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结识时钟大班教案评析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结识时钟(6篇精选)】
大班数学教案《结识时钟》(6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结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测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结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平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测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天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测活动
通过观测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结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
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同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如何的?(结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结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对的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同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规定拨整点、半点;②结合平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当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结识了钟,可以准时起床,准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准时上课,准时做游戏,准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朴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
索知识的爱好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发明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结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爱好。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二、结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如何排队的?指针是如何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测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测能力。)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达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测、推理找规律,知道表达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结识时钟
活动目的: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营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爱惜时间,养成准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朴结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朴结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尚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断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朴结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测钟面上
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结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达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达“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此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假如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篇二:大班教案:结识时钟】
大班数学《结识整点和半点》
一、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通过与部份幼儿家长和 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碰到很多困难,其中就涉及结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结识钟表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耽误了上课时 间等。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结识时钟,让幼儿结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 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爱惜时间,养成准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特意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观测、操作,引导幼儿结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感知不同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培养幼儿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课件《整点和半点》、时钟人手一份、电脑游戏(时钟游戏)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进入钟表家族,通过观测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1、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带你们进入一个钟表家庭,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看过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人上班,小朋友上幼儿园,以及乘火车、飞机、轮船和吃饭、睡觉,看电影电视都需要靠钟表来告诉人们时间。小朋友学会看钟表,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结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我们就先来结识一下钟表,小朋友仔细观测一下,钟上有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同样吗?粗细同样吗?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短胖胖的叫时针,长长细细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
师:谁跑的快?(分针) 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教师小结:分针长,时针短;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2、结识整点、半点。
师:小朋友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它通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半。)
(四)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是几点吃早点呢?小朋友拿出你们椅子下的钟面拨一拨吧!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上课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睡觉呢?幼儿操作。
4、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起床呢?幼儿操作。
5、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下午是几点户外活动呢?幼儿操作。
6、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离园呢?幼儿操作。
五、游戏操作:
1、教师演示电脑小游戏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时钟游戏,你们看!当小丑报出时间,小朋友可以按动时钟耳朵上的箭头,转到你认为对的的位置,然后单击下方拟定,小丑会做出对错判断,
2、幼儿合唱歌曲《》,上机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电脑房上机之前,我们一起唱首关于歌好吗?
【篇三: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结识时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结识时钟
黄和羽
设计思绪:
儿童天天起床、吃饭、上幼儿园都是按照一定期间进行的,在这样的生活中幼儿能感知届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时间概念的结识,可以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活动目的:
1、认知目的: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学会看整点。
2、能力目的:通过猜想游戏,提高幼儿的观测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的: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重、难点 :
重点:结识钟面结构,学会看整点。
难点: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每组一个时钟卡片和演示用的时钟卡片一个;
2、幼儿每人一套1--12数字卡;
3、家、幼儿园、床、饭碗图片各一张。
活动方法:
演示讲解法、观测发现法、讨论法、操作法、试听讲结合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时钟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听!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会走没有脚,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幼儿猜出后出示时钟卡片)
2、活动展开
(1)引导幼儿观测,结识钟面结构。
① 教师出示时钟提问:教师:“小朋友们,这就是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好朋友——时钟,你们看它上面都有什么啊?”(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知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和两根针。)
教师:“哦,钟面上有12个数字,尚有两根针,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这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② 重点解释11、12这两个数字,并告诉幼儿钟面上两根针的区别。
教师:“小朋友们没有学过11和12这两个数字,11是由两个1放在一起组成的,12是由1和2并排在一起,1在左边,2在右边。钟面上短并且粗的那根针叫时针,长并且细的那根针叫分针。”
(2)结合平常生活,通过演示讲解,引导幼儿结识整点。
① 教师:“小朋友们几点上幼儿园啊?”(幼儿回答后,教师拨动时针和分针,将结果画在黑板上展示给幼儿看,并将幼儿园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② 教师:“中午到了,小朋友们有些饿了,该吃午饭了,那小朋友们是几点吃午饭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在时钟卡片上演示,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 把饭碗的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③ 教师:“下午啦,爸爸妈妈来接小朋友回家是几点呀?”(幼儿回答后,教师通过演示并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将家的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④ 教师:“天晚了,小朋友们该睡觉了,明天还要去幼儿园,可是小朋友们是什么时候睡觉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将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将床的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给老师说了好多时间,现在老师教大家如何结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分针指向数字12,时间指向数字8,就表达8点钟,要是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就是12点钟。”
教师:“现在老师说时间让小朋友们上来演示给大家看,6点、8点、12点、5点。”(教师每说一个时间,请一个幼儿演示)
(3)通过看图,让幼儿讨论,老师讲解图上的时间,让幼儿明白时钟的用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① 教师:“小朋友们该上幼儿园了,小朋友们该吃午饭啦,小朋友们该回家了,小朋友们该睡觉了。”(教师边指图边向幼儿讲解)
② 请一个幼儿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说“什么时间,小朋友应当做什么。” 教师:“谁乐意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说,请举手。)
(4)幼儿分组进行猜想游戏,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测。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游戏,分组猜时间,每一组由一个小朋友拨时间,其他小朋友来猜。拨时间的小朋友要注意哦,分针一直指向数字12不动,只拨动时针,让它指向其中任何一个数字,猜时间的小朋友用数字卡片表达自己的答案,不能将卡片给别人看,老师来看谁猜的对。现在老师将时钟卡片和数字卡片分给大家。”(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游戏)
三、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我们的活动结束了,大家要将时钟卡片和数字卡片收拾好,交给老师。”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结识了时钟,也知道了时钟的用途,可是时钟有很多不同的样子,大家回去看看自己家里有没有时钟,它是什么形状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结识时钟》说课稿
黄和羽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初教系09级学前班的黄和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结识时钟。我将通过设计思绪、活动目的、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学情、教法、学法、活动流程几方面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设计思绪
儿童天天起床、吃饭、上幼儿园都是按照一定期间进行的,在这样的生活中幼儿能感知届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时间概念的结识,可以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说活动目的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的分类学》,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的。1、认知上:引导幼儿观测,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学会看整点。2、能力上:通过猜想游戏,提高幼儿的观测力和操作能力。3、情感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活动重、难点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以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结识钟面结构,学会看整点。我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作为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次活动目的,我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幼儿每组一个时钟卡片和演示用的时钟卡片一个;
2、幼儿每人一套1--12数字卡;
3、家、幼儿园、床、饭碗图片各一张。
五、说学情
大班幼儿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同伴间互动、合作意识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芽。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演示讲解法、试听讲结合法。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发明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法、操作法、观测发现法、讨论法。
八、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为了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学习,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爱好。
在这个环节中,我一方面让幼儿猜谜,当他们猜出后,出示时钟卡片,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的组织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
第一个环节:引导幼儿观测时钟卡片,结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和两根针,重点解释幼儿没有学过的数字11和12.
第二个环节: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结识整点,我结合幼儿上幼儿园、吃午饭、回家、睡觉的平常生活时间,运用时钟卡片进行演示讲解,并将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以便于幼儿更直观的结识整点。
第三个环节:通过看图,让幼儿讨论,老师讲解图上的时间,让幼儿明白时钟的用途,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四个环节:幼儿分组进行猜想游戏,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测。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环节: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了解家里的时钟形状,第二天回幼儿园与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进行随机分享教育。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