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权债务危机.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34811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权债务危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权债务危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权债务危机 世界经济形势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一)美国经济结构尚未进行有效调整,私人储蓄率进一步上升空间不大。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核心,一方面,从消费支出在经济中的比重看,经济刺激计划和减税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私人消费收缩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应对危机的政策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了私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09年上升到70.8%,2010年前三季度这一比重依然高达70.6%。另一方面,从美国个人储蓄率看,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过度消费,资金账户下个人储蓄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接近于零,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下的个人消费处于历史低位。2007年开始,随着次贷危机扩散,家庭财富大幅缩水,个人储蓄率明显回升,但是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下的个人储蓄率维持在6%左右,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不大。   (二)世界经济不平衡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以往的世界经济不平衡,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世界经济不平衡,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这种新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不断扩张和逐利的结果,是全球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中,国际资本和发展中国家廉价要素的结合。在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的情况下,资本、要素和市场的这种不对称分布,很难改变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主要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和明显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联合国贸发大会2011年1月份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估计,金融危机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50%流向了发展中和转型经济国家,2010年这一比重更是上升到53%。   (三)世界经济再平衡需要各国发展方式和治理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消费拉动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通常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最有效率。由次级房贷引发的经济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次信用和债务危机。美国的过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不受约束的过度扩张,其结果必然导致消费透支和信用危机。因此,就发达国家而言,消费拉动的发展模式不太可能进行根本性调整,但是信用消费的治理和监管需要加强,信用的扩张必须以可支配收入为基础。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来启动消费并逐步摆脱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模式,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重大调整,需要大量的投入,也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四)汇率政策调整并非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核心。世界经济不平衡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不平衡。就发达国家之间不平衡的发展演变情况看,日本和德国在历次不平衡中均处于顺差一方,日元和欧元的升值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而有可能带来经济停滞的长期风险。就中美两国的不平衡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资和外资企业是导致中国大量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但也并没有显著改善各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但汇率的急剧调整却可能影响国内其他政策的调整,增大经济的长期不确定风险。   (五)改变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决定了美国永远处于国际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方,而且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逆差方,其竞争优势使得逆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赤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需要不断增加大量国际货币支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储备和结算货币,在为全球化大量融资的同时,客观上需要保持相应的国际收支逆差,这也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实际财富的净输入国家。过去十年,随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崛起,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比重有所下降。这样,美国在为不断扩大的全球化融资的同时,其国际收支状况必然恶化。因此,如不改变现有的以美元为主体的国家货币体系,世界经济不平衡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 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从冰岛主权债务危机、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国债风险,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意。据有关金融机构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2月,世界各国负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超过4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主权债务危机涉及多国,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1.