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专业课程设计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一、课程标识课程代码2024适用专业中医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授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计64学时,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2、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执笔人医学系专任教师:制定日期2014年9月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该专业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狐狸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合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建立。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食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用、预防与护理等。职业岗位定位:各大医院、农村、城市社区卫
3、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及厂矿等的护理岗位。中医历史悠久,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的贡献,至今仍以卓越的疗效,发挥着它的作用。各种中成药、针灸、刮痧、火罐、推拿等以其毒副作用少、自然疗法而被广泛的应用,并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药店里75%的非处方药是中成药。尽管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但调查表明,在各级的综合医院,西医大夫开中成药占了绝大比例,尤其是有很多学生直接分配到中医院或是中医门诊实习和工作。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明确中医的相关知识及中医药技术治疗常见病,以更能有效地适应医疗岗位的需求。所以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医护理学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本专业属“三段式”培养模式。即“一
4、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本课程属第三学期开课,前面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后续课程是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尽管中医与现代医学是两套不同的理论,理论知识衔接困难,但中医各种治疗技术疗效肯定。各种诊疗方法、中医理论的掌握,为后续各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临床治疗上达到与中西医有机结合的目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理念一、课程开发的依据(一)通过社会调研,基于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及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请教校外专家协同开发。(二)按照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本着理论少讲够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
5、则二、内容选取标准根据西医院校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基本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技能的高职教育特色,注重临床的适用性、典型性、实践性及可拓展性,内容上向针灸刮痧、火罐、推拿技能操作、中成药的应用、腧穴、诊法等职业能力方面倾斜。理论知识以中医名词术语的解释为重点,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区别中西医理论的异同、看懂中医病例、药物说明为目的。三、设计方法和思路(一)教学内容设计1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设计课程。 将课程设计成四个学习情境(项目),每个情境又分成多个任务。2.内容组织上,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西医院校的学
6、生中医学教学一贯由“绪论” 至“基础理论”到“诊法辩证” ,再到“中药方剂”、 “腧穴”、“针灸推拿” ,后到“ 常见病证治疗”的顺序,通过职业能力这个载体,整合、序化课程内容。始终围绕着学会中医的诊疗方法,和正确应用这些方法来组织内容。内容整体设计和思路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技术(能力)教学内容选取(情景)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中医护理学(内容的组织)第一部分学会基础第二部分应用依据第三部分学会技能操作导读、中医哲学思想、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程序针灸、推拿疗法1、岗位需要2、相关文件3、职业标准4、社会需求内容整体设计:分成三大模块。第一部分,情景一,除了将本门课的设计、内容、要达到的能力、学习
7、方法、与西医理论的不同点做一介绍外,首先进入学习基础环节。第二部分,是情景二,是中医护理程序。第三部分,即是情景三和情景四,是技能操作的学习阶段。表一 学习情境设置一览表学习领域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B参考学时28模块学习情境设置序号名称理论课时实训课时1.学会基础学习情境1导读中医哲学思想2学习情境2中医哲学思想22.应用依据学习情境3中医的理论体系123.学会技能操作学习情境4针灸推拿手法的操作及应用48(二)教学方法的设计: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性,内容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除讲授法外,倡导案例式、启发式、导入式、互动式、问
8、题讨论式、直观式、角色扮演式,引入情景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案例式,介绍临床用之有效的成药、偏方、腧穴等,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的重复,以增强记忆;根据同学目前所患的疾病,给以指导及治疗,并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三) 教学过程的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2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实训室变教室,教室成实训室。3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情景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零距离。4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导学生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完成每个任务。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来设计步骤
9、,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中。表二 中医护理 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学习内容理论课课时26课程目标专业能力1能正确解释和理解中医的名词术语。2能理解解释中医基本特点。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及正常与异常的表现5能说出各种病因的含义、致病特点。6能熟悉20个以上的常用中成药的功效、适应症。7能解释和理解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8说出常见病证的证型方法能力1具备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医护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2能用网络信息、相关的参考书、专业杂志收集信息,不
10、断的积累知识。3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临床经验。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社会能力1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3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4 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目标群体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环境教室 多媒体 中医示教室教学方法和手段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技术手段(多媒体)相结合。2.方法多样化:根据理内容的不同选择运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问题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等。3.教师的临床经验,贯穿始终。教师具备的知识1.熟知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2掌握中医的各种诊疗方法及应用3.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具备的知识1.医学方
11、面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设计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能力培养第一步资讯课前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发挥自主能动性,利用网络、参考书,教材等查找相关的资料。对要讲的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课前将课程的内容及需要的相关知识,告知学生。自学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信息、参考书、专业杂志利用能力。第二步决策计划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了解,找出难点、重点,设计出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决断能力、做事的计划性、专业能力第三步实施在课堂,提出问题,与教师互动,解决难点,达到课程目标。把收集上的难点、重点,进行解答。通过提问、对话了解掌握的情况。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第四步检查、评
12、价同学之间、回答问题、当堂作业提出问题、课堂作业、交流良好心理素质、虚心学习、工作责任感。第五步循环提升根据检查的结果,再找出没完成的任务,直至掌握完成。针对没完成的内容进行讲解、总结。布置作业、预习的内容自我学习,提高专业能力。表三 中医护理学 教学实训课设计方案学习内容实训课课时10教学目标专业能力1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的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2.能在身上找准50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3.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的术语写出主诉、主症,对常见病进行辨证分型,并用学过的方法治疗之。方法能力1.具备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医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2.
