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诊断参考标准培训手册9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传染病诊断参考标准培训手册目 录法定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标准鼠疫.5霍乱.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7艾滋病.10病毒性肝炎.11脊髓灰质炎.1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8麻疹.19流行性出血热.20狂犬病.21流行性乙型脑炎.22登革热.23炭疽.24细菌性痢疾.26阿米巴痢疾.27肺结核.28伤寒和副伤寒.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1百日咳.32白喉.32新生儿破伤风.33猩红热.34布鲁氏菌病.36淋病.37梅毒.38钩端螺旋体病.41血吸虫病.42疟疾.43流行性感冒.44流行性腮腺炎.45风疹.4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7流行性和地方
2、性斑疹伤寒.48手足口病.49感染性腹泻.52甲型H1N1流感53人感染H7N9禽流感56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69 法定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能够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能够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 28号相关规定,现就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事宜通知如下。一、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
3、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二、地方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种管理调整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病种调整工作要求,科室自行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切实做好上述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三、各科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技术文件,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相关传染病诊断报告水平。要规范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
4、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到当前为止中国法定传染病共分三类39种,其具体分类如下: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期梅毒、期梅毒、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5、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鼠疫【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1. 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 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 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 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它症候群;5. 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
6、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菌杆菌F1抗体,或用其它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二、 确诊病例:1. 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2. 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1抗原或血清F1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传播途径】 人间鼠疫主要由蚤类为媒介,主要途径为:鼠蚤人。肺鼠疫经呼吸道形成人人的传播,可迅速造成人类肺鼠疫大流行。【消毒】 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加热1001分钟,日光照射4-5小时及5%来苏儿、5
7、%氯胺等均可迅速杀灭。 霍乱【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1.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2. 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二)确诊病例:1.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3.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
8、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4.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临床诊断:具备2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传播途径】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经水、食物、苍蝇及生活接触经过消化道传播。【消毒】 对热、日光、酸及一般消毒剂(含氯制剂、碘制剂)均敏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1、流行病学史1.1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她人的证据。1.2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2、症状与体征有发热(38)和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肺实变体征。
9、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4、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6、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疑似病例:1.1+2+3或1.2+2+3+4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7、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非典型肺炎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7.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7.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7.3低氧血症,吸
10、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或氧合指数300mmHg;7.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8、备注8.1密切接触是指护理或探视非典型肺炎病例、与病例曾居住在一起(包括住院)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8.2非典型肺炎流行区是指有原发非典型肺炎病例,并造成传播的地区,不包括已明确为输入性病例,并由该输入性病例造成一定传播的地区。8.3病人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泻。8.4排除疾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原发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侵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
11、现类似的肺部疾患。【传播途径】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SARS传播最主要途径,其次是气溶胶传播,手接触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是因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它被污染的物品,经口、鼻、眼、粘膜侵入机体而实现的传播。【消毒】 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感,如含氯消毒剂、酒精、过氧乙酸等。 艾滋病【诊断标准】一、HIV感染者: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二、确诊病例:1.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
12、病人。(1) 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2) 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3) 卡氏肺囊虫肺炎; (4) 卡波济氏肉瘤;(5) 明显的霉菌或其它条件致病菌感染。2. 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1) 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2) 全身淋巴结肿大。【传播途径】1. 性接触传播;2. 血液传播;3. 母婴传播。【消毒】 70%乙醇、5-8%甲醛及0.2%次氯酸钠和漂白粉可灭活病毒,H
