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_卢君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426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_卢君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_卢君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_卢君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6期(总第182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6,2022(Serial NO.182)收稿日期:2022年1月4日“人民至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属性。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自觉拥护,为全面开启的新征程凝聚人民的伟大能量。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理论溯源“人民至上”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人民性”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念。人民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

2、、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9“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41深刻揭示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人民性”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和创新,认为“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2269,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031。他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党的七大开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载入党章,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210

3、94,马克思“人民性”思想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客观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经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条根本经验:“第一,要按照自力更生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第二,要充分动员人民的力量。”3223他坚持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提出“要以生产为纲,把生产搞上去。”3202江泽民认为,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生产力、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4153。胡锦涛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发展的根基,在发展中强调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人民性”思想在中国发展创造的又一新阶段。他强调“利为民所谋,就必须时刻把群众利

4、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卢君英(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得到集中体现。“人民至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与显著优势,是新时代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归依。为此,可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建设等维度,把“人民至上”作为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引领。关键词:中国

5、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执政理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2)06-0141-05-14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5。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是马克思“人民性”思想的创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是这一思想的价值取向。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体现在他深沉的爱民情怀上,刻画在“十四五”的宏伟新蓝图上,人民是共产党擘画蓝图永恒不变的底色。二、“人民至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首先“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6、规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6。表明了人民民主是国家制度不可动摇的根本。全会强调,要深刻认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要原则的意义,沿着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前行。无论是党的报告或是会议公报,“人民”始终带着主角光环,充分体现尊重人民的主体性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及其决定的政体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规定,工人阶级处于国家领导阶级地位,毫无疑问是人民利益的最高代表,是必然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属性的内在逻辑。尊重人民在国家和历史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好主角色的关键作用,为现代化建设凝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面对新

7、冠病毒疫情来袭,党迅速组织全国人民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民至上”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不仅包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还包括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抗疫”斗争。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把汲取能量的根系扎进人民群众当中,为强壮国家制度提供基本遵循。其次,“人民至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宪法规定,人民在社会主义中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国家从制度体系层面实现和确保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宪法明确规定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

8、表明主人翁身份,集中体现了人民意志、利益、权力;二是国家为人民提供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力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机制;三是人民的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所指,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每位社会成员的所作所为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归依;四是人民享有国家赋予的各方面权利,同时可按照个人意愿根据制度和程序行使权利,表达自身诉求,决策者会将人民的意愿作为重要参考。人民的事人民作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追求,中国共产党将此追求贯穿各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后,党带领人民一边探索规律,一边实践总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设置双重堡垒,

9、筑牢制度根基,党的性质和法律的强制性为保证人民权利保驾护航。三、“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归依党章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7党自成立起,便与为人民利益相互依存,党因人民利益而生,而壮,而强;人民利益因党而实现,而保障,而发展。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时期和不同阶段,党始终遵循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开展工作,发展社会。无论政府职能怎么变,为民谋利的初心不变,与民相生相依的理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目的始终保持一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

10、一步将制度建设的目标全面概括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6表明我国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目的指向人民在各方面的利益福祉,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归依。2020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8让全世界人民发出由衷赞叹,纷纷向中国人民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六保”“六稳”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人民至上”引发各界热议。在特殊时期,“六保”“六稳”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底-142线,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人

11、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新时代深入推进制度体制改革,通过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为人民谋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6各地在行政审批改革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上不断探索创新,在审批上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审批流程,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办事指南,让群众“少折腾”“多省心”;在投资落户企业办理注册登记上,先进行初审,后迅速可全程代办、容缺后补等服务措施,并开设绿色通道;在个体户营业执照上,行政审批下放到镇上村里,贫困户当天可拿到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政府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12、,实行“网上办”“一次办”真正实现村民办事“零距离”;在脱贫项目上,实行“全程代办”,干部成为“跑腿员”让贫困群众感到关怀和增强脱贫信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具体工作延伸到每个细节,让村民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温暖。行政体制改革要注重在细枝末节上考虑人民的想法和意愿,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扎实落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9106长年累月扎根在扶贫一线的领导干部和基层人员对党的脱贫事业高度负责,扶贫工作开展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到位,脱贫工作收效显著。在开展扶贫中,工作人员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帮扶,想尽办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解决实际困难。自全党上下最后向

13、全面脱贫伟业发起总攻以来,各地争分夺秒地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坚持和砥砺奋斗,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中国创造了世界上和历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前所未有,切实做到了让人民满意,谱写了人民满意的小康篇章。四、“人民至上”: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引领立足当前,全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对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工作随之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做到“人民至上”,这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

