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_夏文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82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_夏文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_夏文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_夏文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2023年1月第1期Jan.2023NO.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这是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首要要求。意识形态问题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在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着强大支撑作用,也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 1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即当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时候,具有意识形态的

2、属性,在论及意识形态建设的时候,必然要涉及文化的问题,反之亦然,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功能发挥过程中,相互间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新时代的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持续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功能特殊而重要,意识形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功能实现的过程,其中主要涵盖政治文化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和信仰文化功能三个维度。2 95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夏

3、文熠(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喀什大学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新疆喀什844006)摘要:意识形态问题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功能发挥过程中关系紧密,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功能实现的过程。文化的六个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性决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当代发展理路,从政治文化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和信仰文化功能三个维度推进文化教育是党的二十大后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向度

4、,为党的二十大后的历史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理路;实践向度中图分类号:A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23)-01-0008-09收稿日期:2022-10-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高校思政课弘扬 胡杨精神 发挥文化润疆作用的路径研究”(21XKS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问题研究”(20BKS038)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夏文熠(1982-),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研究方向:意识形态问题、思想

5、政治教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一、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及其发展的当代理路在整个精神生活中,文化在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或者说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性质。2 95而意识形态是精神文化的直接反映,又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厘清文化的本质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性,对于在理论和现实中统一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教育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明确新时代发挥文化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路的认识基础。(一)文化的“历史性标志”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及其当代发展理路文化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的,其自身有天然的历史性。“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后来引

6、申为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中国文献中,结合字面语义,认为文化是人对自身和客观环境的改造过程及其物质、精神成果。文化同时还是一个人类学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历史水平的标志。E 卡西尔从符号的角度研究文化,他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组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3他认为人类文化生活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人是符号的动物。怀特在关于文化与符号的关系问题上与卡西尔观点相同,他指出:“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

7、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也就仅仅是动物而不会成其为人类。”4于是学术界有学者把文化的要素归纳为符号、价值观、规范、物质文化。在西方学术界,英国学者泰勒(1832-1917)第一次把文化作为人类学概念作系统表述,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5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为学界普遍接受,成为后来不同学派各种定义的基础。从文化定义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过程及其成果,它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概念反映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这在本质上是历史性的实践

8、过程,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历史性标志。传承历史文化是抵御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敌对势力往往通过散播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渗透,企图通过编撰虚假历史,歪曲历史事实等手段,尤其是否定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事实,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歪曲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动摇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进而逐步从根本上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模糊人民对中国必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识,最终达到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目的,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对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造成

9、威胁。所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也奠定了通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最新理论基础。(二)文化的“上层建筑”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及其当代发展理路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是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精神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活,一种“上层建筑”。恩格斯曾经说过:“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相当高的

10、水夏文熠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9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明智分工的条件下,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6 150历史上的例证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人随之在精神上获得了一定的解放,于是就产生了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进而推动了人类文化形成和发展。可以说,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11、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引导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敌对势力利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对文化市场监管和互联网管理的个别漏洞,通过文化产品、影视作品、互联网短视频等,向国内尤其是针对广大青少年输出“普世价值”“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妄图与我争夺年青一代,重演苏联解体的颜色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

12、新要求,也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化作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实践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三)文化的“思维方式”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及其当代发展理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文化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是对社会经济基础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形式,是一种特殊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文化作为观念形态,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人的头脑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整个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这决定了文化具有丰富、广泛、复杂的内涵,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由于人们在不同政治体制和基本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特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活,自然就形成了不

13、同的思维方式,换言之,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观念文化教育是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举措。不同的文化在思维方式上差异明显,敌对势力有计划地将经过包装粉饰的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等政治观念,“丛林法则”“利益至上”“个人主义”等道德观念通过舆论宣传、文化产品输出等方式影响国内大众,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动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个人思想根基,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全社会道德建设增添阻力,因此,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1这既是对

