品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园亭、园廊、花架、园墙、园门园窗、园凳园椅、园灯、园桥、水榭、护栏、假山、置石、张拉膜、雕塑、园林铺装、公共标识、城市家具小品、水景、花坛、花境等。景观小品从材料上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种。
㈠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的功能:⑴满足功能要求。
⑵园林景观要求。1) 点景。2) 赏景。3) 引导游览路线。
4) 组织园林空间。
㈡ 园林建筑的特点
(1) 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还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 情景交融。
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
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 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
空间感。
(4) 造型。
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5) 装饰。
在细节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在增加自身美感的同时,又可以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栏杆、漏窗、花格等。
㈢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园林建筑要适用、经济、坚固、美观,符合艺术均衡法则——可居、可游、可观。
(1) 立意。
设计目的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 布局。
①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眉目,
即山水为主,建筑配合。
② 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求差异。
(3) 借景。
① 借形,借建筑、山石。
② 借色,借月色、植物、颜色。
③ 借声,借溪谷泉、鸟、暮鼓、晨钟。
④ 借香,如广州兰圃、荷风四面亭。
㈣ 架构小品——亭、廊
1. 亭
亭作为园林建筑中的最基本的建筑单元,主要是为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之中的休憩,停歇,纳凉,避雨,极目眺望之需,是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一般分布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场所,是所在区域的标志。
(1) 园亭的特点
① 功能:休息、赏景、点景。
② 造型:小而集中并有相对独立的建筑形象,轻巧、灵活与环境吻合。
③ 体量:随意,大小自立。
④ 布局:位置选择灵活,可独立设置,也可与环境结合设置。
⑤ 装饰:不拘风格,“淡妆浓抹总相宜”。
(2) 园亭的形式与材质
园亭大致可分为单体式、组合式、与廊墙结合式。园亭材质多种多样,常用竹、木、砖、石、青瓦、琉璃瓦、茅草等。
(3) 园亭的设计构思
首先,确定园亭是传统还是现代,是中式还是西洋,是自然野趣还是奢华富贵。
其次,在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式、繁简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斟酌,如同样中国的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
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都是在演变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
(4) 圆亭的设计场所及方法
① 山地建亭。
视野开阔,突破山形的天际线,丰富山形的轮廓。
② 临水建亭。
静与动的对比,观赏丰富水面的景观,一般通过桥、堤岸与陆地相连。亭的体量与水密切相关,贴近水面。其中,桥上置亭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
③ 平地建亭。
平地建亭可以休息、纳凉。要结合各种园林要素,通常与山水、树林相结合,现代的亭与小广场、绿荫地相结合。
2. 园廊
廊是亭的延伸,是联系风景景点建筑的纽带,随山就势,曲折迂回,逶迤蜿蜒。廊既能引导视角多变的导游交通路线,又可划分景区,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是中国园林建筑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
(1)园廊的形式
① 空廊。
有柱无墙,开敞通透,适用于景色层次丰富的环境,使廊的两面有景可观。
② 半廊。
一面开敞,一面靠墙,墙上又设有各色漏窗门洞或设有宣传橱柜。
③ 复廊。
廊中间没有漏窗之墙,犹如两列半廊复合而成,两面都可通行,廊的两边各属不同的景区和场所。
④ 双层廊。
又称复道阁廊,有上下两层,便于联系不同高度的建筑和景物,增加廊的气势和景观层次。
⑤ 爬山廊。
廊顺地势起伏、蜿蜒曲折,犹如伏地游龙。常见的有跌落爬山廊和竖曲线爬山廊。
⑥ 曲廊。
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
2.园廊的位置选择和空间经营
在园林的平地、水边、山坡等不同的地段上建廊,由于不同的地形与环境,其作用及要求亦不相同。
① 平地建廊。② 水边建廊。③ 山地建廊。
3.园廊的设计
① 采用漏景、障景等手法来分割空间,要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
② 园廊出入口的设计,一般选在人流集散地。
③ 注重廊的装饰,如坐椅、美人靠、花格、额坊等。
三、 练习
1.园亭的功能有哪些?
