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探索_张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13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探索_张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探索_张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探索_张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中医药 2023 年 2 月第 42 卷第 2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2023,Vol.42,No.2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探索张兵1 孟思璠1 石福霞1 张萃1 马玉林2 甘泉3 于萍4 杨金亮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北京 100053;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3;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外科,北京 100053;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0053)【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

2、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危重症高热患者51例采用中药溻渍技术降温,并进行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对不同中医证型、不同干预部位实施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前及干预后体温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中药溻渍不同部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体温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患者溻渍干预效果明显优于虚证与虚实夹杂证(P0.05)。结论中药溻渍药效持续时间长,与溻渍部位无关,对实证患者效果更好。【关键词】中药溻渍;高热;临床探索DOI:10.16025/j.1674-1307.2023.02.004发热是指在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或致热原作用下,产热增加,

3、而散热却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1,为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ICU 患者的发热发生率为 25.5%50.1%2。体温过高会增加机体基础代谢率,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严重受损。因此持续有效的目标温度管理3对危重症高热患者尤为重要。临床中常用的高热处理方法首选物理降温,包括冰敷、酒精擦浴等方式。许多中医技术可以用于高热患者的降温,有研究4指出中药擦浴可以有效降温,且降温效果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还有研究5指出,中药溻渍技术可迅速改善小儿高热症状。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观察中药溻渍技术在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中的应用效果。1 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选取2021年1月1日

4、2022年8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1例使用中药溻渍技术的危重症高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22-010-KY)。1.2纳入标准体温38.5;未采用其他药物降温;无正在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1.3排除标准对所使用中药成分过敏者;精神状态异常不能配合者;溻渍部位皮肤异常者。2 方法与观察指标 2.1干预方法2.1.1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高热期间给予补液治疗。住院期间针对基础疾病给予治疗。2.1.2中药溻渍技术:取科室自拟方“退热洗剂”进行溻渍技术干预,药物组成:麻黄 100 g,

5、冰 片 100 g。加 水 800 mL 浸 泡 30 min,煎 煮 至600 mL。使用时,隔水加热至3037,用双层纱布浸湿进行四肢擦浴,每部位擦拭2 min,后将纱布浸湿,拧至不滴水为宜,随机选择溻渍在患者躯干或四肢。溻渍面积:双侧上肢约为 50 cm8 cm,双侧下肢约为 80 cm10 cm;躯干约为 30 cm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I2021A03202)作者简介:张兵,女,39岁,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重症患者护理与中医护理学研究。通信作者:杨金亮,E-mail:引用格式:张兵,孟思璠,石福霞,等.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危重症患者高热症状的临床应

6、用探索 J.北京中医药,2023,42(2):140-142.140北京中医药 2023 年 2 月第 42 卷第 2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2023,Vol.42,No.240 cm。溻渍时间30 min,溻渍过程中及时喷洒中药维持纱布湿度,并注意患者保暖。2.1.3中医证型判断:由2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中医师依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并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证候判断,其中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包括痰浊证、瘀血证及风寒袭表证等;既有虚证又有实证证素者为虚实夹杂证。2.2评价

7、指标在实施中药溻渍前后,使用水银体温计测定患者腋下温度。2.3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检验,方差齐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 3.1患者基线资料纳入研究的 51 例患者中男 25 例,女 26 例;年龄(73.1210.11)岁;第一诊断重症肺炎 28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7例、冠心病2例、急性胰腺炎 1 例、肿瘤 4 例、休克 3 例、酮症酸中毒1 例。干预前体温(38.780.41),干预后 1 h体 温 下 降 至(38.0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

8、义(P0.05)。干 预 后 3 h 体 温 下 降 至(37.750.7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按溻渍部位分组体温比较按溻渍部位分为躯干组及四肢组,其中躯干组 25 例,男 12 例、女 13 例,年龄(68.48.9)岁;四 肢 组 26 例,男 13 例、女 13 例,年 龄(81.37.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躯干组与四肢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 1 h 体温均下降,与 干 预 前 比 较,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见表1。3.3按中医证型分组温比较按中医证型

9、分为实证组、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3组,其中实证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73.112.1)岁;虚证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73.37.1)岁;虚实夹杂证组 15 例,男8例、女7例,年龄(72.911.6)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3组间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h,3组体温均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证组干预后体温下降最明显,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讨论 4.1中药溻渍技术适用于危重症患者高热降温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散热来达到降低机体温度,包括冰敷