13、能用网络信息、相关的参考书、专业杂志收集信息,不断的积累知识。3.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临床经验。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强,通过实训、实习掌握了职业专门技术。社会能力1.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5.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4. 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目标群体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环境实训室 多媒体 中医示教室 教室 教学方法手段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技术手段(多媒体)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2.方法多样化:根据理内容的不同选择运用示范、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问题讨论式、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3.教
14、师的临床经验,贯穿始终。教学过程设计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能力培养第一步资讯每一次实训课前分好组。全组根据每次课的任务,去咨讯需要的知识、工作的环境、需要的材料、实训的流程等。课前把内容及需要的相关知识,提前告知学生。自学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信息、参考书、专业杂志利用能力。第二步决策、计划根据资讯,针对任务,进行决策,设计工作计划、分工等,上课时再根据老师的示范,熟悉流程再进行调整计划。对实训项目进行示范,解释知识要点、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调整计划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决断能力、做事的计划性、专业能力第三步实施根据计划,各组按要求进行操作练习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动手操作
15、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第四步检查、评价各组同学之间、老师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评价 、交流、指导良好心理素质、虚心学习、工作责任感。第五步循环提升根据检查的结果,再做出计划、实施、直至掌握。针对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总结。布置作业、预习的内容总结能力、专业能力。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一)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和理解中医的名词术语。2能理解解释中医基本特点。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及正常与异常的表现5能说出各种病因的含义、致病特点。6能熟悉方药的基础知识。能熟悉5
16、0种以上的中药、20个以上的常用方剂的功效、适应症。7能解释和理解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的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2. 能在身上找准50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3. 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的术语写出主诉、主症,对常见病进行辨证分型,并用学过的方法治疗之。二、社会能力(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三)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四) 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三、学习能力(一)具备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医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活动内容专业能力要求课时理论实训1、
17、绪论、中医护理特点、中医哲学思想、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说出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2 用阴阳五行基本原理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 3 说出中医五藏六腑的功能,常见的病症的表现、常用中成药,并与西医的脏器区别开 4 能说出组成人体各种基本物质的含义、生成、功能、相互关系及应用5 知道经络的含义、组成,功能,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流注次序等,了解循行。 6 说出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含义、形成、致病特点。了解病因含义、认识方法、发病原理。1阴阳五行用自然界的现象、现实应用而导入。2 中医独特的概念、名词术语要解释准确,深入浅出。3 脏腑的功能、气血津液能与现代医学的功能联系上的,可以相结合,中医所特
18、有的,两者不能相混淆。举例要得当。4 经络通过模型、多媒体教学做一体化5每种证型多介绍常用的中成药、偏方6 病因用案例式、情景式、互动式教学法1理解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并应用之 2 理解阴阳五行的原理及在中医中的应用3 掌握五脏六腑的内容,理解五脏功能的内涵4 了解常见的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及表现、常用中成药5通过对气血津液的概念、功能、关系。6 根据四肢部的部位,能说出十二经的名称。7 根据临床表现能找出病因162、针灸疗法(理论3、实训3)1 说出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2 。学会找穴的方法3 。能说出至少5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并在身上找准4 。能用腧穴组方治疗常见病5.学会毫针的针刺
19、法6.学会针刺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7清楚针刺的注意事项8. 学会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电针的操作1 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2 让每个同学体会得气的感觉3 给予酒精棉球让同学 课后练习4 指导同学用学过的知识自己治疗本身的疾病,或相互治疗1 能熟练的进针、运用捻转提插及辅助手法,达到得气的目的。2 针刺遇到意外情况不慌,能熟练的处理,并预见之3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等操作要达到要求。4 能用这些方法治疗常见病,并有效。333、推拿疗法(理论1、实训5)1.学会常用推拿法的操作,并清楚注意事项1、指导同学用学过的推拿知识自己治疗本身的疾病,或相互治疗1 、 能用腧穴结合推拿、方法治疗常见
20、病、多发病15(二)能用网络信息、相关的参考书、专业杂志收集信息,不断的积累知识。(三)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临床经验。(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强,通过实训、实习掌握了职业专门技术。四、职业素质(一)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服务患者,有理想、懂政策、法律意识强;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二)职业行为 具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锐意改革、求新追优精神,有本职业领域的预测能力,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保守职业秘密。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和要求表四
