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蒙古市某露天煤矿技改工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12911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市某露天煤矿技改工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本文档共58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前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施工等造成了土地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及时地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日下发了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依据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对涉及土地复垦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应列入投资概算而未列入的或投资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核准立项。”“对无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费未列入或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复设计文件和开工许可。”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等七厅局以内国土资字[2007]54号文,下发了《转发七部委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土地复垦方案将作为建设用地审批的必备材料。”“对没有土地复垦方案或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复垦义务人应补充、修改或完善,否则不予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据此,XX露天煤矿技改工程项目是属于有复垦任务的生产项目,必须制定《内蒙古XX市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技改工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该工程设计资料,结合XX露天煤矿的实际,“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 编制《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 (1) 避免复垦工程盲目性,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 (2) 保证土地复垦工程与煤矿技改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3) 明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改善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方案实施前要落实好复垦经费,纳入生产建设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并足额预算,确保复垦方案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使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 总 则 1.1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 由于本露天煤矿为技改工程,目前处于基建期,所以本方案包含露天煤矿在投产以后土地破坏状况的预测、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等。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1. 1. 1考虑露天煤矿开采期间采煤破坏土地的类型,预测各类土地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量算并统计各类被破坏土地的面积。 1. 1. 2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露天煤矿被破坏土地的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规划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 1. 1. 3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最后编写《XX市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扩建后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 1.2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编制依据 《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对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进行的。具体执行的国家规定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有: 1.3.1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5)《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第19号令发布,1988年11月8日); (6)《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管理局,1995年7月)。 