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能化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_周京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188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_周京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能化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_周京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能化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_周京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5艺术评鉴艺术评鉴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智能化技术都用到了钢琴教学中,为传统钢琴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外,还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展望未来,也许会有更多新的智能化技术手段加入钢琴教学中。这里将在传统钢琴教学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看到智能时代的钢琴教学都有一些什么变化。教育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关系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等这些转变都在促使教育手段不断进行革新和转变。同时人们接触、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方式、途径也在发生变化,给传统音乐教学带来了不小冲击。

2、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技术发展的驱使下不断受到很多新的挑战,持续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笔者想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通过对几位 10 岁以下孩子学习状况的观察,看看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演变,以及对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展望。传统钢琴教学手段钢琴传入我国的时间很短,不过一百年,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钢琴学习变得越来越普及,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早期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一对一面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演奏动作,如手型、落提、掌关节的支撑等给学生做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再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学生回课,

3、教师教授新的知识或对旧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后期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曲目时,讲解、示范和模仿也还是必不可少的方法。需要新的曲谱和书籍时,在八九十年代,由于语言和地域的限制,那时候翻译过来的曲谱书籍比较少,这也和当时钢琴的普及程度有一定关联,启蒙教材,以及学琴中后期可选的练习曲、乐曲等范围都非常有限,市面上普遍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小汤普森和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红皮的拜厄、哈农和 599 系列练习曲,还有就是考级教材。由智能化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 周京瑾156 艺术评鉴于可选教材有限制,教课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那个时期的钢琴教学也更传统,更注重训练技术,比较少拓宽音乐类型。在音乐

4、欣赏和聆听方面,在没有智能技术的八九十年代,最好的选择就是去买磁带、CD、VCD 等,当时古典音乐在国内普及度不高,在上海、北京等有音乐学院或文化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好一些的城市,选择会多一些,有更多的音响资源可供选择。但在二三线城市,这些资源相对少,而且正版的价格也比较昂贵,更不要说聆听现场音乐会这样的活动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曲谱的选择、音乐种类的了解等各方面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教学和学习手段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智能化技术下的钢琴教学当今社会,构建在智能化技术下的音乐教育形式非常丰富,如线上音乐课程平台 MOCO、央音在线、于斯课堂等;实时的双向互动视频平台ZOO

5、M、荔枝微课、微信、VIP 陪练等;还有很多有趣实用的音乐学习 App,如英皇考级、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推出的与自己院校相关的辅助考级练习App。音乐欣赏类智能软件也很多,如柏林爱乐这个闻名世界的乐团也拥有可供回看和现场直播音乐会的 App。因为可以选择的软件太多,种类也非常丰富,笔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通过这些 App 可见在智能化社会,学习音乐或钢琴的手段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老师,来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这些辅助类 App让老师在曲目和教材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更加便捷和自由地给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曲子,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

6、的兴趣,而不是像笔者小时候,因为曲目选择有限,能接触到的曲子不多,只能无奈地反复练习那几首练习曲。另外,因为网络的便捷,孩子在上课时,我可以在教学间隙利用网络和智能软件给学生播放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的音频和视频,帮助孩子欣赏高水平音乐作品的同时,还提高了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不同音乐种类的认识。但智能化技术是否能完全替代传统钢琴教学呢,在此笔者不想将传统钢琴教学和智能化技术下的教学进行过多的理论对比,我想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对几位学生的观察,来简单讨论一下。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观察萌同学,6 岁,学习钢琴 3 年。萌同学是一个非常活泼,能言善辩的小孩,想象力很丰富,在刚开始学琴的那段时间,她对钢琴充满

7、了好奇心,每次上课时都很兴奋,接受能力很强,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她都能很快掌握。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可以一边演奏一边无缝切换音名、唱名和节奏的“演唱”。对于练琴这件事,随着曲子难度和长度的增加,她变得有些不情愿,手指动作也做得有些马虎,为了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期,我和她的父母商量中间加一次短时间的网课,时长就是线下课的一半不到。在上网课时,孩子因为可以接触到智能仪器,开始会表现得很兴奋,但孩子的表现会因为不同的人陪伴而有所不同,比如若是她的父母陪伴会比较好,但如果偶尔是老人陪伴,这节课就会非常不容易,再加上网课在家里,孩子也比较容易分心,另外对于手指动作,因为无法接触她,她做得不是很规范,需要不