21、 课程内容及要求实训课的内容要求:序数内容目标效果教学方法考核学时1毫针的针刺法、注意事项、常见意外情况的预防处理1能正确安全的进针、行针的方法,体会得气的感觉,并用之治疗疾病。2.遇到意外情况能熟练的处理,并预见之。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多媒体、演示、真学、真练、真扎进针,行针、得气(在腧穴部分考。)12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电针、三棱针的操作、注意事项。1能正确安全的进行各种方法的操作,并用之治疗疾病。2.遇到意外情况能熟练的处理,并预见之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多媒体、演示、真学真练、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电针、三棱针的操作、23推拿手法的操作、注意事项。能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注意事项。用
22、之保健和治病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多媒体、演示、真学真练、各种手法的操作441.腧穴1能说出十四经脉的名称、大概循行,及主治。2 能说出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3. 能学会找穴的方法。3能说出常用的骨度分寸,并在身上找准。4.能在身上准确的找出50个以上常用穴位,并用之治疗。6. 能用腧穴组方治疗常见病。在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同学间相互进行,利用多媒体、模型、腧穴电动仪、同学间,找准正确的位置,并配和针灸推拿,进行治疗腧穴的定位配合针灸推拿等法,进行考试1学习情境一的设计学习情境1绪论、中医护理特点、中医哲学思想、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学习学时16学时学习环境教室、多媒体、示教室学习目标1理解整体观念、
23、辨证论治的概念,并应用之 2 理解阴阳五行的原理及在中医中的应用3 掌握五脏六腑的内容,理解五脏功能的内涵4 了解常见的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及表现、常用中成药5通过对气血津液的概念、功能、关系,明白临床上常用中药的原理,及常见病症的表现。6 根据四支部的部位,能说出十二经的名称。7 根据临床表现能找出病因主要任务1说出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2用阴阳五行基本原理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 3说出中医五藏六腑的功能,常见的病症的表现、常用中成药,并与西医的脏器区别开 4能说出组成人体各种基本物质的含义、生成、功能、相互关系及应用5知道经络的含义、组成,功能,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流注次序等,了解循行。
24、6说出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含义、形成、致病特点。了解病因含义、认识方法、发病原理。教学方法建议1.案例导入法2.分组讨论法3.讲授法4.多媒体5.案例式6.情景式7互动式教学法8.教学做一体化考核与评价1.课堂表现2当堂作业:题库随机抽取题目教学材料1.教材: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贾春华主编)2.网络资源、光盘、课件3.中医护理学相关资源库对学生基本要求1.了解本门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学习方法。2.能了解与本门课有关相关职业的标准。3.能正确应用常用的中医术语。4.能理解和解释中医相关知识并在实际中应用。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悉本门课的国家相关标准2.对常用的中医术语进行归纳总结3.中
25、医的基本知识讲解通俗易懂,举例得当。4.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备注1.要求学生课前对教材进行学习。2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讨论,了解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提高对中医的兴趣。学习情境2设计学习情境2针灸疗法学习学时理论3学时 实训3学时学习环境 中医示教室 教室 多媒体教室 针灸实训室 推拿实训室学习目标1 说出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2 。学会找穴的方法3 。能说出至少5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并在身上找准4 。能用腧穴组方治疗常见病5.学会毫针的针刺法6.学会针刺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7清楚针刺的注意事项8. 学会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电针的操作主要任务1 能熟练的进针、运用捻转提插及辅助手法,达到得气的目
26、的。2 针刺遇到意外情况不慌,能熟练的处理,并预见之3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等操作要达到要求。4 能用这些方法治疗常见病,并有效。教学方法建议1 情境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2 案例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考核与评价1.课堂表现2.实训操作3实训报告教学材料1.教材: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贾春华主编)2.网络资源、光盘、课件3.中医护理学相关资源库对学生基本要求1.根据内容做好课前资讯,找出难点、重点。2.能用中医的理论解释正常的生理与病理。选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对教师基本要求1.教师能对中医针灸相关理论及技能熟练,临床经验丰富,举例得当。2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及练习备注1针灸的操作部分要消除学
27、生的紧张心理2.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疾病用中医理论解释、运用针灸及相关知识治疗学习情境3设计学习情境4推拿疗法学习学时理论1学时 实训5学习环境中医示教室 教室 多媒体教室 模拟诊室 针灸实训室 推拿实训室学习目标1.学会常用推拿法的操作,并清楚注意事项。主要任务1 、 能用腧穴结合推拿、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教学方法建议1.演示教学法2.案例法3.角色扮演法4.分组协作法5.理论讲授法6.病例讨论法考核与评价1.课堂表现2.推拿手法操作熟练程度、应用。3.问题的回答4.实训报告5.小组评价教学材料1.教材: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贾春华主编)2.网络资源、光盘、课件3.中医护理学相关资源库对
28、学生基本要求1.根据内容做好课前资讯、了解课程内容2实训要提前了解操作流程、材料,做好分组。3.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项目的操作标准、老师的示范进行4.能在同学之间的相互练习并体会。对教师基本要求1.教师能能熟悉中医推拿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提前指导学生预习、准备材料备注1.教师找出同学间手法练习较典型的在学生中练习,供同学体会。第五部分 实施建议(内容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一、教学建议1加强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建设。争取再充实实训室以满足实训需要。2.加强附属医院的建设。3.提高教师的“双教”能力,安排参加全国性推拿按摩高级班
29、的培训,把临床教师每年到医院实践形成制度化。或兼任附属医院医生。二、评价建议1教学评价可采用多元化,如:课堂表现、作业、实训报告、各种考试、教师评价和同学间评价等三、教材建设1.中医护理学教材最好是根据需要编写院级教材,正在筹划准备中。2. 编写实训标准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做一些中医方面的课件、多媒体、光盘等方面的开发。2.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通过精品课、优质课的申报,加强建设课程。第六部分 附录一、中医名词术语1、酸重麻木:酸指肢体、关节和肌肉酸楚无力;重指头身肢体感觉沉重,无力抬举;2、麻指皮下有蚁行感,按之不止;木是知觉消失,不知痛痒。病变在经络骨节和肌肤,为外邪侵袭,气血运行
