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形有尽__愿无尽:丁福保居士的佛教人生_刘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06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有尽__愿无尽:丁福保居士的佛教人生_刘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形有尽__愿无尽:丁福保居士的佛教人生_刘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形有尽__愿无尽:丁福保居士的佛教人生_刘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 第01期70一、前 言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隐居士,近代著名医学家、文字学家、藏书家、书目专家、出版家、古钱币收藏家,佛教大居士,江苏无锡人,因笃信佛法又号破纳、守一子。丁福保旅居上海行医著书30多年,创设有文明书局和医学书局,曾任世界提倡素食会会长、中国佛教医院院长、上海市佛教会理事,是中国第一部佛学大辞典编纂者、中西医学会创立者、上海中西医学报创办人。他一生学如渊海,编撰佛学丛书50余种、著述计已成书者达224种,所刊印书籍分佛学、医学、文学、道德、小学(传统语文学)、古钱币学等六大类。中年后笃信佛教,潜心钻研佛经,弘扬佛法,笺注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十数

2、种,并撰有佛学撮要佛学初要佛学起信编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历经8年完成、至今仍被使用的16卷佛学大辞典,全书录词3万余条,共300余万言,辞目含佛教典故、术语、典籍、专著、僧人、史迹等,并注梵文或巴利文,为方便读者参考又编印翻译名义集与三藏法数等1,成为一部内容宏富、权威便捷的佛教工具书。“在丁先生治学范围内的某一个领域,后人可能会赶上或超过他,但若在全部领域与丁先生比肩,甚至超过丁先生,恐怕是很难的了。”2丁居士以近现代佛学著述编印的名家而为后人所称颂,至今佛学大辞典仍是佛教人士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丁居士曾在当时民国日报大众永安月刊佛学半月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数篇署名为丁福保的畴隐居士自叙畴

3、隐居士(丁福保)自传等文稿,这些从1930至1947年间的自述系列,特别是畴隐居士自序一文,可见其对佛学与人生的思考。深入研究与剖析这位民国重要佛教学者的思想和生活,有助于理解近代以来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以及丁福保居士的佛教信仰与实践。二、治病救人与佛之学问丁福保居士认为:“余之一生,可以四字尽之:曰求学,曰谋生而已。所谓求学者,求普通学、小学、算学、生理卫生学、医学、校勘学、佛学、古泉学、文学是也。”3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学贯中西,在算术、医学、词章、考据、文学、钱币、收藏和佛学方面均有所长。居士自幼入家塾就学,少年即爱读文选,并学作古诗、治经史。1895年,22岁肄

4、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光绪年间也曾参加县试考上秀才,25岁以算学受聘为竢实学堂教习;27岁习医,后迁入江南制造局工2023-01内文.indd 702023/2/12 14:09:25DOI:10.16805/ki.11-1671/b.2023.0013佛门人物71艺学堂习化学。又逢东文学堂招生,在六百多人中考进前四十名,被录取学习日文。28岁苏州东吴大学肄业,29岁与人合译西洋通史,并编辑广和文汉读法。30岁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和译学馆教算学及生理学。因其体弱多病而研读中医古籍,专治医学。1907年,33岁被选为中国医学会副会长;1909年4至6月奉命赴日本考察医学,并立下实现中医科学化的宏伟目标。

5、1910年,由他发起在上海创建中西医学研究会,编辑会刊中西医学报,在其创设的医学书局出版。1913年,创办丁氏医院;1918年,编著历代医学书目提要,先后翻译、编著各种医书书籍百余种,成为晚清介绍西医最突出代表人物,并力主会通中西。中年信仰佛教,笺注佛经,编辑佛学大辞典,辑印道藏精华录等。可见,他在算学、医学、文史及佛教等多方面的兴趣与用功。这里将重点关注他在佛教方面的学习因缘和学佛成就。丁福保居士接触佛教始于30岁,1904年执教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借同事余梅生先生一本释氏语录阅读,“摘录数语,为座右铭,此为居士读佛书之起源”4。是年于北京吊唁恩师华世芳,感世事无常、生死事大,故对佛教