10、、酒精擦浴、温水浴、冰水灌肠、冰毯降温等,是目前临床简便且安全的降温方法,可用于降温的中医外治法包括推拿、贴敷、刺络放血、中药保留灌肠等手段。溻渍法属中医外治法,溻者,湿敷也,指药液浸于药棉或药布后,敷于患处;渍者,渍也,指用药液浸渍患部7,临床中溻法和渍法常结合使用,又称湿敷法。溻渍法是将药液在局部进行淋洗、浸泡、湿敷,使药液依靠肌肤毛窍、经络、穴位、腠理等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目的,首见于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8。医宗金鉴曰:“软帛迭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详细描写了溻渍法的操作。圣济总录 记录了以棉布、丝绢、麻布等蘸药汁趁热敷或频繁涂擦在病处

11、,促进病变范围气血流转,加快病邪排出的方法。表2不同中医证型干预前后体温比较(,-xs)证型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例数171915干预前38.800.3238.750.2338.810.44干预1 h37.800.68*38.170.55*38.070.40*差值1.280.650.570.510.740.48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实证组比较,P0.05表1不同溻渍部位干预前后体温比较(,-xs)部位躯干四肢例数2526干预前38.760.4138.800.42干预1 h37.910.71*38.170.78*差值0.860.610.630.68与治疗前比较,*P0.05 141北京中医药

12、 2023 年 2 月第 42 卷第 2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2023,Vol.42,No.2本研究采用中药溻渍方法降温,首先用中药擦洗,之后将药液湿敷于皮肤上,操作过程中的洗按和温敷,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淋洗和湿敷均能增加皮肤水合状态,使紧密的角质层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多孔更利于药物透过9;操作中的擦浴按摩,有利于药物深入毛囊深处,而毛囊作为有效的储集层,可使药物停留时间延长。例如,纳米颗粒状物质可以在毛囊里停留10 d,而非颗粒状物质最长停留4 d。本研究采用的自拟方为我科经验方,药

13、物包括麻黄、冰片。麻黄其性辛、温、味微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冰片属芳香开窍药,能引药由肌表直达腠理,是常用的中药促透剂之一,主要作用部位在皮肤的角质层,能够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率10。二者合用,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疏风透邪、通透腠理、发汗解表的功效,同时温敷可以使药物深入毛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在实施中药溻渍技术干预后,患者的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并且降温效果可持续至干预后3 h,相比单纯物理降温方法疗效明显且持续时间长。4.2中药溻渍技术用于实证患者降温效果更佳中医学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内伤发热病机较为复杂,以虚实为纲,

14、虚证有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实证可见于食积、气郁、血瘀等发热11。实证发热过程中易导致腠理毛窍不通,而中药溻渍技术有开毛窍、开达腠理、驱邪外出、邪去正安的效果12。本研究显示,对于实证患者采用中药溻渍技术,降温效果最明显,优于虚证与虚实夹杂证患者。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实施中药溻渍技术对高热患者进行降温,溻渍四肢与躯干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在于温敷之前先进行了四肢擦洗,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了蒸发,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综上所述,中药溻渍技术安全性高,实施方便,可操作性强。但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少,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没有设立其他降温方法的对照组;再次,临床中使

15、用中药溻渍技术时因溻渍药物浓度、温度、溻渍纱布的湿度及溻渍部位都没有明确的研究,影响疗效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探讨不同作用时间、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和湿度与降温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 罗艳彬,侯文佼,沈姗姗,等.中药擦浴退热临床疗效的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20,39(23):195-198.2 李媛,叶红芳,褚红,等.物理降温在住院发热患者中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2):1474-1479.3 高叶.目标性体温管理在脓毒症发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4 李弼仁,方俊锋,

16、张汉洪.中药擦浴对发热成人患者的降温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1(37):2260-2265.5 陈婕,吴飒.中药塌渍方配合治疗小儿发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4):207-209.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7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外治分会.中药溻渍法临床外用技术规范(草案)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24):3116-3120.8 任盛静,郑德.中药溻渍法研究概述J.中医学报,2017,32(10):1895-18979 祁

17、荣,贺锐锐,李博彧,等.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07(1):3-6.10廖玉瑶,郭淑娟,周晴,等.三种基源冰片对不同分子量药物促透效果的差异研究J.环球中医药,2022,7:1121-1125.11姜桂宁.发热辨治发微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9):779-780.12孙美灵,张思超.开窍法在温病实证发热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中医,2015,33(1):29-30.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aking technique in the intervention of high feve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ZHANG Bing,MENG Si-fan,SHI Fu-xia,ZHANG Cui,MA Yu-lin,GAN Quan,YU Ping,YANG Jin-liang(收稿日期:2022-11-07)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