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研究_郭稳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72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研究_郭稳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研究_郭稳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研究_郭稳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2 月总第 349 期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研究基金项目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YB2021020102)收稿日期:20220712;修回日期:20220824作者简介:郭稳涛(1980),男,湖北天门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E-mail:。郭稳涛摘要:新时期,技能型社会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针对产业工人的培养,以终身技能生成的现实困境为起点,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从机制创新、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 3 个方面给出了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为

2、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服务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提供了参考。关键词:新产业工人;技能生成;职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23.02.077(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文章编号:1674-9146(2023)0207703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新时期产业工人更是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关于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国家早在 2017 年就出台了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形成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工人的技能形成过程中

3、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现实诉求1.1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为了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增加国际竞争力,我国提出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号召。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都会得到逐步地改善。技能型社会建设同时也对产业工人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型社会建设不是否认学历教育,而是在国民学历教育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技能水平,因此,新时期产业工人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产业工人以技术技能型的工人为主,精湛的技术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看家本领”,因此,精湛

4、的技术技能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核心职业能力。三是具备优良的匠人品质。如果说专业知识是基础、技术技能是核心,那么优良的匠人品质则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关键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家国情怀、品质追求、创新意识、劳动精神等1。1.2产业转型升级呈现的期待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迫使设备不断改良,产业也势必进行转型升级,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工人的岗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一是对产业工人岗位数字能力的期待。人机界面、人机交互等技术不仅给生产过程带来了变革,而且产业工人的信息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在线协作能力等数字化素质也受到

5、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是对产业工人岗位协调能力的期待。随着产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因此,相比基础技能,产业工人的岗位协调能力更显重要。三是对产业工人岗位综合能力的期待。技术的发展,产品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工人的岗位常常不能局限在一个岗位,有时会涉及跨岗位的工作,因此,产业工人岗位综合能力也需要特别关注2。1.3就业结构矛盾衍生的挑战新技术催生出新产业,新产业又衍生出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具备新技术能力的产业工人。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主要体现在企业很难找到适合新岗位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工人“就业难”,主要表现在工人很难找到合适的新工作岗位。“招

6、工难”“就业难”导致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出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对产业工人的就业能力提出*-077-SCI-TECH INNOVATION&PRODUCTIVITYNo.2 Feb.2023,Total No.349了更高的挑战。一是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由注重基础技能转向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二是为了提高员工持续的岗位适应能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由单一工种或技能培训转向岗位再适应能力的培训。三是工人需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自我学习的行动,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岗位、新的岗位需求,增加再就业能力3。2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现实困境2.1终身

7、技能生成动力不足学校、企业及新产业工人缺乏终身技能生成的意识,没有系统地进行整体的规划,导致技能生成的动力不足。学校往往只重点关注学生在校期间能力的培养,而对其毕业之后技能的提升则很少关注。企业往往也只关注员工在职期间能力的提高,而对于职前、职后的技能生成,则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而大部分新产业工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缺乏整体的设计,导致终身技能生成的动力不足4。2.2终身技能生成路径不畅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岗、课、赛、证等各种育训手段分散着力,“融合缺失”导致技能生成路径不畅。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的生成往往分为职前准备期、职中尝试期、职后成熟期、转岗提升期等 4 个职业生命周

8、期阶段,主要通过育训结合的手段来实现。学校提供学历课程和培训课程,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和生产管理岗位,校企双方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技能竞赛、“1+X”多证书等有效途径,持续不断地提升新产业工人的技能,而产教融合的不够深入导致技能生成路径不畅5。2.3终身技能生成保障不够园区、学校、企业、研究所等育训主体共建共享的资源不多,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协同不力”导致技能生成保障不够。园区忙于招工用工、学校忙于教书育人、企业忙于订单生产、研究所忙于技术创新,园区、学校、企业、研究所没有形成合力,在平台的搭建、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的交互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园区、学校、企业、研究所没

9、有协同,导致无法为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提供保障6。3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构建3.1机制创新激发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活力1)搭建终身技能生成的平台。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机电职院”)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经开区”)、园区内三一重工等典型企业、山河智能研究院,组建了长沙经开区“技能人才培养合作理事会”,对园区技能人才育训工作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协调育训方案、资源开发等工作,建立了园区人才育训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湖南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园区内世界 500 强投资的 35 家企业全部为集团成员,省内外 52 所中高职学校加盟,职教

