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执业护士考试复习题妇护.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36785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166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护士考试复习题妇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执业护士考试复习题妇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护士考试复习题妇护 资料仅供参考 妇护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1 1.成年女子卵巢的体积及重量正确的是 A.4cm×3cm×1cm,5~6g B.4cm×2cm×2cm,5~6g C.5cm×4cm×3cm,6~7g D.4cm×3cm×2cm,5~6g E.3cm×2cm×1cm,4~5g 【答案】:A 【解析】:考察卵巢的大小和重量。成年妇女的卵巢约4cm×3cm×1cm大小,重约5~6g。 2.护士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做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 A.每天进行阴道冲洗 B.要用干净的月经带或卫生巾 C.可照常参加工作 D.保持愉快的心情 E.防止寒冷刺激 【答案】:A 【解析】:多数妇女在月经期无特殊症状,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易激动、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需要注意经期卫生和休息。 3.女性28岁,婚后2年未孕,常规妇科检查,关于子宫峡部错误的是 A.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B.上端是解剖学内口,下端是组织学内口 C.其黏膜与宫颈黏膜相同 D.晚期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可达7~10cm E.其内膜可随月经周期而有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解析】:考察子宫的解剖结构。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约长1cm,晚期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可达7~10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4.42岁女,妇科普查,医生在宫颈外口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取材做刮片,是因为此处好发的疾病是 A.卵巢癌 B.子宫体癌 C.输卵管癌 D.子宫内膜癌 E.子宫颈癌 【答案】:E 【解析】:考察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为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5.女性28岁,婚后2年未孕,常规妇科检查,子宫峡部的上端较狭窄,称之为 A.解剖学内口 B.组织学外口 C.解剖学外口 D.组织学内口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考察子宫的解剖结构。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约长1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6.女性26岁,常规婚前检查,有关阴蒂的位置是 A.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 B.大阴唇外端 C.前庭大腺内 D.舟状窝内 E.阴唇系带内 【答案】:A 【解析】:考察阴蒂的位置。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顶端,类似男性的阴茎海绵体组织,有勃起性。 7.女50岁,劳累时有肿物自阴道脱出,诊断为子宫脱垂,能够固定子宫颈位置的重要韧带是 A.圆韧带 B.阔韧带 C.主韧带 D.宫骶韧带 E.骨盆漏斗韧带 【答案】:C 【解析】:考察子宫韧带及其功能。主韧带,横行于子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 8.女32岁,晚期流产,B超提示子宫小,关于成年女性子宫体容积正确的是 A.长7~8cm,宽4~5cm,厚2~3cm B.长7~8cm,宽2~3cm,厚4~5cm C.长8~9cm,宽4~5cm,厚2~3cm D.长7~8cm,宽2~3cm,厚1~2cm E.长4~5cm,宽7~8cm,厚2~3cm 【答案】:A 【解析】:考察子宫的体积。成人子宫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 9.女38岁,重复发作的前庭大腺炎症,对于前庭大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大阴唇内 B.一般检查时不能触及 C.感染后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D.又称巴氏腺 E.大阴唇左右各一个腺体 【答案】:A 【解析】:考察前庭大腺的结构和功能。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黄豆大小,左右各一,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润滑阴道。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遇感染致腺管口闭塞,可形成脓肿或囊肿。 10.女性28岁,婚后2年未孕,常规妇科检查,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尿道开口于前庭上部 B.膀胱充盈影响盆腔检查 C.后穹隆穿刺易损伤膀胱 D.阴道后壁损伤时可累及直肠 E.阑尾炎症时可波及右侧附件 【答案】:C 【解析】:考察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尿道开口于阴道前庭;膀胱位于子宫与耻骨联合之间,故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直肠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位,妇女患阑尾炎时可能累及子宫附件。 