2.园廊的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15分钟
25分钟
20分钟
第 4 次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园墙、围篱及护栏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墙、围篱及护栏的分类、材质、特点,功能以及基本的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手段:
利用投影展示一些景观小品设计图片,结合理论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的对这门课程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园墙、护栏
教学难点:园墙及护栏的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正常进行
一、 课前导入
通过景观小品设计图片导入专业领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教学主要内容:
园墙和围篱在设计中可交替配合使用,构成各景区景点外围特征,并与大门出入口,竹林,树丛,花坛,流水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园墙和围篱形式繁多,根据其材料和剖面的不同有,土,砖,瓦,轻钢,绿篱等。从外观又有高矮,曲直,虚实,光洁与粗糙,有檐与无檐之分。
㈠ 园墙(景墙)
园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边界、生活区的分隔而设计的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景墙。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人们对围墙的设计要求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园墙有隔断,划分组织空间的作用,也有围合,标识,衬景的功能。本身还有装饰,美化环境,制造气氛并获得亲切安全感等多功能作用。因此高度一般控制在2M以下,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园墙的命名由此而来。
园墙的种类:①砖墙 ②混凝土花格围墙
石墙与混凝土仿生墙,复合式墙等在园墙设计中应用广泛,它能激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一定的园林意境,可运用“线条”,“质感”,“体量”,“色彩”,“光影”,“层次”,“花饰”,“韵律与节奏”等手法,通过工程实践创造出花色繁多的园林石墙来。
1.线条
就是石的纹理及走向,常有水平划分,垂直划分,矩形和凌锥形划分;斜线,曲折线,斜面的处理。
5分钟
25分钟
2.质感
指材料质地和纹理所给人的触视感觉,可分为天然的和人为加工两类。
3.体量
视觉上的体感分量,形状大小,方圆,宽窄,凹凸。
4.色彩
给人以浓淡,冷暖,协调与刺激之感。
5.光影
视觉上的明暗,强弱,轻重,升降,摇晃。某种程度上说,’光影也是一种材料,活动的材料“。要很好的在设计中使用。
6.空间层次的组织
虚实,高低,前后,深浅,分层与分格,形成的空间序列层次感特别强烈。
7.花饰
集图案,民间艺术,工艺造型,美术装修等大成,使墙成为园林中及美化环境戳制雕塑的一部分,发挥其特定的艺术功能。
8.韵律与节奏
主量,体感,色彩,光影,线条等要素不断出现与重复组合,表现了一定的韵律与节奏。它渗透于整个现实生活之中。一组韵律优美,节奏鲜明的园墙与围篱能在人们的思想感情上唤起一种和于节奏韵律的愉快感。这在很大长呢高度上取决于墙篱的外形设计,质感强弱,线条聚散,高低大小,转换重叠,更替抑扬,在在在有的规律的间隔中,反复迂回,交替组合,自然的形成呢感园墙的韵律与节奏,使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相互融合衔接沟通。
㈡ 景园围篱
分类:1)用人工材料(砖,石,轻钢,铅丝网等)的有:
①砖围篱
②混合(砖石,钢木)围篱
②轻钢围篱
④铅丝网围篱
2)用自然材料(竹片,棕第,树枝,稻草等)的有:
①竹围篱
富于野趣,造价低廉,别具一格,但使用年限短。
②蕙枝围篱
③栅式围篱
④屏栅围篱
⑤花坛式围篱
⑥绿篱
多用藤蔓花卉及灌木组成,强烈的反映自然生机与情趣,生动自然,颇有特色为上乘。
㈢ 护栏
护栏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护栏,具有装饰意义。
1. 护栏的高度
低栏0 . 2~0 . 3米,中栏0 . 8~0 . 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
2. 护栏的构图
护栏是一种长条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
