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_臧秀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07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_臧秀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_臧秀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_臧秀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第 期 总第 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臧秀玲,李 娜(山东大学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 青岛;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开辟出的崭新道路。从形成机理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观点、承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从基本特征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惠及全体民众、谋求共同富裕、追求全面协调、实现生态美好、倡导和平发展的新道路,是兼顾现代化“共色”、社会主义“底色”以及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从鲜明优势上看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为本相统一、坚持走自己的路与坚持与时俱进相统一、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胸怀天下相统一,呈现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道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惠及全体民众、谋求共同富裕、追求全面协调、实现生态美好、倡导和平发展的新道路,是兼顾现代化“共色”、社会主义“底色”以及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总

3、结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和独特优势,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可能性。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立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与“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这一道路有着独特的形成机理,它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承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百年探索历程之中逐步形成。(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思想源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马克思

4、虽然没有对“现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专项“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研究”()。作者简介臧秀玲(),女,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党比较与政党制度研究;李娜(),女,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年,第 页。代化”一词作过明确的解释与界定,但在其世界历史理论、社会发展理论以及无产阶级理论中

5、都蕴含着“现代化”的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起到了思想指引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一是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现代化的发展。二是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了现代化的最终方向。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前途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暴露出其弊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的

6、最终形态,世界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关于现代化的必然性和最终目的的重要论述,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借鉴。马克思在研究西方国家传统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也对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提出了设想。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单线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否认社会发展模式的单一性,强调各国可根据本国实际选择适合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并提出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从而开辟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马克思看来,现实

7、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东西方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必然会有所差异。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辟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之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理论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依靠力量。一是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是最具有先进性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阶级,这一性质决定了无产阶级是建设新社会的主体力量和领导力量。二是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稳定性。无产阶级“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由“自在阶级”

8、走向“自为阶级”,不再只追求本阶级的狭隘利益,转而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同时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现代化。面对如此艰巨的现代化任务,更需要发挥无产阶级作为领导力量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理论为我国依靠工人阶级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二)党的百年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实践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9、道路,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基础。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扫清了根本障碍。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试图寻找挽救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尝试,并未能解救中国人民,也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直至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才正式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唐昆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哲学视角下的“全球化”范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10、期。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郑莉、尹雪梅、罗娟: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日报 年 月 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扫清了根本障碍。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明晰了新的布局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怎样恢复国民经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首要难题。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

11、,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为此,他强调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为实现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建设的开展,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意识到,仅有工业化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现代化的内涵,科学调整现代化的布局。年,我国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认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年,党中央重申“四个现代化”,强调“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一化”到“四化”,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布

12、局,对于当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方向指引。年邓小平同志强调:“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针对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错误倾向,他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在中国建成“小康之家”。由此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我国国内发展问题也逐渐显现。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困境与挑战,我们党适时提出了“新三步走”

13、战略,指出推进现代化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调整国家建设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擘画了清晰的目标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同步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作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部署。基于“两步走”战略安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进一步拓展了中国

14、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文化根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I0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性”承袭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支撑。“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I0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年,第 页。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沿着历史长河发展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价值理念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变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天下大

16、同”的社会理想结合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转化成破解精神贫乏困境、同步实现物质生活充盈与精神生活充实的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结合环境问题亟须解决的现实需求,催生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万国咸宁”“协和万邦”的对外思想结合国际政治中亟须破解的现实困境,发展成“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现代化新道路,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核。作为我国“原生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紧密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开辟中国式

17、现代化道路新境界提供了重要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强调要坚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寻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长点,又强调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境界。尽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两者在精神特质、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之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结合,才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现代化的“共色”,又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探索出的、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上的富有

18、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在聚焦国情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为世界上其他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展露出不同于苏联模式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面性与包容性,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方面不仅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更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

19、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基础薄弱的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国需要一个具有强代表性、强整合性的政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考验,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证。一是党的领导可以提供思想政治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不断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最佳生长点,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党的领导可以提供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明的组织纪律,能够最大限度协调社会各行为主体间的

20、关系,有效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助力现代化建设。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年,第 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年 月 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破解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与稳定的难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系,对于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员体系,对于稳定来说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纾解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动态稳定