1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也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道德建设新实践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四)文化的“软实力”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及其当代发展理路文化软实力也叫软实力,它指的是与军事权力、经济权力等硬实力相提并论的文化力量。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首先提出的,有学者将文化定义为“是发展和提升人类才能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吸收学术和艺术作品而得到推动,并与现时代的进步性有联系。”7可见社会成员的文化能力的增强,对整个社会文化软实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指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它对整个社会发展具

15、有潜移默化的力量,所以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和102023年第1期国家意义十分重大。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掌握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随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党的二十大的号角声中开始起步,西方敌对势力将“中国崩溃论”的基调转向了“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中将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将所谓的“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我国内政事务利用其对国际舆论的掌控上升到成为“国际话题”,拉拢不明真相的国家对我国进行施压以达到其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也蒙蔽和煽动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公知”为其摇旗呐喊。所以,文化软实力的特殊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增强文化软实力,

16、对于现阶段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增强人民的创造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国家文化建设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的更高要求。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也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新实践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五)文化“思想的语言表现形式”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及其当代发展理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决定其影响力的因素是其深层次的思想,换言之,文化是思想的语言表现形式,思想是决定各种文化形式的本质内容。而任何一种思想都必然需要语言(以及文字、符号)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任何一种文化也都必须靠语言文字来表

17、达、传播,这是由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8思想文化提升是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的根本动力。文化因为其深刻的思想性在社会公众的生活中具有比其他意识形态形式更加广泛的影响,其在发挥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一种独特形式作用的影响过程中有特殊的价值。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往往都是将思想与文化产品绑定的,如利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塑造和输出充满个人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和英雄故事,进而塑造其自身资本主义文化“救世主”的虚幻形象;打着“全球化”的幌子,利用提供免费语言教育等手段,将自身文化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语言教育过程,进而使接受其教育的

18、年青一代更容易从文化上亲近、态度上支持,甚至信仰上跟随,达到文化输出和扶植傀儡政权为其自身资产阶级谋取利益的目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也是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迫切需要。(六)文化“对自身解放的追求”的特征及其当代发展理路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在高层次上反映为文化水平的发展,即人对自身解放不断追求的能力。马克思指出人类“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

19、动生产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9,人的需要“不是纯粹的自然需要,而是历史上随着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自然需要”10。人类的文明程度是随着人的需求水平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对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这种需求的实质则是人对自身解放和自由的一种追求。恩格斯明确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6 456价值文化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文化作为人对自身解

20、放的追求,实质上是人的价值意识夏文熠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11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反映,从意识形态范畴来看,文化是以一定思想为基础的价值观,即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特定的价值观体系,或者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还表现在将其腐朽的价值观隐藏粉饰后进行输出,如将“一人一票”包装成所谓的真民主,隐藏其背后资本寡头的金钱操控和利益集团合谋愚弄民众的真相,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包装成实现所谓“美国梦”的现实励志故事,隐藏其背后资本游戏和阶级压迫的真实本质,类似的文化渗透潜移默化影响到部分年轻人,追求所谓“言论自由”,幻想“一夜暴富”,以

21、“佛系”掩盖“躺平”心态的不在少数。所以,在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必须十分重视价值观的教育,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新实践的新的理论基础。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理路文化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由精神积累而来的智慧结晶。文化本身的政治属性、历史属性、精神属性等决定了文化的教育功能与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是息息相关且紧密联系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和

22、信仰文化的结合,在整个社会教育过程中有其特殊价值。(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政治文化功能政治和政治意识是意识形态中决定性的因素,是社会群体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据此,意识形态也可以称为政治意识形态,也可以说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概念最早在18世纪被提出,列宁在1920年使用的“政治文化”概念与政治教育具有大体上相同的意义,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11目前的学术研究中“政治文化”广泛拓展了简单的教育概念含义。政治文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化的产物,