3. 护栏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
4. 护栏的用料
护栏的材料有石、木、竹、混凝土、铁、钢、不锈钢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
5. 护栏的构件
除了构图的需要,护栏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三是护栏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而明确。
三、练习
1.园墙的设计思路。
2.护栏的设计思路。
10分钟
15分钟
第 5 次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花坛、树池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坛的分类、各种公共空间中树池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手段:
利用投影展示一些景观小品设计图片,结合理论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的对这门课程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花坛的分类、各种公共空间中树池设计的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中的树池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正常进行
一、 课前导入
通过景观小品设计图片导入专业领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教学主要内容:
㈠ 花坛
1.概念:花坛是在一定范围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运用形式,以突出色彩或华丽的额纹样来表示装饰效果。
2.分类:依据表现主题、布置方式及空间形式等不同,花坛有不同的类型。
⑴表现主题
以花坛表现主题内容不同进行分类是对花坛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可分为花丛花坛(盛花花坛)、模纹花坛、标题花坛、装饰物花坛、立体造型花坛、混合花坛和造景花坛。
①花丛花坛(盛花花坛):是用中央高、边缘低的花丛组成色块图案,以表现花卉的色彩美;
②模纹花坛:主要观精致复杂的图案纹样,植物本身的个体或群体美居于次位。通常以低矮观叶(或花叶兼美的植物材料组成),故不受花期的限制。
③标题花坛:用观花或观叶植物组成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图案,按其表达的主题内容可分为文字花坛、肖像花坛、象征性图案花坛等。
5分钟
5分钟
25分钟
④装饰物花坛:以观花、观叶或不同种类配置成具有一定实用目的的装饰物的花坛。如做成日历、日冕、时钟等形式的花坛。
⑤立体造型花坛:以枝叶细密、耐修剪的植物为主,种植于有一定结构的造型骨架上,从而形成的造型立体装饰。卡通形象、花篮或建筑等。近几年来和标题花坛一起常出现在各种节日庆典时的街道布置上。
⑥混合花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花坛组合而成(如:盛花花坛+模纹花坛;平面花坛+立体花坛;或者混合水景或雕塑等组成景观)。
⑦造景花坛:借鉴园林营造山水、建筑等景观的手法,运用以上花坛形式和花丛、花境、立体绿化等相结合,布置出模拟自然山水或人文景点的综合花卉景观(如:山水长城、江南园林、三峡大坝等景观)。一般布置于较大的空间,多用于节日庆典(如: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花坛)。
⑵空间形式
可分为平面花坛、高设花坛、斜面花坛(花台)以及立体花坛。
①平面花坛的表面与地面平行,主要观赏花坛的平面效果。包括沉床花坛或稍高出地面的平面花坛。
②高设花坛由于功能或景观的需要,常将花坛的种植床抬高,也称花台。
③斜面花坛表面为斜面,与前两种花坛形式相同——均以表现平面的图案和纹样为主。设置在斜坡、阶梯上。有时也在展览会上以观斜面花坛的方式出现。
④立体花坛不同于前几类表现的平面图案与纹样,以表现三维的立体造型为主题。[2]
⑶运用方式
可分为单体花坛、连续花坛和组群花坛。现代又出现移动花坛,由许多盆花组成,适用于铺装地面和装饰室内。
⑷观赏季节
可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
⑸栽植材料
可分为一、二年生草花坛、球根花坛、水生花坛、专类花坛(如菊花坛、翠菊花坛)等。
㈡ 树池
树池的设计一直是现代景观空间中连接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纽带,本文从审美角度对景观空间中的树池设计和其发展做出阐述。