6、教义心生感悟,开始研究佛理。38岁后他喜收藏书籍,所得佛经很多,在日本期间还曾得到唐代著名佛典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等数十种,并加以行印。此时,他虽然时加翻阅佛书,“然未充分信受奉行”。1930年,其于良友画报“现代成功人自述”专版刊载题为医学与佛法的自述,对早年求学、学医和研习佛法都有翔实的记述,特别写到性嗜书籍,早前为衣食所困而无力多购的艰辛,每购到一书,要几经周折甚至质产鬻田,奔走数十日而成:“余以中人之产,节缩衣食游宴之费,欲买书十余万卷,其艰难困苦,较富人之搜罗古籍以为美观者,不可以道里计也其得之既难,故读之益勤奋,每有朝得一书,喜做欲狂,读至深夜尚不忍释手者。”5对书籍痴迷与热爱可

7、见一斑,足显示其求学若渴、对世间学问的追求。1914年,他(41岁)致力宣扬佛学,编写了一系列佛学入门读物,笺注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十余种佛经,并合以佛学丛书出版。这些书籍出版对普及佛教知识、推进佛学研究、弘扬佛教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1916年42岁的丁福保居士,行医刊书购书如故。其父八十寿辰时,回无锡。多年未回故乡,见到宽阔街道华丽洋房,他感叹商务之繁盛,赞叹“宛若小上海”。而见图书馆气象雄壮,公花园之广大幽闲为上海所无,数日为家乡变化欣喜。但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正月间,因病缠绵至十余日,又消化不良,全体衰弱已极。顾来日之渐短,悼往事之可悔,于是览佛氏书,而有当于心,遂委身而从事焉。是年买古

8、书较上年尤多。”6这年(1916)他自述笃信佛法,并以佛教贯通其一生之所学。此次病后,他感悟病苦、悔往修来,再读佛经豁然朗悟,于是皈依三宝,并从44岁开始素食,念佛修持,以后又“将无锡公园前最佳之住宅捐为大众念佛之道场”7,能处万丈红尘而无视名利权情,捐出无锡市中心最佳地段房产供大众使用,“不以个人往生净土为满足,而以普渡众生同生净土为职志”8。丁福保居士信佛之后,志在弘法利生,编著有佛学撮要学佛实验谭等书籍,唤醒更多的人发起初机之信仰。后因感佛经大义深微,一般读者难以索解,尝试用汉儒注经法,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30年间他先后注释出版佛经近30种,多种一版再版。而在“佛经译自天竺,彼国

9、典籍浩繁,未能尽译,文献无征注佛经较注他书为尤难2023-01内文.indd 712023/2/12 14:09:252023年 第01期72也”9情形下,自认以心经详注和六祖坛经笺注为精心之作。1911年后,随着学佛的深入,自积数千条佛学辞目,他更发愿编一本“可为一切经总注之大辞典”10方便修学。面对佛经名词浩博精深,学者常苦于无检索查阅之书,他“独于古人之典籍,如种宿缘余规画既定,遂于佛书中之专门名词,竭力搜罗,自任编纂之役”11,便开始佛学大辞典(共16册)长达8年的重大编纂工程,“又印翻译名义集及三藏法数,皆另编通检,以为总目,一如大辞典之易于检查,以便读经者之参考”。以上佛经笺注、大

10、辞典等书出版后,民国印光、弘一、太虚、谛闲、道階等高僧纷纷致书信赞美或指正,亦为他题序。书籍出版后广为流通,海外人士函请流通者为数亦多。而当时也有多位督军总长、政要官员等写信要求各种书目,所编佛学指南及佛学起信编两类书,“经梅光羲居士,呈司法部核准,为监狱教诲书云”12。作为学界前辈,1949年丁福保居士又应弘化社编辑部同人之请,于弘化月刊以编者按特别公告:凡该刊读者(多为学佛之人或佛教爱好者),有疑难病症久药不愈的,可写信给上海大通路*号丁医室,并声明弘化社介绍,附回信邮票即有复音,显示出医者仁心和佛教居士之慈悲。丁福保居士在治病救人、孜孜行医之余,乃致力践行学佛求法、流通佛典之志愿,数十年