1.3.2有关文件 (1)《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转发七部委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07]54号); 1.3.3技术资料 (1)《内蒙古XX市XX露天煤矿初步设计报告》; (2)《XX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XX煤炭公司XX煤矿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XX市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技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4目标 1.5服务年限 XX露天煤矿服务年限为17年,基建期与过渡期结束后XX露天煤矿全面开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程。复垦工程实施的年限计划为8年。 1.6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亩;公顷;平方公里; 长度:米;公里; 煤炭储量及产量:吨;万吨;百万吨;亿吨; 煤矿年生产能力:兆(百万)吨/年;万吨/年; 土方工程量:立方米; 复垦单价:元/亩;复垦费用(投资):万元。 二、 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2.1.1项目名称、性质、位置及隶属关系 XX市XX区XX露天煤矿是原富达煤矿和盛达煤矿整合后的一个私营独资(企业)煤矿,位于XX市XX区XX。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 05 ′10 ″~ 110° 07′ 19″ 北纬: 39° 51′ 21″ ~ 39° 52′ 22″ 2.1.2项目区交通 1.铁路 包(头)~神(府)铁路于矿区的西侧通过,矿区距该线最近的车站(XX站)约20Km。 2. 公路 矿区西侧有包(头)~东(胜)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距离矿区约14Km,矿区南侧有109国道东西向通过,距离矿区约10Km,本区交通方便。 2.1.3项目生产规模与能力及生产服务年限等 原XX市XX区XX富达煤矿,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3年6月颁发采矿许可证,划定采矿面积0.4766 平方公里,批准的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坐标见表2-1),开采深度(标高)1420-1320米,主采4-1煤层以上煤层。原XX市XX区XX盛达煤矿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4年12月31日颁发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0.0823 平方公里,批准的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坐标见表2-1),开采标高1437-1377米。该矿又于2005年7月10日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批准扩大矿区范围,批准的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坐标见表2-2),面积0.3562平方公里,开采深度(标高)1388-1372米,主采4-1煤层以上煤层。以上煤矿均为井工矿,生产能力低,根据国家政策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核准二矿整合为一个矿区,矿区面积扩大到5.1168平方公里,批准的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圈定(坐标见表2-1)。 技改后在露天矿开采范围内;现保有资源储量15.57百万吨,可采储量10.785百万吨,按储量备用系数1.05,露天矿设计服务年限为17年,其中基建期0.5年,过渡期1年。根据《设计委托书》的要求,结合本矿田的煤层赋存条件、现阶段我国采矿设备的生产能力,露天矿生产规模确定为0.6百万吨/年。按《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条文规定,露天矿工作制度为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工作8小时,为连续作业制。则:露天矿年生产能力为0.6百万吨;露天矿日平均产量为1.818千吨。 表 2-1 XX露天煤矿技改前后拐点坐标及面积表 煤矿名称 拐 点 X坐标 Y坐标 拐点 X坐标 Y坐标 原富达煤矿 1 4414770.00 37422630.00 2 4414770.00 37423180.00 3 4415100.00 37423610.00 4 4414290.00 37423440.00 5 4414280.00 37422630.00 面积0.4766km2 开采标高1420-1320m 原盛达煤矿 1 4414510.00 37423800.00 2 4414445.00 37424085.00 3 4414700.00 37424145.00 4 4414765.00 37423865.00 5 4414420.00 37423795.00 面积0.0823km2 开采标高1437-1377m 扩大盛达煤矿 1 4414800.00 37423630.00 2 4414800.00 37424880.00 3 4414530.00 37424830.00 4 4414530.00 37424200.00 5 4414420.00 37424150.00 6 4414560.00 37423620.00 面积0.0823km2 开采标高1388-1372m XX煤矿 1 4415890.00 37421820.00 2 4415540.00 37422340 3 4414900.00 37422870.00 4 4414780.00 37422650 5 4414180.00 37422630.00 6 4414140.00 37423720 7 4413980.00 37424500.00 8 4414530.00 37424830 9 4414800.00 37424880.00 10 4414800.00 37424080 11 4415160.00 37424070.00 12 4415160.00 37423630 13 4417550.00 37422960.00 14 4417550.00 37421820 面积5.1168km2 开采标高1420-1320m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2. 