1. 树池设计在景观中的意义
当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应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铺装的土地,通常把它叫树池或树穴。
在现代的大多数景观设计当中,广场和过道的设计成为了景观中最重要的元素,然而为了保证景观中的绿化面积和供人们休息的功能性,形成了树木等软质景观和广场、过道结合的设计手法,一般表现为以排列的形式将乔木种植在广场的某个区域中,或者沿着人行道均匀种植乔木。在这种设计的趋势下,怎样将树木与有铺装的硬质景观融洽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其次,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广场和过道的设计最注重的还是以满足人们活动和交流的功能性为主,不宜做太多繁复的装饰。所以,树池作为保护树木、供人们休息、提升景观的美感、连接软质和硬质景观,这样四位一体的景观元素,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被设计师们极其重视。
2. 树池设计中的审美体验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树池的设计首先需要保证其功能性,即最基本的保护树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景观中的树池设计手法也是非常多样化。大致可分为:硬质处理、软质处理、软硬结合三种。
⑴ 硬质处理
硬质处理即用砖、石材、木材等材料,借用几何构成等手法,将树池围砌,并用不同材质区分树池中各个体块。以达到造型、颜色,和材质上的协调统一,给人以设计美的感受。图2.1.1是上海世博公园内一处景观中树池的处理,该树池的设计用混凝土砌一个圆筒的造型,再使用细小的马赛克铺装贴在混凝土上形成细腻而变化丰富的树池表皮。并且在这样下沉式的场景中,该树池的放置在两个高差平台交界的台阶处,圆形的造型将笔直生硬的交界处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自然的过度空间。并且细小的马赛克材质与台阶稍大的方形砖相互呼应,更加强了树池与周围硬质景观的整体感。而在树池周围,还使用金属材质根据树池的造型设计了一条弧形的围栏,该围栏即可以防止游人踏入树池,又可以供人们坐图2.1.1
图2.1.1
下休息。图2.1.2是浙江金华某公园内的树池设计,该树池的设计更整体的将座椅与树池结合起来,在石材堆砌的基础上用防腐木覆盖,木材和石材既形成了颜色和材质上的对比,又满足了人们的功能需求。可谓既实用,又美观。 图2.1.2
⑵软质处理
软质处理即弱化硬质设计,更多运用灌木植被,根据植被的造型、尺寸和颜色有选择性地与树池中的乔木进行搭配,这样乔木与灌木的结合所体现出的则是自然美。软质处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由于城市绿地树木种植的多样性, 不同地段、不同种植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步行道两旁树池在人流较大地段, 由于兼顾行人通过, 首先要求平坦利于通行, 所以树池覆盖以选择箅式为主。而道路中间的分车带应以植物覆盖为主, 个别地段为照顾行人可结合嵌草砖。公园、游园、广场及庭院主干道、环路上的乔木树池选择余地较大, 既可选用各种箅式也可用石砾粘合式。而位于干道、环路两侧草地的乔木则可选用陶粒、木屑等覆盖, 覆盖物的颜色与绿草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一种景观。林下广场树池应以软覆盖为主,选用麦冬等耐荫抗旱常绿的地被植物。图2.2.1是上海世博公园内的一处树池的处理。该树池在一片椭圆形的树池中,密集地种植花丛和乔木搭配,而树池基础只使用了单一的金属材质,这样单纯的设计突出了红黄相间花朵的鲜艳。并且低矮的花丛既和树池的椭圆造型融为一体,又干净利落地让乔木从植被中凸显出来。可见合理地选择植物与树池中的乔木搭配可以给人以和谐、自然美的感受。
⑶软硬结合
在上述的树池处理中,硬质处理常出现在以设计规划为主的景观空间中,而软质处理则更多地放在自然景观的设计中。而软硬结合的处理手法,由于其选取的基座材质的装饰性强的特点和灌木本身自然的特性,常常在一些休闲场合、度假园区里面出现。这些场合的树池更多地要根据基座、灌木、乔木这三者的物理特征选择一个折中或者互补的造型、颜色和尺寸以便于基座材料与灌木的搭配在整体造型和颜色上更具美感。如图2.3.1中的三种树池的处理,均采用了软硬结合的方式。有的乔木造型比较小巧,于是树池的设计用卵石堆砌的圆形基座,基座的整体尺寸显得非常敦实、粗犷,而与之搭配的灌木也是有一定高度并且比较造型张扬。这样的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