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5课 身体的“联络员” 教案
(教材P69~71)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身体的“联络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
2.知道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
3.知道神经从身体各个部位接收信息传递给脑或脊髓,再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给身体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4.知道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构建新知。
2.能够基于接球的体验活动,推测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于人对环境刺激是如何产生反应的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与同伴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2.知道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难点:人体进行不同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乒乓球、纸杯。
教师准备: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今天,我们同桌之间先来玩个游戏,游戏规则:两位同学各伸出一只手,一上一下且手心相对。游戏开始后,手在下面的同学伺机反手打上面同学的手背,手在上面的同学则要灵活躲避。每位同学各做“打手”5次,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少。
2.活动:指导学生开始游戏。
3.提问:要做到被打到手的次数少,关键靠什么?(预设:反应速度,反应快的同学被打到手的次数少。)
4.揭题:反应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能得到答案了。(板书:身体的“联络员”)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入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中。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做个接乒乓球游戏
1.过渡: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讲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做接乒乓球的游戏,并统计各组的接球得分情况。
探索二:了解身体是如何联络的
1.讲解:如果说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系统就是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脑、脊髓组成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又称神经中枢,控制着身体的知觉、感官、思想和运动等。由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神经。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神经会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通过神经将做出反应的指令传给身体对应部位。
2.提问: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的神经是同一种神经吗?(预设:不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同,传递的信号也不同;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的功能都是传递信号。)
3.讲解:感受刺激并将信号传递给脑和脊髓的神经叫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号传递给身体相应部位,并指挥其做出反应的神经叫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
探索
与研讨
4.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用水彩笔在神经传递示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表示信号传递的路径。
5.交流:在刚才接乒乓球的游戏过程中,信号是如何传递的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你们认为接乒乓球的过程中,感受刺激和做出反应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学生1:我认为感受刺激的器官是眼,做出反应的器官是手。
主持人:根据神经传递示意图,说说接乒乓球时信号传递的方向。
学生2:接乒乓球时信号的传递方向是眼→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6.小结: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
7.提问:我们若突然被强光照射,眼睛会立即闭上。说说其中的信号传递过程。(预设:眼睛感受到强光照射时,会立即将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闭上眼睛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指令到达眼睛,我们的眼睛便迅速闭上,以避免受到伤害;眼睛→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眼睛闭上。)
拓展: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
1.过渡:神经系统如此重要,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生1: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
拓展
与小结
学生2:注意安全,比如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学生3:运动锻炼的时候要做好头部的防护措施。
学生4:皮肤、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要保护好它们。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小结: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中,保护脑和脊髓首先要保护颅骨和脊椎不受损害。保持正确的坐姿,有利于脊椎的健康发育;坐汽车等要系好安全带,防止发生意外时脊髓、大脑受损;做游戏时,要采用正确的姿势、做好必要的防护;眼、耳、鼻、舌、皮肤等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其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保护好这些器官,就是保护我们的神经,使得人体能有效接受刺激,做出反应。
【设计意图】基于对神经系统的特点与功能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构建新的认知,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板书
设计
4.5 身体的“联络员”
感受刺激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做出反应
(眼、耳、鼻、舌、皮肤等) (脑和脊髓)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先通过一个测试反应速度的小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入新课,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接乒乓球”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各器官的协调配合作用,将看不见的生理过程转化为可以感知的行为活动,便于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然后又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神经传递过程的理解,以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基于对神经系统特点与功能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构建保护神经系统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
作业
一、填空题。
2.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
参考答案
一、2.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下面的三种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水中的筷子“变折” B.路灯下的影子 C.从汽车后视镜看到后面的车
解析:C
2.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解析:C
3.下列物品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反光镜 B.三棱镜 C.灯罩
解析:B
4.选择题。
(1)用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分别垂直照射距离墙面远近相同、大小不同的圆盘,所产生的影子( )。
A.大小相同
B.大小不同
C.方向不同
(2)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有关。
A.光源照射的方向
B.光源和物体的距离
C.物体的大小
(4)物体的影子总在( )的一面。
A.向光
B.背光
C.无法判定
(5)用手电筒分别从上面和侧面照射同一个文具盒,产生的影子( )。
A.形状完全相同
B.形状可能不同
C.方向相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光源和屏就可以得到影子
B.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也会产生影子
C.有光就能产生影子
【答案】 (1)B
(2)B
(3)A
(4)B
(5)B
(6)B
【解析】【解答】(1)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所以用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分别垂直照射距离墙面远近相同、大小不同的圆盘,所产生的影子大小是不同的。
(2)距离光源越近,影子的大小就越大。
(3)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照射的方向有关。
(4)物体的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5)用手电筒分别从上面和侧面照射同一个文具盒,产生的影子形状可能不同。因为文具盒的大小可能是不同的。
(6)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所以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也会产生影子。
【分析】了解影子长短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是常考点。
5.用手电筒相同方向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 )。
A. 长短相同 B. 长短不同 C. 方向不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手电筒相同方向照射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因为照射方向相同,所以影子方向相同,因为离墙面距离不同,所以影子长短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
6.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 )。
A. 相同 B. 不同 C. 都不是
【答案】 B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大小、方向都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
7.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
A. 太阳 B. 月亮 C. 镜子
【答案】 A
【解析】【解答】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能自己发光,属于光源
【分析】本题考查光源的例子
8.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观 B. 有利于光的反射 C. 保温
【答案】 B
【解析】【解答】白色物体更有利于光的反射。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可以使教室明亮。
【分析】本题考查反光性能强的颜色。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
A. 折射 B. 反射 C. 直射
【答案】 B
【解析】【解答】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的定义。
10.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C. A和B均正确
【答案】 A
【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
11.光在空气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A. 曲线 B. 直线 C. 波浪线
【答案】B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
12.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于( )。
A. 太阳 B. 电灯 C. 火把
【答案】 A
【解析】【解答】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于太阳。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主要来源。
1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最短。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4.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 形状相同 B. 方向相同 C. 长短相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同一时间,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的影子方向也相同。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5.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
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