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_许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10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_许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_许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_许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活力 2023 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许荣(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校,上海200065)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了伟大贡献。在这百年的历程中有很多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党找到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解决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国家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从领导核心、发展动力、战略步骤三方面总结经验启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历史借鉴。关键词现代化;社会主义;人民引言18 世纪中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现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

2、的潮流和主题。一般意义上认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这个过程在中国始于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打断了中国自身的发展进程,李鸿章曾形容这种变化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变”,在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救亡图存,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境况,而这其中改变的核心就是向现代化迈进,向先进技术、制度、理念学习等,由此中华民族开启了向现代化探索的艰辛之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一大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开启了以制度、思想为主题的现代化追寻之路,让中国现代化得到了缓慢而局部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背景下,所有的探索均以失败而告终。国家没有独立自主,现代化就

3、无从谈起。主权国家的建立是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的初步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列强纷争,军阀割据,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坚强的领导队伍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时期也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营造和平发展环境的阶段,任务重点是反帝反封建,从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只走“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就无法扫清阻碍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和统治,实现现代化也是天方夜谭。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4、,才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先决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此次会议指明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展建设的方向,也就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目标。(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年)的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的起点应该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深入探索阶段。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前做出的规划,一方面要尽快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国生产力,二者构成了这一阶段党带领人民深入探索社会主义

5、现代化建设的主线。1953 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这其中蕴含着这一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一要保证中国向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这是前提;二要通过工业化使中国的生产力实现质的发展,这是基础。在这个时期提出的工业化目标指的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1956 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式确立;在政治层面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并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标志中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提出“现代化”一词,并将其确定为发展目标是在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

6、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根据国家形势和发展变化的需要,“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被正式确定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突出了科学技术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技5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活力 2023 年术内在包含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目标外延更加具体。在“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指引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间,中国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基础,各学科门类体系更加健全,为中国进行接下来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 年)的创新探索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加快推进时期,规划

7、方针策略更加全面、系统。邓小平在 1975 年 9 月表达了党实现现代化的坚定意志。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现代化航程正式重启。邓小平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为现代化正名。邓小平在 1979 年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这突出了现代化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搞好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二是走出去,承认当时中国的落后。1978 年,邓小平派出干部去日本和欧洲考察,他在听取了汇报后感慨道:“在国外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乘坐日本新干线时,邓小平谈到感受时提道:“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邓小平在参观日本汽车工厂时表示:“我懂得什么是现

8、代化了。”他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并坚定信念,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三是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确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贫穷的国情特点和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努力探寻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1979 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同“四个现代化”相比,它新在哪里?邓小平后面表述道:“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 1 000 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他用 1 000 美元的收入标准和“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这样简明易懂的语言形容现代化发展目标,使抽象的概念更易理解和掌握。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

9、大平正芳。大平正芳非常关心“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这时,邓小平讲道:“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家。”后来,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按照邓小平的设想,“中国式的现代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放低一些,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的阶段;二是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共同小康,不是大部分人穷、少数人富。“小康”的提出,可以说为当时中国的发展确立了一个初步的方向和目标。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此战略目标不断努力,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和补充规划目标。到了 2007 年,党的十七大便确

10、立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的工业化发展,也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2012 年至今)进入新时代,对于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人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第一,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

11、限于经济繁荣、工业发达。对比资本主义文明视域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更加丰富,是五个方面缺一不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而更加关心国家综合实力的综合性发展,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通向现代化的新选择。第二,扎实推进新发展理念,现代化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发展理念方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针对中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发展的新认识新理念,指引了在新时代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深化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更关注人民的需求、未来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发展主题上,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主题,对发展质

12、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发展理念和发展主题上提出更加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都更加注重质量与人文关怀,内涵也更加丰富。第三,关心人的现代化发展,夯实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6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活力 2023 年实现从自然、社会到思想的解放,即实现了人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改善人民基本生活条件,于 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依然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从本质上来讲,这都是在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而努力。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启示(一)领导核

13、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心骨”必不可少,即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方面,国家能够实现独立富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独立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条件。国家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现代化就无从进行、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建设,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根本区别。尽管在工业革命后西方现代化模式长期占据主流,但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凸显下,西方现代化模式已暴露出不可调和的弊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解决思路。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4、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二)发展动力: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相互推进在顶层设计上,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一直把建设现代化作为每一个阶段的战略任务分层推进、重点部署。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到现在的“十四五”规划,都鲜明地体现了党对现代化建设的不懈追求与高度重视。正是如此,才形成了行动自觉和政治自觉,让现代化建设有质的跃升。在内生动力上,人民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源泉。人民在满足基本生存发展需求后,自然而然会追求更高水平的自我实现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自我发展需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人民力求国家发展的向上动力也

15、会有力地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国家“自上而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意志和人民“自下而上”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人民意愿,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最强动力,二者相互推动、缺一不可。(三)战略步骤:坚持有步骤分阶段递进实现目标中国共产党有一条非常有效的治国理政经验就是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百年来,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目标、“三步走”战略部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目标和战略谋划,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具体路线图,激发起亿万人民群众接续奋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结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

16、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愿景,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扬弃了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崭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课题项目:本文是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课题“四史融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中 国 共 产 党 章 程(1956 年 9 月 26 日 八 大 通 过)EB/OL(2012

17、-10-25)https:/ 王涛1979 年理论工作务虚会 EB/OL(2014-08-27)http:/ 闫茂旭党的文献中的小康社会 N学习时报,2021-06-28(005)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8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002)9 颜晓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J毛泽东研究,2021(06):4-1210 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 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2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