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改课”为支点推动新课...协同课例式研修的探索与实践_陆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81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改课”为支点推动新课...协同课例式研修的探索与实践_陆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改课”为支点推动新课...协同课例式研修的探索与实践_陆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改课”为支点推动新课...协同课例式研修的探索与实践_陆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总第 344 期新课标实验研究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科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精准落地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织专家团队与中学一线教师对接,以“改课”为支点,开展了“专家教师”协同课例式研修,确定了“学习内化实践外化反思再内化”的实验项目的底层逻辑和工作脉络,探索出“实情分析问题导向协同设计深研改课”的实验研究路径。通过“一次设计专家诊断互动研讨修改建议二次设计反思提升”的研修流程,精准诊断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推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关键词:“改课”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专家教师”协同 课例式研修中图分类号:G6

2、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3)08-0027-12*陆静,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地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李冉,课程教材研究所博士后;孟琦,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夏川,重庆市南川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以“改课”为支点,推动新课标实验研究“专家教师”协同课例式研修的探索与实践陆静 李冉 孟琦 夏川*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打通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教材所”)启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3、),其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实验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与教材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重编者按:为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项目研究团队由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研制)组组长、核心成员、学科专家、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责任部门工作人员及实验区优秀教研员、教师共同组成。“新课标实验研究”专栏自本期起陆续刊登项目研究成果。282023.4(下)庆市南川区合作开展实验研究,以教学实情为起点,以关键问题为抓手,以对话指导为方式,以具体课例为载体,高质量推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与教

4、师及其教学行为紧密结合,努力尝试建构由学科课程规划、课程纲要制订、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与反思等内容组成的系统的实践研究体系,旨在通过实验区先行先试,创新性地探究、解决一线教师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领悟课标要求,更好地实施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一、以“改课”为支点,聚焦重点问题在项目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项目组一方面发挥服务功能,推进“研”“培”一体化,为南川区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总结,系统研究在教学实际中落实课标要求的方式,形成了以“改课”为支点的“专家教师”协同实施教学设计的

5、课例研修模式,并提出了“实情分析问题驱动协同设计深研改课”的研究路径。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以“改课”为支点撬动课程改革,将专家的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全面落实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需要“专家教师”协同前行。区域性的“专家教师”协同的“改课”,除了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建立教师教学优化改进总体机制,精准把握本区域不同学校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实情,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找准核心素养向教学实践转化这一总体目标在具体群体对象中的突破点。(一)区域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基于以

6、上背景,项目组将工作起点设定在实情分析上,从对实验区地理教学的课例诊断开始,不断推进课标实验研究。南川区地理教师为项目组提供了常态化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以原生态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基础情况的研究样本。这些教学设计整体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概述中,教师能够比较清楚地说明本单元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能够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整体或具体阐述单元学习目标与课时学习目标。2.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构化设计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单元教学活动/任务从29总第 344 期新课标实验研究情境、问题探究、学以致用三个维度进行

7、设计,以概要图的形式表达其结构(图1)。教师普遍较为注重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前备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基础、学习困难等多角度分析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的重视,问题和相应情境的设计呈现较为完整。3.关注教学设计文本的规范性教学设计样本的文本结构规范,体现了大单元、大概念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单元设计,包括单元基本信息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部分是课时设计,包括对应课标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表1)。图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活动/任务设计(执教人:梅文政、陈欢)表1 重庆南川区高中地理

8、单元教学计划的文本结构框架计划板块板块栏目具体内容单元单元基本信息学科课标模块使用教材单元主题单元课时实施年级设计者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名称主题概述学习目标(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系统思考并表述)学情分析环境与资源活动/任务设计(从情境、问题探究、学以致用三个维度设计,以概要图形式表达,见图1示例)评价设计教学反思单元作业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表述)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302023.4(下)教学设计文本格式规范化,有助于引导教师关注课标要求,将重要的改革理念、要点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具有

9、较强的现实意义。(二)区域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深入解读文本可以看到,南川区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正在“形似”基础上进一步向“神入”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1.如何实现“知识关注”向“素养立意”的转变在学习目标的叙写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知识本位。以河流地貌(必修1)学习目标为例,有的教学设计仅仅关注了河流地貌的类型、典型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没有把河流地貌的研究放入河流流经区域的整体地貌环境以及不同河流地貌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联中。二是有的教学设计机

