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_薛念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138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_薛念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_薛念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_薛念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与教学 教育与教学DOIDOI:1010.1358513585/ki.gxfdyxk./ki.gxfdyxk.20232023.0202.011011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薛念文,杨堰攒(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摘要:元宇宙是通过多项新兴技术融合所创造的可与现实世界平行运行并融合的虚拟网络世界。元宇宙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价值意蕴层面,具有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实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环境优化,促进教育资源分布均衡,优化教

2、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战略意义和深厚潜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积极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引导灌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路径;利用元宇宙技术优势发挥仪式教育的“沉浸式”育人效果。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舆情监测数据,对不良信息来源实时检测处理,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从而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铸魂大学生政治信仰与国家安全责任意识。关键词:元宇宙;意识形态安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37(2023)02-0054-06新时代大学生意识

3、形态安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1 56大学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政治力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2021年12月“元宇宙”入选为柯林斯词典年度热词、“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等,使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元宇宙时代呼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创新,铸魂

4、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一、元宇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元宇宙概念首先出现于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伴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算法和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元宇宙以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为基础,逐渐在虚实融合、沉浸式交互体验方面体现其突出的优势,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着社交、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新时代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2022ZKNH022)。作者简介:薛念文(1969-),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堰攒(2000-),女,同

5、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第 15 卷第 2 期2023 年 3 月高校辅导员学刊教育与教学54教育与教学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3呈现出新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拓展的虚拟空间。具体而言,元宇宙是多种新技术的整合叠加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4通过技术更迭,元宇宙模糊了社会虚实界限,带领参与者由信息领域向体验性、共生性的全新数字场域迈进,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

6、改造,元宇宙创造出一个“人人”、“物物”随时随地在线的“虚实一体”的环境。数字化时代赋予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新的外部环境。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因其作为技术本身携带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挑战与风险。就其“经济属性”而言,元宇宙技术依其沉浸体验的优势竞争力,以社交、游戏、娱乐等表征形式吸引大批青少年用户。5在商业元宇宙平台,面对“利益至上”的消费娱乐观念,青年学生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所营造的“极乐”陷阱,诱发“技术成瘾”、认知外包和精神虚化,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愈加“失去权威”;就其“政治属性”而言,元宇宙作为多重技术整合发展的结果,其技术研

7、发过程不可避免地承载了技术研发者的价值观念或技术持有国的意识形态,6从当前西方国家在元宇宙领域的研发领先优势来看,这同样不利于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进而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持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精神文化、观念形态不受侵害。7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意味着要长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人民坚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激励青年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但是元宇宙创造的与现实世界平行运转的虚拟世界以其“边界模糊”、“去中心化”和“交互性”等特征使得资

8、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元宇宙空间进行更为激烈的斗争与胶着,西方敌对势力依据技术优势进行的“数字殖民”得以用更为隐蔽的手段渗透其“普世价值”。在元宇宙“共建、共治、共享”的“去中心化”特征催化下,主体性实践活动呈现更强的独立性和个人化倾向,这就使得社会共识难以聚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消解和弱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面临新一轮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元宇宙产生的认知外包和精神虚化削弱意识形态安全内容的表达。认知外包是指通过元宇宙的AR(增强现实)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内在“所见即所知”的认知模式。从表面上看,在元宇宙中,人类思维得以“增量”;实际上,认知外包会弱化人类的思维能力,妨碍大学生

9、深刻、全面地理解与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元宇宙的“工具理性”因素驱使人们倾向依据个体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来塑造自我精神面向的现实空间,8而过分沉浸于元宇宙创造的“想象空间”,把科学艺术异化成“偶像”和“信仰”,9会导致大学生忽略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极端情况便呈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现实理想的背离。“虚拟的我”和“现实的我”的矛盾冲突往往使得青年大学生落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困境,8这会从主体发展层面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聚合。另一方面,元宇宙激发“信息茧房”和“圈群效应”,进一步妨碍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有效传播。“当虚拟世

10、界日益替代实体世界的时候,我们走出阶层与其他阶层偶遇和互动的机会便会越来越少。”10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的“95后”和“00后”,数字生态的飞速发展使得年轻一代深陷网络亚文化之网,“原本同质化、整体化的生活模式不再受到推崇,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差异性、原子化的“小众”以及非主流的生活样态。”8网络意见领袖、“二次元文化”、追星族所营造的“饭圈”文化风靡当代,年轻人逐渐沉溺在由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聚合的各种圈子,忽略其接触异见与未知的可能,进而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产生群体“信息茧房”和“圈群效应”。在元宇宙朝着全新数字化、虚拟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网络虚拟空间的信息交互基于智能算法推荐的技术会以更加多维的