1自然环境概况 1.气象 本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高原气候,干旱少雨,常年多风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194.7mm~531.6mm,年蒸发量2297.4mm~2833mm,是降水量5~11倍。区内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7.9℃。降水多集中在7、8、9月。封冻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5月,最大冻土深度为1.71m,具体气象要素见表2-2。 表2-2     气象特征表 项目 单位 特征值 项目 单位 特征值 多年平均气温 ℃ 7.3 多年平均风速 m/s 2.3 极端最高气温 ℃ 6.6 极端最大风速 m/s 24 极端最低气温 ℃ -27.9 起风沙速≥5 m/s d 28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364 ≥10℃积温 ℃ 3118.4 日最大降雨量 mm(1959.8.3) 96 无霜期 d 165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2565 最大冻土深 m 1.71 2.水文及地质 区内沟谷常年干涸,仅在雨季才有表流,甚至形成洪水,但历时较短,表流汇聚东西两大沟谷流出区外。 (1)矿区(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XX煤矿位于 “XX梁”之上,矿区内枝状沟谷较为发育,主要沟谷有矿区东北边部的瓷窑沟和东南侧的巴龙兔沟,均为间歇性沟谷,旱季干涸无水,雨季形成溪流或洪水,向北汇入哈什拉川,南汇入XX,流出区外。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但大气降水的贫乏,使地下水的补给受到了限制。 (2)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本井田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本井田属孔隙、裂隙充水矿床。虽然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均在蚀侵基准面以下,但碎屑岩类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源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侧向迳流补给受含水层导水性的限制,补给条件差且补给量不足,所以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第一~第二类第一型,即孔隙-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 (3)水系 黄河是三面围绕煤田的唯一常年性流水,煤田内各沟谷均为其支流。“XX梁”两侧遍布呈枝状发育的南北流向的大小沟谷,其中在“XX梁”以南主要的沟谷有乌兰木伦河、勃牛川等;北部的主要沟谷有哈什拉川、罕台川、西柳沟等。这些沟谷均为间歇性河流,在枯水季节多干涸或有少量溪流,雨季暴雨后可汇聚成洪流,水量较大,历时短促。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密布,地形总体上北高南低,受坝梁分水岭影响,区内沟谷水流均由东向西流动,区内沟谷纵横,除个别大的沟谷具常年性地表径流外一般均为季节性沟谷或干谷,暴雨后均可形成洪流,水量大,历时短促,由东向西注入暖水川、勃牛川后向西南方向径流,与乌兰木伦河在陕西省境内相汇成窟野河,最终流入黄河。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源均以大气降水为主。暖水川是位于本区西边的较大沟川,也是XX煤田的主要沟川,基本常年有地表径流(冰冻期冻结),矿区内的水主要经由暖水川排出区外。 3.地形地貌 该区位于XX高原东部,总体地形为东南部高,向西北方向渐低,核实区内最高点,位于东南部,海拔标高1416.5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标高1315m左右,相对高差101m左右。在新生代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为侵蚀丘陵地貌特征。 4.土壤与植被 (1)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有地带性土壤栗钙土和隐域性土壤风沙土。项目区大部分地表被风积沙覆盖,风沙土广泛分布。栗钙土,黄绵土,土壤平均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4%,PH值为7.8~8.7。 (2)植被 矿井植被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带,由于历史上的大量开采与畜牧业的强度利用,自然植被几乎破坏无遗,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趋于沙化。 区域内植被类型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主要建群植物有: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百里香、艾蒿、本氏针茅等。常见有:本氏针茅、短花针茅、白草、百里香、达乌里胡枝子、沙葱、沙蓬、柠条锦鸡儿及蒿类等。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杨树、柳树、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沙柳等;人工牧草品种主要有草木樨、紫花苜蓿和沙打旺。 5.地震情况 本矿区为XX煤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大的断裂存在,也没有后期岩浆岩侵入。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0,对照地震烈度7度。 2.2.2社会经济状况 该矿区地处偏远的丘陵区, 居民点稀少,居民分散。