11.17岁女,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阴毛稀疏,正常女性阴毛分布的特点是 A.尖端向上的三角形 B.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C.菱形 D.不规则形 E.四边形 【答案】:B 【解析】:阴阜即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12.女性32岁,重复发作的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位置正确的是 A.小阴唇后部 B.尿道后壁 C.大阴唇后部 D.阴道内侧壁 E.阴道前庭内 【答案】:C 【解析】:考察前庭大腺的位置。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13.28岁女,诊断为不孕症,做输卵管通气检查,输卵管由内向外可依次是 A.伞部、壶腹部、峡部、间质部 B.间质部、峡部、伞部、壶腹部 C.峡部、壶腹部、间质部、伞部 D.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E.峡部、间质部、壶腹部、伞部 【答案】:D 【解析】:考察输卵管的组成部分。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端。 14.女性28岁,婚后3年未孕,常规妇科双合诊检查,女性内生殖器不包括 A.阴道 B.子宫 C.输卵管 D.韧带 E.卵巢 【答案】:D 【解析】: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15.28岁女,诊断为不孕症,B超提示幼儿子宫,此期宫体与宫颈之比是 A.2:1 B.3:1 C.1:1 D.1:2 E.1:3 【答案】:D 【解析】:考察子宫的解剖结构。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 16.女性27岁,常规婚前检查,有关大阴唇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B.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的起点 C.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 D.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 E.当局部受伤,易发生出血,可形成大阴唇血肿 【答案】:B 【解析】:大阴唇为双股内侧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的终点,大阴唇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损伤时,易发生出血,可形成大阴唇血肿。 17.女性25岁,常规婚前检查,有关外生殖器的解剖,正确的是 A.大阴唇损伤后极易形成囊肿 B.小阴唇损伤后极易形成血肿 C.前庭大腺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D.阴蒂富含血管故也有勃起作用 E.小阴唇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答案】:C 【解析】:考察前庭大腺的结构和功能。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分泌黄白色黏液具有润滑作用,感染时管口堵塞,形成脓肿或囊肿。 18.女性26岁,常规婚前检查,有关阴道的作用,错误的是 A.性交器官 B.后穹隆是诊断疾病或手术的途径 C.月经血排出通道 D.腺体能分泌黏液滑润阴道口 E.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答案】:D 【解析】:阴道是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血和娩出胎儿的通道。经阴道后穹隆进行穿刺或引流,是诊断某些疾病或实施手术的途径。 19.女30岁,诊断为不孕症,常规做妇科检查,对子宫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 B.能产生月经 C.性交器官 D.是孕育胎儿的场所 E.分娩时能排出胎儿 【答案】:C 【解析】:阴道为性交器官;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受孕后是孕育胎儿的场所;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 20.患者,19岁,骑自行车不慎跌倒伤及外阴部位,如出现外阴血肿最易发生在 A.小阴唇 B.会阴部 C.大阴唇 D.阴阜部 E.阴蒂部 【答案】:C 【解析】:考察外生殖器。大阴唇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损伤时,易发生出血,可形成大阴唇血肿。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2 1.关于女子各阶段生理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出生4周内称新生儿期 B.幼女期卵泡不成熟不排卵 C.青春期女性第二性征出现 D.性成熟期有周期性的行经和排卵 E.围绝经期始于40岁,历时 【答案】:E 【解析】:考察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儿童期生殖器官仍为幼稚型,卵泡虽能大量自主生长,但不能发育至成熟即萎缩;青春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和行经;围绝经期可始于40岁,历时长短不一,短者1~2年,长者10~20年。 2.女26岁,第一胎39周临产,因骨盆狭窄造成胎儿俯屈不良,骨盆中最狭窄的平面为 A.骨盆入口平面 B.真骨盆平面 C.中骨盆平面 D.骨盆出口平面 E.假骨盆平面 【答案】:C 【解析】:中骨盆平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此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或最狭窄的平面。 3.女13岁,月经初潮,对于月经,下列不正确的是 A.月经血不凝固 B.月经血>100ml为病理状态 C.正常月经持续2~7天 D.月经期一般无特殊不适感 E.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 【答案】:B 【解析】:考察月经的临床表现。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3~5天。月经量30~50ml。月经血呈暗红色,主要为血液,尚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其主要特点是不凝固,在出血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凝块。