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单元: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一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 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现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表、图画、计算机图像、计算公式等。
2. 符号的概念:代表事物的标记。如数学符号、物理符号、天气符号、警示标志等。
注意点:(1)“公式”属于模型,如s=vt,而其中的s、v、t都代表一种符号。
(2)模型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第二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 分子
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之之间有间隙;(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 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比如水的三态变化。
(2)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电解水实验。
注意点:(1)
(2)
(3)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化学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物理变化没有。
二、 原子
1.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微粒间都有间隔;(4)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5)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分子(分裂)→原子 原子(结合)→分子
注意点:(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如金属、多数固态非金属(碳、硅等)、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2)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是脱离“化学反应”这一前提,原子仍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三、 不同的分子组成
1. 分子种类繁多的原因: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的搭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分子世界。
2. 分子构成的方式:
(1)同种原子,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组成不同的分子。
如1个氧分子(O2)由2个氧原子组成,1个臭氧分子(O3)由3个氧原子组成;
(2)不同种原子,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组成不同的分子。
如1个水分子(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1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
3. 同种原子在直接构成物质时,如果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物质结构就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因此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很坚硬,石墨较柔软,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同。
4. 物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
注意点:
四、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原子核分子的基本性质相同,体积都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m。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1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
注意点: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