21、。目前,中国已经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创造新的伟业。(二)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前提由于国家制度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国家现代化方案的选择有所不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想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全体人民走向现代化,就必须考虑到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客观前提。十四亿多人口为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了优势和挑战。从优势的角度来看,巨大的人口规模为我国带来充足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使我国可以在数十年时间内快速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积累。与此同时,人口规模决定着市场规模,巨大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大规模的市场

22、,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自立性,保持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为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挑战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成为实现现代化面临的关键难题。此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阻碍着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辩证看待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妥善处理巨大人口规模与有限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打造普惠十几亿人民的中国式现代化。(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与其他现代化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共富

23、共享的价值追求。从“共富共强”到“先富带后富”再到“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过程中,始终妥善处理“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一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引领与保障作用。二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同时对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推进

24、着中国式现代化。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虽然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和新任务。目前,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依然面临着不同群体间贫富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民生短板问题突出等现实挑战,影响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必须将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现代化既要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同步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品质,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充盈的协同发展。“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从中

25、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近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黄相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推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第 期。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

2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在手里、落在行动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出现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问题,特别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等问题。基于此,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的关系,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所需的基础上,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精神层面的充实。一是以物质文明带动精神文明,进一步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二是要以精神文明引领物质文明,积

27、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民对共同思想基础的价值认同,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努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富裕水平。(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破坏环境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科学生态理念,从思想、组织等方面共同发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与此同时,

28、我国生态文明领域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补足的短板。对此,要进一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二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绿色美丽中国。唯此,才能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六)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

29、。”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己、又造福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发展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处理好我国的事情,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坚持自信自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要承担起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30、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推进全球事业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问题,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领导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 年 月 日。梅世雄: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人民日报 年 月 日。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1、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者。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凭借其严密的组织性、广泛的代表性等优势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唯有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紧密结合,才能确保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方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将二者紧密结合,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书写现代化发展史的新篇章。同时,实践也一再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统筹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种种资源。“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

32、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中国要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同时建设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社会进步和生态美好的社会。这种“并联式”的发展特征决定了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充分调动起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切力量,为继续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进提供根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发挥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优势。中国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逻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成

33、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要优势之一。从毛泽东同志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从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将其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之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导向,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34、,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走得如此顺畅。(二)坚持走自己的路与坚持与时俱进相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优势“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避免将自己置于依附性地位,必须坚持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合理地制定现代化的战略和目标。历史证明,无论是西方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还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坚定不移地从国情出发,走中国道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这是有深刻原因的,一是中国特色之路有其独特性。独特的历

35、史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造就了我国独特的发展模式。这种独特性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区别于其他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二是中国特色之路有其先进性。它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坚持走自己的路既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6、,年,第 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 年 月 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年,第 页。是开辟现代化发展新境界的实践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的国际环境,更需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把握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逻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经百年发展仍然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我们能够

37、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现代化内涵的与时俱进。由“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再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充实和全面。二是现代化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由粗放式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变革,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撑。三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再到新“两步走”,中国

38、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不断创新。四是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与时俱进。由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同时,战略目标也在不断跃升。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保持其时代性与创新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三)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胸怀天下相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优势“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是独立自主反映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无论是

39、面对列强侵略,还是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自立自强、不畏强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列强的侵略中奋起反抗、勇毅前行,之所以能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千百年来积淀的独立自主精神。二是独立自主体现出中华民族自主推进现代化的信心。实现现代化并没有现成的模板,依附他国、照搬他国经验,并不能使本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反而会逐渐丧失独立性,成为他国的附庸。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中,中华民族从不依赖外部力量,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将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转被动输入现代化为自主探索现代化”,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开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

40、图景。“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情怀,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规避了“修昔底德陷阱”,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大多采取殖民扩张、侵略战争等方式实现现代化,这种暴力方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与痛苦。中国式现代化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基本原则、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二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

41、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作为相对被动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我国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又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又保持了发展的自主性,打破了“西方化等于现代化”的思维定式,增强了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 年 月 日。董慧、王帅: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价值意蕴、探索历程与经验启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广大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的信心,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不仅为

42、中国探寻摒弃资本主义的“掠夺式”现代化、单边主义现代化、拜物主义现代化老路之外的全新方案提供指引,更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参考,为人类社会向着更完善的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表明:发展道路的选择不能削足适履,更不能抱残守缺,基于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断地奋斗与探索,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将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与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现代化特性相结合,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图景,呈现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责任编辑:栾晓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基本特征与鲜明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