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易激动、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需要注意经期卫生和休息。月经血>80ml为病理状态。 4.女14岁,进入青春期,其标志是 A.第一次月经来潮 B.卵泡开始发育 C.出现周期性排卵 D.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E.乳房更加丰满 【答案】:A 【解析】:青春期是从月经初潮开始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第二性征发育明显,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阴毛及腋毛;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5.女27岁,婚后2年未孕,月经周期正常,关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月经期、排卵期、分泌期 B.月经期、增生期、排卵期 C.月经期、分泌期、增生期 D.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E.分泌期、增生期、月经期 【答案】:D 【解析】: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依次是: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增生期在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分泌期在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6.女24岁,第一胎孕38周,医生检查跨耻征阳性,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入口平面的后端是 A.第五腰椎棘突下 B.骶骨下端 C.骶尾关节 D.骶骨岬前缘 E.坐骨棘 【答案】:D 【解析】:骨盆入口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面为骶岬前缘。是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横椭圆形。 7.28岁女,诊断为不孕症,监测雌激素水平,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正确的是 A.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B.使子宫内膜增生 C.使宫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 D.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考察雌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和收缩力。对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上皮细胞和腺体有增生作用。可使宫颈黏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8.17岁女,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促进乳房发育,使乳腺管增生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胎盘生乳素 E.生乳素抑制激素 【答案】:A 【解析】:考察雌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孕激素促使乳腺腺泡和乳腺小叶增生发育。 9.女29岁,第一胎孕37周,医生测量骨盆,骨盆出口的组成为 A.三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组成 B.三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C.三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组成 D.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E.共同底边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答案】:E 【解析】:考察骨盆出口平面的组成。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共同的底边。 10.14岁月经初潮,关于月经周期调节,正确描述是 A.垂体能够释放GnRH B.卵巢可分泌雌、孕激素 C.雌、孕激素共同作用时,正反馈、负反馈影响显著 D.孕激素有正、负反馈功能 E.雌激素只有正反馈而无负反馈 【答案】:B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雌激素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负反馈调节,孕激素对下丘脑单纯负反馈作用。 11.女27岁,习惯性流产,监测孕激素水平,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正确的是 A.促使子宫肌对催产素敏感性增加 B.便于子宫内膜形成增生期 C.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 D.促进输卵管发育和蠕动 E.使正常妇女基础体温升高 【答案】:E 【解析】:考察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孕激素可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可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孕激素使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雌激素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维持第二性征,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 12.14岁女,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增多,正常月经量大约是 A.10~20ml B.30~50ml C.60~70ml D.80~90ml E.100~120ml 【答案】:B 【解析】:考察月经的临床表现。健康妇女的月经量约为30~50ml。 13.