14、活向往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把“人民至上”作为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引领,在我国制度体系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人民至上”。(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618因此,党的领导是“人民至上”的根本保证。从精神信仰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科学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支撑。建设美好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奋斗追求。党在制度建设的不断实践探索中总结历史经验,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性质上说,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15、从根本上保证制度“不变色”“不变质”;从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来说,党的领导与之更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全党在探索和实践中建立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方针,而我国各项制度也是以党的领导为首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的 利 益 所 在、幸 福 所在。”1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必须在机构职能上加强党的统领地位,把党统领的脉络延伸到各个行业、领域的最基层,特别防止出现为效益、为利益让步情况,弱化党的领导地位。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变革,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善,才能更好地把各项工作依靠高效

16、的治理能力去体现和落到实处。(二)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确保由人民掌握一切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安排,具有充分反映人民的要求、集中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制度优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会参与政治,从顶层设计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凸显人民拥有的权力及其在国家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切实做到人民的意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论坛卢君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143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和呼声在立法中得到响应和体现。以制度之力最大限度体

17、现意志、保障权益,从源头上保证人民权力至上。让人民民主有多种参与方式、健全的制度、通畅的渠道、更广泛真实的权利,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民通过国家建立的相应制度、体制和机制广泛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国家各项工作在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推进,保持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广泛了解倾听人民的心声向往,调查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尤其要突出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完善和发展,全面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通过法治的强制性让人民民主深入人心的同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以强制性确保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和参与民主

18、政治。“让人大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9234在遵循原有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健全和创新重要领域制度和具体制度,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巩固执政基础和彰显“人民至上”的制度法宝。(三)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生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与这个国家长期的政策、制度和执行息息相关,甚至是影响全局的主要原因。经过全党、全社会的长期坚持和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形成了制度性全覆盖,有力地保住了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底线。要解决好这一制度存在的不足,多为人民生活增添福祉,需要

19、在以下几个方面补齐短板:在教育方面,坚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做到“义务教育有保障”,保障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得起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有保障、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加大财政性经费支持,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保持强有力的势头向教育强国迈进。持续扩大农村地区学生的自主招生名额和报送名额,通过多种方式缩小师资力量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配置不平衡的显著差别,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在就业方面,一是面向全

20、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呼吁人们转变就业观念,拥有一技之长,实现更多更有质量的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培训、社区就业帮扶等方式,多措并举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多措并举解决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的工作问题,营造积极创业浓厚氛围,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打造和谐就业新格局,严格遵守劳动法用工条款。要尊重劳动者的工作意愿,确保正常人才流通,防止出现因妨碍劳动力、人才的社会性流动和限制劳动者发展导致的劳动纠纷案件。加强劳动保障法治建设,规范良好就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就业关系。在收入分配方面,一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低保范围,提高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水平,

21、巩固兜底保障防线;二是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多方式、多要素、多渠道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收入;三是采取合理措施缩小收入差距,防止过高收入导致的两极分化,对于非法收入坚决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在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坚持健全保底线、解急需、抗风险、有保障的社保制度,统筹城乡救助体系,确保每一个人病有所医。二是统筹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并且深刻影响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的问题。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和积极采取多种办法统筹解决。尽可能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确保每一位社会成员住有所居。在医疗卫生方面,坚持从体制改革出发得到不断解决和提高

22、。一是整体筹划涉及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监管等全方位的综合体制改革,细化各个流程、明确各个部门、扎实落实并严格遵守医疗体制相关规定;二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各个地区和医院组建并加强突发应急医疗队伍建设。总而言之,站在人民的立场和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人民的现实需要,回应人民实际生活需要和期待,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四)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建设,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广大中国人民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44探索、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他们既是最广泛的实践主体,又是最普遍的受益主体。一方面,作为实践主体,要保护好人民的积极性和激发人民

23、的创造性,让人民在实践中肯定和发展制度,通过实践探索推动制度的完善发展,以更完善、更健全的制度释放人民的热情和力量。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在实践中的好方法、好思路,并上升为国家决策推广开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因此,要学会运用人民的力量,倾听民情民意、吸纳民智民力,制度的发展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各项决策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代表人民意志,更能实现人民利益。另一方面,人民又是受益主体,既要把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作为工作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察民情、体民生、听民声,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和最大追求,成效由人民来检验和评价。坚持

24、“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通过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做到发展回应人民的期待,又要不断把蛋糕做大,把做大的蛋糕分好,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五、结论要让“人民至上”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地生根,关键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引领,把“人民至上”理念作为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首要考虑,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和健全,最大限度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保证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让每个社会成员因为生活在中国而感到自信和幸福,为擘画好的宏伟新蓝图贡献能量。参考文献:1马

25、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9,4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9.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19491974 年):下 卷 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2014:223.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53.5崔士鑫.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N.人民日报,2003-02-19(要闻).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01).7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

26、22-10-27(001).8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J.旗帜,2020(06):5-6.9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106.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8):.作者简介:卢君英(1993),女,法学硕士,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责任编辑:韦吉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论坛卢君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的阐释-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