11、形式坚固“信息壁垒”,圈层间的交流沟通在元宇宙空间55教育与教学的算法和信息交互技术作用下变得更为艰难,由“圈层隔阂”带来的不同价值观层面的碰撞变得更为少见。元宇宙空间的算法推荐技术使得大学生逐渐“作茧自缚”,有深度的理性内容不能被看见,“劣币驱逐良币”催生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过滤气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传播广度被缩小,传播精度进而减弱。技术往往具有“双面性”。元宇宙技术虽给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但也同时因“工具理性”带来的技术效能推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思想鉴别力尚未完全成熟而思维跳跃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元宇宙技术依其技术特性和生态特征具备强大意识形

12、态重塑能力,其即时传播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能够促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的及时传播和有效扩散。例如,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借助元宇宙空间表达,可以有效揭示数字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陷阱,以全新数字化技术手段呈现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感的直观意义。作为首个基于“去中心化”技术理念的数字生态,元宇宙技术还可凭借技术叠加性、具身沉浸性、虚实融合性、时空无界性、实时交互性等技术优势,11生发出新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模式。在这一新的虚拟文明系统中,元宇宙空间内容传播的智能感知功能进一步凸显,模糊的虚实边界展现多维立体的社会现实感知。此外,元宇宙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可凭借虚拟空间中实体化存在的社会组织及活动

13、实现空间转向,通过掌控个人价值取向推动整体社会价值秩序的建构,展现出更强的社会控制能力,进而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可以说,元宇宙在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有充分的施展空间与创新余地。二、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解与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信与弘扬、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辨别与抵制,是“两个大局”背景下迫切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

14、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2 213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命题。我国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是社会中富有创新力的人才资源,其培养成效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大学期间正是其思想政治信仰和正确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更迭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沉浸于虚拟世界。社会交往媒介的网络化发展虽然充盈着人们信息交流的内容、丰富

15、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但“无边界”的网络同时充斥着良莠不齐的舆论,这对思想活跃、接收信息多元但自身思想政治鉴别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将导致他们价值观念多元而模糊,在大是大非面前易迷惘与困惑。因此,“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4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元宇宙作为最新一代互联网,把握元宇宙的技术命门,推动元宇宙技术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是“两个大局”背景下时代与现实迫切的呼唤,在价值意蕴层面有以下几个表现。首先,元宇宙技术通过强化主流价值引导催生教育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使青年大学生理想信

16、念庸俗化,大学生易受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而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元宇宙以其开放性、多元性能够打破单向输入的育人模式,通过创造虚实结合的交互学习环境和多元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灵活开展,学生因以具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场景内容而容易激发情感共鸣,在更具感观的教育模式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认同。其次,元宇宙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的思想聚合,促进教育环境优化。元宇宙技术利用VR(虚拟现实)等技术设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大56教育与教学学生的多种感官通道如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通过构建理论教学直观场景,达到情理交融的教育效果,有效增强学习者的感知体验与理论认知。此外,元宇宙技术作为全新教学

17、工具,能够突破现实教学的瓶颈,通过交互技术创造的沉浸式虚拟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允许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6学生通过沉浸式、全息场景式学习,实现自我教育效能提升,凝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共识。再次,元宇宙技术优化教育资源的公平供给,“其应然状态应当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归其所有用户共享,使人们更好地通过教育元宇宙实现互惠互利。”15互联互通的元宇宙技术能够以其“共建、共享、共治”的特性凭借区块链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场景升级为基础保障教育主体参与教育全过程。16理论上讲,在技术条件支撑下,元宇宙技术能够使我国所有地区大

18、学生以“足不出户”“场景升级”的方式与国内外学习教育空间产生互动,缩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资源“数字鸿沟”,扩展大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发展道路从而增强政治自信、文化自信的学习机会,提升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最后,元宇宙技术催生全面客观的教育评价。元宇宙技术覆盖下的AI(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算法技术,能够以实时更新、动态运转的方式采集学生的出勤情况、行为表现、测试成绩等多种量化数据,促进日常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监督体系的精准化、智能化。以教师、辅导员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得以凭借元宇宙技术在立足多维度全周期的映射表征16基础上动态掌握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学

19、习状态,学生在收取到相关数据也能借此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17通过优化意识形态教育评价体系,元宇宙技术增强了教育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8加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拥护程度。三、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着力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元宇宙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出现的新特征、新挑战、新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以积极、自信、谨慎的态度,以“科技向善”为原则,紧紧拥抱元宇宙技术,实现技术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物质实践转化,以铸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首先,利用元宇宙技术创新主流价值话语传递和灌输引导的表达手