10、械割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逐条叙写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内容,缺乏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全面和系统的思考。2.如何将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理念充分体现于“导学案”中教学设计需要关注知识体系,重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许多教师在设计时容易忽略对学生要如何学习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思考,缺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新经验的途径。有的教师在提炼单元探究问题时没有真正把握学科本质,容易出现“贴标签”的情况。3.如何很好地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在有的教学设计文本中,评价没有持续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评价的设计仅有方式

11、的描述,缺少基于学习目标的具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设计,对学生在基于学业水平与学业质量标准所设定的学习活动中所达到的应有表现描述不明确。因而,在“教学评”一致性中,难以体现评价逆向引导教学的作用。基于上述情况,项目组确定了推进落实课标向教学实践转化要聚焦突破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明确知识传授、技能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以精准设计学习目标为导向,促进教师建立素养立意的新目标观;二是如何有效实现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理念,以学习活动体系框架设计为载体,促进教师学科逻辑与认知逻辑相结合,提升问题式教学的设计能力,促进教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三是如何强化对评价设计的重视,以“教学评”一致性

12、为抓手,充分发挥评价逆向引导教学的作用,强化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和落实。131总第 344 期新课标实验研究二、“专家教师”协同“改课”的实践探索(一)课标要求向教学实际转化的内在机制探索课标提出了诸多新的概念和新的要求,要在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需要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考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更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在构建学习评价体系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来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课标向教学实际的转化,

13、需要一个“内化外化再内化”的教学专业理念更新的过程,其内在机制是“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教师要亲历学习、理解、转化、实施、反思、改进的过程,最终使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融入教学的价值信念和技能素养中,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1.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内化学习内化的基础是熟知,通过研修、培训和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教师能够熟悉课标所阐释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要求中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学习内化的进阶是整合,众多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要求,如果仅是碎片化地知道,而不能关联性、结构化地认识其相互关系,“见树不见林”,必然会对教师通透把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14、教到什么程度”造成困扰;学习内化的方法是把握内容框架与思路,实现贯穿式理解课标与教学实施要求的重要方法是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的认识逻辑,建立课标各部分要求紧密的、一致性的联结;学习内化的关键是认同,有意义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理念认同,如此才能有效改变不合理的教学习惯,实施可以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刻影响的教学改革行动。2.教师对课标的实践外化所谓实践外化,是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以内化的整体教学观念来引导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基于课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及其学段特征,明确学习内容横向衔接、纵向连贯的内在结构;依据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将课标转化为具

15、体、清晰、可观察、可测量的学习目标。通过解读教师所叙写的教学目标,可以了解其对素养导向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把握的准确性。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上,要保持其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根据目标需要编制适合的评价方案来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中描述的各种要求,从而为反馈与指导提供有效信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由目标和评价设计的导引,逆向设计322023.4(下)教与学的行为,使“教学评”的一致性表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围绕重点的结构化设计,在结构化设计中采用项目式或单元式学习等内容组织方式,以人地关系为中心,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16、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强调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3.教师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再内化从学习内化到实践外化的过程,具有探索、尝试、练习的特征。教学改革的一种常见困境是回到“现在的过去”,若新教学方法没有能够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习惯,改革目标就还没有真正地实现。2要组织教师个体和专家团队不断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使教师获得参与深层次研讨和持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理念认识与行为实践交互促进,将新的教学技能融入习惯系统,从而实现课标要求的再内化。(二)“专家教师”协同“改课”的设计导向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项目组认为,依靠专家开展若干

17、轮关于课标的理念解读报告、宣讲,确实能够促进教师对课标理念要求的理解,但对于实践外化过程,还需要“专家教师”协同课例式研修的专业支持。这样的研修方式,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专家高水平、引领性的诊断和建议,在教师需要作出教学决定时能及时给他们提供所需的专家知识的支持。基于此,项目组与南川区教师团队共同建构了“专家教师”协同设计导向的工作模式,着力“改课”这一支点,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及“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三个重点,开展课例式研修。下面以南川区高中地理教师设计的“洋流”(选择性必修1)第一课时作为案例,具体说明“专家教师”协同“改课”的设计导向过程。【“专家教师”协同“改课”

18、的学习目标设计研讨】1.一次设计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绘制洋流模式图,理解洋流的类型和成因。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2.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利用模式图明确世界洋流的主要分布,归纳其分布规律。2.专家诊断“洋流”这一学习内容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33总第 344 期新课标实验研究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同时要构建出“洋流”认知体系(主要概念、原理及其学习方式)及洋流主因子与其他