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少部分蒙古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牧业次之。区内土地沙化严重,土地贫瘠,人民生活仍没有摆脱贫困。近年来,随着XX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本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该区的煤炭开采业以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 XX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XX市XX。区内人口稀少,居民居住分散,劳动力相对贫乏。地方经济以种植业为主,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近几年来随着全国煤炭市场的逐渐好转,煤炭开发成了当地经济的主要来源。2005年,XX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3亿元,农业人均收入达到了5500元。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拟建项目区位于XX区XX,XX区位于XX高原中部偏东,项目所在地XX距XX区20公里。XX区的植被属于温带干旱草原植被,发育广泛。植被类型多以多年生的草本科植物组成,以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其次是菊科、豆科植物,另有部分小灌木、半灌木,又以豆科和菊科为主。全区的植被大体分化成干旱草原沙生植被、干旱草原植被、草甸草原及盐生植被3种类型。 我们以Landsat-ETM影象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实现生态环境各因子的空间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研究分析,对评价区的土地利用及地表覆盖情况进行研究。 此次土地利用调查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解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野外运用GPS定位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踩点记录,然后在室内运用ERDAS软件对TM影象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3。 表2-3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平方公里、百分比 地 类 面 积 比 例 矿区总面积 5.11 100.0 裸地 0.07 1.5 农田 0.06 1.3 灌丛 2.30 45.1 沙质草地 1.04 20.1 荒漠草地 1.64 32.0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2.4.1露天矿开采工艺 本矿田煤岩赋存简单稳定,单斗——汽车工艺可以发挥其工作线短、生产灵活、便于管理的特点,使初期投入降低。本矿田开采工艺采用单斗——汽车工艺。 2.4.2露天矿剥离工艺 剥离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的开拓方式,沿走向布置工作线倾向推进。除剥离物与煤层顶底板交界台阶按倾斜分层外,其余皆按水平分层,剥离物在未实现内排以前经工作帮、端帮坑线运到地面进入外排土场排弃,实现内排以后经工作帮、端帮坑线至非工作帮排弃 2.4.3采煤方法 由于该区煤层赋存较为平缓,煤厚变化不大,为了发挥采装设备效率,同时由于该地区气候寒冷,冬季较长,煤层冬季会出现冻顶现象,设计对煤层采前进行穿孔爆破。煤层由挖掘机采装平装载自卸卡车。 2.4.4排弃工艺 露天矿采用松动爆破,地平王辅以液压反铲、前装机采煤;剥离和运输全部实行外包形式。采用单斗、汽车工艺。 首先由地平王设备松动、破碎、落煤、辅助液压反铲、前装机平整和装车。自卸卡车将剥离物运至外排土场,停站在排土场排土工作面自动卸车后,大部分剥离物排到排土台阶下面,剩下一小部分剥离物再由大型推土机推到排土台阶下面。 排土采用分层排弃法。矿建期的表土剥离物临时堆放在排土场空地,临时挡护,当排土场达到最后设计标高后作为覆土源,以后将采掘场每年剥离的第四系层和腐植土覆盖在达到标高排土场上,进行覆土绿化。当首采条带完成采煤任务后,即转为内排土场,Ⅱ采条带的剥离和排弃方法同首采条带。 2.4.5供排水管线开挖 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用挖掘机挖至距设计高程0.3~0.5m时改用人工施工继续下挖,直至设计高程并清理槽底,回填0.1m的砂砾垫层。管沟边坡1:0.75,为梯形断面。开挖土料堆放于管线开挖区一侧,作回填用,表土与生土分开堆放,采取纤维布临时防护措施,输水管线安装完毕,进行土方回填,多余表土用于管线开挖区及施工区覆土,不产生弃方。 2.4.6土地复用工程 排土场土地复用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土地恢复,达到设计标高后的堆积剥离土岩,用工程机械将其推平、压实、修整边坡、挖掘排水沟,为了防止边坡被雨水冲刷,场内设1%的反坡度,覆土、然后撒播草籽;第二阶段是土地的利用,2-3年的自然沉降后再种植灌木,形成草灌混交的立体防护植被。 三、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已破坏土地现状 XX市XX区XX露天煤矿是原富达煤矿、盛达煤矿及扩大盛达煤矿整合后的一个私营独资(企业)煤矿。 原富达煤矿、盛达煤矿及扩大盛达煤矿原有工业场地占地面积2.95公顷。 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3.2.1拟确定破坏土地面积 煤矿土地破坏预测主要包括土地的挖损、压占、污染和工业用地的占用土地。 XX露天煤矿由生产区(外排土场、露天采掘场、地面防排水)、辅助生产区(工业场地、油库区、爆破材料库区)、运输道路(联络道路和运煤道路)、供排水工程(供水管线和排水管线)、供电线路组成。其占地类型均为天然草地。 1.生产区 (1)外排土场: 外排土场与采掘场紧邻布置,并采用多排土场的形式,共设计东、西两个排土场,两个排土场均布置在天然沟道中。设计面积为50.0公顷。 ① 东排土场 东排土场位于首采区东南部,由汽车排土区和排土机排土区共同组成,东排土场初期使用,总占地面积21.44公顷。