13、IV对紫外线不够敏感。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1. 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它疾病者;2. 血清ALT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者。(一) 甲型肝炎(HA):1. 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2. 血清ALT升高;3. 血清抗-HAVIgM阳性;4.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5. 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5
14、)中任何1项。【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消毒】 HAV对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消毒剂较敏感70%乙醇溶液3分钟、3%甲醛溶液5分钟、余氯10-15ppmm30分钟等均可灭活,1001分钟可灭活。(二) 乙型肝炎(HB);【诊断标准】1. 急性乙型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a) 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它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b) 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c) 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黄疸型肝炎皮肤巩膜黄染)。d)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e) HBV标
15、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阳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转阳。(2)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f) 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b)+c)+d)。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或+f)。2.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或无急性乙肝史,有明显的肝炎症状者,或经临床体征实验检查等综合判断。 a) 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它原因)。b) 肝功能检查,ALT重复和/或持续升高。c) HB
16、V标记物检测:血清HBsAg或HBV 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d) 肝脏病理组织学诊断。疑似病例:a)+c)+d)。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或+d)+e)。【传播途径】1、 母婴垂直传播。2、 血液、体液传播。【消毒】 HBV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紫外线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消毒可灭活,0.5%过氧乙酸7.5分钟以上能够灭活,对0.2%新洁尔灭敏感。(三) 其它型肝炎:1. 丙型肝炎(HC):【诊断标准】 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血清ALT升高; 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血清抗-HCVIgM阳性。
17、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参与。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输血、血制品、不洁注射、母婴和密切接触而传播。【消毒】 HCV对有机溶剂敏感,如用10%氯仿或甲醛熏蒸等可杀灭HCV。100煮沸5分钟、高压蒸汽和紫外线照射等可使HCV灭活。 2. 戊型肝炎(HE):【诊断标准】 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血清ALT升高; 血清抗-HEVIgM阳性; 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型肝炎,CMV,EBV感染。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两项,参考。实验确诊:符合临床诊断加、中任1项。【传播途径】 主要经
18、粪口途径传播。【消毒】 戊型肝炎病人的食具、茶具、衣物及被单等可煮沸20分钟消毒:粪便及呕吐物可加1/5份漂白粉十粉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护理过病人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液浸泡双手;清理厕所可用0.2%次氯酸钠液或0.5%过氧乙酸液喷雾;门、窗、家具、玩具等可用0.5%过氧乙酸液擦洗及浸泡。3. 丁型肝炎(HD):【诊断标准】 病人必须是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ALT异常,或呈二次肝功能损伤加重; 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RNA阳性; 肝组织中HDAg阳性或HDV-RNA阳性。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加或。【传播途径】 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也可由密切生活
19、接触传播,经母婴传播者少见。【消毒】 同乙型肝炎 注:凡先后感染两种肝炎者只报后者。凡同时感染两种肝炎者按型分别上报。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不能立即确定为其它病因的任何急性迟缓性麻痹的病例。二确诊病例:1.与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出现:(1)发热、烦躁不安、多汗、颈背强直及腓肠肌触痛等;(2)热退后,出现躯体或四肢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或双侧)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有肌萎缩;2.发病60天后仍残留有弛缓性麻痹;3.从粪便、脑脊液、咽部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病毒;4.从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
20、质炎病毒;5. 1个月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特异性IgM抗体;6.恢复期病人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或1和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加5或加3加6。【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病初病人咽部分泌物可排出病毒,故又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此传染期短。【消毒】加热563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氧化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及含氯消毒剂、2%碘酊等均能使其灭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一、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
21、有密切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当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一般在7天以内。 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3.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三、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
22、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3.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4.血清学检查 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四、胸部影像学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五、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它疾病后,能够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1.医学观察病
23、例 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2.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3.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者。【传播途径】1、 经呼吸道传播。2、 经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水等途径。【消毒】 常见消毒剂和紫外线均敏感。100 2分钟可灭活。麻疹【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患者(多数为儿童)有发热、咽红
