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培训内容〕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 6%;医院感染漏报率< 10%;I 类切口感染率
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 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
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
不得超过 48 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准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
场所,便利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
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平安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防止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制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育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需高压蒸
汽消毒或燃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应当进展严格的消毒或
灭菌
1、依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
疗器械必需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需消毒,
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需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 20 分钟,灭菌要求 10 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 1000mg/L,消毒时间 30 分钟;
碘伏浓度为 500mg/L ,作用时间 30 分钟。
六、医院感染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医院感染管理职能不到位,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不能很好的落实;
2、硬件建立不到位;
3、建筑布局格外不合理;
4、普遍广泛地使用湿式灭菌法;
5、消毒措施不标准;
6、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学问普遍较欠缺;
7、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8、医院疫情报告制度陈旧;
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10、医疗废物无集中处置点;
七、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穿插感染有如下途径:
1、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穿插感染有如下四种途径:
患者传染医生; 医生传染患者; 患者和医生传播到器械和物
品或床椅里面;这些物品或床椅感染患者或医生。
2、疹疗科室一般工作量大,器械周转快,但凡进入病人身
体的器械必需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如按每人一用一更换需求
量格外大, 高压灭菌后损耗也大, 接受化学消毒灭菌需要的时间
太长,所以必需有肯定的数量才能周转。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
3、诊疗器械多为含腔器械,形态不规那么,价格昂贵,内腔
清洗存在问题,这也给消毒灭菌带来了肯定的难度。
4、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与医务人员的手清洗存在隐患。门
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 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 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等都可能造成空气污染。
5、大多数医师在治疗期间不戴口罩和手套,戴手套在多位
患者之间共用, 未能做到每治疗一位患者清洁消毒一次手, 存在医患之间穿插感染的危急。
八、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全部病人的预防性措施, 视全部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实行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应用于全部病人和全部医务人员, 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
1、落实医务人员根底防护措施: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帽
子、口罩、手套,在治疗前后均应用抗菌液洗手,并做到每治疗
一例患者必需更换一双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2、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消灭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
防护目镜。
3、加强隔离措施:由于有些慢性传染病不行能通过问诊或
物理检查确定, 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一位患者应严格按预防穿插感
染原那么进展。如对治疗室的空气、治疗台、诊治用品、地面等进
行定期定时清洁、消毒。
4、治疗实行一人一用一更换,全部使用后的针头、刀片、
锐器类等废弃物放于锐器盒。
5、留意手的消毒:在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感染的重
要载体。为尽量削减手外表微生物数量,削减穿插感染。最简洁
的方法就是标准的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搓揉双手及腕部
10~15 秒,用流淌水冲净,无菌纸巾擦干。
6、提倡医师在诊治时戴手套,但治疗中不能用戴手套的手
打电话,触摸其它物品。治疗完毕时,脱下手套才能书写病历。
每治疗一位患者更换一双手套,保障医患双方的平安。
7、改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器械在每一次使用后
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对其进展有效处理, 尤其是中
空器械和小器械。
8、每治一位患者之间,冲洗水路
20~30 秒。
9、但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的器械,如拔髓针、拔牙钳、手
术刀等每人用后均接受高压灭菌。