女29岁,诊断为不孕症,做卵巢功能检查,卵子排出后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是在排卵后 A.7~8日 B.9~10日 C.11~12日 D.13~14日 E.14~15日 【答案】:B 【解析】:考察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细胞呈脂肪变性,正常排卵周期黄体寿命为12~16天,平均14天。 14.女性,常规婚前检查,妇女一生中历时最长的阶段是 A.新生儿期 B.青春期 C.性成熟期 D.更年期 E.老年期 【答案】:C 【解析】:对于女性来说,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青春期从月经初潮开始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大约在10~19岁。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围绝经期大约 左右。老年期一般60岁以后。 15.28岁女,诊断为不孕症,测激素水平,能使宫颈黏液分泌量增多,稀薄透明,拉丝变长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雌激素和孕激素 【答案】:A 【解析】:考察雌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可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孕激素抑制宫颈内膜的黏膜分泌,使其稠厚,形成黏液栓。 16.女28岁,第一胎孕37周,医生测量骨盆,骨盆的分界线是 A.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与骶岬上缘的连线 B.耻骨联合上缘、髂嵴与骶岬下缘的连线 C.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中部的连线 D.耻骨联合下缘、髂耻缘及骶岬下缘的连线 E.耻骨联合下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 【答案】:A 【解析】:考察骨盆的分界。骨盆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分界线以下为真骨盆。 17.女34岁,第一胎孕38周,医生测量骨盆,正常骨盆的形态是 A.骨盆的3个假想平面均呈纵椭圆形 B.骨盆的入口和中骨盆平面为纵椭圆形 C.骨盆的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D.骨盆的3个假想平面均呈横椭圆形 E.骨盆的入口及出口平面呈纵椭圆形 【答案】:C 【解析】:考察骨盆各平面的形状。骨盆腔分为3个假想平面。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三角区组成。 18.患者女性,28岁。平素月经规则,月经周期为36天,其排卵时间大约在月经周期的 A.第10天 B.第14天 C.第18天 D.第22天 E.第28天 【答案】:D 【解析】:考察月经周期的特点。排卵的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两侧卵巢交替排卵,或一侧卵巢持续排卵。 某健康妇女,进行查体,其骨盆型态各径线均属于正常人的平均值。 19.其中骨盆平面前后径为 A.11cm B.11.5cm C.12cm D.12.5cm E.13cm 【答案】:B 【解析】:考察女性骨盆的平面及径线。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其前后径是指耻骨联合下缘中点经过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某健康妇女,进行查体,其骨盆型态各径线均属于正常人的平均值。 20.其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值为 A.11cm B.12cm C.13cm D.14cm E.15cm 【答案】:A 【解析】:考察女性骨盆的平面及径线。正常女性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是指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中点的距离,平均值为11cm,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 第二节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 1.女30岁,宫内孕第一胎,关于妊娠期子宫的变化,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妊娠早期子宫略呈球形 B.妊娠中期起子宫肌壁逐渐增厚直至足月 C.宫底部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 D.妊娠后期,子宫大多有不同程度右旋 E.足月妊娠时子宫下段可伸长至7~10cm 【答案】:B 【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子宫的变化。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且不对称,妊娠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子宫壁妊娠中期逐渐增厚,妊娠末期又渐薄。宫底部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峡部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 2.女33岁,新婚后闭经,出现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关于早孕反应错误的是 A.约在停经6周才有 B.每个妊娠妇女均会出现 C.以恶心、呕吐、偏食等现象为主 D.约于妊娠12周消失 E.反应过重、持续时间过长为异常 【答案】:B 【解析】:约半数妇女于妊娠早期(停经6周左右)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缺乏、喜食酸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称为早孕反应。恶心、晨起呕吐可能与体内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25岁第一胎,妊娠期母体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错误的描述是 A.呼吸次数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 B.以胸式呼吸为主 C.孕妇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D.以腹式呼吸为主 E.