24、等上呼吸道卡她症状,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与麻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科氏斑; 2.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3.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4.恢复期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或4项。【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谈话、咳嗽、喷嚏等飞沫直接传播,经过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者少见。【消毒】 对日光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疫区及流行季节
25、,有急起发热,全身高度衰竭、无力、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面、颈、上胸部潮红者,或伴有少尿低血压。二、确诊病例: 1.皮肤黏膜出血征象,末梢血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阳性; 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 4.从病人血液或尿中检查到出血热病毒抗原; 5.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出血热病毒,或检测到病毒RNA;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3、4、5项之一。【传播途径】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1. 呼吸道传播:鼠类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粘附尘埃,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2.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带病毒
26、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粘膜而感染。3.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导致感染。4.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 虫媒传播:寄生鼠类的革螨或恙螨可能有传播的作用。【消毒】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胆酸钠、紫外线照射及一般消毒剂(75%酒精、2.5%碘酒等)均敏感。狂犬病【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一) 临床诊断: 有犬、猫或其它宿主动物舔、咬史。 具有下列临床表现者:1. 愈合的咬伤伤口感觉异常。出现兴奋、烦躁、恐怖、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2.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增高)
27、。继而肌肉瘫痪或脑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整)。(二) 实验确诊: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 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2. 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和试验效价上升者,若曾接种过疫苗,中和抗体效价需超过1:5000。3. 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动物咬伤,病兽唾液沾染正常粘膜、眼结膜亦可感染。病兽的血液、尿、乳汁,亦含有多量病毒,沾染后亦可受染。【消毒】 易被紫外线、强酸、强碱、季胺类化合物、甲醛等灭活。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在
28、疾病流行地区的蚊虫叮咬季节,出现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二确诊病例:1. 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2.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症状、及大脑椎体束受损(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3.高热、昏迷、抽搐、狂躁进而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4.从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乙型脑炎病毒;5.脑脊液或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6.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和2或1+2+3并除外细菌性脑膜脑炎。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或5或6。【传播途径】 经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消毒
29、】 对乙醚、甲醛、酒精等一般消毒剂敏感,加热56半小时可灭活。登革热【诊断标准】疑似病例:本病流行区蚊虫叮咬季节中,急起发热、头疼、眼球痛、肌痛、关节痛、鼻衄、出诊、淋巴结肿大者。皮疹为斑疹,一般在发热4-5天热退再起时出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随体温下降皮疹消失,少数病例可有烦躁、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症状。高热下降,而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或有注射部位局部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自发出血、血压下降者。二确诊病例:1.居住于流行地区,或曾去流行地区旅行,5-9天前有被蚊虫叮咬病史;2.束膊试验阳性,自发性出血;3.脉搏微弱,出现休克;4.病毒分离阳性,并鉴定为登革热病毒;5.血液中特异性I
30、gM抗体阳性;6.恢复期血液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1与2或1与2或3。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或5或6。【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传播。【消毒】 登革热病毒对乙醚、紫外线、甲醛、乳酸等消毒剂敏感。 炭疽【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1.皮肤炭疽:不明显原因引起的皮肤局部出现红斑水疱,继而呈溃疡和黑痂及周围组织的广泛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2.肺炭疽:不明原因引起的寒战、发热、呼吸困难、气急、紫绀、咳嗽、咯血样痰、胸痛、休克。3.肠炭疽: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呕吐物及粪便为血性。二确诊病例:1. 病前半月内与牛、马、羊等牲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史,或接触死家畜及其污
31、染物,剥死畜皮,食死畜肉,或从事皮毛加工、屠宰及兽医;2. 从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粪、痰、血液及脑脊液涂片检查到革兰氏阳性两端平齐的大杆菌或分离到炭疽杆菌;3.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菌苗接种者除外)。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传播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畜产品或被带菌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粘膜感染,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芽胞的尘埃可引起肺炭疽;进食染菌肉类可引起肠炭疽。【消毒】 本菌繁殖体对日光、热及消毒剂均敏感;但芽胞抵抗力很强,2%-5%高锰酸钾溶液24小时或5%石灰乳,20%漂白粉液浸泡48小时,120高压蒸汽10分钟才能杀死芽胞。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一
32、、 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它原因腹泻者。二确诊病例:(一) 急性菌痢:1. 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它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2. 粪便镜检白血球(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能够看到少量红血球;3. 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1、2项。实验确诊:具备1、3项。(二) 急性中毒性菌痢:1. 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3. 起病时胃