10、集团打造的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通过各种实体化运作,在不同领域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合作。2)搭建终身技能生成的通道。紧密结合新产业工人职业生命周期和技能生命周期,系统地设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职前、职中、职后、转岗的终身技能成长模型,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学校指导在校学生和毕业入职园区的工人全面制定个人技能提升的中长期规划,园区设立技能人才成长咨询师岗位,专门指导产业工人制定和落实个人技能发展规划。3)创新终身技能生成的制度。建立产业工人成长导航系统,细化各个阶段的知识、能力、素质输入及输出目标,把岗、课、赛、证的分散评价累积起来,构建“前中后转(职前、职中、职后和转岗)”贯通的增值动态

11、评价体系。通过工作绩效、课程学习、竞赛成绩、证书等级相互“累积转换”,激励产业工人职业发展。3.2教学改革夯实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基础1)动态开发育训项目。建立共享型技能人才需求数据库,定期发布技能人才调研报告,根据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专业紧跟产业升级的动态调整机制,所开设的专业和培训项目紧密服务于园区的产业集群。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设工长培养课程。积极探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培训班等多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云约拓展学习机会。围绕岗、课、赛、证,建设育训项目数字学习资源,在学校和企业建设智慧教室,搭建以“约项目、约教师、约企业”为核心的云约泛学平台。按照“线上学理论、

12、线下练技能”的理念,探索送教上门、约企顶岗、约师助教,实现弹性学习、自助学习,拓展新产业工人的学习机会。3)实战提升工人能力。按照岗位真实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实训场所,借鉴各级职业能力大赛、证书考核的训练方法,构建“行动习得”的学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岗、赛、证中的真实情境任务,按照“问题启智、方案创设、作品制作、成果演示”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在行动中习得技能,其核心是让准产业工人在“真项目、真管理 创 新Management Innovation-078-2023 年 2 月总第 349 期设备、真流程、真制作”中提升实战能力。3.3产教融合实现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供给1)打造

13、崇技奖技文化。在学校,学生考取资格证书可以抵扣学分,师生获技能大赛奖给予奖励。在园区,企业员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按所获资格证书等级给予补助,对获评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的技能人才认定为“工匠”,可在园区落户,并给予购房补贴和高额奖励。在企业,员工通过机器人编程能力认证,可享受高额奖励。通过重奖各类技能人才,全面打造“人人崇尚技能、人人享受技能”的良好氛围。2)建设技能育训资源。以“开放、共享”为原则,园区、学校、企业、研究所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为园区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共建育训资源。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和师资两个方面,其中场地包含众创空间、园区“公共实训中心”,可同时给产业工人提供充足的技能训练工位

14、。师资包含“产业教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技能人才育训。3)岗课融通提供保障。推进新进教师企业跟岗、骨干教师企业访学、行业大师柔性聘用等计划,引进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瞄准产教融合“找项目”。实施教学能力测评,推进企业标准、项目课程化改造,人人过关“融项目”。岗课融通的学历教育和培训课程体系为终身技能育训提供了保障。结束语机制创新、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实践为新产业工人的终身技能生成提供了参考,意在抛砖引玉,期待业内人士更加深入展开研究,为推进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邱磊.我国高技能人才终身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8(19):

15、41-46.2刘晴.高技能人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价值、特征、困境及策略J.当代继续教育,2021,39(3):23-29.3牛双国,牛钰.高职学生终身技能培养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5):68-71.4杨翠明.育训部落:园区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机制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20-22+43.5韩永强,刘晨,邹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困境及其推进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21(6):3-7.6吴海勇.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8):66-71.(实习编辑王赟)Research on the Path of Life-

16、long Skills Generationof New Workers in the IndustrySpecialized in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GUO Wen-tao(Hunan Mechanical&Electrical Polytechnic,Changsha 410151,China)Abstract:In the new era,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based society,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thecontradiction of

17、 employment structure have put forward more requirements and higher challeng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industrial workers.In view of the training of industrial workers,taking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life-long skills generation asthe starting point,and taking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

18、l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gives the path of life-longskills generation of new workers in the industry from three aspects:mechanism innovation,teaching reform,and integration ofindustry and education,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erving the life-longskills 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workers.Key words:new workers in the industry;skill generation;vocational ability-0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