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意蕴_徐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32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意蕴_徐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意蕴_徐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意蕴_徐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意蕴徐 俊,谢梦玲(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信仰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极为丰富的意蕴。在其内涵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守和践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的现代化道路;在其特征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大同理想的殷切期盼,寄托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对实现精神自强的深切渴望,彰显了

2、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初心使命的不懈追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来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发展和命运的终极关怀;在其价值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中华民族实现大同理想搭建了阶梯,为中国人民实现精神自强找到了法宝,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保障,为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创造了条件,为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这些蕴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丰富信仰意蕴,既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增强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精神之源,又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动力。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信仰内涵;信仰特征;信仰价值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3、:()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史研究”();年度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作者简介:徐俊,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意识形态理论及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等研究。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进过程,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一种道路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其民族的历史传统与国家的政治信仰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

4、地位。近代以来,中国许多政治力量和先进人士都曾提出过相应的现代化建设构想,甚至不惜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主动肩负起继续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时代重任。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予了系统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而且在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信仰层面生发出极为丰富的信仰意蕴。当前及今后,深入思考和系统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信仰内涵、信仰特征、信仰价值等维度的丰富意涵,对于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内涵信仰、信念和信心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信仰是信念和信心的升华,而信念和信心则是信仰的具象化。在我国

6、,“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之魂信仰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信仰的力量。历史事实表明,当中国人民找到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近代中国的社会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才得以正式开启。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格局,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精神层面的重要基准。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建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的。在马克思主义理

7、论体系中,唯物主义是构筑其科学理论大厦的重要基石,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信仰魅力。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中国人民必将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苦苦摸索更长的时间、经历更多的曲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难以开启。马克思主义犹如一支精神火炬,在确保我国现代化道路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同时,还以全面的、辩证的视野来审视那些最前沿、最有活力的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凝民心、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支撑和集中体现。在我国,以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和国家发展理念的本质规定而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导党和国家

8、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之魂。它不仅“要求以人民的现实幸福”为价值目标,还强调“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从而在根本上指出了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正确方向。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因而它能够成为引领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的精神航标。纵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史可知,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政治道路都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力量,使全党全国人民在为我国现代化奋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

9、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充分彰显,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地开花”的有力证明。(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旗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植根于中华文明史的“沃土”,又扎根于中国现实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不

10、懈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它们蕴含的重要内容和思想精髓,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智慧和信念,而且彰显了我们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美好未来的精气神。质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汲取其强大精神力量于一身的精神丰碑。坚持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基固本、凝神聚气的作用,进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发展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一面精神旗帜,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引方向。毛泽东说

11、:“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们党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来的,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旗帜。自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走自己 第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面精神旗帜,不仅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方位和奋斗目标,而且破解了其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难题,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说,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就能

12、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就能拥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战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并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美好未来的旗帜所在、力量所在。(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关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仅需要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需要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成就和示范意义为其筑牢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实现必须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向现代化。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和迫切的梦想。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国式现代

13、化新道路以来,经过不断的砥砺奋进,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然而,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因暂时取得的成就而迷失或偏离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政治信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大地融合创新的实践结晶,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更是自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辛历程中自主探索出来的崭新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和汇聚磅礴力量。中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和人民

14、的期盼融为一体。毛泽东曾经感慨我们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今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谋篇布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持续发力,人民群众在各方面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激发和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合力。放眼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将为其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无论处于怎样复杂的环境,“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

15、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探索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理想路径相结合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在信仰层面必然具有诸多特征。(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大同理想的殷切期盼在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中,“天下为公”不仅承载了中华文明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而且逐渐积淀为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心理,进而直接影响了中国人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实现大同理想始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中华政治理想。“大同”是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实现大同理想是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不懈追求。从先秦时期老

16、子崇尚的“小国寡民”、孔子期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三国时期阮籍向往的“太初社会”及嵇康向往的“至德之世”,再到唐末五代时期道教学者谭峭提出的“太和社会”及明代思想家何心隐组织的“聚合堂”,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撰写的大同书、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国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无不表现出推崇和追求大同理想的炽热情怀。然而,这些先哲的追求和探索并没有将中国人民真正带到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追根究底而言,是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作精神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心路历程。但是,直到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为孜孜以求的大同理想的实现找到了希望。中国共