肺活量无明显改变 【答案】:D 【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及血液系统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膈肌活动幅度减少,使孕妇以胸式呼吸为主,气体交换保持不减。呼吸次数在妊娠期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后期因横膈上升,平卧后有呼吸困难感,睡眠时稍垫高头部可减轻症状。 4.女26岁,初次妊娠,其母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错误描述是 A.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 B.血液处于低凝状态 C.心排血量增加 D.股静脉压升高 E.心脏向左上移 【答案】:B 【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循环及血液系统的变化。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妊娠期由于膈肌升高,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排出量约自妊娠10周开始增加;盆腔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 5.女24岁,孕30周,妊娠期与乳腺发育无关的激素是 A.人人胎盘生乳素 B.人胎盘生乳素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 C.雌激素 D.卵泡刺激素 E.孕激素 【答案】:D 【解析】:人胎盘生乳素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孕激素、雌激素和生乳素相互作用,使乳腺细胞和乳腺小叶增生发育。 6.33岁女,初次妊娠,孕早期卵巢的变化特征是 A.卵巢不断增大黄体持续发育 B.卵巢卵泡囊肿持续存在 C.妊娠黄体在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 D.双侧卵巢妊娠黄体形成 E.双侧卵巢黄体囊肿存在 【答案】:C 【解析】:卵巢妊娠期略增大,停止排卵。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 7.32岁女,闭经42天妊娠试验阳性,阴道血性分泌物,下列受精卵植入部位错误的是 A.子宫体的上部的前壁 B.输卵管壶腹部 C.子宫体的上部的侧壁 D.子宫体的上部的后壁 E.子宫体部 【答案】:B 【解析】:受精卵正常应植入到子宫体的上部的前壁、侧壁和后壁。 8.30岁女,第一胎孕32周,下列不属于胎儿附属物的是 A.胎盘 B.胎膜 C.脐带 D.羊水 E.蜕膜 【答案】:E 【解析】: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9.24岁女,初次妊娠,胎盘最早合成的激素是 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B.甲状腺素 C.生乳素 D.肾上腺素 E.催产素 【答案】:A 【解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 10.32岁女,第一胎阴道分娩,胎儿、胎盘娩出顺利,关于胎盘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胎盘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羊膜组成 B.IgG不可经过胎盘 C.妊娠8~10周起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 D.胎盘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在孕8~10周达高峰 E.足月妊娠胎盘,母面粗糙,子面光滑 【答案】:B 【解析】: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分为子面与母面,子面光滑,呈灰白色,表面为羊膜,母面粗糙,呈暗红色,母血中的免疫物质如IgG能够经过胎盘,胎盘能合蛋白激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人胎盘生乳素等)和甾体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至妊娠8~10周时分泌达高峰,持续1~2周后逐渐下降。 11.31岁第二胎孕16周,下列哪一项不是妊娠后出现的变化 A.心排血量增加 B.心率加快 C.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D.膈肌上抬,心脏移位 E.大血管扭曲 【答案】:C 【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循环及血液系统的变化。心脏妊娠期由于膈肌升高,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率于妊娠晚期每分钟增加10~15次,血流加速及心脏移位使大血管轻度扭曲,多数孕妇的心尖区及肺动脉区可听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排出量约自妊娠10周开始增加。 12.女25岁,第一胎,有关胎儿发育的特征错误的是 A.孕8周末B超可见胎心搏动 B.孕16周末孕妇偶感胎动 C.孕18~20周临床可听到胎心 D.孕24周末胎儿身长为35cm E.孕40周末胎儿发育成熟 【答案】:D 【解析】:考察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妊娠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超声显像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妊娠16周末,部分孕妇自觉有胎动,X线检查可见到脊柱阴影。妊娠20周末,临床可听到胎心音,全身覆有胎脂并有毳毛,出生后已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运动。妊娠24周末,胎儿身长约30cm,体重约700g。妊娠40周末,胎儿已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3000g或以上。 13.女24岁,第一胎,B超检查羊水量正常,有关羊水描述正确的是 A.羊水是静止的、澄清透明的 B.羊水呈弱碱性,pH为7.0 C.羊水中含有胎脂、毛发等,不含激素 D.妊娠足月羊水量约为1000~1500ml E.孕36~38周羊水量最少 【答案】:D 【解析】: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1000~1500ml,呈中性或弱碱性,pH约为7.2,妊娠足月羊水略浑浊,不透明,羊水内常悬浮有小片状物,包括胎脂等。 