23、它包括一定社会中某个政治共同体成员思想中那些比较稳定的、系统的政治信念、政治目标、政治行为规范等政治意识内容。2 103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具有支配性质的集体政治取向模式,现实形态包括体现一定政治主张的政治制度、社会政治体制以及国家政治制度等的制度文化,可见,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中观念性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实质内容就是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烈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社会共同体成员作为文化主体,一般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态度,对异己的政治主张有自觉的排斥性,对自身所依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具有主观定向反映,有巨大的精神力量维护一种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性。

24、作为文化主体社会共同体成员具有的认同意识能够使其表现出对事业的信任感和对集体的忠诚,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对国家的认同、信任和忠诚上,进而使独立于社会的政治实体国家表现出意识形态力量,同时也具有了纯粹的政治性质,近代以来政治史上“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政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将政治文化的认同意识与政治参与意识相联系。作为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能够塑成社会共同体成员以集体信念为基础的强烈政治参与意识。政治文化将共同政治目标、政治意图等进行意识形态灌输,能启发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性追求意识,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事实证明,政治宣传、政治鼓动等政治文化形式,是推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力量

25、。122023年第1期实践证明,意识形态灌输、教育、传播等功能的发挥,越来越多地通过政治文化这种特殊的形式来实现,政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凸显,政治文化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传统文化功能文化历史属性使其同时具有稳定性,文化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传统的一部分,换言之,文化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灌输等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文化的力量就是一种传统的力量。传统文化的概念由“传统”和“文化”两部分组成,即具有传统性质的文化。传统是时间和历史概念,代表历史传承下来的道德、制度等因素,这些实质上也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换言之,传统就是一种文化形态,传统

26、的实质内容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以各种不同形式积累大量的积极文化成果,形成了世界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因素,让传统文化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着眼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贡献巨大。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表现出较复杂的性质和特殊的社会功能,常与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互相嵌入,在社会生活中以一种传统政治力量存在,成为社会

27、政治发展中一种稳定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常常表现出保守的意识形态特点性质,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性质完全当做一种消极因素,辩证地来看,保守主义文化对于社会政治体制发展的稳定性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我们要防止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其消极作用,同样地,要创造条件发挥好它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在对比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的不同历史特点中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具有各种特殊性质和复杂功能,通过对不同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够在它们的异质性及其互相关系对比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例如,在西方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西方社会中传统文化是基

28、督教文化占有主导地位,虽然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样具有消极的社会作用,但其在历史的起源上具有反对制主义政治的特点,并且与近代科学的兴起有共同历史渊源,在民主政治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上,曾经起到过积极的历史作用。所以,我们要在批判西方宗教文化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批判地借鉴其长处,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服务。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重视历史上儒家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是对儒家的政治思想、社会制度、道德标准等思想体系的传承,是历史上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文化根据。2 106比如,儒家政治学说对实行世袭制度废除禅让进行了合法性论证,使“家天下”成为一种所谓“正统”,儒

29、家文化中根深蒂固存在的忠、孝、仁、义等特有的传统文化要素等。所以从本质上说,中华传统文化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儒家文化,而政治、道德因素在儒家文化中占主导地位,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综上,在继承和发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克服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重视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思维方式。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中华文化有其特殊性和本质特征,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有高远的思想视野,胸怀天下,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夏文熠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理路

30、论析与实践向度13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必须继续发扬这一优点,同时要避免其常常表现出的大而化之的问题和缺乏科学精确性的缺陷。所以,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思维方式上要保持其宏大的理论视野,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严格、准确的精神,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改造成为更科学的现代先进文化。(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信仰文化功能意识形态是一种信仰的意识形式。布鲁斯 拉西特等认为“信仰体系是由一系列意象组成的,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人世界。它们包罗万象,既有过去、现在的看法,又有对将来可能性的期望,以及 应该具有的 价值取向”。12把意识形态与信仰的因素联系起来讨论作为信仰文化的意识形态的教育

