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9江苏高考生物实验汇编: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24832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8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江苏高考生物实验汇编: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w.w.w.k.s.5.u.c.o.m 实验八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7.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注1: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2.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 3.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实例如下: 1.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设 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预测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 (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        12、24 h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自行设计记录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        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        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2~3 d记录也        可。 (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① 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     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 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 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    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 7.进一步探究: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