14.27岁女,闭经42天,出现恶性、呕吐反应,妊娠试验阳性,早孕反应自行消失的时间一般为 A.8周左右 B.10周左右 C.12周左右 D.14周左右 E.16周左右 【答案】:C 【解析】:约半数妇女于妊娠早期(停经6周左右)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缺乏、喜食酸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称为早孕反应。恶心、晨起呕吐与体内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排空时间延长可能有关,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15.24岁女闭经,妊娠试验阳性,正常孕妇在孕期出现尿频时期是 A.妊娠8周末 B.妊娠18周末 C.妊娠26周末 D.妊娠30周末 E.妊娠32周末 【答案】:A 【解析】:考察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妊娠早期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而引起尿频,约至妊娠12周左右,增大的子宫进入腹腔,尿频症状自然消失。 16.25岁女,第二胎足月阴道分娩,胎盘娩出顺利,测量脐带的平均长度是 A.40cm B.50cm C.60cm D.70cm E.80cm 【答案】:B 【解析】: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器官,妊娠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平均约50cm。 17.患者,女性,28岁,初次妊娠。月经周期约28d。已停经一段时间,末次月经及胎动时间记不清,无明显早孕反应。用尺测量:耻骨联合上子宫长度为26cm。听诊:胎心音良好。估计现妊娠周数为 A.20周末 B.24周末 C.28周末 D.32周末 E.36周末 【答案】:C 【解析】:宫底高度为耻骨联合上26cm,约在脐上3横指的位置,估计孕周为28周左右。 18.某孕妇流产娩出胎儿约1000g,身长约35cm,估计孕周 A.16周 B.20周 C.24周 D.28周 E.32周 【答案】:D 【解析】:妊娠5个月前身长=月数的平方,体重=月数立方×2;5个月后身长=月数×5,体重=月数立方×3。 19.女性,27岁。已婚,既往月经规律,因月经过期10天而就诊,要求明确是否怀孕,对确诊帮助最大的检查是 A.超声多普勒 B.免疫法测定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测宫底高度 D.测孕激素 E.宫颈粘液涂片镜检 【答案】:B 【解析】:考察早孕的辅助诊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HCG,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 20.某初孕妇,月经周期约28d。已经停一段时间,末次月经及胎动时间记不清,无明显早孕反应。用尺测量:耻骨联合上子宫长度为26cm。听诊:胎心音良好。估计现妊娠周数为 A.20周末 B.24周末 C.28周末 D.32周末 E.36周末 【答案】:C 【解析】:宫底高度为耻骨联合上26cm,约在脐上3横指的位置,估计孕周为28周左右。 第二节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2 1.女32岁,第一胎37+1周,产科做常规检查,关于胎产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纵轴交叉称斜产式 B.两纵轴平行称纵产式 C.分娩中横产式可转换为纵产式 D.两纵轴垂直称横产式 E.胎产式是胎儿纵轴与母亲纵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为纵产式,偶然转成横产式。 2.女24岁,第一胎37周临产,阴道检查头先露,最多见的是 A.面先露 B.顶先露 C.枕先露 D.额先露 E.前囟先露 【答案】:C 【解析】: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头先露最多见。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头先露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又因入盆的先露部分不同,可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和双足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臀同时入盆,称复合先露。 3.女33岁,第一胎孕32周,医生做骨盆测量,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应加测下列哪一条径线 A.骶耻外径 B.出口前矢状径 C.出口后矢状径 D.耻骨弓角度 E.骶耻内径 【答案】:C 【解析】: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4.女27岁,第一胎39周临产,关于胎先露指示点,错误的是哪一项 A.枕先露——枕骨 B.面先露——颏骨 C.臀先露——骶骨 D.肩先露——肩胛骨 E.臀先露——尾骨 【答案】:E 【解析】: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 5.26岁女,初次妊娠就诊,临床常见推算预产期的依据是 A.早孕反应开始的时间 B.末次月经开始的第1天 C.孕早期的妇科检查结果 D.开始感觉到胎动的时间 E.测量宫底的高度 【答案】:B 【解析】:考察预产期的推算方法。预产期推算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能够相差1~2周。 6.31岁女,第一胎孕38+3周,医生做骨盆外测量,髂嵴间径正常值是 A.21~22cm B.23~24cm C.25~28cm D.26~29cm E.27~30cm 【答案】:C 【解析】: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正常值为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常值为8.5~9.5cm,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7.女32岁,第二胎孕20+6周,产科检查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宫底高度在耻骨上18cm B.尿频 C.自觉胎动 D.宫底高度在脐下一横指 E.