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七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单元概要】
本主题主要叙述中国近代经济、科学与思想史。经济方面尤其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国民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中国近代科技与思想在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如詹天佑、侯德榜和思想家如魏源、严复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复习目标】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实业家张謇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
社会生活的变化
《申报》、商务印书馆
√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度的废除
√
√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成就
√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张謇兴办实业;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难点: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知识网络】
【课堂探究】
1.【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对外战争中,李鸿章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掀起了洋务运动。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合资创办了福新面粉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了六家。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却屡遭挫折。
材料三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图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并指出洋务运动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福新面粉厂在一战期间获得厚利的原因和一战后屡遭挫折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获得厚利原因:
挫折原因:
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③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
2.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图片反映了
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2)图2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图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3.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下图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三
(1)图一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是谁?
(2)图二是他译著的代表作,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请你判断是什么著作?该著作中介绍了什么进步思想?
(3)图三中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 )1.清末毅然退出官场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謇
( )2.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王刚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②戊戌变法后,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③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
A.① B.② C.③ D.④
( )4.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 )5.右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6.图2、图3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1861年改革
( )7.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称“老爷” B.缠足 C.行握手礼 D.穿翎顶补服
( )8.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 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
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 )9.这部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它的作者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 )10.“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悲剧又是机会,这场战争促使古老大帝国的觉醒。”(马勇《坦然面对历史的伤》)以下最早体现“鸦片战争促使古老大帝国觉醒”的史实是
A.魏源著《海国图志》 B.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C.严复译著《天演论》 D.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
( )11.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往北京大学调研。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请问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开平武备学堂 B.北洋水师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 )12.《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
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
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
材料三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四 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