17、产党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人就是要建设一个 ,以“人类平等、世界大同”为核心的“世界联盟”。秉承这一信念,毛泽东给传统的大同理想赋予了科学的现实意蕴,即“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对我国传统大同理想中的某些精神基因的继承。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厚植于大同理想的思想土壤,而且还把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任务与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有机统一,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展现更加丰富的时代意蕴。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但刻

18、上了传统大同理想的深刻印记,而且延续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为追求理想而高歌行进的精神血脉。(二)寄托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对精神自强的深切渴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品质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贯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也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精神自强的深切渴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包括精神自强在内的国富民强便成为最高理想。譬如,魏源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提出的“自强”和“求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等,都是近代中国先贤们对实现民族自强理想的生动体现。但是,这些现代化运动并没有帮助中国人民实现精神上的真正自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19、不仅高度重视党在思想上的独立性和先进性,还对中华民族渴望实现精神自强的民族理想进行了凝练与升华。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民族自强精神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使中华民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时代条件的改变和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发展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关于实现精神自强的思想内涵。一是对国家主权的坚定捍卫。“任何外国不要 指 望 我 们 会 拿 自 己 的 核 心 利 益 做 交易”,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关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直接体现。二

20、是党的方针政策锐意创新。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等方针政策,体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谋求国家发展上的拼搏精神。三是党对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科学信仰等的培育和弘扬,体现了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自强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承载的中国人民对精神自强的渴望,不仅深层次地浸润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而且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延绵不绝提供了精神保障。总之,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只有在物质富足的同时永葆精神上的自强不息,才能在迈向新征程时始终保持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初心使命的不懈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21、,也是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迈向民族复兴、走向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为人民谋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与党坚守的初心是一致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无产阶级使命感,并用无数铁的事实回答和证明了自己的这一不变宗旨和政治信条。新中国成立之前,被层层剥削的中国人民苦不堪言,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民众,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导下谋求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着求万民幸福的初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扩大为人民谋幸福的覆盖面,不仅使广袤的中

22、华大地上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理想,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华丽篇章,使人民从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切实感受到了幸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推进民族复兴的重要方式,这与党肩负的使命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创造了无数伟大且辉煌的历史成就,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对实现民族复兴充满渴望。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起义还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未能完成这一民族夙愿。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干成了“大事”,结 第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23、路的民族复兴历程,既有历史上千辛万苦迎来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也有当下的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前景向好,更有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时常叩问初心、检视使命的现代化奋斗征程中,人民意气风发、国家日新月异、社会充满活力,中华民族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强大实力和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继续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辉煌,才能不负人民的信任、无愧历史的选择。(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是对这一执

24、政理念的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先进政党的产生和壮大必须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同样需要先进政党的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成为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与维护少数人利益的资本主义道路不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是真正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形态”。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就会偏离方向,甚至失去意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更加复

25、杂和严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坚持以信仰人民的执政理念来指引我们党迈上新的奋斗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真实心声的传递,而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中国共产党信仰人民的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就必须依靠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温饱问题,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由总体达到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而且还努力使人民群

26、众的美好生活经得起历史和时代的检验。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彰显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人民的崇高品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信仰人民与党的命脉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引领人类社会走向“真正的共同体”,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不仅要解决人类如何生存的问题,更要关注世界人民实现自觉解放”,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展现出向上向善的终极关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还致力

27、于人类的解放事业。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是一种与人的自由发展相对抗的异化劳动,每个人的发展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同于资本逻辑对人的发展的种种限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它不仅能够使人民真正实现政治上的自由和平等,而且还能使人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止步于此,而是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为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而奋斗。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任务的提出与推进,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保障人民权利、谋求政治文明发展的生

28、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还致力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高贵品质。人类社会的演变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注重自身利 ,益的发展道路注定走不远。“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对待发展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开放式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带动区域及沿线国家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在

29、生态环境问题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主张人类与自然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从而积极推进建设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而开辟的一条具有中国人独特精神世界特征的现代化新道路,而且是一条造福人类的康庄大道。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信仰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具有丰富的信仰内涵,而且彰显出鲜明的信仰特征。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必然具有多维度的信仰价值功能,这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把握。(一)为中华民族实现大同理想搭建了阶梯大同理想作为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