东外排周遍设置长500米的挡土围埂和5.0公顷周边防护林。 ② 西排土场 西排土场位于露天矿区西北境界,西排土场过渡时期开始使用,采用自卸卡车排土、排土机排土方式,总占地面积15公顷。西排土场外排周边设置长1000米的挡土围埂和2.39公顷周边防护林。 (2)露天矿采掘场 露天煤矿位于矿田境界东部,采掘场设计面积为380.4公顷。 (3)地面防排水 ①工业场地防洪 工业场地外围水系沟壑发育,受季节性洪水危胁。工业场地地势较高坡面汇水面积不足0.5公顷,不受洪水威胁,为防治坡面径流,在坡面上部设截水沟,截水沟长度为300米。进入截水沟的洪水导入东侧的天然沟壑中。 ②采掘场防洪 设计在采掘场南侧用剥离物修筑简易防洪堤,以防止地表水进入采掘场,参照相近矿山的成果,设计防洪堤为均质土堤,顶宽2米,高度2 米,边坡系数1.5,长度为900米,宽为14米(防洪堤占地宽8米,施工占地宽6米),面积为防洪堤占地0.72公顷,施工区占地1.26公顷,合计面积为1.98公顷。 2.辅助生产区 (1) 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由地面储煤场、库房及保养停放设施、10KV变电所、消防水池及生活水池、工段办公室及工段夜班休息室、位于采掘场西南,占地面积3.66公顷。 (2) 油库区 油库区紧靠联络道路,占地面积0.76公顷。 (3)爆破材料库 爆破材料库布置于工业场地西南侧境界以内的一处沟谷内,占地面积0.04公顷。 3.运输道路: (1) 联络道路 联络道路为露天矿与周边各区域内的联络道路,联络道路设计长度为600米,平均征地宽度为15米,其中路基占地宽11米,路面占地宽9米,道路防护林占地宽4米,征地面积0.9公顷。 (2)运煤道路 运煤道路为工业场地和现有公路连接的道路,道路设计长度为1500米,平均征地宽度为15米,其中路基占地宽度为11米,路面占地宽度为9米,道路防护林占地宽4米,征地面积2.25公顷。 4.供排水工程 (1) 供水管线 供水管线占地1.3公顷。 (2) 排水管线 排水管线占地0.96公顷。 5.供电线路  供电线路占地1.2公顷。 3.2.2采煤对土地的破坏程度 煤矿土地破坏预测主要包括土地的挖损、压占、污染和工业用地的占用土地。煤矿的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将破坏、扰动原地形地貌和植被。露天煤矿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石、废水、废气等。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煤炭资源产生的剥离排土量更是十分巨大的。 3.2.3剥离与采掘造成的土地挖损 (1)土地挖损的时空顺序 挖损时空顺序主要决定于剥采顺序。根据XX露天煤矿几何形状、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和开采连续等因素,该矿首采区选择在XX露天煤矿的北部。据《XX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可知: ①本矿区煤层呈缓倾斜,角度在1°~3°,采掘是顺着倾向逐步向前推进。 ②挖损深度约5.31~8.17米左右。 ③在投入生产时,基建时期的工程延深完成了全部延深工作,在矿上投产后不再进行延深工作,自然剥采比的变化不受煤层延深影响,只因地形增高而小幅变化,而且变动均衡,初期的基建工程对生产后期剥采比均衡起到良好的作用。 (2)土地挖损的数量、类型及程度 XX露天煤矿采掘场对土地的挖损程度十分剧烈。本露天矿剥采比较大,基建期年度剥离比为13.7,过度期的生产采剥比为10.2,达产第一年年度生产采剥比为6.2,开采进度见表3-1。 表3-1 开采进度计划表 序号 生产期 年度采煤量(万吨) 年度剥离量(万立方米) 生产剥采比 (立方米/吨) 服务年限(年) 1 基建期 6.5 89 13.7 0.5 2 过度期 36 372 10.2 1 3 达产第一年 60 372 6.2 1 4 达产第二年 60 372 6.2 1 3.2.4废弃岩土堆积造成的土地压占 (1) 土地压占的时空顺序 根据剥离物排弃计划,露天矿至达产年即可全部实现内排,在内排以前的剥离量及全部的草根以上的表土层均需要外排,达产时期外排土主要技术指标见表见3-2。 (2) 土地压占数量、类型及程度 根据年产0.6百万吨原煤、一期平均生产剥采比6.2,年剥离量达3.72百万立方米,排弃量是相当大的,生产初期剥采比更大,需要相当的推进距离才可建立内排土场,即从达产年起,全部采用内排土场。则基建期(半年)、过渡期(一年)的剥离量全部按外排安排,争取能够提前采用外排土场,外排土总量共461万立方米。 排土场选在采场东北边,占地0.5平方公里,基本平行采场走向,总体上向东发展,初始先建一个排土平台,到第一平台宽度满足建第二平台时再建二平台,外排土场排高40米。 表3-2 外排土场主要技术指标 名 称 外排量 (万立方米) 松散 系数 备用 系数 达产时期 占地面积 (公顷) 排弃 高度 (米) 最终 帮坡角 (度) 平盘 宽度 (米) 外排土场 461 1.08 1.2 50 40 18 50 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本项工程的具体建设内容,土地破坏预测内容包括工程挖损和压占土地的范围、面积和程度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把土地破坏程度预测等级数确定为3级标准,分别定为:一级(轻度破坏)、二级(中度破坏)、三级(重度破坏)。评价因素的具体等级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精确的划分值,本方案是根据自治区类似工程的土地破坏因素调查情况,参考各相关学科的实际经验数据,采用主导因素法进行评价及划分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表3-3 挖损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 评价因素 评价因子 评价等级 轻度破坏 中度破坏 重度破坏 地表变形 挖掘深度 <6米 6-10米 >10米 挖掘面积 <100公顷 100-1000公顷 >1000公顷 表3-4 压占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 评价因素 评价因子 评价等级 轻度破坏 中度破坏 重度破坏 地表变形 压占面积 <10公顷 10-100公顷 >100公顷 排土高度 <10米 10-30米 >30米 评价结果为: 表3-5 XX露天煤矿破坏土地详细面积表 名 称 破坏面积(公顷) 破坏类型 破坏程度 生产区 排土场 50.0 压占 中度破坏、 轻度破坏 