11、如一日,毕生志在度化众生,可谓种因得果,“济人者适以自济”。一次,他曾得老人性尿闭症,经剖腹开刀治疗后,创口久不收功,他听从友人刘士安居士之言,写祈愿文,发愿每日虔诚念诵佛号和观世音菩萨名号各一千声,一年多间不中断,“创处竟告痊愈,此则以佛力弥缝医药之不足,盖业障病,惟佛法为唯一之对治也”13。以身证法,自信佛法能补医术之不足。三、济生事业与信仰实践丁福保居士之一生,既是求医术、治病救人的职业人生,更是人到中年感悟尘世烦劳、聚散何常而归心佛法的人生。他学以致用,将世间的谋生与出世间的解脱于佛法之精神进行融会贯通,获得世人难有之成就。(一)谋素食养身,刻苦清净。谋生为利救世间之途径,身体为做圣成

12、佛之资本。1914 年,丁福保居士曾于自题小照云:汝能粗衣素食欤?汝能不妄取他人之金钱欤?不安于心,不可告人之事,汝果能不为欤?汝能刻苦自励,不为资财嗜欲之奴隶欤?汝之一言一动,果能真实不妄,不惭于清夜欤?14丁福保居士不惑之年便提出了粗衣素食、不作资财欲望奴隶的自我要求。1944年,年过70岁的他在上海发表畴隐居士(丁福保)自传回顾一生:45岁(虚岁)余开始茹素笺注佛经,51岁流通佛书之初愿已告一段落,并在报刊上著文论吃素好处,认为世人由衰而老死,皆为食物慢性中毒,而如不食肉专食蔬菜,“则中毒症状,可去其大半,余拟多著此类书籍,以期普及社会云”15,“遂于民国七年(1918)实行素食,至今亦

13、二十余年矣”16。在万丈红尘中,他自觉虽不足为世所歆羡,但已享用太多太过。他在佛学半月刊发文提到自己的饮食与作息:“食粥一小碗,白脱油一大块。牛奶半磅,蔬菜少许,再食水果十时即睡。睡后念佛菩萨名号二千余。卧室之窗常开,历年如是,无少变动,此余每日中之生活也。”17丁福保居士戒杀茹素,前后近四十年,他深信因果轮回与幽冥阴界情状,常对身边人随缘言说佛教方便之法:“近年佛法重兴,学佛者遍地多有,居士提倡佛教,与有功焉!”18(二)谋行医著书,弘法利生。丁福保居2023-01内文.indd 722023/2/12 14:09:25佛门人物73士作为“近现代佛学著述编印的名家”19已被广为称颂,前人多有

14、述论。1944年泉币杂志刊发中国医药社撰稿丁福保先生七十寿传道出个中缘由:最初畴隐居士只知向学,未考虑生计造成经济日渐窘迫,某年竟到无钱过年关之窘境,拟向友人筹款,而及与友碰面又羞于开口提钱便空手而归,始知无钱之苦,回家即发奋苦读史记货殖传,“慨然有治生之志”20,27岁刊发算学书目提要卫生学答问等书,又入东吴大学学化学,习日语,30岁做到京师大学堂当教授,月薪达120两银子。2135岁参加医科考试获优等内科医士证书开始行医,后被派往日本进修、考察医学,期间广泛购买医学书籍。回国后,在上海办医院、疗养院,设医学书局刊行医书。1910年,36岁创办中西医学报,致力于翻译日文西医书籍,后译述和编著

15、医书达160余种,对中西医学的传播功绩卓著,其“影响之大,厥功之伟,求之国人,迨无其匹”22。近百年来,国人得以接触西方医学知识,并促进中西方医学之会通者,丁福保居士功不可没。丁福保居士慈心仁厚,深知当时国人不胜负担西药费用,治病便不专用西药,间用中药方剂,或给贫病者以单方,经此花费少而亦能达好效果,其行医“诚可谓存仁心,挽仁术者矣”23。丁福保居士对世间的声色犬马等概无所嗜好,独爱购书,几十年中收藏古籍十五万卷,曾先后捐赠各市县大学图书馆多达数十万卷;他性慷慨好施与,凡资助亲友,救济孤贫,捐助学费,都努力承办,从不感疲厌。69岁,他创办上海福幼院并任院长,收容孤苦难童数百人,教养并施;70周

