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1)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piáo chéng rèn dù jì nà hǎn juàn liàn
bēn fù yóu zhōng zūn zhòng nǐ dìng bàn jié
2.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太阳出来了,明晃(huàng huǎng)晃的。照得我眼睛发疼,走路都摇晃(huàng huǎng)起来。
(当时,歹徒恐吓(xià hè)我们的时候,有几个胆小的被吓(xià hè)晕(yūn yùn)了。
(学校食堂为我们提供(gōng gòng)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3.请在下列词语分组中,选出意思最为接近的一组。( )
A.神机妙算 出谋划策 B.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C.哭笑不得 冷嘲热讽 D.养尊处优 娇生惯养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他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的原因是他坚持不懈练习的结果。
B.通过老师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使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C.袁隆平、屠呦呦、杨利伟这些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
D.工人们在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不妥协。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只蜡烛是一个重要非常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
B.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C.广东的人口占全国的8%,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D.即使发动机没有研制成功,但研究员一点儿也不气馁。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B.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网络,真的那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吗?
7.排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吃在嘴里,又香又甜。
②它的形状是弯弯的,像个小月牙。
③剥开果皮,露出了白色的果肉。
④香蕉是我最喜爱吃的水果。
⑤果皮是淡果黄色的,还略带些小黑点。
A.⑤②④①③ B.②⑤①③④ C.④②⑤③① D.④⑤③②①
8.按要求写句子。
(1)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怎么能这样糊弄你们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我们在长身体。(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说的对。 我们改正。(用合适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积累填空。
(1)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塑造过儿童的形象,有“_______,_____”的童孙;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牧童;有“______,________”的稚子……他们天真伶俐、淳朴可爱,是古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我们在感恩、回报母爱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了诗人一家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4)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中,表现戍边将士长期战争生活的酷烈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古诗中描绘了许多可爱的儿童形象,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牧童归去横牛背,( )”是宋朝诗人雷震眼中牧童横坐牛背晚归的自在;“( ),也傍桑阴学种瓜”是宋朝诗人范成大诗中孩子种瓜的乐趣。
(2)选填恰当的谐音歇后语填空: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爸爸在我们小区可是“( )”,他号称“麻将狂热爱好者”。可他牌技及牌运不行,打起麻将来总是输。妈妈对他的劝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犹如“( )”。只要有人约他打麻将,他是从不缺阵,“( )”,准保闻讯而去。
(3)《游子吟》中,直接表达游子对母亲深沉的爱的诗句是“( ),( )”;《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时鸣春涧中”。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景资料】《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正如郭尚先所评:“《醴泉铭》高华浑朴,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
因此千余年来,此碑成为人们临习楷书的范本。
11、资料中“酝酿”的意思是( )
A.造酒发酵的过程
B.喻指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过程
C.蜜蜂酿蜜
12、上图是欧阳询( )的代表作。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13、下面不属于欧阳询书法特点的是( )
A.意态饱满 B.行云流水 C.笔力刚劲 D.圆融流畅
14、读资料中两处画线句,说说欧阳询为什么会成为书法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ù( )之曰:“wú(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yù( )其矛曰:“wú( )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本文的题目是《____》
16、按顺序在答题卡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写上拼音。
17、联系上下文,写出“弗”和“立”的意思。弗:______ 立:______
18、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陷”的意思是刺破,“或”的意思是有的人。
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C.让卖者无言以对的话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可以前后矛盾。
19、“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女儿很早就有个心愿,要亲眼看一看(yī yi yì)大海。
爸爸对女儿说:“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暑假时我带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女儿听说爸爸要带她去看大海,脸上当然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不过,我领你去看海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必须得考多少多少个优秀才行。”
其实女儿学习不错,考好成绩是经常的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她考好,爸爸都给予(jǐ gěi)一定的物质奖励,买个书包或买件新衣服啦。‖
这次女儿考得仍然不错。
爸爸和女儿开始准备行囊去看海。爸爸对女儿说:“你看海可不能白看,带个笔记本记点什么,回来后写看大海的观后感。”没待爸爸说完,女儿就笑了。
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这套,这是大人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或每次春游、秋游,不都是让我们完成这个那个作业,然后还要写什么观后感或游记吗?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得写。”
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女儿脸上一片无奈。‖
他们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东西。小到药片大到雨伞,吃的用的样样带齐。深夜,他们走向火车站。爸爸忽然想起来要买包烟,就和女儿一起去了一家小店。爸爸的烟瘾很大。这家小店卖烟时,却强行搭给他们两盒火柴。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起卖!”