挖掘场 380.4 挖损 轻度破坏 地面防排水 1.98 压占 轻度破坏 辅助生产区 工业场地 3.66 压占 轻度破坏 油库区 0.76 压占 轻度破坏 爆破材料库区 0.04 压占 轻度破坏 运输道路 联络道路 0.9 压占 轻度破坏 运煤道路 2.25 压占 轻度破坏 供排水工程 供水管线 1.3 压占 轻度破坏 排水管线 0.96 压占 轻度破坏 供电线路 供电线路 1.2 压占 轻度破坏 表3-6 XX露天煤矿破坏土地总面积表 单位:公顷 项目名称 土地破坏程度 破坏土地面积 XX露天煤土地复垦 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 中度破坏 303.73 轻度破坏 139.72 总 计 443.45 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3.1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 煤炭开采为中型区域开发项目,开采区服务年限较长,因此对矿区范围内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 煤炭的开采将导致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破坏,从而破坏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制约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此类影响具有不可避免的特性。 煤炭的开采不仅表现为破坏土地和占用土地,还可能引发破坏水系等设施的完好性,所以具有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特点。 3.3.2煤炭开采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 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 露天矿开发建设对该区域草原植被和植物生境的影响主要是露天矿基建期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植物量减少以及工程用就占地减少区域草原面积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基建期,露天矿采掘场的开挖、排土场的形成,工业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征占和使用,改变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了采掘场、排土场、工业场地等施工区内的全部植被。施工活动、施工机械的碾压和人员往来等也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施工场地及周围的草原植被。项目区植被的损失,直接影响项目所在区域草原植被分布数量及草场质量,使区域内草原植被覆盖度降低,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草地退化。 从植物种类来看,施工活动所破坏和影响的植物均为广布种和常见种,且分布均匀。故本工程施工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 矿区的基本建设完成后,临时占地应即开始恢复植被。矿区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草地是永久的,其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随着露天矿开采,采掘场的不断扩大,草原植被破坏的面积增加,对天然草原植被破坏较大,对其周围草地产生影响,并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其草原生态功能下降。 随着露天矿开采,露天矿开始内排土时,外排土场工程结束,外排土场开始覆盖存放的表土,开始进行复垦,逐渐恢复植被后其对植被的影响将减缓;待首采区工程边采掘、边填土、边复垦逐渐使采掘场的植被得以恢复;矿区的工业场地应在基建工程结束后,即可进行植被重建及矿区的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使矿区成为自然和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减缓。 在生产期间,矿区人为活动增加,破坏、干扰、践踏草地等因素增多,使项目区域内草场退化,草地面积逐渐减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牧草产量下降,不仅直接影响到畜产品产量的减少,也将导致目前因过牧而退化的矿区周围草场载畜负荷量增大,进而使矿区外草场中优良牧草减少,使草场产量和牧草质量下降,加速草场退化,退化面积会不断地向周围扩展,将会使矿区周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类比现有的其它煤矿开采造成的区域草原植被分布不连续,草牧场变为工业用地和生活社区,排土场的植被虽然已经过多年的恢复,但还未达到与周围天然草场完全一致的程度,种类组成和植被盖度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矿区内的草场退化、沙化、草场生产力降低,露天矿开采对草原植被造成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只有在拟建露天矿开发建设的同时,应随着排土场、每个开采区工程的结束,及时的、不间断的进行植被恢复、重建工作,才能将影响减缓到最低程度。 (2) 水土流失 XX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XX市XX区XX,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过度带之一,干旱和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及其变化和长期以来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使荒漠化过程日益严重。由于受地形和土壤的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壤水侵蚀模数在7000-9000吨/平方公里.年之间。本区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风沙化和植被退化问题,土壤风侵蚀模数3000吨/平方公里.