用听诊器经腹听到胎心音 【答案】:B 【解析】:考察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于妊娠早期出现尿频,系增大的前倾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妊娠20周末,宫底高度在耻骨上18cm,脐下一横指;孕妇于妊娠16~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3~5次;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 8.31岁女,第一胎孕32周,医生检查时发现胎位不正,属于横产式的是 A.左枕横 B.肩右后 C.骶左前 D.骶左横 E.颏左横 【答案】:B 【解析】: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如臀位、头位。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如肩先露。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为纵产式,偶然转成横产式。 9.29岁女,第一胎孕38+2周临产,检查时发现胎儿矢状缝在母体骨盆入口左斜径上,可能的胎方位是 A.ROP、ROA B.LOP、ROA C.ROA、LOT D.LOA、ROP E.ROT、LOP 【答案】:B 【解析】: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为LOA。如果胎儿矢状缝在母体骨盆入口左斜径上,胎头枕骨在右前方为ROA,胎头枕骨在右后方为LOP。 10.27岁第二胎孕36+4周临产,检查胎儿不属于纵产式的是 A.枕右前 B.骶右横 C.颏右横 D.肩左后 E.枕左横 【答案】:D 【解析】: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99.75%,如头位、臀位。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如肩位,仅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0.25%。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为纵产式,偶然转成横产式。 11.31岁女,第一胎阴道分娩,为预防产后发生便秘,护士指导错误的是 A.注意适当的活动 B.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C.增加每日饮水量 D.随时使用缓泻剂 E.多食含有粗纤维的食物 【答案】:D 【解析】:考察妊娠期便秘的护理措施。为预防发生便秘,护士应指导孕妇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并多吃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注意适当的活动。未经医生允许不可随便使用大便软化剂或轻泻剂。 12.33岁孕27周,常规产科检查,不属于产前检查项目的是 A.全身检查 B.询问病史 C.推算预产期 D.了解上一次检查结果 E.胸部X线检查 【答案】:E 【解析】:考察产前检查的内容。产前检查应询问过去史,重点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传染病(如结核病)等、孕产史,做预产期推算、全身检查,观察发育、营养,做产科检查。 13.27岁孕37周,常规产科检查,以下骨盆外测量径线,错误的是 A.髂棘间径23~26cm B.髂嵴间径24~29cm C.骶耻外径18~20cm D.坐骨结节间径8.5~9.5cm E.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答案】:B 【解析】:骨盆测量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骨盆外测量常测量下列径线: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正常值为18~20cm;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为9cm;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14.32岁女,第一胎孕32周,产科检查,胎儿枕右前位,胎心音的听诊部位在 A.脐下左侧 B.脐下右侧 C.脐上左侧 D.脐上右侧 E.脐周 【答案】:B 【解析】: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右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上方右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当腹壁紧、子宫较敏感、确定胎背方向有困难时,可借助胎心音及胎先露综合分析判断胎位。 15.女33岁第一胎,常规骨盆测量,坐骨结节间径的正常值应为 A.7.5cm B.8.5~9.5cm C.10cm D.12cm E.12.5~13cm 【答案】:B 【解析】: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正常值为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常值为8.5~9.5cm,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16.一孕妇妊娠6个月,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臀位,,护士应指导孕妇取何种体位纠正臀位 A.膝胸位 B.头低脚高位 C.头高脚低位 D.截石位 E.半坐卧位 【答案】:A 【解析】:胎儿臀位是属于胎位不正,而膝胸卧位可应用于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女,25岁,39周妊娠,规律性腹痛4小时入院。阴道检查:宫口开大6cm,S=0,羊膜囊张力大,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相一致,小囟在9点。宫缩30~40秒/2~3分。 17.此时最佳的处理措施是 A.静脉点滴催产素加强宫缩 B.地西泮静脉注射 C.人工破膜 D.宫颈封闭 E.哌替啶100mg肌肉注射 【答案】:C 【解析】: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临产后先露入盆不困难,常不能顺利转为枕前位,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产程进入活跃晚期产程后展缓慢。处理的原则是:宫颈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 女,25岁,39周妊娠,规律性腹痛4小时入院。阴道检查:宫口开大6cm,S=0,羊膜囊张力大,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相一致,小囟在9点。宫缩30~40秒/2~3分。 18.此时的胎位是 A.L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