爸爸往四周瞅瞅,夜深了,周围的商店都已关门,他别无选择。
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20、在短文¨处加上标点符号。
2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2、根据文章划分的段落分别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第三段:___
23、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的“主动权”各指的是什么。
①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___
②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___
24、文章的最后,“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呢?请你模仿爸爸的口气,写一段想法。
___
25、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是不是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呢?他们做的事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写下来,题目自拟,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注意细节描写,400字左右。
1.水瓢 承认 妒忌 呐喊 眷恋
奔赴 由衷 尊重 拟定 半截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瓢”“承”“喊”“眷”“衷”“尊重”“截”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huǎng huàng
(hè xià yūn
(gōng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音。
晃:[huàng]摇动:摇晃
晃:[huǎng]1.明亮:明晃晃
吓:[xià]使害怕:吓人
吓:[hè]1.义同(一),用于复合词:恐吓。2.叹词,表示不满
晕:[yūn]1.昏迷:晕倒、晕厥 2.头脑不清。
晕:[yùn]1.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晕。
供:[gòng]1.奉献:供养。
供:[gōng]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
3.B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A项,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谋划策: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B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C项,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 形容很尴尬。
冷嘲热讽: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D项,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娇生惯养: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根据意思可知,B选项意思最为接近。
4.D
【解析】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有毛病的地方。
A项句式糅杂,“……的原因”与“……的结果”,句式糅杂,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C项语序颠倒,应改为:对袁隆平、屠呦呦、杨利伟这些名字,中国人谁不熟悉?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需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病句常见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等。
A项,量词使用错误。“只”应改为“支”。
B项正确。
C项,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广东的人口”,而后面的表语是“省份”,前后所表示的对象不一致。将主语改为“广东省”,即:人口占全国的8%的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前后是条件关系,非转折,应用改为:即使发动机没有研制成功,研究员也一点儿都不气馁。
6.B
【解析】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
ACD正确。
B选项有误。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即: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7.C
【解析】C
【详解】略
8. 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风缭乱了头发。 他不能这样糊弄你们。 老师对我们说:“梦中飞行,说明你们在长身体。” 因为你说得对,所以我们改正。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题目要求以“只有……才……”来造句。“只有……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示例一: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示例二: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①弄懂句子的意思;②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③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句子里的修饰成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句子里应留的词语:风、缭乱了、头发。原句应改为:风缭乱了头发。
(3)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技巧: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根据以上方法,原句应将“能”改为“不能”;删去“怎么”“呢”;将问号改为句号。原句应改为:他不能这样糊弄你们。
(4)本题考查引述句与直述句的转换。
转述句改为直述句的方法:(1)将加上冒号和引号。(2)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根据以上方法,原句应在“说”后面的逗号改成冒号和前引号,“我们”改成“你们”,句号后面加上后引号。原句应改为:老师对我们说:“梦中飞行,说明你们在长身体。”
(5)本题考查关联词。
“你说的对”“我们改正”之间可以存在较多的关系:(1)因果关系:“你说的对”是原因,“我们改正”是结果。(关联词:因为……所以……)(2)假设关系;“你说的对”是假设的条件,“我们改正”是达到假设条件后得到的结果。(关联词:如果……就……、要是……那么、要是……就……)(3)条件关系;“你说的对”是条件,“我们改正”是达到条件后得到的结果。(关联词:只要……就……)
示例一:因为你说的对,所以我们改正。
示例二:如果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
示例三: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
9.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声信口吹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谁言寸草心 报的三春晖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2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意思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出自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意思: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意思: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10.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月出惊山鸟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及歇后语填空。
(1)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第一个空缺处应填写“牧童归去横牛背”。诗句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整句诗的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原诗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二个空缺处应填写“童孙未解供耕织”。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整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原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形容原本固定冻得很牢的物品动了,也能形容禁锢的思想思路一下子开窍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指有话说在前头。也指把该说的话说在前头。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一般用来说某人没有用处。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指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一切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