19、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明晰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要按照学习目标叙写的要求加以呈现。3.互动研讨围绕优化教学方案、深度备课的目的,教师与项目组专家研讨了两个问题:(1)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因为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基础。(2)地理知识如何学习才能体现学科本质?如何体现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因为不同学科的课程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和素养培育路径、意义。4.修改建议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体现课标的要求。授课前,学生在地理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有关洋流的基础知识海水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洋流的概念、类型(寒流和暖流),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的

20、影响。而在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本课内容更加强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特征、演变过程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注重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模拟实验、野外考察等方法,旨在提高学生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目标的确定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地理现象的分析以及与相关联的要素建构的联系。基于此,专家提出修改建议:思考并建构本单元的学习系统,要能够反映出认知体系(主要概念、原理及其学习方式)、洋流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系统思考如何在本单元(课时)学习中有效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思考相关的学习方式、路径、资源支持等;思考学习水平层次要求的确定

21、、达成与评价,既要考虑传统评价方式(如纸笔测验)与目标的匹配,亦需考虑促进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进行规范的学习目标叙写。在学习目标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关注课时目标具体对应的学习内容要求(形成核心概念关联系统)、学习方法和路径以及学习水平层次,并保证其与单元目标的整体要求一致。5.二次设计1.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出洋流的名称,观察并描述不同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特征。2.读全球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根据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说明全球风带和洋流系统之间的关系。设计者修改说明: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进行设计。以水和人类关系为主

22、线,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人与342023.4(下)陆地水的关系,一部分是人与海洋水的关系。洋流作为人与海洋水的关系中的重点内容,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全球风带模式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观察、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6.反思提升当教学设计基本定案后,南川区地理教师团队再一次展开团队研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反思修改的视点与依据,撰写反思笔记,进一步领悟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贯彻课标要求,促进对理念的内化。【“专家教师”协同“改课”的学习活动设计研讨】1.一次设计片段1 教学情境设计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素材,播放“小黄鸭

23、”事件视频资料:1992年1月,一艘货轮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途中在国际日界线附近遭遇风暴。有几个集装箱倾覆海中,数万只玩具鸭散落在海面。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陆续发现了玩具鸭。提出问题:(1)这些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2)你能推测它们的漂流轨迹吗?由此,导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通过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片段2 洋流模拟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理解洋流的成因实验器材:收纳箱、吸管、彩色胶布、食用油等实验步骤:(1)准备好相关器材,并将收纳箱装满水以表示海洋,收纳箱边缘表示陆地。(2)把食用油倒入水中,以观察表层水的流动方向。(3)用彩色胶布在收纳箱边框上标出赤道、

24、信风带、盛行西风带等的位置,再用吸管向水面吹气,观察其运动方向。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在风的吹拂下,食用油是如何流动的?(2)食用油的流动与风向有什么关系?(3)食用油触碰到收纳箱壁后,其运动轨迹有什么变化?(4)通过实验观察,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2.专家诊断单元学习是一个由单元主题、学习内容、探究任务、学习要求等要素集合而成的整体的、综合的、关联的系统。在大单元教35总第 344 期新课标实验研究学设计中,要更加关注课标,准确把握、确定所要学习和研究的某个地理位置或区域的目标要素,以目标要素为主因子,把学习内容植入一个学习主题的整体性情境中,把获取知识、建构概念纳入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25、或探究任务线索中,构建目标要素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的学习系统。4构建单元学习系统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主题的选择,重点关注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特点、学科特色;内容的组织,需要围绕主题,优化重构,明晰主线;研究的线索,需要沿一条清晰的探究主线或认知脉络,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度学习;资源的提供,应该指向探究任务,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重在服务学习;成果的评价,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关注过程性评价,进行多元化评价。5本节课是“洋流”这一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需要在地理必修1“洋流”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关于洋流的基本概念,包括洋流的定义、特征、作用,洋流系统的规律性

26、和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学习情境设置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性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地理学科特色鲜明的真实情境,学习情境内容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着探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和推进。在进行地理实验设计时,教师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实验有意义、有价值。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自然地理实验多以模拟、演示实验为主,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实验的科学性、探究性,切忌简单、机械的模仿。本课时设计的洋流实验,过于简化了涉及的科学原理,出现了实验设计底层逻辑的科学性经不起推敲的问题,这样的地理实验设计过于浅显,也很难真实地模拟洋流的运动。3.互动研讨在互动研讨环节中,专

