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719400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1.    感遇(其七)①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②岂伊:岂唯。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 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 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及:        荆扉:         憩       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     ”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                             (写出两句)”。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 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 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②县宰:县令。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 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            和              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月下独酌(其一)①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②将:和③相期:相约。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相亲:     解:    徒:     云汉:      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             、       、       ;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           、              ;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          。”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 5.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 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望岳①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造化:       凌:       览:      ⑵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7.赠卫八处士①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③间:掺合。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焉:        载:      怡然:     执:    乃:      罗:      累:      觞:       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        ;悲的是         (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   8.送别① (唐)王维 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②饮君酒:劝君喝酒。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何所之:        但:        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       和自己对隐居的          ,及其对          的否定。 9.青溪①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逐:       趣:        澹:         ⑵作者在诗歌中以青溪比喻什么? ⑶诗歌中哪两句对偶最工整?请找出来作简单分析。 10.渔家傲① (唐)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③,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释]:①这首语是作者用《渔家傲》词调谱写的六首采莲词之一。词风清新可爱,富有生活气息。②当:代替、作为的意思。③厮:相。与下文的“相”互文同义。 [思考与练习]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乐的情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①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②,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②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③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思考与练习] ⑴作者“登万山”俯视所见的景象是:“        ,     ”眺望所见的景象“        ,           。” ⑵诗歌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       。用现代汉语表达意思就是:       、          。 ⑶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最大的希望是:           。 12.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①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②山光:山上的日光。③池月:即池边月色。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轩:         恨:        ⑵诗歌五、六两句从        、        的不同角度写夏日纳凉时的真切感受。 ⑶选择一组“对偶”诗句进行赏析。 13.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②际夜:至夜。③潭烟:水汽。④弥漫:渺茫。 [思考与练习] ⑴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环的行进中,对         、           、          (用概括的语言)等景物进行描摹,创造出一种幽美、迷蒙的境界,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⑵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面个字:           ⑶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②谢时:辞去世俗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思考与练习] 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 (唐)元结 癸卯岁,西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剑?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②,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③。 今来典斯郡④,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⑥。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背景。②井税:这里指赋税。③戎旃:军帐。④典:治理。⑤委:率。⑥刺船:撑船。     [思考与练习] (1)根据诗序填空: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焚烧杀掠的“贼”是      ,被“贼”攻破的地方有       ,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      (此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诗共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的      ,第七句至第    句分别写“今”的“贼”和“        ”。 (3)诗中说“使臣”“不如贼”,请用诗句说说具体的表现。 (4)诗歌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16.夕次盱眙县①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②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③秦:今陕西一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次:          郭:        (2)作者“落帆”“停舫”的原因是:        (用诗中的四个字回答)。 (3)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乡思客愁情感的词语是:         、        。 (4)诗中哪些景色表现出景中寓情,情由景生的意境? 17.溪居①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累:            谪:          (2)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3)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       ”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18渭城曲① (唐)王  维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②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          客舍:          故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19.出塞二首(其一)①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②,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但使: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20.春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思考与练习]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宴将尽、朋友即将分手的场景,其中“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心情? (2)试分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表达效果。 21.凉州词①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思考与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一片”是唐诗中经常使用的词语,通常与“孤”相连用(如“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里的“一片孤城”是“一座孤城”的意思。请再列举一个类似的诗句。 (3)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22.闺怨①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②。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②凝妆:盛妆。③悔教:悔使。     [思考与练习] (1)首句的“         ”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情态。 (2)“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情感?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 23.凉州词①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这是一首吟咏边塞情景的名曲。②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思考与练习]  对这首千古名绝,评说众多,下面列举几例: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两种评说罗列了三种看法(作悲伤语,作谐谑语,作旷达语),请确立你所认同的一个观点,用诗歌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故人:      辞:      烟花:     碧空:     唯: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时间:      ;故人的去向:       ;以及送别的场景:        (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25.江南逢李龟年① (唐)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 崔九堂前几度闻③。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      、      。 (2)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26.滁州西涧①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②,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②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思考与练习] (1)作者用“      ”的诗句表达坚守节操的志向。 (2)有人说,诗歌蕴含作者感叹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以这样的说法,那么诗歌中的哪个字是作者的自比?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7.