总之,医务人员预防穿插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了解易被感染因素、传播途径,加强防范意识,把每一位患者视为感染带菌者,并实行最好的防止穿插感染的措施。
九、医疗感染爆发的处理
〔一〕、爆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爆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
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需要试验室的检查证据〕
〔二〕医院感染爆发大事回放〔略〕 ;
〔三〕、医院感染爆发的处理:
1、法律规定: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应当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
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
病预防把握机构报告。
2、启动医院感染爆发的紧急预案:
①、证明流行或爆发;
②、查找感染源;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④、组织落实有效的把握措施;
⑤、分析调查、上报;
⑥、总结完善、制订防范措施。
十、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把握方案与方案:
〔一〕临床科室:
1、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有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
2、临床医生:
①、日常报告散发的院感病例,并准时送标本检查病原体;
②、发觉可疑同种和同源感染病例三例以上应准时报告感染
管理科、或医务科。
3、病区护士:
①、在日常消毒灭菌、 隔离工作的根底上以简易方法测试病
室中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
②、检查使用中的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或者有无污染
迹象;
③、换药室有专人管理,防止物品穿插污染;
④、当疑有院感流行趋势, 监控护士应乐观协作医院感染管
理科进展调查和执行把握措施。
〔二〕、临床微生物室:
1、设有医院感染监控员,每日将阳性结果的病人报告医院
感染管理科;
2、如发觉某病区同种病原菌感染达以了三株和三株以上者
应准时通知院感科,并有记录备查;
3、临床微生物室应乐观协作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微生物检测。
〔三〕、药剂科:
1、按正规渠道选购消毒剂,产品合格,证件齐全。
2、消毒剂首次进入医院之前,应由感染管理科进展消毒效
能检测,合格前方能进货。
3、协作医院感染科进展输液反响的调查。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
1、完成日常院感监控任务,把握各科室、各部位常见病原
体的本底感染率。
2、每周至少一次到病区进展院感病例的前瞻性调查,并对
病区院感工作进展质控检查;
3、当疑似有医院感染爆发,准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对高压灭菌锅,使用中的消毒剂、和无菌物品,应每月
进展监测并有记录可查。在流行期间必要时可进展重复检测。
〔五〕、医院行政
1、配备骨干医务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感染发
生病区的工作进展检查与质控。
2、发生以下状况医院感染科应准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①感染疫情进展快,一周内不能把握;
②新生儿消灭 2 例同种和同源感染者;
③输液反响超过 5 例, 7~10 天内不能把握者;
3、医院应实行不同的措施加强管理;
①、必要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②、保证人力实行分组护理;
③、停顿某些药物和某些诊疗措施的使用, 必要时关闭病房、
停诊。
4、疫情开展快,经 7~10 天本单位流行病学调查未能把握者,
应请有关单位帮忙调查。
5、有恶性爆发趋势的感染疫情, 7~10 天内不能把握应向卫
生部医政司报告,感染把握后应有总结报告上交行政主管部门。
〔六〕、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1、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有调查设计,调查结果、流行期的把握措施等记录可查;
2、认真收集有关资料:
将所需收集的相关资料列成调查表, 逐个调查病人。
具体内
容包括:
①、一般资料:姓名、床号等
②、临床资料:本次感染的主要病症、 体征、及诊断依据等。
③、流行病学资料:感染发生以前 1~2 周内的暴露史,如输
液、导管、尿路冲洗、手术、吸入治疗、输血、特殊器械检查、
药物治疗、与其他感染患者接触、可疑食品及饮料、饮水等。
④、试验室资料: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性等。试验室
资料除了从病例的血液、 体液中实行标本外, 还应从可疑传染源
和传播媒价〔包括水、食物、食具、各种诊疗器械、药液、输液
及注射器械、 与病人亲密接触的各种生活用品、 亲密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和陪伴人员的手〕实行标本送检。
〔七〕、发生爆发流行后的工作及处理:
1、分组治疗与护理:
①、已经感染者,进展隔离治疗,全部用物进展预处理,污
物烧毁;
②、未感染者,超过感染的潜伏期就出院;
③、有条件的进展爱护性隔离〔特殊是新生儿〕 ;
2、进展流行病学史调查,快速查找传染源。
3、病人、工作人员、亲密接触者全面调查;
4、实行大量的标本〔环境、物表、手、体液、医疗设备等〕
5、进展有效的消毒、隔离工作;
6、组织人员接待、宣扬,把自己正在进展的工作准时向上
级汇报,并准时告知家属。
7、写出总结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8、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十一、落实传染病管理
1、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标准;全
员生疏或把握?传染病防治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门诊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般门诊无确诊或疑
似的传染病人就诊;
3、医院有把握传染病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
4、不得超范围收治传染病人;
5、其他科室收治病人一经确认为传染病应马上转诊;
6、建立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设有特地科室或人员负责传染
病疫情报告;
7、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 100%;
8、具备网络直报条件,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上报;
9、传染病报告人员把握传染病报告信息的状况;
10、疫情报告卡填写标准、齐全、准时。
十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