8、停提醒。在线下因为面对面,很多动作纠正和示范起来会更方便和直观,也不需要家长一起陪在身边,因为孩子表达能力很强,很多问题孩子也可以表述得非常清晰。另外关于谱面,在线下课堂上我也可以更直观地告诉孩子。对于萌同学来说,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好或不好都是一个很稳定的状态,但作为老师,我个人会觉得中间偶尔加的一两次网课,在随后的课程中,孩子在识谱准确性方面更好了些,动作虽然还是有瑕疵,但也比一周都自己练习要有进步。在那段时间,孩子逐渐找回了练习的耐心,但这个过程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是需要反复的进行。柚子 5 岁半,学习钢琴半年;轩轩 6 岁半,学习钢琴将近一年。这两个都是在课堂上非常

9、调皮、好动的男同157艺术评鉴学,因为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我将这两位同学放在一起介绍。这两位同学在初学阶段,都因为好动喜欢聊天,导致课堂节奏频频被打断和打乱,所以我尝试给他们一些小奖励,如贴纸、印章等,可以让他们专注下来,在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音符概念后,我在课堂上使用了音乐类 App,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节奏练习和对乐器的认识,在我的引导下,使用 App 让他们兴趣盎然,比只是在那里对着五线谱唱拍子要更吸引他们,而且使用App 以后课堂的学习效果好了很多,小朋友想到完成谱面上的练习后就可以玩一会儿音乐游戏,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更专注认真了。课下,我选择了这款练琴 App 来辅助和督促他们练琴,这

10、款陪练 App 有个打卡功能,可以设定好时间,App 就会自动检测这个时间范围内是否有声音,而且每次完成任务后都有一颗星星,下次来上课我也会根据他们的练习情况给他们相应奖励。截至目前,这个方法对这两个小男孩来说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个过程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观察,因为孩子的成长变化很快,所以作为老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很敏锐的觉知。芽芽,5 岁,学习钢琴半年。芽芽小朋友年龄是最小的,他是个比较安静的小男孩,考虑到年龄的原因,所以他上课时间要短一些,我们在初期学习阶段进度放得比较慢。在面对面上课时芽芽很认真,虽然接受新知识和新动作的过程会慢一些,但是稳定性很好,一旦掌握了就完成

11、得不错。对于他来说采取网课方式不是很合适,主要原因是手指动作需要很直观的提醒和接触,他才会比较好地领悟到。另外,网课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家长工作繁忙,所以从各方面来说,配合都很困难,再加上芽芽自己很喜欢眼神交流,所以他更喜欢线下和我交流。小水,7 岁,学琴 3 年;小琪,8 岁,学琴 4 年。这两位小朋友相较前面几位琴龄较低的学生,会比较有经验一些,他们都参加过考级和一些小比赛,平时练琴比较自觉,可以说在自我能动意识和自控能力方面都比较强一些。对于这两位“大”孩子,在他们的课堂中,可以选择的App范围很广,比如英皇的音阶陪练 App,可以让他们回家练习音阶和曲子时不会觉得那么枯燥。另外欣赏类、

12、游戏类 App 都可以在一对一的面授课堂上穿插使用,在拓宽他们听觉世界的同时,对曲子的涉猎以及一首曲子包含的元素,甚至对其他乐器的认知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几位孩子在课上和课下的观察,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年龄小的孩子还是更适合面授课程,但是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一些智能设备。而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选择的智能设备更多,对于拓宽他们的认知和提高兴趣很有帮助,但线下的面授课依然很重要,对于很多技术要点、手部的动作、声音的层次等,还是需要在线下课程中手把手教学,可以直观地接触到和看到效果会更好,而智能化的 App 对于钢琴老师来说,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让课堂没有那么枯燥了。对未来的展望随着 AI、VR 和物联

13、网等技术的出现,我们的生活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同时,音乐教育上也有越来越多结合前沿技术产品的出现,这些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学手段,和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对教师的能力也带来了很大挑战。也许未来的音乐教育会有更宽广的发展,不会只局限在直播、录播、线上互动等形式上。但这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享受它给音乐教育带来种种便利和快捷的同时,我们也会担心,在未来,随着很多白领和蓝领工作都在被智能化技术取代的同时,教师的需求量会不会也不再那么大,那么失业率上升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思考如何将智能技术发挥最大作用来服务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不停止学习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不断提升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