20、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12 220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结构与特征意味着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主体性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在元宇宙时代争做网络意见领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纲领,利用自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政治远见有理有据地粉碎网络不良思潮、谣言等负面舆论,引领正确网络舆论导向,帮助大学生网民“拨开云雾”,认清历史事实,19提高对爱国主义即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生成削弱错误社会思潮干扰、抵御西方敌对势力

21、影响的坚石壁垒。此外,高校要积极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校园媒体议程设置。以提升校园媒体的影响力与辐射力,紧跟时政热点动态,以党和国家等重大事件本身的广泛关涉性、显著影响力为依托,利用算法、AR(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日常生活圈”的具象化渗透,营造适应个体的心理认知环境与机制,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与认同。8其次,利用元宇宙技术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模式的全新升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将元宇宙技术有机融入思

22、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57教育与教学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替身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最新理论成果的数字化表达,以具象化手段诠释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以智能化手段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基因,让学生在“日受而不觉”中身怀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自信、文化自信与情感认同,有更充足的底气与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渗透与干扰。“欲要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教育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环,元宇宙技术能够以创建沉浸性情景营造学生重温历史的在场感、真实感。通过将 5G 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等进行杂糅与融合,还原历

23、史场景,将历史课本中的动人事迹全息化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在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智能设备便能实现听觉、视觉、触觉、嗅觉、意识等的多频共振,利用“数字替身”产生强烈的在场感、真实感,有效提升历史教育的浸润育人效果。按照马克思的技术观,人是在以技术活动为手段的社会实践中实现意识自由与活动自由,并最终到达体悟生命自由的情境。21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应充分认识到其工作落脚点还是要回归“现实的人”。对于受众群体大学生而言,元宇宙技术打造的虚实共生的空间使得人人可创作、人人可编辑,每个人都能在充分自由的限度内将所思所想进行自我创作并传播。因此,要积极利用元宇宙技术反向化

24、解过分沉溺虚拟世界带来的“主体性”落寞,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打造新型互动型教学空间,推动学生自觉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领域的价值接受者和知识创造者,以工具革新凝聚思想认同,从而有效解决主流意识形态的入耳入脑入心问题,22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段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再次,充分发挥元宇宙技术孵化仪式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仪式礼仪作为一种组成社会结构和反映社会价值观的表征和符号,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呈现愈加丰富的内涵,早已作为传承精神文化、塑造共同价值、教化社会成员的重要载体。23仪式礼仪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能够将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25、民族共同记忆符号化、象征化传递,具有鲜明的政治育人导向。“在仪式叙事的框架之下,相对抽象的意义表达与宏观的意象体系能够经由仪式的中继而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符号与易参与的具体情景,显著提升情绪带入与价值塑造效能。”24元宇宙时代,高校仪式教育可充分利用元宇宙沉浸式交互技术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庆典、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日常政治生活仪式(入党、入团)、校庆、毕业典礼等仪式庆典活动,运用场景、语言、声音等震撼性元素对参与主体产生听觉、视觉刺激,营造沉浸性体验情景,使他们在情感和理智的融合下得到熏陶,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23可以预想,随着元宇宙技术的成熟发展与应用,未来的仪式活动将在元宇宙

26、中实现全景全域开放,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全国各地大学生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参与各项仪式活动,并能同现场活动人员产生一致的感官体验与情感共鸣,这将使仪式教育的教化作用以“润物细无声”之法发挥到极致。最后,利用元宇宙技术构建良性可控的大数据生态。在积极看待元宇宙技术不断发展前进之时,我们也应对元宇宙飞速发展带来的数据安全、隐私泄露、负面舆情扩散等风险保持警惕,采取必要手段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构建良性可控的大数据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25 8高校作为大学生舆情斗争的主阵地,在强化网

27、络舆情监管过程中,可创造性利用元宇宙技术进行舆情预判与分析,在网络大量碎片化信息数据中实时判定学生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智慧评价体系加以除劣存优,对问题突出的学生有针对性引导,以求最大程度地将学生滋生的错误意识形态价值观遏制在源头。26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社会的智库成员,在推动元宇宙平台建设、元宇宙技术应用与监管方面有着一定话语权,应积极推动高校与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等主体加强合作,共同发力,通过各项法律措施与平台规范、利用算法监测等技术手段挤压非主流话语与错误社会思潮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空间,有力阻断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扩散,以实现大学生意识58教育与教学形态教育网络生态

28、的有效净化。24元宇宙是通过多项新兴技术融合所创造的可与现实世界平行运行并融合的虚拟网络世界,因其融合性、交互性、具身沉浸性等特征,元宇宙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资源均衡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智慧精准。元宇宙技术在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不断淡化消解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认知与价值认同。面对元宇宙技术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正确、恰当、合理地利用它,发挥其为新时代大学生铸魂育人的最大效能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重思考的问题。要立足于“科技向善,为我所用”的原则,把握机遇的同时规