冰岛主权债务危机 2008年初,冰岛GDP达194亿美元,人均收入排名全球第四,还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银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最冰岛全国最大的三家银行全部宣布破产,被政府接管。这3家银行,所欠外债已达1380多亿美元,将近达到冰岛GDP的7倍,再加上其他负债,冰岛的总外债高达GDP的9倍!2010年3月7日,冰岛通过全民公决,否认了原来政府所达成的向英国和荷兰偿还巨额赔款的协议——人民选择了让国家信用破产的道路!这意味着冰岛将拒绝偿还其所有欠款,欠款不还,以后将不能在国际上得到借款,冰岛成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个倒在债务面前的国家!  2.迪拜主权债务危机 过去四年多以来,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为目标,推进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估计目前债务约为800亿美元。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2009年11月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将其债务偿还延迟6个月。迪拜政府这一突然举动,促使标准普尔与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大幅下调几家政府相关实体的评级,迪拜债务违约保险成本飙升。 而据瑞士信贷的分析师团队表示,欧洲银行业与阿联酋迪拜公国主权投资机构:迪拜世界相关联的风险敞口约有400亿美元。。法新社援引EFG—Hermes2010年阿联酋年报报道说,迪拜债务总额可能在1300亿至1700亿美元之间。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09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但随着事件的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4. 美国主权债务危机 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经济体",而且还在酝酿发展之中。美国主权信用隐藏的风险已经非常之大,按照财政部的计算,美国在8月2日将到达债务上限,如果国会不通过提高上限的方案,财政部将无钱偿还债务从而导致美国国债违约。穆迪7月将美国政府债券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这意味着美国Aaa的债券评级将很快面临降级危险。一旦8月4日美国国债到期,财政部拿不出钱来还债,那么这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全球金融市场资产定价的基石标杆,美国国债市场崩盘,全球市场彻底乱套,其混乱程度估计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 5.亚洲主权债务危机 亚洲部分国家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主权信用风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发达国家中债务水平最高的日本,其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将从2007年的188%上升到2014年的246%。但CIBM的报告认为,亚洲政府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作为政府借贷的渠道,其债务水平仍然保持在合理水平之内,是可控的。数据显示,在政府债务比例较高的几个亚洲国家中,印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为7.6%,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尼分别为7.4%、4.1%以及2.5%,均远远低于希腊的12.7%。亚洲经济相对较快的复苏以及较为稳定的金融系统,为防止对主权债务危机的恐慌在亚洲扩散提供了缓冲。CIBM的报告表示,由于亚洲的金融市场较少地参与了高风险行为,加上健全的宏观经济治理,该机构相信国际评级机构不会对亚洲国家的主权债务提出质疑。 总述 进入2010年以来,全球性赤字现象日趋突显。全球性赤字高企,伴随的正是全球性债务的高涨。根据统计,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按"全球政府债务钟"的统计预测,2011年全球债务将超40万亿美元。"债务钟"显示,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欧元区是负债状况最糟糕的国家。分析认为,全球债务膨胀,一方面因债务国财政收支境况差,不得不"借债度日";另一方面因经济衰退导致政府必须发更多债,依靠公共开支刺激经济。对全球来说,如果各国GDP不能以正常的速度保持增长,新旧债务必然压制经济增长,而低增长又让偿还债务陷入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这是一种可怕的结局。一旦大量债务到了偿还期限却无力偿还之时,就会重演类似迪拜一样的债务危机,导致美国等一批债务国"走向地狱" 。 主权债务危机的危害 1.引发社会动荡 首先,政府缩减支出,增加税收,不仅会增大经济复苏的难度,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希腊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危机,不得不通过提高税率,增加燃油费,对奢侈品征收特别税以及削减公务员福利等多种措施,希望将2010年预算赤字从2009年的12.7%削减到8.7%,这些措施已引发大规模抗议和罢工。虽然2009年下半年欧洲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扩张,但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四季度仍在收缩。多种迹象显示西班牙可能成为欧洲主要国家中最后一个走出衰退的经济体,IMF预计2010年西班牙经济仍可能收缩,而很多投资者则认为下一个出问题的欧洲国家可能就是西班牙。 2. 抑制社会消费 其次,会制约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政府为改善预算收支状况的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削减开支,还是增加税赋,必然要以抑制消费为代价。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内消费难以有效复苏,投资和内需就会受到制约,经济的复苏就会受到影响。反过来,如果经济增长不能恢复到合理水平,就业状况就难以好转,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国内消费需求必然疲软。这可能会使消费持续疲软,经济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3. 影响投资环境 再次,会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影响投资环境。主权债务危机会导致汇率波动,利润下降,融资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冰岛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汇率出现了汇率大幅贬值,2009年10月全球最大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退出冰岛。同年四季度,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加重,不仅严重影响希腊国内消费信心和零售业预期,经济先行指数11月和12月连续下行;同时,欧元受危机拖累,表现疲软。 4. 损害经济基础 最后,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将长期的,可能会严重损害经济的基础。债务重组和消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政府赤字仍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当经济进入扩张阶段后,巨额的债务负担必然制约经济扩张的速度。上世纪80年代,拉美的债务危机导致拉美各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巨额的政府债务有关。 返回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