30、不利或气血不足所致。2、眩晕:眩为眼目昏花,阵阵发黑;晕指有旋转感,两者并见称为眩晕。多由于气血不足或风火痰浊为患。3、耳鸣耳聋:耳鸣是自觉耳中有鸣响,甚则妨碍听觉;耳聋为听力减退或消失。亦多与气血不足或风火痰浊有关。4、心悸怔忡:心悸指自觉心跳不宁;严重时心慌剧烈,休作无时,称为怔忡。以虚证为多,也可因邪热入里,痰火内扰,或心血瘀阻,及水气凌心等病证。5、痞满:指自觉胸腹部胀满充实,甚至可以摸到包块。主要由于脏腑气机不畅或痰气交阻所致。 二、试题 绪论【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证 4辨证论治 5同病异治 6异病同治二、填充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
31、专著是。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隋代医家编著。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三、选择题A型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5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32、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7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8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9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10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1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33、12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B型选择题(配伍选择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4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5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6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
34、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3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4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5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四、简答题:1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2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
35、是什么?3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 阴阳 2.阴阳学说 3.五行学说 4. 阴阳互根 5. 五行制化 6.培土制水 7. 滋水涵木 8. 金水相生 二、填充题1.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于_。2.五行是指_、_、_、_、_五种物质的相互联系及其运动变化。3.五行中相克的顺序是_, _、_、_、_。4.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_和_两个方面。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补母治则,具体治法有_, _、_,_,_。三、选择题A型选择题: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2.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
36、.形式 D.物质 E.现象3.“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7.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37、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9.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10.“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1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12.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13.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14.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38、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1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 E.肾阳虚而心火越B型选择题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1.肝火犯肺属于:2.肝气犯脾属于: 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3.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4.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5.滋养肺肾法称:X型选择题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 B.扶弱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2.阴阳的互根旨在
39、说明: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子关系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四、简答题:1. 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3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之。4根据五行
40、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法有哪些?5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及功能?6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精气血津液学说【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 1精 2气 3津液 4气机 5气化 6宗气 7元气 8. 卫气 9营气 10精血同源二、填充题: 1精根据其来源分为 和 两种。 2精的作用有 、 、 、 3气的作用包括 、 、 、 4津液的作用是 、 、 、 5血的作用 、 。 6气能 血、气能 血、气能 血,血为气之 。 7气分为 、 、 、 四种。三、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狭义之精是指 ( ) A.气 B.血 C.津 D.液 E. 生殖之精2.以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为主要功能的是( )A. 精 B.气 C.液 D.血 E.津3. 治疗血瘀病证时配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 )A.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生血 E.血能养气4.下列不属于气的固摄作用的是( )A.固摄精带 B.防止汗泄过多 C.控制血液D.控制尿液 E.固摄和稳定内脏位置5.与听、视、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气 B.卫气 C.宗气 D.谷气 E.营气6.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道理是( )A.气能摄血 B.气能生血 C.血为气母 D.气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