27、家带领教师一起尝试以“洋流”为主因子构建一个洋流与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习系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一个可选择的、菜单式的分析框架(表2),体现课标所要求的“以自然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组织教学”6。4.修改建议基于表2的学习体系框架,专家提出修改建议:一是可以“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作为情境,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特点,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推进整个学习过程;二是可以近期真实发生的与洋流有关的污染事件作为情境,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如太平洋上巨大的垃圾岛是怎样形成的?其与洋流分布的关系如何?如何利用洋流的运动放置海洋垃圾桶回收海洋垃圾?等等。希望情境的选择能够

28、为探究性学习过程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持和学习资源。362023.4(下)5.二次设计经过研讨,专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洋流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图2),教师以此为参考,进行了案例的二次设计和改进。6.修改完善与反思提升在专家分析、指导的基础上,实验区教师继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螺旋式的反思、提升过程。在本轮“改课”过程中,项目组形成了“一次设计专家诊断互动研讨修改建议二次设计反思提升”的研修流程,将培训、研修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反思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高中地理“改课”基本流程的评价方案设计,引导教师反思、改进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图2 洋流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29、基本思路示例表2 洋流学习内容体系建构主题(大概念)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挑战性任务举例洋流洋流分布通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描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特点。西北欧纬度比较高的区域,相对于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分布着更多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其原因是什么?洋流运动分析、归纳不同区域的洋流运动规律及其与相关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郑和下西洋出发与返回的时间及线路的选择有何特点?分析其原因。洋流影响结合具体案例评价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太平洋的垃圾岛是怎样形成的?(垃圾岛的形成与哪些洋流有关?)如何保护海洋环境?37

30、总第 344 期新课标实验研究三、“改课”教研深度推进策略(一)坚持目标导向,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地理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的独特价值。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用“地理眼”观察世界,用地理思维思考世界,用地理语言表达世界;其科学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其核心是人地关系原理及其分析框架;其实践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提升终身学习力,其关键是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用地理原理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学会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参加社会实践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落实课标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

31、养的落地。项目组坚持目标导向,引导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以“改课”为支点,全面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7(二)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持续改进教师对于课程育人价值的理解、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课堂的质量。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浅表化、碎片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真正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价值认同,并能够将价值认同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将目标知识转化为工具知识,真正实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和进行学科专业表达,真正构建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从知识教学到素养教学,从课时教学到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坚持问

32、题导向,不断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亲身经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完整过程,更系统和整体地思考教学,并将之逐步落实在日常的地理课堂中,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改进。(三)坚持创新导向,探索教学改革的区域经验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学习目标?哪些课程内容能够承载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学生要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和过程才能实现目标?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达成情况进行持续性评价?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案例开发中,以创新为导向,不断创新核心要素的设计,更深刻地理解单元教学的价值与内涵,并反哺于日常教学。随着课例开发、单元教学实践的增多,项目实施进入常态的课例研究阶段。专家及教研部门需要从专业的、管理的角度形成课堂教

33、学评价意见,引导教师、教研组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成果提炼,形成理论解读、案例研发、教学实践、持续反382023.4(下)思的过程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文本、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并将之及时转化成地理教研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地理学科的教学改进,可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拓展、持续改进的方法,从先行学校到全体学校,从局部实验到整体推进,并形成不同层级的区域推进样本,为其他区域与学校提供实践借鉴,实现从“实验样本”到“区域样本”的转化;聚焦教学关键问题,探索教改实践路径,培养“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形成传帮带机制的改革团队,探索“学习实践评价反思改进”一体化

34、的教研路径,全面深入常态实施,推进“改课”教学实践。参考文献: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107-128.2美迈克尔富兰,彼得希尔,卡梅尔克瑞沃拉,著.突破M.孙静萍,刘继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41-49.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2.45陆静,李琳.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本的深度学习单元教学中的三个“关键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0上):31-347李琳,陆静.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进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6上):41-4

35、3.(责任编辑 刘沁忆)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聚焦教育部工作重点,结合教育部教材局、基础教育司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等核心工作,拟重点关注以下选题:1.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进4.基础教育(含普教、职教、特教、学前等)课程教材研究与建设5.中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研究与实践案例6.凸显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7.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建设8.乡村教育优质特色建设的创新与实践9.教育领域数字化建设10.现代学校制度管理创新11.科学教育12.评价改革(学校日常评价、增值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考试命题)研究 2023年本刊重点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