16、岁大庆时,他感慨国家多难、百姓流离失所,不发请柬不作寿,将亲友预祝其寿仪礼金数万元均充作慈善机构和上海福幼院经费,并“慨赠怎样创造我的健康生活大作一册等事”24弘扬乐善好施精神。晚年,其著作多为辞书教育类,博大精深;暮年专写健康长寿书,告诫世人应严禁肉食烟酒,多吃菜果牛乳,于生活中应以佛教解脱法门为归宿,不生烦恼心而常得欢喜自在。在开印佛学大辞典时,他就表达了对佛教教理强烈认同和广印佛经、弘法利生之志:近人大抵知释氏之所谓因果轮回,皆极确实。所以,余刻之佛书,其流通亦颇易易。吾知十年之后,佛教必大行无疑。余为流通经典,弘扬佛法起见,故编纂各种佛学门径书及佛经笺注等,先垫出基本金一万元,为编译印

17、刷各费。此举非谋利性质,故每月不提官利,须待各种佛书流通后,再将基本金陆续归还,若有赢余,决不提取。即以赢余,广印经典,或划出一份,为印送佛学门径书之用。今年出版 佛学指南佛学起信论佛学小辞典佛学大辞典等六种。25丁福保居士自述生来天资极迟钝,性情又轻浮,读书不能背诵,作文也处下乘,且目光狭窄,不能洞悉中外世界情形,属既无创造能力、又无条件办有成绩事业之人。而至晚年所得到福报与荣誉,概属人生侥幸,或说巧合与幸运得之。他认为,当一个人衣食有余而享用逾分时,会为造物所忌,“名过其实”,亦会为造物所忌,自己属此二者均兼而有之。其谦逊地表达了自己一生对人间财富与名声的惶恐与无求,也反照出他对世人所灼灼

18、以求之名利权情的超脱与看破。(三)谋善积资粮,一心往生。在畴隐居士自序中,他自述因妻子大病,开始领悟个体性命在呼吸之间。当一个人年将七十,“已届钟鸣漏尽之时,又如日薄虞渊”26,在所留时光不多之际,“求学谋生已用不著(着)”27,特别一旦患病,正常生活将为之打断起变,所以个人更应急起直追,多积净土2023-01内文.indd 732023/2/12 14:09:252023年 第01期74资粮,方为人生最上策略。他以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偈语写下四个“自今以往”,明确人生的修行目标:一自今以往,即使有人诽谤打骂,反恩仇视,使令自己不听从顺随命运的,都将顺而承受,不起瞋恚心;二自今以往,不蓄财产,不

19、造新屋,不买田产,不置一切精好之物,不与他人争名争利,不妄自尊大,只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三自今以往,须将书籍、古泉、碑帖、产业等散去,一切空诸所有。看破人生本无一物带来、亦无一物带去,凡佛性所说光明藏海中所本无者,皆不可留存一物;四自今以往,宜决意往生净土,以从前所编之少年进德录少年模范等道德丛书,及佛学撮要 佛学初阶 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等佛学丛书,及以往注净土三经 法华二经 心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等佛经,又以近年出版的医药卫生丛书十多种,若有少许功德,也当回向净土;又以编辑佛学大辞典古泉大辞典说文诂林 等书,供学者检索查阅所获得的便利,也以此功德回向净土。他还说道,自己要发大勇猛心,发大精

20、进力,决计跳出六道轮回,专心念佛往生净土,特别强调这是近日志愿,并自问“腊月三十日”到来,能否仍保持一心正念(长期持斋念佛),“果能不手忙脚乱,七颠八倒?详记于此,以观后效”28。在畴隐居士自传中,有友人采访并称赞道:仲祜先生博精小学又好禅理,在著作界很有地位,生平著书无数,而尤有价值数佛学大辞典和说文解字诂林等出版物。而他则在文末认为:总之,福保既不好名,又不好利,并不欲掠他人之已成之功,亦不愿代人受过而实做傀儡,此等事皆念想喧动,坏我静功,今已摆脱种种,专修禅净,万缘俱绝,自然解脱。29以此,表达了他个人淡泊名利、专事修行的人生大愿。总而论之,丁福保居士“谋生”所为或可概括为:一谋素食养身

