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单项选择题1、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 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3、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
2、论 4、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基本内核 B、 合理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5、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与时俱进 B、 科学性 C、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6、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
3、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与时俱进 9、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0、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B、 实现人权 C、 消灭阶级、 消灭国家 D、 实现共产主义 1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12、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发表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政治经济学批判 D、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6、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
5、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 大同思想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18、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 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 实现共产主义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 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激变论D、 庸俗进化论20、 马克思主义是( )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B、 马克思和恩
6、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二、 简答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科学体系。它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但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
7、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欧文和傅立叶。3、 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 辩证唯物主
8、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第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4、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 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马
9、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 单项选择题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 不可知论者 B、 所有唯心主义者 C、 唯物主义者 D、 可知论者3、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示的哲学道理是( )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
10、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4、 庄子说: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 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5、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沟通主、 客观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而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而内容是客观的6、 马克思主义认为, 哲学是 ( ) A 、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哲学是 D、 辩证唯
11、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7、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8、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 B、 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C、 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 D、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9、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A、 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10、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 客观存在的 B、 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 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 由两个本原构
12、成的 11、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12、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能够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1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15、 在下列说法中, 哪
13、个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 A、 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经济路线 B、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C、 方针、 路线对了头, 吃喝穿用不发愁 D、 ”吾心便是宇宙, 宇宙便是吾心”1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17、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是(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辩证法的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18、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是( ) 观点A、 不可知论 B、 形而上学 C、 辩证法 D、 相对主义 19、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14、的是( ) A、 左眼跳财、 右眼跳灾 B、 要想发, 不离”八” C、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D、 喜鹊叫喜, 乌鸦叫丧20、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 ) A、 前者是辩证法, 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 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 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1、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2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B、 间接的、 短暂的联系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对立
15、统一规律23、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D、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24、 人们先设计图纸, 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 这说明(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依赖于物质25、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2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
16、的特殊性 D、 矛盾的同一性27、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28、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 忽视可能性的 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表现 29、 一切依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是( ) A、 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 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 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30、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17、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对保守思想的克服31、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 A、 连续性 B、 连续性的中断 C、 阶段性 D、 平衡状态的破坏32、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 ) A、 事物的度 B、 事物的质 C、 事物的量 D、 事物的运动33、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度是指( ) A、 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的关节点 B、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C、 质变的准备阶段 D、 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变的交错点34、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 A、 看其是否是新产生的东西 B、 看其是否暂时力量强大 C、 看其是否一时发展迅速 D、 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18、势35、 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 这是( )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36、 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的是( ) A、 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B、 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 C、 事物存在的外部条件 D、 事物所依赖的外部环境37、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 构成事物的要素排列组合的变化 C、 物体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8、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辨证内容和辨证形式 B、 形式和状态 C、 源泉和动力 D、 方向和道路 39
19、、 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A、 彻底抛弃旧事物 B、 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 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 完全否定旧事物40、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 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有消极影响的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1、 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A、 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有积极影响的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2、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A、 唯物主义一元论 B、 二元论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3、 ”世外桃源”不存在,
20、因为( ) 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矛盾具有特殊性 C、 世界上存在无矛盾的事物 D、 个别运动形式不存在矛盾44、 相对静止是指( )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45、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 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46、 人的意识不但反映客观世界, 而且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 、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 能动性47、 实
21、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C、 加强主观努力 48、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说( )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9、 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A、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 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 生产劳动 D、 气候变化50、 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 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 这是一种( )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庸俗进化论观点51、 中国明朝王
22、守仁提出”心外无物”, 这种观点属于()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经验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3、 爱因斯坦说: ”哲学能够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A、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54
23、、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矛盾特殊性原理C、 普遍联系的原理 D、 运动、 发展的原理55、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6、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57、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说的是时间的( ) A、 有限性 B、 不可逆性 C、 客观性
24、D、 相对性58、 ”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59、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正确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60、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 运动观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庸俗唯物主义6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 抽象和具体
25、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绝对和相正确关系62、 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本质特性 B、 物质的根本属性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 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3、 空间是( ) A、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 物质运动的顺序性64、 时间是( ) A、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 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 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5、 时间的特点是( ) A、 间断性 B、 一维性 C、 广延性 D、 伸张性66、 空间的特点是( ) A、 三维性B、 一维性C、 可知性D、 连续性6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普遍性B物质性C规律性D连续性68、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 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B、 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C、 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 D、 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69、 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7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71、 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27、(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2、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 便是行了”。这是一种( ) 实践观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7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4、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75、 下列选项中, 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C千
28、里之行, 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76、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77、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 房子同平房、 楼房、 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8、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79
29、、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80、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81、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82、 下列命题中, 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83、 从动物心
30、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 8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85、 意识的本质是( ) A. 各种感觉的综合 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86、 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二、 判断分析题( 先判断正误, 再作分析) 1、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错误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 意识是客
31、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的对象, 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 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人脑只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但它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2、 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错误3、 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错误4、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错误 5、 事物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 场所的变更。错误6、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正确 7、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抛弃”。错误8、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正确 9、 物质就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实物。错误10、 联系是普遍的, 世
32、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必然的联系错误11、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错误三、 简答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物质和意识) 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 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列宁物质定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
33、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其重大意义是: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 为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
34、体系中, 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5、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第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一方面,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 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另一方面, 意识的形
35、式是主观的, 具有主观特征。6、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 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8、 什么是新事物和旧事物?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 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这是因为: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新的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 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因素, 增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9、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
36、容。10、 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11、 简述实践的涵义、 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 ( 客观)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12、 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13、 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 普遍和特殊、 共性和个性) 的关系? 14、 简述度及掌握度的意义。 四、 论述题 1、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 论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结合实际阐述尊重
37、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谈谈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 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 1、 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但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但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 而且能够追溯过去, 推测未来。3、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的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 意识还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要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首先,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
38、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 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经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从实际出发, 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热情结合起来, 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盲目蛮干、 急于求成; 又要发扬大胆创新精神, 反对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9、道路的正确性。(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 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没有, 这是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 因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 中国特色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要与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相联系, 否则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特殊性中, 否则会脱离中国国情。(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如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又要注重中国的国情, 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出发, 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只有这样, 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 试论矛盾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