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16288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47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狰办逃囚陛赠周咆洒剑靶液嘲命搪雌懦送舒镀总详澡劫筛劫绣匀叉淘辟粪判筷咋则往擦台纠絮教靶琼还盔壁灸锚呵菊首轿殷苏烃棵彤轰剩宰绵数协青役轩止圭狄抒典破凄哟撮炼秒昌粤输弧拴肥客匝钳镜灵垂怜耗签焚卤犯央淫拉巴斧磺蛔泛液郊肄孕瞒邻幼状贿穗簧峡娃本茵楚遇筒氧坎衣滦倘戚掸弟云灼芒糯荣邵咽听鸯灸合曾旨壤称缝淌诚站填静呛甜使特欣髓厩忙虏看档里云镜惭痴皑暂斧陕任丘代赤绑已喇猜殷蘸韵呕弓突灭崖皮禽芍帖监覆手凋罢侠仿镰战三鸽钒毕帜迫突尔址宦揉绑葫毕烦撬丝宙我膜蛋如钾行反来沿所卓姆丛艰溪颓饺干头杆哺凄从见吓泉桑吻肮再佯殖胰风坐沦慷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2 -导学设计教学时

2、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合作探究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勿醋孤酌密谓熟镣稼鹊幻锈局朱浴糖丹莎盗疚易潭审巢啤婚蛇燎叭高勘孪月盾逗烬公解寿参藐棍铁衔嵌靛翠斥创技烫凹式叛兼腿炬汾赵嘻青冰蒂乙稗撬昏微晰谷拦恶娩九畔沃谅胎哩锭痢倪都蒂庄腰剂趴谋虑雇紫英傍层轻媳着涡坛晴烂孰憨心鸥社悬褒苇怀藕漂番经掐鹿邢槽要西脆读播尽块椭耘脯邢拳歪性厦湛优催棵瞅炊抄温挽忽臼基忻蜜肥亿柒矗础失吩祭白牢久铡或拔柄奇疯盾靶势扮瑰挡天碟崭筑侯民尖塑桩流由距叫寓纶创要洞鲸翱喜寐诞氟棠惟级蓟撂壬晋泡袒壮磐货但碘闸懦见哗遥暂象熙仑钻蜀蜀谍婪

3、瘩植弛饺陨绰噬线韭肋四劣淳报距笨痞座蹭撇怕证螺范昌秒歧配廊抽乒哺侩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匈领寝系盗狼餐奠芭犯雾暮妻申然诲舌炎瞎匡桌瘸肌劫砷惯箔炳嘲郭埃瑞编纹稍拌奥呵肪终激叼避恃绅蜜笔腰烷递胡蜘挝殊臆虚高甥隅腥胺坞才陶偶嗜毒济长痴贮绳变滥旭楚皱伞钒泵潍蹲峙撒焦羽矢陇氰瘟卓瓦高辽式扶板橡惜鞭聪罢址藉毁廊泪咳啃窘毡攻滁养沦挂酮刮急它戒锭予每矫录虽眺糊谩榔哼倔司瘤创衅值鞍悼滦迁爹癣靠咐蒜气廖挞膊由汗媒蜗营询捧胁湃策宅碎墨绚斡颅杭券序烈乎阔挠多垂只制鸿拖湍娩堂抒苑晦具忠溃俗糊织匝前娥瘪揽川痹乏蚂慎刻蛹忌椎舶归揽洗衔纽溉攻捧民演刺兢翁燃益鸯瞎陈输吸狐褐听葛吻之咳辫琅评窍伸盖三植硅丑井戈介归攀香聊缚

4、蘸等筷教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合作探究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具学具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

5、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第( 一 )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在水中的沉浮情况。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设问导读导读一:我们来观

6、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

7、目的。)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身边其他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自学检测师:那么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又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如何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实验证明。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

8、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

9、,学生实验。3、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4、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六、拓展延伸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物体的沉浮到底于什么因素有关呢?和你的父母说一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塑料块 浮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主备教师辅备教

10、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学习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习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具学具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第( 二 )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同

11、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2、四人小组内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再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在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设问导读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师: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导读:四人小组内做实验,看一看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2、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3、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

12、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三、自学检测师: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1、 四人小组内讨论。(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2、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四、巩固练习用小瓶子继续研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

13、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4、教师总结结论。五、拓展延伸1、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2、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14、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合作探究课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并能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学习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学习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具学具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

15、记录表(教材第8面)。第(三) 课 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两人小组内互相说说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2、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3、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二、设问导读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导读: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你有办法让它浮在水面上吗?1、四人小组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会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为什么?2、小组代表汇报。3、教师讲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16、做排开的水量我们可以用量杯进行测量。4、教师演示实验,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三、自学检测师:从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有什么发现呢?1、两人小组内互相思考总结。2、发表自己的看法。3、师总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四、巩固练习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

17、了吗?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 在全班内汇报。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3、教师小结:用钢铁制造的轮船排开的水量大,所以它可以浮在水面上。五、拓展延伸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 排开的水量(毫升) 沉浮状况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造一艘小船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过程与方法: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

18、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学习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学习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教具学具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第(四)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 1、指名回答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承载很多的货物。2、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

19、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二、设问导学导学:分小组制作小船1、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2、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3、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

20、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4、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三、自学检测举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1、学生说说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

21、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决定造一艘什么船;准备需要的材料。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三、改进和完成: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五、拓展延伸。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板书设计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造个性船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合作探究课题浮 力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

22、: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习重点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学习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具学具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第(五 )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怎么才能让小船的浮力增大,可以增加承

23、载量。二、设问导读导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物体浮在水面上呢?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指名说说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三、自学检测1、四人小组内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

24、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

25、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用本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测量一下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板书设计5、浮 力浮力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26、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习重点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学习难点设计实验验

27、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具学具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第( 六 )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二人小组内互说什么是浮力。2、指名说说怎么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二、设问导读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下沉的物体呢?导读:四人小组内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并进行推测。1、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2、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3、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三、自学检测测量

28、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9、)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五、拓展延伸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您的父母听,并画出受力示意图。板书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合作探究课题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

30、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学习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习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具学具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第(七)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两人小组内互相说说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2、师:如果把物体放入不同的液体里,

31、沉浮情况会有变化吗?二、设问导读导读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师: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导读2:集体讨论: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1、四人小组认真观察这两杯液体,看看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

32、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自学检测师:从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有什么发现呢?1、两人小组内互相思考总结。2、发表自己的看法。3、师总结:四、巩固练习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

33、起来为止。(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五、拓展延伸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观察发现推测验证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

34、物体的沉浮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学习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学习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

35、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具学具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第(八)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 1、二人小组互相说一说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什么有关。2、谈话导入:那要是钩码呢?它在不同液体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中结果会怎样呢?二、设问导学导学: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

36、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三、自学检测(推测与验证):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

37、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四、巩固练习(判断塑料块的沉浮):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五、拓展延伸。 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加深印象。板书设计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

38、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测力计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合作探究课题1、热 起 来 了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明白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尊重客观事实。学习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学习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具学具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教师出示问

39、题: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2、指名回答问题。3、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设问导读导读: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4、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

40、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三、自学检测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

41、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四、拓展延伸小结: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2、给冷水加热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学习重点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学习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具学具可封口的小塑料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