33、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脓细胞);4. 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3项。 实验确诊:具备1、2、4项。(三) 慢性菌痢:1. 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2. 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3. 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经过手、生活接触、苍蝇污染食物和水经消化道感染。【消毒】 日光照射30分钟,加热5610分钟或者煮沸(100)2分钟即被杀死,对常见化学消毒剂敏感。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1. 症状体征1.1 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
34、):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色暗红如果酱样、有腥臭味,右下腹部可有压痛。1.2 暴发型阿米巴痢疾: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失禁,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1.3 慢性阿米巴痢疾: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重复发作。1.4 无症状排包囊型(亦称原虫携带状态):无症状,大便检查可见溶组织阿米巴包囊。2.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急性及暴发型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慢性型可查到滋养体和包囊,排包囊者可查到阿米巴包囊。疑似病例: 起病稍缓,腹泻,大便暗红色,带血或粘
35、液便,或稀糊状便,有腥臭,难以确定其它原因的腹泻者。 确诊病例:具备1.中任何一条和2。【传播途径】主要经过被包囊污染的食物、饮水、蔬菜、手等经口感染。苍蝇、蟑螂等可携带包囊,故也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消毒】包囊在10%石碳酸液中30分钟可被杀死,50%酒精中即刻死亡,50数分钟死亡。肺结核【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1.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结核病变者;2.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病人有咳嗽、吐痰、低烧、盗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见吸收;3.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 )强阳性反应者,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二、
36、确诊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1.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包括涂片或培养);2.痰结核菌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典型的活动性结核病变表现;3.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4.疑似肺结核病者,经临床X线随访、观察后,可排除其它肺部病变;5.临床上已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消毒】 75%酒精数分钟可杀灭,痰内菌体用50%苯酚或2%甲酚皂溶液12-24小时可杀灭,日光直接照射4小时可大部分杀灭。痰可焚烧或用2倍量2500050000mg/L有效氯溶液拌匀作用6小时候后倒入厕所。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二、 确诊病例:1.
37、 不能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热(热型为稽留热或弛张热)、畏寒、精神萎靡、无欲、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对缓脉;2. 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3. 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 菌;4.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 “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项。【传播途径】 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经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媒介,经口而引起感染。水源污染常是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亦可引起流
38、行。【消毒】 对阳光、干燥、热力、及消毒剂抵抗力弱,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死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冬春季节突发高热、头痛、呕吐、颈强、烦躁、惊叫、抽风;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或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二、 确诊病例:1. 与流脑患者有密切接触史;2. 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瘀斑,或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儿前囟隆起,但无其它呼吸道感染病史和化脓病史;3.脑脊液、血或皮肤出血点细菌培养脑膜炎奈瑟氏菌阳性或涂片检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4.恢复期血清抗流脑菌群特异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或以上升高;5.脑脊液或血液或尿液中流脑特异抗原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2,参
39、考1。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或5。【传播途径】 病原主要借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消毒】对寒冷、干燥、热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百日咳【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流行季节有持续性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者。二、 确诊病例:1.有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史;2.末梢血白血球显著增高、淋巴细胞常占50%以上;3.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离到百日咳嗜血杆菌;4.恢复期血清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传播途径】主要经过病人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传播。【消毒】对干燥、紫外线、常见消毒剂均敏感。5630分钟即可死亡。白喉【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 发热,咽痛、声嘶,
40、鼻、咽、喉部有不易剥落的灰白色假膜,剥时易出血。二、确诊病例:1.白喉流行地区,与病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咽拭子直接涂片镜检见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并有异染颗粒;3.棒状菌属白喉菌分离培养阳性,并证明能产生毒素。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2参考1。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经间接接触传播,也可经过破损粘膜、皮肤传播。【消毒】对紫外线一般消毒剂均敏感。5810分钟即可死亡。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1.新生儿出生后3-7日出现哭闹不安,发热下颌关节强直,吸奶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口角向两侧牵引,呈苦笑面容,继而痉挛波及全身,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和
41、四肢抽搐、膈肌、肋间肌及声门痉挛导致青紫、呼吸及心力衰竭;2.从创伤部位分离到破伤风杆菌;3.用未消毒或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断脐者。临床诊断:具备上述1、2或1、3项。【传播途径】 可因脐带染菌而发病。【消毒】 繁殖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煮沸5分钟即可死亡,一般消毒剂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芽孢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煮沸90分钟或高压灭菌2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局部创伤消毒可用5%10%的碘酊、3%的过氧化氢或0.1%0.2%的高锰酸钾。猩红热【诊断标准】一、 诊断原则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二、 诊断标准1. 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伏期内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2. 症状体征1) 普通型猩红热: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圈。2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