21、,刻苦清净;二谋行医著书、弘法利生;三谋积资净土、一心往生。以上三个方面也与他求学(道)目标“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有着诸多联系。他在佛学大辞典序中云:“三世如来,始于学,终于无学,胡可与博地凡夫,竞言不立文字、单传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最上乘禅哉!?”30在其注经、修典之愿完功后,直呼愿烧却毛笔,回归“一不识字之人,而专修禅净矣”31。可以说,丁福保居士,一生为佛教文化留下大量宝贵财富。丁福保居士常以“求学谋生”总括自己的一生:一求治病救人与佛之学问;一谋素食养身、著书利生、积资净土求往生。世纪流转,当今人读丁福保居士散见于民国报刊的系列“自述、自序”旧文,不能不为其一生“求学”“谋生”的

22、卓越人生及虔诚信仰所折服。其晚年更自勉道:“形有尽,愿无尽,以无尽之愿,入有尽之年,幻躯石火,心力难酬”32,“尚冀天假之年,一心学佛,痛改习染”33,“福保年过七十,始悔一生向身外驰求兹当杜门学佛,专修禅净,以了生死”34。1952年,丁福保居士在上海安详往生。35正如,居士生前所言:“本无一物带来,亦将无一物带去,他就这样静静而来,清清而去了。”36(作者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项目“无锡名人丁福保与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XSK21-C-49)2023-01内文.indd 742023/2/12 14:09:25佛门人物75注释

23、:148121318陈容:畴隐居士对于佛学上之贡献,载弘化月刊,1949年第84期。235伊广谦:丁福保生平著作述略,载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317262728丁福保:畴隐居士自序,载佛学半月刊,1941年第240期,第4页。5671425丁福保:现代成功人士自述其四:医学与佛法,载良友画报,1930年第84期,第13页。91011303132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序言(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15162433丁福保:畴隐居士(丁福保)自传,载大众(上海),1944年第25期,第98页。1921汪春劼:丁福保:近现代佛学著述编印的名家,载法音,2015年第8期

24、。202223 中国医药社:丁福保先生七十寿传,载泉币,1944年第21期,第24页。2934丁福保:畴隐居士自传,载永安月刊,1947年第98期,第34页。36谢增寿:父子两代爱国医学家丁福保和丁惠康,载人物(北京),1995年第3期。(责任编辑:安博)本刊讯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承办的2022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以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建构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中国佛教协会宗性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

25、,也是当前我国佛教界的工作重心。人间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应当以人间佛教思想作为指引,持续推进当代佛教在经典阐释、思想体系建设、教规制度完善、礼仪习俗调整层面的中国化实践进程。构建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是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实践抓手,也是实现当代佛教健康传承的时代命题。构建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应当沿着佛教无我利他、觉悟奉献的根本精神,发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个体生命质量的价值导向,建立起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众生的新时代佛教形态,为当代中国佛教事业的健康传承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主任怡藏法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佛教是历史上率先进行和实现

26、中国化的宗教,积累了丰富的“宗教中国化”经验。进入新时代,佛教面临新的“中国化”任务,人间佛教思想作为当前中国佛教的主要指导思想,理应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以更好的契合“政治上认同、文化上融合、社会上适应”的宗教中国化要求,建构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正当其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袁莎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所长,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四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何建明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陈永革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李向平教授、唐忠毛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卲佳德副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尹邦志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佳副研究员,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吴华副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圣凯法师,深圳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史教研部张蕾蕾副教授,浙江佛学院(总部)惟祥副院长、圣梵法师,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院长定明法师等围绕会议主题先后作了发言。与会学者和法师们从人间佛教信仰观、人间佛教节俭观、人间佛教因果观、人间佛教修行观、人间佛教众生观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思想研讨和热烈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开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刘威秘书长主持。(能仁刘东)(责任编辑:代耀)中国佛教协会举办“2022 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2023-01内文.indd 752023/2/12 14:0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