根据歇后语的意思,结合这段话的意思和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依次填写: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梁山泊的军师——无(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3)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前两个空缺处应填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原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最后一个空缺处应填写“月出惊山鸟”。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整句诗的意思是: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原诗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B
【解析】11、B
12、C
13、B
14、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解析】
1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结合语境可知,应选B。
12、此题考查书法字体的掌握。
观察题干所给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可见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是楷体。
1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从“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体方笔圆”可知欧阳询书法特点:意态饱满、体方笔圆、笔力刚劲、圆融流畅。行云流水是行书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由“溶隶于楷”“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可知,欧阳修的书法融入了汉之分隶、魏晋之楷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故欧阳询成为书法大家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D
【解析】15、《自相矛盾》
16、誉 吾 誉 fú fú
17、 不 存在
18、D
1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识记。首先需要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并进行积累。
本篇寓言故事是《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
16、本题主要考查字形及语音。首先要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语境意思写出正确的汉字及拼音。
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yù”的多音字使用,根据文中需要“赞誉”的意思,那就要相应的汉字。
“弗”“夫”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一定要熟记读音。
17、本题主要考查字义。可以单字组词、异译等。
联系上下文意思,是有人问到:“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卖者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回答,那么根据句子意思可判断出“弗”就是“不”。
首先进行句子意思直译,“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可判断出“立”的意思是“存在”。
18、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正确。字义翻译可以使用组词法等。“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根据句子进行翻译: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那么可判断“陷”是“穿透、刺破”的意思。而“或”是古今异义,需要重点记忆,古时候为有的人。
B正确。断句应该明词性、明虚词、明动词等。可以根据现代汉语句式进行一定的判断。
C正确。联系上下文,“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中是有人问到他能否用矛刺穿他的盾,他不能回答。
D错误。这是考查故事主旨。通过楚人的做法,我们知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说明做事要三思后行,不能前后矛盾。
19、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意思,联系上下文,定位关键词即可。
文中说到“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当有人问到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点睛】
译文:有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0、“ ,”,“。” 。
21、yi jǐ
22、 爸爸的奖励 不能白看 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23、 带不带女儿去看大海,父亲做主。 因为没有其他卖烟的商店,所以烟和火柴一起卖由卖烟的做主。
24、哦,女儿分明是在发泄自己受制于人的不满。真是个鬼丫头。看来被人逼迫的滋味儿还真不好受啊。
【解析】
2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我只买烟”和“不要火柴”是爸爸说的话,都要用引号,说在中间,后面加逗号,说完了的句子后面要用引号。爸爸生气地说在后面,故用句号。
答案为:“ ,” ,“ 。” 。
2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看一看(yi):查看,细看,检查。
给予(jǐ):(动)给(gěi)(用于抽象事物)。
22、本题考查了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通过阅读主要内容可知,解答此题可以用到段意合并法,把几个段落所表达的意思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即可。第一段:写爸爸答应女儿考了好成绩,就奖励带她去看大海。故可以拟小标题为:爸爸的奖励;第二段:写爸爸答应带女儿看大海,但要求女儿写观后感,并威胁说,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女儿只得同意。故可以拟小标题为:被迫写读后感;三段:爸爸买.烟时被强行搭售火柴,女儿劝父亲说,主动权在别人手里。可以拟小标题为: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23、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这里的主动权分别是针对不同的事情来说的。
①处的主动权指的是带不带女儿去看大海,父亲做主。
②处的主动权指的是因为没有其他卖烟,的商店,所以烟和火柴一起卖由卖烟的做主。
2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女儿用爸爸对自己说的话,又重新说给了父亲,可以体现出女儿机智的小脑袋,因此答案合理即可。即:看来我们的主动权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5、范文:
印象深刻的人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认识许多人,但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印象深刻。我就认识一个这样的人,虽然我们不是十分熟悉,但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我哥哥的朋友郑晓天。郑晓天今年大约十二岁,在城北小学上六年级,他个子不高,比较胖,有一个小将军肚,肉乎乎的脸蛋上有一双小眼睛,眼睛虽小但炯炯有神,看他这体型,我估计他一天能吃五碗饭。
郑晓天乐于助人。有一次,我、哥哥和郑晓天一起去超市买零食,我看见一位老婆婆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了,这时一个熟悉的背影跑过去帮老婆婆捡东西,咦!这不是郑晓天吗?动作可真快!捡完东西他高兴地跑过来,我问:“你帮人捡东西不累啊?还满脸高兴的样子。”他兴奋地说:“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很高兴呀!”我明白了,我要向郑晓天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郑晓天还非常调皮,是个小捣蛋鬼。有一次,我们在一起玩捉迷藏,他找我们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藏身之处——臭水沟的草丛后面,他从我旁边经过几次都没发现我,我心想:哈哈!我真是聪明绝顶,找到这么个好地方。因为水沟真的很臭,还有许多蚊虫,我闻着臭气,被蚊子咬了许多次,实在受不了了,我自己走了出来。看见他坐着一块大石头上面,翘着二郎腿,悠然自得地休息呢!他看见我就哈哈大笑说:“其实我早就发现你了,故意不叫你,就是让你在臭水沟边多受点苦。”我生气地说:“可恨的家伙,你真是太坏了。”哎,这个大坏蛋让我受了好多苦啊!尽管如此,我们渐渐成为了好朋友。只要有时间,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郑晓天,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一个乐于助人又顽皮的好朋友。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
根据材料的要求进行辨析,首先明确自己自己要写的人是谁,然后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开头:运用好词好句进行铺垫,写出要描写的人物是谁。
过程:具体写出事情的经过,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结尾:点名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