29、避风险,利用元宇宙技术最大效度地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氛围,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创造性转化仪式礼仪资源,在德法兼施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理性与情感的熏陶下牢牢将思想统一在主流意识形态周围,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勇敢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中茁壮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 张果.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制的建构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30、3 人民网.元宇宙到底是个啥,离我们还有多远?EB/OL.http:/ 新华网.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解码元宇宙 EB/OL.http:/ 石磊,张笑然.元宇宙: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场域J.思想教育研究,2022(3).6 谈传生,向芊芊,胡景谱.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 刘化军,刘家荭.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基于云南高校的实证分析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 王寅申,朱忆天.智能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9

31、杨仁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10 澎湃新闻.科技变革的另一面向:加剧圈层化使“群体思维”更易陷入极端 EB/OL.https:/ 新华网.元宇宙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EB/OL.https:/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3 薛立刚,吕哲峰,张雪峰.全纳教育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4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EB/OL.http:/ 赵森,易红郡.教育元宇宙:当前

32、焦点、潜在主题与未来方向 J.教育学术月刊,2022(6).16 董旖旎.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J.思想理论教育,2022(7).17 柳亮,容敏华,陈罡.从概念到热词:元宇宙研究的现状及其在高等教育应用的走向分析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4).18 冯刚,陈倩.解构与重构:元宇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 J.探索,2022(3).19 周杨.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分析 J.中国青年研究,2018(4).20 钟彬,刘笑侃.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21 胡华.智能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融合

33、 J.思想教育研究,2022(1).22 郑洁,徐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J.学术论坛,2017(6).23 张智,马琳.仪式礼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J.思想教育研究,2019(4).24 周陶霖,刘博.网络空间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梗阻与增效路径 J.当代青年研究,2022(2).25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6 卢建有,臧宏.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责任编辑:乐程)59Exploration of Three-All Education Wor

34、k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ChinaStrategyL Ning(School of Marxism,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0,China)AbstractAbstract:The proposal of the Digital China strategy has placed higher education in a new historical position.The work of Three-Al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35、 has shown new implic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g-ital tide,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pain points and blockage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personnel,process and orientation.In order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explore solutions

36、 based on digitalization,we should take Internet thinking as the underlying logicof Three-All education work and explore new path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adigm change with the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e should develop a mechanism for educating all personnel driven by cross-border thinking,

37、build a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network centered on socialized thinking,establish a fullrange edu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platform thinking,and construct a Three-All education ecology led byuser thinking.Key wordsKey words:Digital China;Three-All Education;pathOn the Impact of Virtual Digital Humans

38、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Zhang Chao,He Shunfa,Chen Shaoho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1300,China)AbstractAbstract:Virtual digital human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Thr

39、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itizen Level Scale,the results showthat virtual digital human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alue re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citizen level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educators can use virtual digital

40、humans as an edu-cational carri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mbining explicit and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Key words:virtual digital huma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Research on Metaverse Empoweri

41、ng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Xue Nianwen,Yang Yanzan(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AbstractAbstract:The metaverse is a virtual network world crea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run parallel to and integrate with

42、the real world.The metaverse has achieved a comprehensiveupgrade of Internet technology,bringing challenges and new opportunities to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for college students.Metaverse empowers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At the level ofvalue connotation,it has strat

43、egic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potential in terms of fostering cross-borderthink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optimizing discourse on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achieving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models and optimization of educa-tional env

44、ironments,promoting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optimiz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ducation.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should join forces with multiplesubjects to actively use metaverse technology to empower the guidance and indoctrination of mainstream

45、ideological concep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nnovate path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use the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of the metaverse to play the immersive educational effect of ritualeducation.As a frontier position in mainstream ideological struggle,universities should a

46、ctively cooperatewith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o obtain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data through big data technology,de-tect and deal with sources of harmful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when necessary using legal means,so as to高校辅导员学刊98firmly grasp the dominance and leading power of ideological secur

47、ity education work for college studentsand cast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and national security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Key wordsKey words:Metaverse;ideological security;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Innovative Path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EraKe Yineng(Propa

48、ganda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00,China)AbstractAbstract:The New Years speech pays tribute to the great people,strengthens confidence in moving forwardand blesses the beautiful times.It is a unique ritual that people look forward to most at the turn

49、 of each year.With its constant theme and distinctive recognition,the New Years speech spreads Chinas voice,tells Chi-nas story and shows Chinas image,giving people the power of thought and a guide for action.In-depth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concepts,narrative cont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b

50、ehind the New Yearsspeech will help promote deeper,more practical and newer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era ofmedia convergence.Key wordsKey words:ten years of speeches;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communication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ul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