寒食① (唐)韩  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       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用        、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28.春怨①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②。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入容貌衰老失去宠爱而产生怨思的宫怨诗。②金屋: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思考与练习] (1)诗歌起句写时间:黄昏——渲染凄凉气氛;二句写人物:      ——幽闭金屋伤心落泪;三句写      ——满庭空寂,春色迟暮,衬托衰落难堪;四句写       ——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惨惨戚戚。 (2)紧扣题目“怨”的景色是:       ,神态是:       ,心理是:     。 29.赠柳① (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②,郢路更参差③。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①赠柳:咏柳的意思,咏而赠之。②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称,街上多柳树,唐朝时候称之为“章台柳”。③郢:今湖北江陵。 [思考与练习] (1)哪些词语写出了柳树的繁茂和轻盈? (2)怎样理解诗句“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描绘的形象?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30.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③。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这是一首抒写边防将士乡情的诗。②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烽指城东的烽火台。③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思考与练习] (1)“沙似雪”和“月如霜”写的都是怎样背景下的景色? (2)诗歌第三句写        ,闻芦管悲声;第四句写        。 (3)《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的佳晶”这句话的。 31.江上即事 (明)郭  武 绿水桥边酒店, 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春雨, 江南江北落花。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写景,注重的是        ;后两句写景,注重的是自然的相应相称,因为有“       ”,就自然要“        ”。 (2)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00字左右的散文。 32.写意① (明)徐  贲 看山看水独坐, 听风听雨高眠。 客去客来日日, 花开花落年年。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通过“       ”和“      ”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形态。 (2)诗歌第一句写“独坐”,第三句又说“客去客来”,这样前后有矛盾吗?说说你的看法。 (3)诗歌的题目“写意”,有几层含义? 33.野步① (宋)刘仙伦 黄犊眼中荒草②, 鹭鸶立处枯荷③。 宦海风涛舟揖④, 故山烟雨松萝⑤。 [注释]①野步:野外散步。②黄犊:一种小黄牛。③鹭鸶:一种水鸟。④宦海:这里指官场。⑤松萝:地衣类植物。     [思考与练习] (1)作者在诗中自喻为什么?这种感觉是如何得来的? (2)“黄犊”眼中的“荒草”和“鹭鸶”站立处的“枯荷”,在诗歌中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34.和乐天《春词》①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②,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朱:          一:          数:        (2)“春光”一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3)诗歌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35.题金陵渡 (唐)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金陵:         津渡:         宿:       (2)诗歌是怎样描写行人“自可愁”的? 36.宫词① (唐)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 荚人相并立琼轩②。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注释]①这首官怨诗,构思独特,另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②琼轩:对廊台的美称。 [思考与练习] (1)根据诗意说说是谁被“闭院门”?  A.花  B.美人  C.鹦鹉  D.琼轩 (2)根据诗意说说“欲说宫中事”是指什么事情。(用两个字回答) (3)根据诗意说说为什么“鹦鹉前头不敢言” 37.闺意献张水部①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②舅姑:公婆。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新娘的性格? (2)全诗以“      ”三字为巧妙比喻的灵魂,新娘询问新郎打扮得人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3)张籍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馀比作越州镜湖的       ,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        ,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38.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  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①,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②。 [注释]①“清时”句:意谓适逢清平之时,自己才有此闲情。②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欲:        把:        一麾:         江海:      (2)全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9.遣怀① (唐)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②。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③。     [注释]①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③楚腰: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均指扬州妓女。③青楼:指妓女居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落魄:           觉:          赢得:         (2)作者以“      ”和“      ”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 (3)诗中用“       ”二字点明了作者觉醒后的感伤。 40.酬张少府① (唐)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①这是一首赠友诗。     [思考与练习] (1)全诗着意描写和叙述自己“        ”的志趣。 (2)诗歌中哪两句最能体现作者隐逸生活的情趣? (3)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1.嫦娥①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②。     [注释]①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较多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抒写了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深:         长河:       (2)作者通过“      ”、“       ”、“      ”,表明时间已经是将晓未晓的时候。并用一个“      ”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3)作者把人间和仙境的三个形象融为一体,这三个形象分别是:寂寞的女道士、       、 42.瑶瑟怨①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②,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③, 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悲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思考与练习] (1)古人对此诗这样评说:通篇布景,只“      ”三字露怨意。 (2)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的是什么?所闻的是什么?所感的又是什么? 43.望蓟门① (唐)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这是一首吊古感今诗。     [思考与练习] (1)全诗扣紧一个“    ”字,以“烽火”承“    ”,以“    ”承“积雪”。 (2)作者在“望”中抒发的志向是:        。 44.台城① (唐)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②。 无情最是台城柳③,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③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思考与练习 (1)诗歌的第一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的内容。 (3)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45.菩萨蛮① (唐)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久候远方行人,盼而不归的心情。宋初所编《尊前集》及稍后文莹之《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在继续。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为远景,三、四句为近景,其中用哪一个字衔接起来的? (2)“宿鸟归飞急”一句有什么含义? (3)诗中与“愁”相呼应最为密切的字有:      、      。 46.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思考与练习] (1)查阅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鳜鱼肥(      )  青箬笠(      )  绿蓑衣(    ) (2)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3)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7.浪淘沙① (南唐)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思考与练习] (1)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和“暮”两种读法和意义。根据诗意,说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      ”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 (3)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流露帝王之气,倒是常常以普通人的口吻作诗,所以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中最有广泛影响的诗句是:      。 48.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思考与练习] (1)诗歌的开头用碧云、     、      、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3)“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49.蝶恋花①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危:        凭:          拟:        伊:       (2)作者在诗歌中力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性与流动感。请举例说说这种现象。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他是借用这首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 50.江城子·密州出猎①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大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②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聊:       擎:       报:       酣:      节:     (2)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写       —,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 (3)苏轼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优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请解释:“柳七郎”指的是谁?“自是一家”怎样理解?“阕”的含义是什么? 51.虞美人·听雨① (宋)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思考与练习] (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2.月夜①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思考与练习]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