31、意义问题是很有价值的思想,对于信仰或者信仰文化概念的界定、对象问题等国内外学术界还有分歧。国内外学术界从文化形式的角度对信仰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做了各种界定。国内普遍的说法认为信仰是人的一种自我超越,“所谓人的自我超越性,是指人对自身现实存在之超越的一种永恒的努力和冲动”。所以,“信仰正是一种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超越匮乏追求完满、超越偶然追求确定、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信仰的本质和人的自我超越性是直接同一的。人正是借助于信仰活动而实现自我超越,信仰也据此成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和最高的精神标志”。13还有学者认为信仰是人的思想道德的灵魂,是一种最高的精神追求,是人们通过实践而

32、产生的认识、感情、意志的产物,表现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方学术界认为信仰是“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只有在对信仰者来说一个命题显然是真的时,信仰才能变成知识。相信某人或相信某件事,与相信某一命题是真实的,是基本上不相同的两回事”。14可以看出,信仰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想性,既以生活实践为现实基础,又以人生理想的形式存在,是人的基本道德和精神面貌的投影,也是人的实际文化水平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信仰可以被称为信仰文化。我们进行信仰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导人民对崇高思想道德追求的信仰,赋予人民伟大的精神力量。

3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事实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高尚信仰的文化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实践向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依据文化的政治属性、历史属性和精神属性,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对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将意识形态建设与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和信仰文化相结合,明确建设的实践向度。(一)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把政治文化教育放在统领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1。可见,加强政治

34、文化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任务。让党的政治文化深入人心,建设好人民的精神家园关键在于“总开关”的塑造,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创新理论,也就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倡导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有机融入政治文化教育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142023年第1期(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把历史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党的二十

35、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可见,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基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基础。让党的革命文化深入人心,关键在于“知史”,要教育人民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将中

36、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以及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提炼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三)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把信仰文化教育作为核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可见,加强信仰文化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所在。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我们要在信仰教育中让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

37、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结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功能发挥过程中关系紧密,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

38、功能实现的过程。文化具有的“历史性标志”“上层建筑”“思维方式”“软实力”“思想的语言表现形式”“对自身解放的追求”六个特征,它们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各个维度有鲜明的耦合性,在党的二十大之际,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文化的当代发展理路,也指出了发挥文化功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向度,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

39、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都为文化发展指明了当代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发挥政治文化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和信仰文化功能中,我们要把政治文化教育放在统领地位,把历史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把信仰文化教育作为核心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好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安全。夏文熠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文化功能的

40、理路论析与实践向度15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参考文献: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002).2 宋慧昌.意识形态问题十讲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3 德 E.卡西尔.人论 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4 美 L.A.怀特.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M.曹锦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1-32.5 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0.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

41、人民出版社,1995.7 英 约翰 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 M.高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3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525.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9.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11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12 美 布鲁斯 拉西特,哈维 斯塔尔.世界政治 M.王玉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41.13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引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21-23.14 简明不列颠百

42、科全书(第8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659.(责任编辑:陆遐)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laying the Cultural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the New EraXIA Wenyi(A.School of Marxism,Kashi University,B.Research Base of Multipl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Nations in Xinjiang;Kashi,Xinjiang 8

43、44006)Abstract:The issue of ideology is fundamental,strategic and overall significant.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it is clearly proposed to“promot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elf-improvement,cast new glory of socialist culture”,and“build a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strong cohesion and le

44、ading power”.Ideology and culture areclosely related in the process of exerting their functions.Culture has special functions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ideology construction,and ideology construc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realizing cultural functions to a certain extent.The internal coupling betwe

45、en th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path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Promoting cultural educat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culture function,traditional culture function and belief culture function is the practical d

46、imension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ideology in the new stage after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and it is also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ideology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after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which ensure the safety of ideology,ideological research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basis after The Party s20th National Congress.Key words:socialist ideology;culture;principle;practice dimension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