年。 矿区自建设以来,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投资主要用于生产建设,对环境的治理投入偏低,只对工业场区进行了少量绿化,且绿化树种单一;对工业场区周边采取了防排洪工程。从水土保持预测结果分析,露天矿施工期对地面的扰动不同程度地损坏原有地貌、土地结构和植被,使之丧失原有的水土保持能力,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风蚀和水蚀。随着露天矿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大量弃土、弃石、弃渣的排放造成矿区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强度显著提高,水蚀和风蚀模数大大增加。在暴雨季节,地表极易被冲蚀,地表径流强度增加,使得露天矿范围内季节性沟道含沙量剧烈增加,加大黄河河道含沙量,污染水质。矿区基质的土壤比较松散,在风力的作用下扬尘、扬沙的传播范围广大,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增加,影响矿区及周边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 (3)对水资源影响 ① 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可造成附近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水文状况明显恶化。逐步使得草场退化、沙化,导致草原生态失调,小气候向干旱方向演化。 ② 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在露天矿开采的过程中,地下水疏干导致该地区部分地段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含水量下降,地表土壤干化,地表植物严重退化,甚至枯死,植物根系固土能力大大降低,导致土壤抗蚀力降低。 (4)景观变化 在露天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露天开采、清除植被、增建人工生产设施、剥离物和废弃物堆置、修筑公路等占用大量土地,形成大量土地的裸露边坡、取土坑、排土场、废弃地等一些劣质景观,并形成新的隆起和塌陷地貌,改变原有草原景观。 矿区各种道路以及各种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域行驶所形成的通向施工场地和外围的道路,形成许多廊道,对项目区域原有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切割,景观的斑块数大量增加,破碎度增大,人工景观将在该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建成投产后,原有的天然草地变为采掘厂、排土场、建筑设施等,项目区草原景观进一步减少,人工建立的工矿景观扩大,造成草原景观在空间上的不连续,影响草原景观的连通性,阻碍生态系统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导致物质和能量的时空分异,使区域地表景观空间格局发生明显改变,天然草原变为人工景观。 3.3.3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 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排废水包括疏干水、采掘场矿坑排水及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生产、生活用水可使用矿田疏干水,水质优良,生产用水还可利用采场排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 矿坑内正常排水,其所含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经过旋流沉砂池和澄清池处理后,悬浮物浓度小于200毫克/升,可供生产循环用水,不外排,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工业场地内的生产、生活污水中SS、COD、BOD5和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较高,不能直接利用,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是: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含油生产废水经隔油池处理与其他生产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接触氧化法,经处理后的出水中污染物浓度SS<200毫克/升、COD <150毫克/升,BOD5<60毫克/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用于绿化、抑尘,剩余部分送入电厂作为工业用水,不外排,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煤矸石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废物,具有双重性,资源性在于它可用来填沟造地、筑路、制建材产品和沸腾炉燃料,另一方面煤矸石排放将占用一部分土地,减少土地资源量,并且对大气、水环境产生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矸石如堆放方式不当将容易引发自燃,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和SO2将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矸石的淋溶液可能影响地下水质量。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l8599-2001,煤矸石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于XX露天煤矿煤层的含矸量较少,遇到含矸量较大的煤层时,用轮斗选采后运往排土场与矿山剥离物混和堆存。 影响自燃的因素主要是氧气的供应条件、环境温度、可燃物含量、堆放方式等,本项目排矸量较少,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