30、求早已熔铸到精神血脉之中,成为千百年来催人奋进的美好信仰。然而,这种信仰追求,唯有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中华民族实现大同理想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一般而言,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才会对精神需求产生更多的关注。在诞生大同理想的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部分劳苦大众的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更不必说满足其精神需求了。然而,孕育于现代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则把传统的大同理想升华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并致力于实现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为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今天,我国已经从过去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

31、济体、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这就使广大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事实证明,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大同理想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中华民族实现大同理想积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实践层面的认同是理想信念坚定的表现,这种认同能够为理想的实现积聚起广泛、可靠的精神力量。大同理想孕育于具有严密政治体系的家国一体架构之下,不仅国民的理想信念被国家强制力严重束缚,而且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相反,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以社会主义为本质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使人们“成为自己的经济关系和社会

32、关系的主人”,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摆脱了传统大同理想的某些空想性特点,而且还把实现理想社会的支点建基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上,因而能够以自身的价值魅力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的心灵皈依。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为目标,用自身的发展奇迹和强大精神凝聚力为大同理想的实现架设了坚实的阶梯。(二)为中国人民实现精神自强找到了法宝精神自强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追求,具有抽象性和具象性两层含义。从抽象性来看,精神自强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坚韧不拔和发奋图强的自觉意识;从具象性来看,精神自强是中国

33、人民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反抗勇气、不畏艰难困苦的浩然正气、不断革故鼎新的进取志气。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中国人民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追求,中华民族将没有灵魂和脊梁,中国社会也将没有敢闯敢拼的精气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精神自强的唯一正确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强,不仅需要在“硬实力”上自强,而且需要在“软实力”上自强。精神自强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实践中实现其现实转化,才能成为增强社会主义中国的“软实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厚土壤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成果不仅给予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底气,而且还将不断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

34、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越来越自觉、自信、自强。中华民族要想彻底扭转近代在精神上的不自信,就必须以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坚实支撑。第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三)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保障忘记初心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的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为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包括阶段性理想和远大理想两层含义。尽管我们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有所不同,但其努力方向都是一致的。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发现,中国在人民

35、幸福、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用实际行动真正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带领人民群众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更深层次地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由之路。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不能掉以轻心,全党必须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离开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偏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航标,党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就会犹如水中浮萍。因此,在新征程

36、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如一的体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彰显自身价值立场的要求。初心凝成使命,使命承载初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因初心而生、为使命而行,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最强大的信念支撑和底气来源。(四)为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创造了条件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主线。坚守人民立场,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

37、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着力点。中国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尊重、捍卫和坚守人民的主体地位,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背离。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制度的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等优势,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彰显了自己的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尊重了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坚守人民立场创造了鲜明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既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

38、道路的本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还需要满足人民对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的多样性需求。如果说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为占人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服务的,那么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则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脚踏实地、垒土前行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项方针政策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结果,它自然包含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从“传统社会”不断走向“现代社会”。不全面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等综合素质,就无法实现人和社会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39、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虚假美好,它更加凸显和关注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价值,并以建立谋求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为内在真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就在于它的主体属性,即它是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政治立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五)为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谋求实现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诉求的实践形式,它既是共产主义理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的深刻彰显,也是推动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为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方向的理想道路。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为推动世界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客观需要。在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从

40、来没有取得过像今天这样巨大的发展成就,也从来没有产生过像今天这样多的矛盾和冲突。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在根本上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也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广泛运用的现代军事技术更造成了一系列社会冲突和动荡不安。就人类社会的发展目的而言,人类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成果的享有者,而不是被自己创造的文明制约。因此,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生态文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既是历史的抉择,也是人类的共同需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尽管曾经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现代化道路却注定不能成为当今世界

41、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选择。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导的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内蕴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尤其是“资本逻辑钳制、雇佣劳动异化、人际关系冷漠、精神世界荒芜”等一系列问题,使目前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面临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则“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不仅有效规避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弊病,而且还用自身创造的发展奇迹向全世界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可能。结语“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新道路是

4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产物,它所彰显的信仰意蕴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增强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精神之源,又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动力。当前,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潮之际,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新道路所蕴含的信仰意蕴,有助于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激发和汇聚磅礴伟力。参考文献: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人民日报,()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

43、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人民日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年谱():上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逄先知,金冲及 毛泽东传():上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田旭明 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唐忠宝,闫旭 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探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颜晓峰 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阮博 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辩证视野 社会主义研究,():责任编辑:李强 第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